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4日,父亲去世一周年,母亲去世是在5年前的9月11日。离端午节还有几天,我去看望姑妈和舅舅,他们是父母那辈还健在的亲人。姑妈姑爷两个88岁的老人住一间约15 平米的小屋。83岁的舅舅起居条件宽松得多,却是出租屋。他们高寿且生活能基本自理,除了严谨的生活规律和子女牵挂,更是一种在平淡与清静中修练的福祉。
父母走了看望姑妈、舅舅,是亲情的力量。姑妈对我讲:当年你父亲追你母亲有一封重要情信是我写的。“你母亲生长在书香府第,恋爱到了关键时刻,你外祖父说要看看这个未过门女婿的文脸,(文字表现和人的长相)。得知这个信息后,你爸那一阵天天在家里没完没了地抄啊写,大几岁的堂哥经验丰富看出了名堂,说妹子字写得蛮好的。策划要我出手。”姑妈说,写了些什么全忘了,只记得你爸约个把月后就上门了。
一百年多前,曾祖父在老家的风水地,用积累的财富修造了一座徽派大屋,黎元洪送了镏金大匾,屋前青石板筑路,内庭厢房采光的天井和花厅就有二十多个。大屋是家族兴旺的标志,曾祖父希望单传的儿子继承家族命运。祖父成年后娶有三房,第三房是我的祖母,这位来自湘潭韶山的娭毑于1924年生了我父亲,大房何婆两年后生下姑妈。父亲和姑妈在富裕殷实的家庭度过童年。
祖父去世,祖母带着父亲回到湘潭,与姑妈天各一方。老家大屋历经百年岿然不动,后来成了村里的学校和村委会办公地,一百多个学生上课的教室和宿舍全在大屋里,还成为某网站宣传悠久文化的形象招牌。
母亲出生在传统家庭,读儒教识礼仪,举止优雅言谈温馨。外祖父曾是国民政府湖北文化专员,40岁任县长,抗战爆发前离职做了国学教师。舅舅说,我们姐弟从小温让,偶尔闹点意见,满腹经纶的父亲总是斥责延续香火的儿子,百般宠着富养的千斤,出口就是“讲规矩”。“你母亲定亲前,有人介绍一位姓丁的阔家少爷,外祖父谢绝了,说你爸爸一手小楷文章,相貌堂堂,好看。”良缘牵手,一起走过62年漫长岁月。母亲育四子一女,称得上是一位功德无量的女性。
父亲也写得一手好字,上个世纪的文化革命时期,规定家里墙壁挂领袖语录不少于5幅。父亲买回纸张挑灯夜战,送给楼上楼下邻居每家一套。1961年粮食困难,有一天巷子里来了位盲人拉二胡乞讨,正遇父亲在食堂买了些杂粮馒头回家,牵引盲人、约6岁大的孩子脸色苍白,停住脚步两眼盯住了馒头,琴声戛然而止。父亲从口袋里取出馒头分给了他们,孩子竟两口吞噬了一个。盲人紧闭的眼皮在微微翻动,双手突然颤抖,泪水瞬间涌出。小孩递给盲人馒头,他没有吃而是慢慢扶正琴弦。那曲《二泉映月》在小巷重新响起,凄凉悠悠。也许是父亲的行为让我刻骨铭心,那年还不足10岁的我,突然喜欢上了二胡。父亲看我借同学的琴练习有长进,对母亲说要买把琴。有一天,父亲拿回一把龙头杆二胡,还有两副丝弦。后来我也能拉《二泉映月》了,拉得不好,父亲母亲却很高兴。
1985年还是物资计划的年代,吃点鸡蛋对我两岁的女儿来说非常重要。我凌晨6点赶到销售点,冬季漆黑中看不清前面排了多少人。门开了,母亲站的是头队,她将一公斤最新鲜的鸡蛋递给我,说你爸爸4点多钟去了另一销售点。
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冷,遇到水管封冻叫天不灵,我家有一口大缸蓄的水可供十多家煮饭。夏天又奇热,竹床阵摆满小巷,凉床留给我们,父母亲只能睡躺椅和木板凳。吃西瓜降温,靠中间正块一点的,母亲都要先给奶奶、小弟和姐姐。为了让我们多吃鱼肉,母亲每次都说喜欢吃鱼头。家里常做武汉人最爱的排骨莲藕炖汤,母亲端起碗又说吃肉不如喝汤。母亲上班的中餐盒饭,永远是前一天留下的饭菜。母亲藏在衣橱里的铁盒,天天有为儿女和孙辈准备的美味零食。
父母也常吵架拌嘴,就在父亲要吼叫的瞬间,母亲会把房门轻轻关上。许多时候,一場争吵几分钟就安静下来。
父亲母亲传承礼仪教育的精髓,历经颠沛和战争杀戮,殚精竭虑养育儿女一群,是我们心中坚忍不拔的英雄。
