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秀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mdj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个温润文静的城市。晴日的阳光下,数不清的大湖小河泛着波纹,闪着银光,拍打着水岸发出哗哗的声响,奏出首美妙动听的乐章。
  水是大自然对聊城的个特别的恩赐。由于地势低平,境内有大小河流几十条,京杭大运河南北穿城而过,黄河自西向东蜿蜒百里,市内东昌湖水域面积6.3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内湖泊。诸多的水系给聊城带来了“水城”的名号。
  


  有了水,便多了许多灵气。古往今来,这里不乏名望之人。汉代才子曹植、魏昔名士华歆、唐代经世名臣马周、元代大诗人张养浩、抗日名将张自忠、皇帝师傅傅斯年、国画大师李苦禅等等,都曾与这座水城朝夕相伴,每个人物背后都有一大串关于聊城的故事。《水浒传》、《金瓶梅》等历史名著中不少的人和事,都能在聊城寻到踪迹。
  当满怀敬仰之心去聊城寻觅这些名人泰斗时,在大街小巷你不经意问就会与他们“碰画”。傅斯年陈列馆、范筑先将军纪念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季羡林资料馆、李苦禅岂术馆……聊城相继建设的名人纪念馆,留住了历史,传承了文化,让你在崇们J之时心存感激。恍然问,你会置身于聊城的历史长河之中,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哪个时代。
  光凭水,聊城是没有如此魅力的。它还是座文化古城、运河之都。元朝京杭大运河的贯通,南北商贾携带着各地的货物来到这里,也顺便带来了南北的文化。走在聊城,你可以时时处处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痕迹。站在光岳楼上,你可以体会乾隆皇帝巡行驻跸的心境,踏入山陕会馆,你隐约能看到山陕两省的客商在这里纵论商道、共叙乡情:看过海源阁,你或许能理解杨氏历经3代人筹建私人藏书楼的用意……因为灿若繁星的又化,聊城更为端庄厚重、温文尔雅、宽容和善。
  有了水,有,文化,聊城人的生活也滋润了许多。逢自闲暇时间,他们总喜欢到水边去转一转,闻一闻水的气息,看一看微漾的水波,心情顿觉舒畅。逢假过节,他们会领着孩子到博物馆纪念馆去转转,一遍遍地讲着这个城市的故事。每有远方的客人到来,他们也会带着客人在古城走走看看,唯恐遗漏了这里的文化。
  为了让更多的朋友来分享水城的乐趣,聊城市每年都举办江北水城文化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开发出了大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让文化水城处处洋溢着现代文化的气息。越来越多的淘内外游客争相一睹水城风采。
  


  聊城人对于水城的感情是深厚的。当聊城制定第一个城市建设规划时,就确定了“保护古城、开辟新区”的原则。五十多年来,聊城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规模逐年扩大,但老城区的格局风貌始终未变,水城的各种又化遗迹得以很好地保存。城随水建,水随城走,水岸蜿蜒曲折,城市建筑依水而立,宽阔的水面簇拥环抱着千年占城,古城风情延绵不绝。
  因为有水,因为有文化,才有了今天的生态聊城。
其他文献
袁建新在《黄河之声》2009年第9期撰文指出:历史的实践再次证明,艺术的评价是绝对不能把接受者的感情排斥在外的,只有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懂得民族艺术的真谛。越是扎
世纪之交,在教育现代化的浪潮席卷整个苏南经 济发达地区的背景下,强化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空前紧迫。对于无锡的高等师范教育和繁育学院来说,这是难得的机
夜,浮在箫声上面。心,浮在箫声上面。是谁在这夜半,把箫声吹得如痴如醉,如泣如诉?树的音乐会停息了。虫豸的音乐会停息了。它们都侧过耳朵,品味这美如朝露的箫声。失眠的鸟,
期刊
一蒙古族人离开客人家,是不会喝干杯中的酒和碗里的茶的,寓意还要回来,长此以往。那酒是念想,那茶是等候。情,从此扯不断;义,从今结金兰。喝干了,饮尽了,就是弯弓没有回头箭,
近年来,市文化局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团结和带领全市文化艺术工作者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动衡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衡阳文化实现了新的跨越发展。
大千世界,我们都是一样的。几年前,我有两家经常光顾的私藏服装店,在同一条路上,相隔不过步行五分钟的距离。一家店的老板是个学服装设计的高冷妹子,对人爱理不理,价格挺贵,
在初中物理目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目标制订的整体性、具体性和客观性,要防止片面性、模糊性和主观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展示的方法可以灵活
《百年苦旅》是我们进行记忆遗产抢救挖掘的一项重要实践。记忆遗产,就是人类的精神遗产,是一种观念遗产。人类一面前行一面将他创造的精神留在遗产里。这种遗产是一种以精神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近日接到原《红旗》老同事信,向我推荐一组写编辑工作的诗。信中说,“在《焦作诗词》第18页,读到关于编辑工作的几首七律,觉得很有意思,过去还没有读到过这样的诗;你是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