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自古都是从“读”上下工夫。《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阅读更加有效地彰显学生的个性。
一、让学生自己有选擇性地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鉴赏和感悟,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教师,对于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出现的独立自主的感悟,应给予珍视、尊重,并加以鼓励。在学习课文时,鼓励学生自行对自己喜欢的段落、篇章进行反复选读、阅读,从中进行体会和感受。我们可以把学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谁的本领大》这一课时,我在和学生一起提炼了课文主线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风和太阳到底谁的本领大?请你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就让学生分小组,有选择地研读课文,认为风的本领大的就读5—8节,认为太阳的本领大的就读课文1—4节,在研读时,让学生灵活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朗诵好的可尽情显示朗读风格,爱好画画的可以画画风吹船帆的图片,还可以搜集太阳炙烤大地的资料、图片加以展示。这样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读与练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平等参与的情况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大大提高读书兴趣,让个性在阅读中尽情地飞扬。
二、激励学生大胆地创造性阅读
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意味着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教学的理想目标。它以超越文章、超越作者、改造世界、塑造自我为目标,是阅读能力发展的最高层次。教师要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
1.在阅读中想象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再造想象,一方面是以课文语词为触媒,从中生发生活的情境;另一方面是以课文的空白处为契机,以想象的情节去填补和丰满。如教学《蜗牛的奖杯》一课的结尾部分时,我抓住蜗牛最后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学生汇报时,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蜗牛没有认识自己的错误仍然舍不得放下代表自己昔日荣誉的奖杯到处炫耀最后活活被累死了。”有的说:“蜗牛认识错误的时间太晚了,它已经被奖杯累得腰肌劳损了,从此只能匍匐爬行了。”有的说:“蜗牛在朋友的耐心劝导下终于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决心放下奖杯,最后成为下一轮的长跑冠军。”……这种阅读想象,体现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蕴的理解。
2.在阅读中评论,学生往往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阅读中评论,充分提高了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评价能力。如《亡羊补牢》一文结尾处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说说亡羊之后到底要不要补牢?有的学生说:“羊已经丢了还要补牢干什么呢?不是多此一举吗?”还有的学生说:“亡羊之后更应该补牢,为以后再养羊做好准备,或者说为了更好地保住幸存的羊。”从这里看出学生已经有了客观判断、分析事情的能力。
3.在阅读中批判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教师问:“瘦小的狐狸被强大的老虎逮住后到底应不应该蒙老虎?”根据教材原意,体现的是“狡猾的狐狸借着老虎威风把百兽吓跑了”这一观点。但也有学生提出:“瘦小的狐狸在被强大的老虎逮住后如果不蒙老虎就要面临被吃掉的危险,他说那样的话把老虎蒙住是求生的本能,也是急中生智的体现,也是一种不胡拼的明智选择。到后来把老虎领进森林在百兽面前走一遭是为了让老虎被蒙得心服口服好放了自己,也为自己以后不被老虎吃掉打下基础。”另有学生认为:“作为老虎自己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实力,也不能判断对手的势力而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不加分析地轻易被蒙住是活该。”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了思想的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
三、让学生在“心”的感受中阅读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独特的情感、理解和体验。所以在阅读中应该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记叙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掩护八路军后方机关和数千老乡,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自己英勇牺牲的事迹。歌颂了他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教学前,我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对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有了了解之后,群情激愤,学习课文自然得心应手,朗读起来一气呵成。特别是“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这一句,感情极其愤激沉痛。
四、让学生在多样的空间中阅读
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学生发展的内因,发挥与否是学习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而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确证的基础。因此,开展故事会、读书汇报会、“记者”招待会、手抄报展评、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课本剧表演、辩论赛、操作实验活动、画简笔画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阅读步步深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使教育指令、外来知识内化为自己新的信息和知识能量,主体性在自主活动中便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总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也是性格各异、爱好和个性不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去感受与体验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让学生的天性与个性在阅读中插上翅膀尽情地飞扬。
