从篮球运动看师生理答的策略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az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篮球运动,引发启迪
  一次,笔者偶尔和同事谈起篮球运动,觉得篮球运动十分注重运球和传球。大家认为,运球不仅是个人攻击的有力手段,而且是组织全队进攻战术配合的桥梁。传球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更是投篮的前奏。由此,启迪我对于师生理答的思索。在课堂上,师生之间问答的过程常常闪现着智慧的光芒,折射着教者的教学机智,不断把课堂推向高潮。这其中,师生的理答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精彩课堂常常来自师生的有效理答。对于理答,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评价行为。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传输与反馈。可以说,有效的理答直接关系到学生回答问题的敏捷程度和积极性。实验表明,有效理答直接与学生回答成正比关系,即教师的理答越是积极主动,越是持肯定、欣赏的态度,学生越是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也越影响到学生对一堂课甚至一门课的学习兴趣与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习水平迥异的学生,当教学进程越出了教学预设的轨道时,当教师捕捉到灵光一现的学生答问时,如何适度提炼出生成背后的本质理念,然后进行有效分析、判断、引领,及时进行理答,实现有限课堂里的无限张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能让课堂平静的思想荡起无数的涟漪,然后在与学生一次次的对话高潮中不断地抚平、掀起,使整个课堂的各个因素充满着相互间的引力,从而不断扩张课堂的张力,使教学产生理想的效果。理答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形式,正是彰显课堂张力的智慧快车。近日,笔者陆续参加了一些教研活动。从这些课堂中,笔者感到新课改的理念得到有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凸显,教者顺学而导,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但笔者同时发现,教者虽然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学生的思维并未真正动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者在理答时,有时对学生的答问视而不见,未能敏锐捕捉动态生成的信息,进行深度开发,及时“引爆”二次思维。
  二、 善于“运球”,重组信息
  在篮球运动中,运球是个人摆脱防守进行攻击的有力手段,也是组织全队进攻战术配合的重要桥梁。在多边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后,各种看法喷涌而出。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生成性资源,教者可能眼花缭乱,手足无措。不妨借鉴运球战术,重组各种信息,在深入对话中再度生成,引爆学生的二次思维。
  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四下《“番茄太阳”》时,要求学生思考:“番茄太阳”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番茄太阳’。”“你是这么理解的。”教者简单地作了评价。细读课文,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闪烁着创新火花的看法。由于教者没有及时引爆,没有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浪费了宝贵的课堂资源。对于对话过程中出现的类似情形,我们不妨借鉴篮球运动中运球的策略,采取以下策略,最大限度地“引爆”学生的二次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一是叠加策略。面对学生的各种生成性信息,教者可以采取叠加、强化信息的方法,重组信息。“能让大家都能听见你的见解吗?”“能说服大家接受你的观点吗?”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有效信息得到强化,为提升对话的层次、“引爆”二次思维做了充分准备。
  二是迂回策略。我们也可以采用迂回策略,放慢节奏,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在和文本的再度对话中,提升、矫正对话。“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仔细研读课文,一起到文中找答案。”当学生再次冷静地、仔细地读完课文后,对自己刚才的生成性信息,肯定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教者赢得了把握文本、整理思绪的时间。在短暂的沉默之后,必将是创新火花的喷涌,学生个性的张扬。
  三、 巧妙“传球”,寻求突破
  在篮球运动中,传球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地转移球的方法,是实现战术配合的手段。实际上,传球是投篮的前奏,传球的质量与投篮的成功率关系密切。在课堂上,多数情况下,教师的理答是不可预设的,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有时也会因为学生出乎预料的回答而一时语塞。在课堂上,教者遇到一时不能判断的信息时,巧妙“传球”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教者把问题再次抛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效参与。可以启发学生继续发言,教者充当听众的角色,“能具体谈谈你的看法吗?”也可以请其他学生评价,把评价权易手,“同学们同意他的观点吗?”这样做,既可以为教者赢得宝贵的时间,也可以从学生的发言中受到启发,打开思路,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深度开发。