听姑妈、舅舅讲过去的故事。他们时而眉飞色舞思绪万千,时而沉默不语泪如泉涌。对我像亲儿子,是抹不去的血缘情结。而我们想要与父母对话,却再也没有机会了。
父母走了看望姑妈、舅舅,是亲情的力量。姑妈对我讲:当年你父亲追你母亲有一封重要情信是我写的。“你母亲生长在书香府第,恋爱到了关键时刻,你外祖父说要看看这个未过门女婿的文脸,(文字表现和人的长相)。得知这个信息后,你爸那一阵天天在家里没完没了地抄啊写,大几岁的堂哥经验丰富看出了名堂,说妹子字写得蛮好的。策划要我出手。”姑妈说,写了些什么全忘了,只记得你爸约个把月后就上门了。
一百年多前,曾祖父在老家的风水地,用积累的财富修造了一座徽派大屋,黎元洪送了镏金大匾,屋前青石板筑路,内庭厢房采光的天井和花厅就有二十多个。大屋是家族兴旺的标志,曾祖父希望单传的儿子继承家族命运。祖父成年后娶有三房,第三房是我的祖母,这位来自湘潭韶山的娭毑于1924年生了我父亲,大房何婆两年后生下姑妈。父亲和姑妈在富裕殷实的家庭度过童年。
祖父去世,祖母带着父亲回到湘潭,与姑妈天各一方。老家大屋历经百年岿然不动,后来成了村里的学校和村委会办公地,一百多个学生上课的教室和宿舍全在大屋里,还成为某网站宣传悠久文化的形象招牌。
母亲出生在传统家庭,读儒教识礼仪,举止优雅言谈温馨。外祖父曾是国民政府湖北文化专员,40岁任县长,抗战爆发前离职做了国学教师。舅舅说,我们姐弟从小温让,偶尔闹点意见,满腹经纶的父亲总是斥责延续香火的儿子,百般宠着富养的千斤,出口就是“讲规矩”。“你母亲定亲前,有人介绍一位姓丁的阔家少爷,外祖父谢绝了,说你爸爸一手小楷文章,相貌堂堂,好看。”良缘牵手,一起走过62年漫长岁月。母亲育四子一女,称得上是一位功德无量的女性。
父亲也写得一手好字,上个世纪的文化革命时期,规定家里墙壁挂领袖语录不少于5幅。父亲买回纸张挑灯夜战,送给楼上楼下邻居每家一套。1961年粮食困难,有一天巷子里来了位盲人拉二胡乞讨,正遇父亲在食堂买了些杂粮馒头回家,牵引盲人、约6岁大的孩子脸色苍白,停住脚步两眼盯住了馒头,琴声戛然而止。父亲从口袋里取出馒头分给了他们,孩子竟两口吞噬了一个。盲人紧闭的眼皮在微微翻动,双手突然颤抖,泪水瞬间涌出。小孩递给盲人馒头,他没有吃而是慢慢扶正琴弦。那曲《二泉映月》在小巷重新响起,凄凉悠悠。也许是父亲的行为让我刻骨铭心,那年还不足10岁的我,突然喜欢上了二胡。父亲看我借同学的琴练习有长进,对母亲说要买把琴。有一天,父亲拿回一把龙头杆二胡,还有两副丝弦。后来我也能拉《二泉映月》了,拉得不好,父亲母亲却很高兴。
1985年还是物资计划的年代,吃点鸡蛋对我两岁的女儿来说非常重要。我凌晨6点赶到销售点,冬季漆黑中看不清前面排了多少人。门开了,母亲站的是头队,她将一公斤最新鲜的鸡蛋递给我,说你爸爸4点多钟去了另一销售点。
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冷,遇到水管封冻叫天不灵,我家有一口大缸蓄的水可供十多家煮饭。夏天又奇热,竹床阵摆满小巷,凉床留给我们,父母亲只能睡躺椅和木板凳。吃西瓜降温,靠中间正块一点的,母亲都要先给奶奶、小弟和姐姐。为了让我们多吃鱼肉,母亲每次都说喜欢吃鱼头。家里常做武汉人最爱的排骨莲藕炖汤,母亲端起碗又说吃肉不如喝汤。母亲上班的中餐盒饭,永远是前一天留下的饭菜。母亲藏在衣橱里的铁盒,天天有为儿女和孙辈准备的美味零食。
父母也常吵架拌嘴,就在父亲要吼叫的瞬间,母亲会把房门轻轻关上。许多时候,一場争吵几分钟就安静下来。
父亲母亲传承礼仪教育的精髓,历经颠沛和战争杀戮,殚精竭虑养育儿女一群,是我们心中坚忍不拔的英雄。
听姑妈、舅舅讲过去的故事。他们时而眉飞色舞思绪万千,时而沉默不语泪如泉涌。对我像亲儿子,是抹不去的血缘情结。而我们想要与父母对话,却再也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