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外的收获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43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认识千克”这一概念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先让学生掂一掂,再称一称,直观感知“千克”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实际拎一拎1千克的水果有多重。有了这些感知,学生对“1千克”物体的实际重量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课中发现一些学生脸上露出成功后的得意神情:这节课内容真是太简单了。于是,我便随机提出了一个问题。
  
  [片断回放]
  师:同学们对1千克物体的重量已有了初步的感受,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比,(故意)哪个重?(开始学生有些茫然,一会儿有几名学生举起了小手)
  生1:1千克铁重,因为铁比棉花重(一些同学听了之后有些认同)。
  生2:1千克棉花重,因为棉花有很多很多(刚才赞同1千克铁重的同学开始动摇)。
  生3:一样重。(说不出理由,师在旁边只是微笑,没有肯定谁的答案对)。
  师:请同学们好好想一想,到底1千克铁重,还是1千克棉花重?(师故意把“1千克”念重音,这时候大部分学生醒悟过来)
  生4:一样重,因为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
  师:肯定吗?还有不同意见吗?(还有一部分同学不敢肯定)
  师:都是1千克的物品真的一样重吗?(这时,教室内有些响动,有的学生已开始去拎一拎自己的物品,还有的学生两只手里各拎着1千克的物品在试,嘴里还不停地说“差不多”、“是一样重”……不一会儿,学生安静下来)。
  师:你们有话说吗?
  生齐说:有。
  生1:我左手拎1千克苹果,右手拎1千克的梨,感觉是一样重。
  生2:我先拎1千克盐,再拎1千克的橘子,差不多重。
  生3:我用弹簧秤先称1千克苹果,又称1千克桃子,是一样重。
  生4:我知道,只要是1千克的物品,不管它是什么物品,都是一样重的(到此,老师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师:你们真了不起,能够利用身边的事物动手验证自己的观点。铁虽然很重,但它只有1千克,棉花虽然很轻,它也是1千克,所以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是一样重的。
  
  [分析与反思]
  课后,回想这一教学环节,觉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学生能在问题的启发下,由茫然到怀疑再到顿悟,最后到亲自动手验证,经历这一学习过程,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深刻的,终身难忘的。这不仅仅是“铁与棉花的较量”,更是学生思维认知冲突的飞跃历程。
  反思这一教学环节,有两点与大家探讨:
  1 学生要行使学习主人的权力。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学生要想真正做学习的主人,需要在有效问题的启发下,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课中学生动手验证结论的数学活动,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义务,而是一种自身需求引发下的自觉行为,这种自觉行为下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当学生出现茫然状态时,我很担心:以往在教学这道判断题时,学生很快找到答案,这一届学生怎么这样呢?但转念一想,不妨先听听学生的想法吧,于是出现以上的场面。课后,真的庆幸当时没有武断地剥夺学生的发言权,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真的会无比的灿烂。
  2 教师要尽到学生引导者的义务。数学学习靠的就是教师的点拨与引导,教师恰当的点拨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原动力。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点拨、引导的时机,时机把握不好,学生容易被教师牵着走;如果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在学生茫然与顿悟的间隙进行点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把问题抛给学生,不防为学生预设一个陷阱,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入陷阱时,出于本能,他们一定会想办法爬出来的。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只要做好重头戏的策划兼导演的角色就够了。
  只有学生的权力与教师的义务各尽所能,相互协调好,数学课堂才会迸发出无限光彩。
其他文献
“科学课与自然课差别太大,真不知道怎么教!”“科学课的有些内容,我自己都不会,怎么教学生……”确实。科学课有别于以往的自然课,如果教师完全用老方法来进行教学,这的确上不好科学课。“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教科学、学科学,其实质是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教师在某些方面不知道也不足为怪,只要敢于承认“我也不知道”,用好“我也不知道”,就未尝不是
阅读孩子的日记是一种享受。我喜欢静静地坐在窗前,泡一杯淡淡的绿茶,细细地品读孩子用心灵撰写的日记。我时而忍俊不禁,时而紧蹙眉头,时而愉快地和同事交流分享。日记的字里行间流露着孩子们最真挚的感情,饱含着生命最初始的纯真。    一、日记——师生“对话”的桥梁    三年級接班时,许多孩子写日记不知从何处着手,不知写什么好。我告诉他们写日记就是和老师谈心,你可以把自己的所想、所思、所感都写在日记本上。
课堂教学一直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主渠道。回顾我国历次基础教育的改革历程,最终落脚点都无一例外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这次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如何实现新课程提出的一系列教学改革目标,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当理解这
童年,孩子们储存下自己的快乐与烦恼,积聚了一笔不可再生的财富。而读书,为孩子们储存下童年,增加了他们生命的厚度。为了保障学生课外阅读量的积累,我校以下列特色读书活动为抓手,把孩子引向书的殿堂,为其一生铺上生命的底色。    一、亲子共读    低年级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低年级孩子识字少,阅读障礙大,而该年龄段又恰恰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提议让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读书让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达、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可见,数学符号在学习数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其实就是教给学生在数学王国中遨游的方法。小学高年级是小学学段与初中学段重要的过渡时期,此间学生“符号感”的培养对后续
《九色鹿》写的是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调达,调达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调达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本文文辞优美,语言浅显,适合语言训练,因此本课教学应以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为主线,以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一、美文改诗,改出九色鹿之美    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让学生体味美丽的语言文字,走进美妙的课文情境。这篇
谈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言语美  黄英琳    言语美感是美的语言和美的精神在学习主体心灵上的同构物。言语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对语言中所含美的因素的领悟程度,影响着人的语言活动的质量。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的言语之美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炼文本中美的材料唤起学生对言语美的感悟力。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言语美感,必须以美的语言材料为依凭。学生的言语美感是由语言材料
课堂结尾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丰富充实的展开,还应有发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的结尾。好的课堂结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抓住学习重点,巩固知识,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好的课堂结尾,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时机,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它能使教学更具有广度和深度,更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能收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效。再者,小学生好动易变、有意注意时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生成让我们的教学充满了挑战,充满了灵性,充满了智慧,充满了精彩。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一双慧眼,及时将鲜活而又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巧妙地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呢?    一、巧用意外演绎精彩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进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
有效巡视,对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陈 林 戴加林    随着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广泛运用,教师走下讲台在学生中巡视,与学生进行“零”距离交流的机会增多了。实践证明,有效的巡视,对课堂教学的进程大有裨益。然而我们也发现,在很多的课堂中,教师的巡视还流于形式、走过场,或者是仅仅象征性地“做”给听课老师看,并没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那么,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的巡视呢?    一、巡视——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