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功能理论视角下大型企业办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awei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实企业重要办学主体责任,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结构功能理论视角下,企业办学中企业和学校存在天然统一的内部治理关系,是校企连接最紧密、产教融合成本最低的一种办学形式.大型企业办学要根据企业办学的结构特点和资源优势,结合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办学定位、管理机制、整合机制、开放机制四个方面构建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从而落实企业办学主体地位,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并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提供路径参考.
其他文献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制度之一.理性、正确看待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问题,需要树立三种思维:历史思维、全局思维、系统思维.当前,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处于深度调整期,面临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体制有待优化、监管措施不够到位、市场机制不够健全、法制体系和法治环境不够完善、社会效用不够充分等现实困境.发达国家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方面具有基于本国国情、行业协会为纽带、建有国家资历框架、法律制度为基础的共性特点.基于国际比较,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未来应更加重视证书的权威性、
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运用政府—学校—企业协同创新的三螺旋理论,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梳理,发现存在螺旋内部进化动力不足,课程思政发展受限;三螺旋共生程度低,协同力度有待提升;新三边网络组织匮乏,课程思政耦合机制有待加强等不足.基于此,建议结合政校企三螺旋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的共生共长理念,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提升政府、企业、学校螺旋内部进化动力;提升政校企协同程度,促进共生共长以及深化三边网络组织,加强耦合机制.
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对于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受固有观念、外部竞争、自身局限性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引进现状不容乐观.以“区校协同”为研究视角,从优化机制的角度,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调研访谈、案例研究等方法研究分析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机制,提出政策引领,优化引才环境,提升政策匹配度;关注高职院校需求,做好政策传递、转化与执行;扎根区域实际,系统优化高职院校自身引才机制;建立多方合作的动态评价与反馈整改机制;理念先行,科技赋能,创新人才共享机制等建议.
课程思政是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之上更高层面的价值塑造.在分析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高职院校以“三德四步法”为基本策略推进课程思政实践的设想,并以高等职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说明具体的实施过程.
中职班主任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提升中职班主任的德育能力,既是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时效性和实效性的保障.在阐述中职班主任德育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情怀不深、管育不分、角色不清等问题,提出需要加强中职班主任能力培训,在班级管理与建设、班级德育活动开展中提升中职班主任的德育能力.
基于胜任力理论及课程思政内涵,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由个人特质、思政认知、教学素养和创新素养4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的高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结构模型.通过对广东省5所高职院校172名专业课教师随机抽样,调查分析其课程思政胜任力现状.结果 显示,高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整体水平一般,创新素养亟待提升;不同教龄、学院之间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在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理念指导下,坚定角色,提高思政素养;多措并举、多方联动,打牢教学素养;建设团队、搭建平台,提升创新素养,以全面提高高
高职混合式教学优势明显,但伴随教学过程出现的削弱教学有效性等诸多问题也亟待解决.借助过程逻辑有效性的思维观点,形成提高教学过程有效性的策略.其要点是采用确定教学过程元素功能,梳理教学过程相关元素基本逻辑关系等方法,使教学过程结构合理严谨;同时,以教学过程元素符合逻辑关系的组合,精干教学过程,重视教学过程逻辑节点的整合,重在过程体验等策略为重点,优化教学过程,消除不良因素影响,促进混合式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教育类型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分类现象,揭示教育类型发展规律的交叉科学,其研究对象总体上是教育的共性之同和个性差异,具体可归纳为教育类型分类方法与标准,类型特征与内部结构,不同教育类型间相互关系三个方面.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确立了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奠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基石,指明了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行动方向,开创了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实现路径,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治理体系的出发点,对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语文课程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学科和重要载体.语文活动课的体验性、情境性、开放性、整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根据对语文能力培养的侧重点的不同,语文活动课可以分为阅读欣赏类、表达交流类和综合实践类等形式.为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语文活动课有序有效实施,提出以下对策:对语文活动课进行准确定位和系统规划,围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言语实践来开展,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相结合,创设情境,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坚持评价导向,以评价指引实践活动过程等.
针对高职扩招试点会计专业入学者存在年龄结构多样化、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年龄离散分布、职业多元并存、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不同步和分散教学等现实问题,从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学情分析、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教学与管理、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以及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为质量型扩招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