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闯关之二——规模几何

来源 :中国经贸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9583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0月新增外汇占款的骤增,第三季度外汇储备增加额远高于同期的国际收支顺差,以及央视等近期连续报道大量热钱囤积香港并伺机进入内地,种种迹象显示,中国正面临汹涌热钱加速流入的巨大压力。
  但国家外管局依旧否认中国存在大规模热钱流入,对于热钱规模的估算各方亦莫衷一是。
  
  万亿热钱来袭?
  
  2010年11月26日,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新增外汇占款高达5190.47亿元人民币,环比大增79.27%,并创下30个月以来新高,仅次于2008年4月的5251亿元。同时,第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猛增1940亿美元,总外汇储备2.6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6.5%。
  就在此前一天,11月2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第三季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为102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倍;第三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7亿美元。
  由于中国经常项目已经开放,资本项目仍坚持管制,经常项目顺差大幅飙升,凸显中国面临的强大的国际资本流入压力。而就外汇储备增长比国际收支顺差要大近一倍,这部分“净误差与遗漏”无法解释,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这可视为热钱流入的明证。
  此外,市场通常用“新增外汇储备(或新增外汇占款)-贸易顺差-FDI(外商直接投资)”的残差法大致估算热钱的规模。按照后一种方法估算,2010年一季度热钱规模高达720.85亿美元,而2009年全年该值为695.46亿美元。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10月贸易顺差和FDI之和为348亿美元,由此估算10月热钱规模约为428亿美元,是9月该值180亿美元的2.4倍。
  商务部2010年12月15日发布的数据还显示,11月FDI金额为97.04亿美元,较10月份的76.63亿美元增长近三成,同比增速则为38.17%,为2009年8月以来连续第16个月实现月度同比增长。上海一位交易员据此估算称,FDI的环比增长显示出海外资本对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强信心,预计11月份外汇占款或将在4000亿元以上。而东方证券的最新预测则判断,11月份中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或将达到5500亿元,再度创出新高。
  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也认为,“可以看到热钱流入的压力确实挺大的。根据市场流行的一些算法可以看到,8月份开始短期资本一直在往上走,而这个数字在9月份就已经放大了,未来还会进一步放大。从国外来看,美联储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出台后,通过人民币升值来遏制通胀压力的预期在增强。预计未来,中国会面临更大规模的热钱涌入。”
  据广东省社科院境外热钱课题研究组组长黎友焕监测,热钱在2010年一季度曾大量涌入,二季度由于楼市调控、股市走低,热钱又大量流出。而最近几个月,热钱流入的增速又明显提高,9月比8月增加17%-18%,10月比9月又增加23%-24%。“刚刚拿到了11月上旬和中旬的数据,已经非常大了,预计2010年底热钱总量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他说。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的一份报告则指,10月份贸易顺差达到271.5亿美元,比上月激增了102.7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顺差激增是由于热钱在作祟,经其测算,10月份大概有106.7-117.2亿美元的顺差疑似为热钱。
  此前的10月12日,外管局在《2010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中提到,自2月起的打击热钱专项活动,已查实190起涉嫌违规案件,涉案金额73.5亿美元。在这份报告中,还特别强调“继续保持对热钱流动的高压打击态势”。
  不过,黎友焕认为上述数据比较滞后,热钱规模远不止73.5亿美元。“73.5亿美元,只是今年上半年选择200多家外经贸企业审查的结果,那没查出来的又有多少呢?中国千千万万个公司里面隐藏的热钱有多少呢?”黎友焕称,年初的时候,其研究团队估算热钱就已经达到8000亿美元。
  
