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兴校就是灵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某某中学是一所农村初中。前任校长因种种原因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人到中年的赵校长走马上任。
  赵校长是一位开拓型人物,他与教导主任认为,学校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抓好教科研,特别是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他采取的一系列改革中有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把学校管理中心由原来的教学管理转化为科研管理。他们发现,学校的教师分老、中、青,老教师教书倒是有一套经验,但是不能很好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青年教师有理论有水平,但为数不多;新教师有干劲,但教学水平几乎是空白。于是赵校长让教师们走出去听专家讲座,特别是去听国家级、省级优质课教师作课;学校定期组织说课活动,一人说课,大家评,鼓励教师发表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感想,全校坚持开展说、上、评课活动。这些举措确实激发了大家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一段时间下来,教师在各级教科研部门发表了不少论文,学校教导处将发表的论文装订成册在校内交流。更有一部分教师走出校门到镇、市讲优质课,并且获得了各种奖励,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赵校长很高兴,心想,“只要坚持下去,学校的教学质量很快就能提高。”由于校本教研有扎根于教学的土壤,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对教学采取了很好的态度,教学管理扎扎实实。几个学年下来,教学质量达到所预期的效果,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得到社会地赞誉,得到市教体局的表彰。2008年受到镇政府表彰;2009年被市教体局评为先进学校。一位市教培中心的专家说“一所农村初中在毕业及中招考试中成绩能排在前面确实很好!”赵校长高兴地说:“校本教研兴校就是灵!”
  分析
  强调校本教研兴校是对的,赵校长的校本教研与教学管理相辅相成,对中学教科研的特点和价值取向的理解有效地结合起来,尤其注意到中学的课堂教学与校本教研“共生互补”的关系。
  1.校本教研管理与学校常规管理是性质不同的工作。教学与教研对学校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要厚此及彼。学校的管理系统是“人(领导)人→(教师)→人(学生)”的模式,校本教研的对象是教师,即“人(领导)→人(教师)”的环节,教师在学校管理系统中起着中介作用,校本教研的目的是要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教学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即“人(教师)→人(学生)”的环节,学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决定了校本教研管理是学校的管理中心。
  2.校本教研水平转化为课堂教学水平是有条件的。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教科研,更依赖于教学工作中的锻炼和提高。中学教师的教科研不能简单地撰写论文,不能将发表论文的数量等同于教科研的水平,撰写论文水平高不等于教学水平高,尽管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教学管理工作中有许多是隐性的、默会的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能说者未必会做,不能说者未必不会做,当然也有既能说又会做的人,校本教研水平与教学水平两者存在着非线性的决定关系,不能将两者的水平完全等同起来。
  3.科研论文与教学管理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科研论文强调有新意,最忌人云亦云。从发表文章角度而言,一个观点即使非常科学正确,但如果被人们反复讲过,那便没有发表的必要了,它在强调继承和吸收的同时更为注重创新和发展;校本教研管理则讲究规律,更加注重可行性、规律性,别人成功的经验完全可以借鉴过来。常规管理中有创新、有特色当然很好,但是总体而言还是要讲究规范化、讲究统一。校本教研先导性的特点决定了在科研中可以提出许多理念性、超前性、实用性的东西,而校本教研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更加注重务实性,有时甚至要坚持必要的重复性。
  启示
  1.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做到教学与教研“共生互补”。中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校本教研的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中学教师有必要搞教科研。有不少教师错误地将教学与科研视为截然对立的两项活动,且遵循一种简单的加法规则:即教师的工作时间(G)=教学时间(K)+处理学生时间(R)。哪有时间或者不那么必要去搞校本教研。这种错误的理解显然没有考虑教学与教研之间“共生互补”关系。
  中学的教学与教研应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原则。教师的教科研就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而绝不是两件彼此割裂的事。教师的教学实践为校本教研提供具体的情境,离开了这种具体的情境就失去了校本教研的条件。而当教师从教科研中找到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管理策略时,就能熟练地解决种种“教学困惑”,减少无效劳动,在不增加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2.加强校本教研,为教学与教研构建富有生命力的坚实平台。首先要加强对中学校本教研价值的理解。如今校本教研中“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打造专家”的说法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为什么要进行校本教研,怎样的校本教研是有意义的?中学教科研理应为教学服务。本案例中所描述的就是“教科研扎根于教学的土壤,对教学实践问题深入具体研究”。作为学校领导,要找准教学与教研“共生互补”的切入点,从教学管理的难点、热点、困惑点入手,多组织一些注重实效的问题研究会、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基本功竞赛、教案评比等活动,为教学与教研发展构建一个更广阔,更富有生命力的共生平台。同时,要加强对教师校本教研意识、方法和技术的培训。