(责编 田彩霞)
一、让学生自己有选擇性地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鉴赏和感悟,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教师,对于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出现的独立自主的感悟,应给予珍视、尊重,并加以鼓励。在学习课文时,鼓励学生自行对自己喜欢的段落、篇章进行反复选读、阅读,从中进行体会和感受。我们可以把学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谁的本领大》这一课时,我在和学生一起提炼了课文主线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风和太阳到底谁的本领大?请你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就让学生分小组,有选择地研读课文,认为风的本领大的就读5—8节,认为太阳的本领大的就读课文1—4节,在研读时,让学生灵活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朗诵好的可尽情显示朗读风格,爱好画画的可以画画风吹船帆的图片,还可以搜集太阳炙烤大地的资料、图片加以展示。这样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读与练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平等参与的情况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大大提高读书兴趣,让个性在阅读中尽情地飞扬。
二、激励学生大胆地创造性阅读
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意味着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教学的理想目标。它以超越文章、超越作者、改造世界、塑造自我为目标,是阅读能力发展的最高层次。教师要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
1.在阅读中想象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再造想象,一方面是以课文语词为触媒,从中生发生活的情境;另一方面是以课文的空白处为契机,以想象的情节去填补和丰满。如教学《蜗牛的奖杯》一课的结尾部分时,我抓住蜗牛最后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学生汇报时,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蜗牛没有认识自己的错误仍然舍不得放下代表自己昔日荣誉的奖杯到处炫耀最后活活被累死了。”有的说:“蜗牛认识错误的时间太晚了,它已经被奖杯累得腰肌劳损了,从此只能匍匐爬行了。”有的说:“蜗牛在朋友的耐心劝导下终于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决心放下奖杯,最后成为下一轮的长跑冠军。”……这种阅读想象,体现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蕴的理解。
2.在阅读中评论,学生往往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阅读中评论,充分提高了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评价能力。如《亡羊补牢》一文结尾处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说说亡羊之后到底要不要补牢?有的学生说:“羊已经丢了还要补牢干什么呢?不是多此一举吗?”还有的学生说:“亡羊之后更应该补牢,为以后再养羊做好准备,或者说为了更好地保住幸存的羊。”从这里看出学生已经有了客观判断、分析事情的能力。
3.在阅读中批判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教师问:“瘦小的狐狸被强大的老虎逮住后到底应不应该蒙老虎?”根据教材原意,体现的是“狡猾的狐狸借着老虎威风把百兽吓跑了”这一观点。但也有学生提出:“瘦小的狐狸在被强大的老虎逮住后如果不蒙老虎就要面临被吃掉的危险,他说那样的话把老虎蒙住是求生的本能,也是急中生智的体现,也是一种不胡拼的明智选择。到后来把老虎领进森林在百兽面前走一遭是为了让老虎被蒙得心服口服好放了自己,也为自己以后不被老虎吃掉打下基础。”另有学生认为:“作为老虎自己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实力,也不能判断对手的势力而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不加分析地轻易被蒙住是活该。”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了思想的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
三、让学生在“心”的感受中阅读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独特的情感、理解和体验。所以在阅读中应该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记叙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掩护八路军后方机关和数千老乡,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自己英勇牺牲的事迹。歌颂了他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教学前,我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对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有了了解之后,群情激愤,学习课文自然得心应手,朗读起来一气呵成。特别是“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这一句,感情极其愤激沉痛。
四、让学生在多样的空间中阅读
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学生发展的内因,发挥与否是学习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而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确证的基础。因此,开展故事会、读书汇报会、“记者”招待会、手抄报展评、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课本剧表演、辩论赛、操作实验活动、画简笔画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阅读步步深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使教育指令、外来知识内化为自己新的信息和知识能量,主体性在自主活动中便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总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也是性格各异、爱好和个性不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去感受与体验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让学生的天性与个性在阅读中插上翅膀尽情地飞扬。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