  央视批港成热钱囤积地
  
  在统计数据表明热钱流入压力的同时,包括官方媒体中央电视台等在内的传媒近期也连续报道大量热钱囤积香港,并伺机进入内地的说法。
  央视重头财经节目之一《经济信息联播》2010年11月一连两日以探讨形式报道内地热钱的来源,并将矛头直指香港,表示目前据估算有高达6500亿港元的热钱囤积在香港,计划通过银行转帐、贸易渠道等途径流入内地。11月30日,央视继续以“热钱屯兵香港”作专题报道,并引述中银香港分析师黄少明估算称,2010年囤积香港的国际对冲基金等热钱,数额远超6500亿,可能将达10万亿港元之巨。
  内地共识是香港为其中一个热钱流入的主要来源,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表示,“(热钱)经香港流入内地是共识,因为进入内地的渠道比较多,是炒卖资产的桥头堡,不过难有具体的数字,实际上亦难以完全杜绝地下钱庄。”
  相关报道引起港府的强烈反弹,11天内香港方面三度高调否认央视“热钱囤积”说。12月6日,香港特首曾荫权明确指该说法“毫无事实根据”。之前,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金管局总裁陈德霖也多次作出否认。
  陈家强11月25日在出席活动时反驳称,流入香港的海外资金许多都是企业上市集资的资金,并非“热钱”,并强调香港及海外资金若要流入内地,须经过特定渠道,受到监管机构监管。
  陈德霖11月29日访问上海、北京时也指出,有关资金与热钱“拉不上关系”。他解释说,6400亿港元资金是2008年第四季度雷曼事件以来,至2009年为止,流入香港的全部资金数额。其中2200亿港元因金融海啸爆发,信贷紧缩令香港银行及企业将海外资金抽回作应急之用,另有3500亿港元为内地企业上市集资、海外投资者兑换港元购买股票而形成,而部分资金并没有调回内地。2010年以来,香港并没有录得资金净流入。
  12月1日,针对“10万亿港元热钱”说,陈家强又回应称,全球对冲基金资产约相当于16万亿港元,其中在香港运作的对冲基金,主要投资于香港及亚洲区市场,投资总金额仅约5000亿港元。
  