  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五下《爱如茉莉》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关于“钻”字的理答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上,教者让学生自由读读“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这句话,说说读懂了什么。一位学生回答:“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钻’字使用不当。”教者先是一愣,并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把问题再次抛给学生:“能具体谈谈吗?”学生很肯定地说:“既然是缕缕幽香,就不应该用‘钻’,而应该用‘飘’。”教者及时启发学生:“你觉得病房里送来的仅仅是缕缕幽香吗?”然后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用“钻”好,还是用“飘”好。在教者的巧妙引导下,学生深入体会到“钻”字使用的妙处。有的认为“钻”和后面“到我们的心中”相一致;有的认为用“钻”字,说明爸爸妈妈的爱就像这洁白纯净的茉莉一样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还有的认为用“钻”字,表明父母之间的真爱对我影响之大,牢牢记在心中。学生一个很唐突的回答和误解,在教者巧妙的理答中,校正了偏见,深化了认识,让对话变得精彩无限。上例《“番茄太阳”》中,当学生提出“我认为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番茄太阳’”时,教者可以顺势而导:“你的看法让老师眼前一亮,能具体谈谈你的看法吗?”巧妙“传球”,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教者的教学艺术,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为“引爆”学生的二次思维作了巧妙的准备。
  实际上,理答是引起、保持和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机智的具体表现。看似简单随意的理答,背后体现教者“生本课堂”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基础上的理答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理答,才能是最有效的理答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绩。作为这个成绩贡献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织之一中小型企业,在经济的发展中日益活跃,同时这个队伍亦在日益壮大。如何导
一、 要“放”,就是放手让孩子走进文本  “放”就是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能由学生提出,那最好不过),给足学生时间走进文本,深入到文中去读,去思,去画。当学生找到答案,还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议一议。在这期间教师可以走到那些后进的学生当中,和他(她)共同去寻找答案。例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中,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怎样劳动的?”这个问题比较大,其实是由三个问题
伴随着教育革新工作的深入落实,学生的教育工作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实际上,学生教育工作的落实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思想教育共同抓起来,提升学生的
伴随着一个世纪的并购浪潮,美国企业多元化战略历经了横向一体化、垂直一体化、混合多元化和相关多元化、归核化的演变历史,多元化战略的实施确实为诸如通用电器等国际著名多元
一、 潜心吟诵,让心灵浸润在诗情的课堂上  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积累、创造、模式化的过程,也就是文化的积淀过程。语文学科具有丰厚的人文魅力,语文教学的人文化是义不容辞的,它是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的。在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上,文化的积淀就是通过对文本的潜心吟诵来接受文化的哺育和滋养,在与文本的对话与感悟中,渐渐形成完整的、健全的人格的过程。  《望月》是一篇融散文、诗歌、童话于一体
写话训练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个难点,很多学生不知写什么,更不知怎样写。其实,教者可以从文本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照着写,接着写,有内容写,从而达到愿写,会写。  一、 运用句式,仿照写  一年级语文课文内容简单,句式典型,在阅读教学时,学生掌握得比较好。教者可以运用这些句式,让学生照着说一说,写一写。  《家》一文的主要句式是:“ 是 的家。”除了文中例举的蓝天、树林、泥土、小
在环境污染治理刻不容缓的背景下,垃圾发电和燃煤发电都受到了较强的环境约束.文章在对两种项目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发电项目受到的环境外部性约束,然后运用生命周期
选用来自黑龙江的7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以幼胚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选用不同浓度的激素和有机物,设计了4种诱导培养基和10种分化培养基,研究不同基因型在不同培养
创新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一步,十三五规划纲要着重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创新目标实现离不开企业创新
口语交际需要学生掌握交际的原则、要领,从而保障交际的质量,提高交际的能力。可口语交际的教学不能急功近利,将交际的原则、要领直接“喂”给学生。我在听《小小“劝说家”》一课时,就发现了教师“喂”的痕迹——  【片段一】  师:劝说可是一门学问哪!咱们先来看一个有关劝说的小故事。(映示故事《一碗馄饨》,老师读)  师:故事听完了,老婆婆说了什么话,将灵儿劝回了家?  生:老婆婆说:“你想想,我只不过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