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年伊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的特殊时期,以大疆、极飞为主的无人机企业开始使用无人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无人机发挥着从消毒、宣传、巡逻、配送救援物资到疫情宣传、防控监测等各方面的作用,仅大疆农业服务平台上的“飞手”,就在全国执行了2.1亿平方米的防疫消杀任务。无人机成为抗击疫情的防控利器,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交叉感染,并且辐射范围更大,效率更高,多用途多应用场景的优势彰显着无人机产业巨大的未来前景。
无人机产业是我国潜力巨大的优势产业
无人机产业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在个人消费、植保、测绘、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消费类无人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能引领全球发展水平的高科技产品之一,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工信部《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将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
技术融合快速提升 应用领域逐步扩大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智能化技術与无人机的不断融合,具备智能视觉功能和深度学习功能的无人机能够实现自适应、自诊断、自决策、重新规划等功能,实现飞行估计、操作控制的全程数字化和智能化;另外,在无人机领域核心技术环节——飞控技术和动力系统中,已经出现了例如反步控制和智能PID飞控技术等新型技术,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为无人机向更多应用领域的发展打下基础。
技术的逐渐成熟推动着无人机产业应用领域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无人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和安防三大应用领域,其主要的驱动因素为我国各级政府以及大型国企央企加大了对于无人机的采购量和支持力度。从2018年到2019年11月间主要企业的销售额来分析,农业植保、电力巡检和安防三大应用领域的销售额已经占到整体销售额的70%以上,占据了绝对的领先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这三大主要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深化,无人机开始逐步进入到更为细分、更为专业的应用领域中,其他细分领域的市场总和已经仅次于安防领域,占到整体市场份额的12.1%,并且由于无人机涉及的产业链环节十分广泛,贯穿产业链中的IC设计、集成应用、飞控系统、负载设计、地面处理、能源系统、芯片、AI算法、数据处理以及租赁、培训、售后、维修、检测等多个环节,每一个专业细分应用都对应着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市场,未来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无人机产业发展受限 疫情防控需求或成爆发拐点
无人机的高科技实际运用场景以及显著的市场潜力,无疑让人感到新奇和激动,但是由于近年来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空中管制政策限制、行业标准规范不统一、技术尚未完善等原因,无人机热度持续下降。
从2014-2019年无人机领域的投融资活动来看,2016年,民间的投资数量达到近六年来的峰值水平,投资热度较大,民间资本活跃;2018年投资金额达到峰值,总投资金额高达224.3亿元,大型投资机构纷纷进入,市场火爆,2019年投资热度和金额持续下滑,发展受限。
面对无人机产业的发展瓶颈,许多人将其归因于严格的空中管制,但参照无人机管理制度比较完善的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对非特殊任务的无人机就制定有“PART 107”管理规则,其对无人机的重量、高度、速度、操纵人员要求和飞行范围均有严格的规定。其中无人机必须要在操纵人员视线范围内飞行,无人机只能允许在日出前30分钟至日落后30分钟期间飞行,需要装有预防碰撞的指示灯,若在管控的空域飞行,需提前申请,只有在非管控空域可按要求自由飞行……。从这些管制要求来看,我国目前依托其关键的技术情况很难达到欧美国家的无人机飞行要求,因此无人机的空中管制实则是在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无人机产业主要客户群体为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由于存在部分地区对无人机认识不够、无人机和人工成本难以平衡、无人机价格过高及效果太差等原因,部分地区政府很难从政策制定以及市场引导上做出实际工作,企业也难以做出用无人机使受限业务转型的决策。
2020年的这次疫情背后,返工难、复工难、集中办公难、防控难等问题陆续凸显,传统行业受到巨大冲击,政府和企业逐渐加深了对于无人机优势的认识,未来有望推动无人机标准和规范及无人机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并加大对于无人机的需求量和采购量。
疫情的发生将进一步增强产业的投资信心,或将成为无人机跨越产业发展瓶颈的核心驱动因素,引导着无人机产业的发展。相信在疫情结束后,逐渐成熟的无人机系统将会以一种新方式,将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交织得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