  估算方法争议
  
  不仅香港否认成为热钱流入内地的囤积地,11月8日,国家外管局副局长邓先宏也表示,中国不存在大规模热钱流入。不过,他承认当前热钱流入压力比较大。
  此前7月5日《人民日报》刊载对邓先宏的专访,他同样称,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及外汇收支总体上是合法合规的,尚未发现境外热钱有组织、大规模流入境内。
  他还指出,用残差法难以算出热钱规模。残差法,其主要思路是将统计数据中的“不可解释”部分与“热钱”等因素挂钩。所谓“残差”,实际上由服务、收益、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等项国际收支交易构成,这既称不上“不可解释”,更与所谓“热钱”扯不上关系。此外,即使是“净误差与遗漏”,很多也是出于国际收支统计技术的原因,不能简单等同于“不可解释”。
  邓先宏认为,热钱很多都是披着合法合规的外衣进入的,单靠国际收支数据是不大可能全面得出热钱流入情况的。但在管理实践中,通过监测和查处热钱,可以为判断热钱流入规模提供一定的依据。例如,此次专项行动累计排查金额4400多亿美元,已查实的热钱涉案金额73.5亿美元,这个数字是建立在对国际收支交易记录进行系统排查的基础上的,是实打实的。
  就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表示,外管局屡屡澄清却自己没有一套可行的估算方法,认为只有那些没真实交易背景的贸易、投资性等违规资金才称得上跨境热钱。如此界定,热钱的数量是非常有限,因为大部分热钱都披着合法的外衣,只有那些特别明显的违规跨境资金才会被外管局捉住。
  而国信证券分析师林松立更指,目前研究机构流行的热钱估算办法忽视了贸易顺差中所隐藏的巨量热钱,对热钱流入的规模严重低估。他认为,合理的热钱估算公式应该为:热钱流入总规模=(新增外汇占款-FDI-贸易顺差统计值)+(贸易顺差统计值-贸易顺差合理值)。
  林松立称,热钱估算的关键在于如何对贸易顺差的合理值进行准确估算。从统计数据可看出,加工贸易顺差是最大的热钱来源渠道。在中国要素价格、劳动力成本及税负等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工贸易“进口/出口”的比率理应相对稳定,短期不会大起大落,可根据这一比率的实际变化走势来推算热钱规模。
  根据他的测算,在考虑了贸易项热钱的情况下,2005-2009年热钱流入总规模分别达1084亿、2236亿、2558亿、3768亿、1120亿美元,而根据业界流行的残差法,2005-2009年热钱流入规模分别为650亿、1086亿、547亿、1846亿、797亿美元,如果忽略掉隐藏在贸易渠道中的热钱,热钱总规模将分别被低估40.1%、51.5%、78.6%、51%、28.8%。
  林松立2010年4月曾预计,当年热钱流入量将达2365亿美元,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长111%,但总体上还属于温和式流入,总额与2006、2007年持平。
其他文献
3月的全国“两会”上,不久前还因资金链断裂深陷困境的中国第一大缝纫机企业——飞跃集团已然浴火重生;掌门人邱继宝无愧“国宝”美誉。  10个月前,中国第一大缝纫机企业——浙江台州飞跃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飞跃集团”)申请破产事件,成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最早反映中国大型民企遭遇生存危机的标志性事件之一;2009年3月全国“两会”上,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作为重组后的“新飞跃”(浙江新飞跃股份有限公司)
期刊
英国《金融时报》——  日益攀升的通胀,加之投资者对中国政府下一步将采取何种措施抑制食品与房价不断飙升的担忧,是近期中国股市出现小规模崩盘的主要原因。但中国分析师、官员和市场人士表示,市场近期的走势,也与政府打击猖獗的内幕交易及股票操纵行为有关。此次打击行动似乎是多年来最严厉的一次。  中国基准股指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大跌逾9%。事实上,股价的下跌与此轮牛市行情中的上涨同样急速。2010年10月8日
期刊
美国之音——  中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10年恩比特经济论坛发表讲话时表示,中国经济2010年下半年已经进入滞涨期,具体表现是经济增长难以提高,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并且失业率上升。他预测,2011年中国将面临更复杂的局面,经济或将面临二次探底的危险,滞胀局面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贺铿指出,与发达国家低增长、高通胀、高失业率的滞涨定义不同,中国经济长期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
期刊
香港《明报》——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0年12月12日在北京闭幕。由于事关发展主题、宏观经济政策和中国经济未来一年走向,因此会议内容及公报备受外界关注。  解读此次会议要点,揣测中国经济走向,有必要回顾历年经济工作会议主题——2003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2004年:巩固宏观调控成果;2005年:继续搞好宏观调控;2006年:经济继续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稳物价调结构促平
期刊
Struggled to Expand into China’s E-commerce Market  The world’s largest retailer has struggled to expand into China’s e-commerce market due to its relatively late arrival. It only began a feasibility
期刊
Should I sold the houses that I have bought previously? This is a question that upset great numbers of middle class in China. They may held at least 2 houses in hand:one for living and the other for i
期刊
表面温文尔雅的“相府千金”李小琳,却成为中国电力系统能“呼风换雨”的重量级人物!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就在中国电力工业逐步驶向快车道发展的进程中,却走出一位具有极高声望与影响力、让外界感到相当神秘的“电女王”!    “红色后代”十年磨剑受命指点电力“江山”    李小琳祖籍四川,1961年出生于北京,她自称小时候是父亲的
期刊
双汇MBO历时八年,从国内到海外再到国内,动用力量涉及美国华尔街、中国地方政府与国资委等,最终完成了中国证券市场上首宗整体上市同时实现MBO的案例。回看以万隆为代表的管理层,在中国相关政策多变与热心民众的质疑声乃至各方利益冲突下,上演的这场扑朔迷离“双汇MBO商战大戏”。虽然与“空手套白狼”不可同日而语,但经过一番煞费苦心搬用“连环计” ,毕竟还是套住了 “白狼”。    声东击西欲擒故纵    
期刊
目前,热钱流入中国的渠道有30-40种,但可大致概括为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地下钱庄三大类。    海外热钱正加速流入中国。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11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新增外汇占款高达5190.47亿元人民币,环比大增79.27%,并创下30个月以来新高。同时,第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猛增1940亿美元,总外汇储备已达2.6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6.5%。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社会科学综
期刊
“中国氟都”的头号人物却因贪“腐”落马,眼看着连“模范丈夫”也难做了!    叶志翔及其妻子于2010年11月4日在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庭受审。根据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叶志翔于2002年至2009年间在担任衢州市委常委、巨化集团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340余万元、港币7万元。其中,被告人黄巨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