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6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学科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现代教育技术能轻松实现图、文、声、像等媒体的再现功能,使得知识的呈现方式更为多样化,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生活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多媒体教学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材、学生三点一线的格局,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枯燥无味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变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其视觉与听觉功能,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作用,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主体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心理研究表明:七至十二、三岁的儿童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的思维方式向抽象的逻辑方式过渡,但其大部分仍是具体形象思维。这就决定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点落在形象事物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概括的语言具体化,间接的问题直接化、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符合学生的兴趣要求。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情境教学的方法颇多,可以播放音乐渲染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提供背景,扮演角色体会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及语言描述情境等。不管是何种方法再现情境,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身临其境.,现代教育技术能恰到好处的为情境教学服务。
  一、导入更引人
  在导入新课时,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精心设计,以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探究的兴趣,好的课前导入不但可以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如:在小学三年级语文《太阳》一课时,我充分运用了声音和图画的结合进行导课,一边播放后羿射日的故事一边播放这个神话故事的图片,学生们观看得津津有味。我又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情景更生动
  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甜美的音乐、亲切的语言,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它能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亲耳所听、亲眼所睹、亲身所感。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进而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欢快、愉悦、充满活力的情趣中学习语文。
  兴趣的提高离不开生动形象的经验素材,创设一种动态的视频的的情景,唤醒学生参与意识。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没有兴趣,学生就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多种媒体集文字、图形、图象、音频、视频融于一体,把静态、枯燥、难以理解的材料融于图象画面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满怀着被激起的兴趣,主动求知、主动探究、主动感悟。如:在教授《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切体验到五壮士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我精心选取了电影中五壮士跳崖的镜头,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去感悟五壮士为什么要眺望部队和百姓远去的方向?为什么他们要砸碎枪支?为什么他们要高呼革命口号?学生通过视频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
  三、突破重难点
  教学中的重难点,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掌握。课堂上,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如教学《长征》一课时,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重点又是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感知当年的战斗场景,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感悟“暖”、“寒”所要表达的情感,光靠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是不够的。于是,我精选了两段视频“巧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把学生带回了当年的战斗之中,感知了当年两次战斗的过程,进而体会到过金沙江的轻松愉悦和渡大渡河时的惨烈。
  四、角色巧扮演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背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1.直接表演。课文中选编的戏剧,可组织学生装扮成剧中人,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如《将相和》等,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2.解说、做小导游。如执教《观潮》,可以让学生合作进行解说、介绍,从而深化对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情景的感悟。
  五、练习多样化
  语文作业往往会陷入重复抄写的泥潭,学生怨,做起来兴趣不高;教师愁,基本的字词学生掌握不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在不减练习量的同时,变换练习题形式,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字词掌握准确,积累的优美词句多起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兴趣。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优化练习环节,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就逐渐完成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完成了“会学”到“乐学”的转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变成了持久学习动力。
  六、课外巧拓展
  学生家庭多媒体电脑的普及率极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网络作为学习资源。我指导学生通过百度等有名的“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我和学生成为了QQ好友,有个学生建了我们班的QQ群。在QQ空间和QQ群中,我们布置作业,交流学生的习作,交流收集来各种资料。在搜索资料、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可以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熟练而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有它自己独有的特点。它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同样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造宽松、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
期刊
“拼音、识字、古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三大难关,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的处理,能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同时发挥作用,让学生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的媒体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拼音教学更具直观性  小学低年级儿童,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校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和完善,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利用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改变传统的一只粉笔一张嘴、从头到尾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满足英语教学所要求的培养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俱全的学生,本文就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和渴望,才会愿意学。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内
期刊
汶川地震犹如一枚惊雷,震响了人类,震响了我们,它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让我们懂得要珍视生命、善待生命。近年来,我校开展了“三生教育”,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  “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  “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关心他人和集体”,  “生态教育”,强调
期刊
一、 关于学习方式的理解  学习方式(Learning Approach或Learning Style)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  观点1: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观点2:简单说来,学习方式就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
期刊
环境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环境教育是“学中做”的教育,需要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发展其对环境的意识、理解力和各种技能。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首先必须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针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
期刊
一、自信是成功的基础  成功始于自信。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支撑人类生活的基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多注意调节好学生学习时的心理,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时时处处给他们营造一个成功的氛围,让他们信心十足的去学习,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术高考属于艺术类考试,因为文化课的考分要求比非艺术类学校低,所以有不少文化考分不太理想的学生就选择了美术学习。三年前我和另一位美术教师开始带的美术高
期刊
我在学校听课期间,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学生叫不上老师的姓,什么课程就叫什么老师;老师叫不上学生姓名,特别是课节较少的任课教师,提问时用手指着某同学回答问题。这种现象,看似小事,笔者却认为它有不小的不良后果。  一、学生不知老师的姓(名)。  1.给日常学习生活带来不便。例如,学生找地理老师有事,可不知地理老师姓什么叫什么,在校院里四处询问,可是能准确说出究竟是哪位地理老师的人有几个呢?  2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把“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作为课程总目标之一。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   好的习惯在于平时的培养。我教给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积累词汇、学
期刊
前 言  曾几何时,“夜里挑灯备课”,老师在柔弱的灯光下完成着一个人的精彩;现如今,因为大量教参与集体备课的缘故,教案已经成了“专家智慧与集体力量”的产物。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并非亲手打造,个人的教学风格与机智无法体现,不能做到 “因生”施教;更大的问题是,一旦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不容易做到及时整改。为什么信息时代我们的教案反而不易实现教学目标?是否可以让教案借信息时代的东风进一步走向深刻与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