  3.注意中学校本教研的特点,正确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要充分发挥职称评审方面的导向作用,现在的职称评审非常强调教科研论文的重要性,尤其是注重文章要有一定的篇幅和理论深度,像学科中解题方法总结、教学随笔日记之类的小文章,往往很少作为论文参评对象,这样一种评价机制固然会促使深层的理性思考,但是也会诱发不少教师撰写一些脱离自身实践与理论能力的文章,从而距离中学教科研的源价值越来越远,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中学职称评审中论文应注意到中学教师特点,注重教科研工作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只要具有创造性、启发性的论文都可作为参评论文,通过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来引导教师深入到课堂教学,引导教师来认真研究教学教育过程中本真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其他文献
环境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环境教育是“学中做”的教育,需要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发展其对环境的意识、理解力和各种技能。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首先必须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针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
期刊
一、自信是成功的基础  成功始于自信。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支撑人类生活的基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多注意调节好学生学习时的心理,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时时处处给他们营造一个成功的氛围,让他们信心十足的去学习,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术高考属于艺术类考试,因为文化课的考分要求比非艺术类学校低,所以有不少文化考分不太理想的学生就选择了美术学习。三年前我和另一位美术教师开始带的美术高
期刊
我在学校听课期间,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学生叫不上老师的姓,什么课程就叫什么老师;老师叫不上学生姓名,特别是课节较少的任课教师,提问时用手指着某同学回答问题。这种现象,看似小事,笔者却认为它有不小的不良后果。  一、学生不知老师的姓(名)。  1.给日常学习生活带来不便。例如,学生找地理老师有事,可不知地理老师姓什么叫什么,在校院里四处询问,可是能准确说出究竟是哪位地理老师的人有几个呢?  2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把“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作为课程总目标之一。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   好的习惯在于平时的培养。我教给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积累词汇、学
期刊
前 言  曾几何时,“夜里挑灯备课”,老师在柔弱的灯光下完成着一个人的精彩;现如今,因为大量教参与集体备课的缘故,教案已经成了“专家智慧与集体力量”的产物。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并非亲手打造,个人的教学风格与机智无法体现,不能做到 “因生”施教;更大的问题是,一旦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不容易做到及时整改。为什么信息时代我们的教案反而不易实现教学目标?是否可以让教案借信息时代的东风进一步走向深刻与个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学科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现代教育技术能轻松实现图、文、声、像等媒体的再现功能,使得知识的呈现方式更为多样化,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生活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多媒体教学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材、学生三点一线的格局,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枯燥无味的文字教材和
期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这无论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建设兼有先进性与广泛性的重要特征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应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一、和谐文化建设的先进性  建设和谐文化,必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对此大家已达成共识。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怎样发挥主体作用,利用教材和课堂中的有关因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仍然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此我认为不妨先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的思维“辐射”式展开  发散思维是和求同思维完全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无
期刊
“近来身体不适,感冒时好时坏,天天不舒服”,我把这归于一句玩笑话“那都是甲流疫苗惹的祸”。上一天完课后已心力交瘁,为班上一些孩子调皮所气恼,尽管发了脾气,也没有多大作用。上课时,这些调皮的家伙影响了课堂纪律,破坏了整堂课的连续性,使教学计划不能顺利进行。现在的孩子,一不能骂,二不能打,只能教师批评几句,孩子习惯了,根本不起作用。下课后,我十分疲劳,坐在该班后面的椅子上休息一下,看着那几个调皮捣蛋的
期刊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核心问题,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面对新课改,我们教育工作者倍感其艰巨性。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大发展,网络的普遍应用,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来,而且越来越显现出它的优越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课程整合已成为了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而且整合模式各异,效果有别。下面,谈一下本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