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受到广泛关注,但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观念没有得到正确认识,所以教学活动中也就存在相应的不足之处。本文主要对其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方式加以完善。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使其在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明确知识与生活的关系。这是现代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这就要求相关的教师对其进行正确认识,并采取措施实现教学的生活化。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概述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现状
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缺失现象较严重,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缺乏正确认识,难以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借助于现实的生活状况对学生的应用意识进行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将这一特点充分的体现。教师虽然尝试采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但受到应试教育影响,依然将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首要标准,这就不利于对学生自身素养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无法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难以激发学生自身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这与现代的素质教育理念不吻合。
教育与实际生活的分离。新课程要求教育反映出社会的需求、数学的特点等,其包含的内容也相对较广泛,例如在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选择时应该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体验,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理解知识、探索知识,最终掌握知识。但现在的小学数学教育却过于注重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忽视了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所以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虽然很多教师对小学数学化进行了正确认识,但这种认识仍不全面,仅仅是停留在表层,难以理解生活化教育的本质,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难以将数学与生活达到平衡。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以此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明确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的特点,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小学生的教育属于启蒙教育,也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生活化的教育则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生具有思维意识灵活的特点,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能力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生活化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将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方式。
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虽然内容比较简单,但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较常见的加减法、乘除法等,都是生活中的常识性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较广泛。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生活化。同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相对较广泛,所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进行重视可以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强化思维意识,但现代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相应的不足之处,这不仅会影响到实际教学的质量,而且难以发挥教学的作用。面对这一问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生活化,并对其进行有效运用,以下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
(一)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其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观察与接触,以此实现对知识的理解。观察是现阶段对学生培养的要求,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认真观察,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掌握知识,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对植树的问题进行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通过马路边上的植树状况、学生的排队状况等现象使学生掌握间隔的含义,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其在生活中发现,并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二)了解学生
教师想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首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明确学生对什么感兴趣,这也是激发学生动力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校园生活、日常状况及家庭情况进行了解,这也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只有对学生了解,才可以对于不同学生有针对的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能力。鉴于以上内容,按照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与个性倾向等因素制定教学方式,例如在对利息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说自己有10000元用不到,让学生帮忙想办法,对其进行安全、有效的处理。对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是很多的,按照学生的思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
(三)提高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活因素,让学生按照自身的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体会,通过相互之间的探讨与研究,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问题开始,从生活中较常见、熟悉的事物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小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字时,可以设计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今年( )岁;我爸爸的手机号码是( ),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知识。同时,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也可以让学生接触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使其明白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提高具有时代气息的情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教材更新的速度相对较缓慢,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时俱进,基础现代生活与科技,让学生通过现代技术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例如在对应用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超市等方式掌握商品的价格,并以此对素材进行收集,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学的最终结果就是运用到实际生活过程中,这就要求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满仓.浅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祁秀梅.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J].教改教研,2013(09).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使其在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明确知识与生活的关系。这是现代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这就要求相关的教师对其进行正确认识,并采取措施实现教学的生活化。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概述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现状
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缺失现象较严重,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缺乏正确认识,难以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借助于现实的生活状况对学生的应用意识进行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将这一特点充分的体现。教师虽然尝试采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但受到应试教育影响,依然将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首要标准,这就不利于对学生自身素养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无法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难以激发学生自身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这与现代的素质教育理念不吻合。
教育与实际生活的分离。新课程要求教育反映出社会的需求、数学的特点等,其包含的内容也相对较广泛,例如在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选择时应该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体验,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理解知识、探索知识,最终掌握知识。但现在的小学数学教育却过于注重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忽视了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所以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虽然很多教师对小学数学化进行了正确认识,但这种认识仍不全面,仅仅是停留在表层,难以理解生活化教育的本质,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难以将数学与生活达到平衡。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以此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明确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的特点,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小学生的教育属于启蒙教育,也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生活化的教育则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生具有思维意识灵活的特点,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能力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生活化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将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方式。
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虽然内容比较简单,但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较常见的加减法、乘除法等,都是生活中的常识性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较广泛。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生活化。同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相对较广泛,所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进行重视可以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强化思维意识,但现代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相应的不足之处,这不仅会影响到实际教学的质量,而且难以发挥教学的作用。面对这一问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生活化,并对其进行有效运用,以下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
(一)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其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观察与接触,以此实现对知识的理解。观察是现阶段对学生培养的要求,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认真观察,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掌握知识,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对植树的问题进行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通过马路边上的植树状况、学生的排队状况等现象使学生掌握间隔的含义,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其在生活中发现,并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二)了解学生
教师想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首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明确学生对什么感兴趣,这也是激发学生动力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校园生活、日常状况及家庭情况进行了解,这也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只有对学生了解,才可以对于不同学生有针对的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能力。鉴于以上内容,按照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与个性倾向等因素制定教学方式,例如在对利息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说自己有10000元用不到,让学生帮忙想办法,对其进行安全、有效的处理。对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是很多的,按照学生的思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
(三)提高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活因素,让学生按照自身的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体会,通过相互之间的探讨与研究,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问题开始,从生活中较常见、熟悉的事物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小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字时,可以设计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今年( )岁;我爸爸的手机号码是( ),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知识。同时,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也可以让学生接触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使其明白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提高具有时代气息的情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教材更新的速度相对较缓慢,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时俱进,基础现代生活与科技,让学生通过现代技术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例如在对应用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超市等方式掌握商品的价格,并以此对素材进行收集,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学的最终结果就是运用到实际生活过程中,这就要求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满仓.浅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祁秀梅.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J].教改教研,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