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千枚岩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及基准

来源 :科技和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r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富水千枚岩地层隧道开挖极易引发的大变形问题,采用离散元软件3DEC对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及支护措施进行数值模拟,根据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对隧道围岩开挖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围岩开挖主要变形在中台阶开挖后,下台阶开挖前,占比达60%,且最大变形与仰拱封闭成环速率成正比,临时仰拱对控制上中台阶沉降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其他文献
尽管已有研究在不同情境下广泛地检验了ISO认证所引致的绩效结果,但还未充分地关注中国企业ISO认证的相关议题.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ISO认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地理位置和组织形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ISO认证对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相较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ISO认证对产品和过程创新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相较于合伙制与公司制的企业,独资企业的ISO认证对产品和过程创新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
基于EPO、JPO、KIPO、SIPO、USPTO、WIPO 6个主要专利审查机构的专利数据,对比分析中国科学院与5家科研机构的全球专利布局与技术创新能力.从中发现,中国科学院的技术水平相较于其他5家科研机构并不存在显著劣势,但其专利布局过于集中在中国国内,对于产业界的技术影响力也极为有限.作为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学院,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需要扭转“基础研究国际化,技术研发内卷化”的局面.而这一方面要求中国科学院在专利布局方面要拥有全球科技战略大局观,另一方面要更多地参与产业技术研发,
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性形态,城市群的迅猛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快速发展及协调发展.城市群一体化能够打破行政壁垒,形成合理的区域治理格局,更好地挖掘和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让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畅通流动.从理念、评估方法和实现路径等方面对国内外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在市场经济中异军突起,逐渐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热点.长三角地区是经济发展活跃度、开放程度最高以及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从经济基础、互联网环境、金融市场等3个维度,选取16个二级指标构建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标体系,通过SPSS软件对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2010—2019年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从而计算出各市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综合指数,同时对各类城市发展差异程度展开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城市发展速度之间差异明显,呈分化现象.
构建乡村韧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以及障碍诊断模型等方法,研究湖南省乡村韧性的空间格局特征,并进行分区与障碍因子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韧性综合度介于0.1797~0.6670,高值集中在省会及其周边县域,低值集中在湘西地区;4个维度韧性分布以高值聚类为主,呈正相关;根据综合度和协调度将全省划分为6个类型区,生态韧性与经济韧性为主要障碍因子.
结合中国现有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要求,设计出一种以无线网络传输与BDS/G PS双星定位为主要技术手段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从传感器的布设、传感器节点间的数据传输、系统各模块预警报警与人机交互4个方面进行重点阐述,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在已有关于环境规制强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中,鲜有考虑隐性经济这一重要因素,而隐性经济本身不仅会带来环境污染,也会削弱环境规制的实际绩效.因此,纳入隐性经济这一重要因素,从隐性经济的视角出发,以中国24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多指标多原因法和熵值法测算中国2007—2017年245个地级市的隐性经济规模和环境规制强度综合指数,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就环境规制强度在隐性经济视角下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强度会对环境污染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而环境规制强度和隐性经济规模的交互项会
运用IPCC测算法测算2005—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碳排放量,并运用T apio脱钩模型分析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9年,黄河流域的碳排放在总体呈上升趋势;以2012年为节点,在此年前的碳排放增速较快,此后的碳排放增速减缓;整个黄河流域的碳排放量巨大,并且不同省区的碳排放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总的来说,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主要以弱脱钩状态为主,尽管存在短期波动的状况,但长期趋势保持不变.
公共租赁住房是推动城镇化进程、保障中低收入群体或家庭住房需求的重要手段.以西安市为例,梳理2009—2020年陕西省、西安市地方性政府颁布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从政策演进、主体协同、文本类型、工具结构等方面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西安市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演进已渡过萌芽期与探索期,进入体系全面建成与完善的平稳阶段;政策主体涉及面广,跨部门协同合作现象明显,且在逐步增强;政策类型丰富多样,但多以意见、通知等中低效力文件为主;政策工具多样化,重视环境型的市场管制政策制定,对于重视投入的供给型政策与重视
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越来越大.随着房价高涨,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的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上海市2005—2021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房价、居民人均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和人均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长期房价对居民消费产生微弱的财富作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显示短期内房价对居民消费产生微弱的挤出作用.最后针对上海市的高房价问题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