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领悟和学会积累材料的方法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sk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广阔。正因为广阔而繁杂,学生很难在广阔的生活中选择恰当的观察方法和捕捉到有效的信息,所以动起笔来往往无话可说。叶圣陶先生说过:“如果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的影响。”如何善读,这就需要教师从阅读教学中挖掘教材自身资源,找准读写结合的对应点随机启发指导,使学生领悟和学会摄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从而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为写好作文开掘出不尽的源泉。
  一、领悟和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能确定观察内容,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地进行观察。如学习《金色的草地》时,指导学生学会写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可以在不同时间去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抓住变化特点,还可以调动嗅觉去参与,全方位多角度地收集事物的信息,反映事物的基本情况。还有《翠鸟》《小虾》等这些写小动物的文章,指导学生领悟到,要写好这类作文必须细致观察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生活习性可以从活动特点,吃(捕)食情况,住的特点,游戏时的情景或产卵情况等方面去仔细观察和积累材料。这样,学生在同类文章的比较阅读中逐步学会怎样去观察和收集写状物类作文的材料,以及领悟到写此类习作的基本思路和技巧,在“妙笔生花”中再进行整合写作指导与训练,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二、领悟和学会调动各种感官感知生活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在已有生活积累的基础上,调动各种感官多角度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材料,进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如《说声对不起》,阅读时及时引导:“像课文中叙述的这类事情经常发生在同学们身边,如果同学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样去观察、感受?又该怎样把它写成一篇生动真切的作文呢?”经过同学们的思考讨论,让他们领悟到:要写某个反映心理变化的生活故事,一定要重点观察在特定情境下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并感受人物当时的心理,还要注意观察和感受周围的环境气氛,以及其他相关人的言行。积累了这些具有实感的生活材料,在写这类作文时,根据需要既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以进行适当的渲染和映衬,生动再现当时的情境,让读者感同身受,身临其境。
  三、领悟和学会抓生活中的典型事件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领悟和学会细致敏锐地观察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注意这类小事中蕴含的真情,能抓住细节和人物当时的心理感受表现这份真情。如《冰灯》对父亲不畏严寒为儿子打磨冰灯时的场面和动作作了重点细致的刻画,并通过语言描写和作者的心理感受,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深沉的父爱。阅读时教师启发指导,使之领悟到在表现某种真情时,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要重点刻画,从细微处见真情,并且要用心去感受当时的情境,写出独特的心理感受,从而表现真情也感染别人。
  四、学会善于聆听人们的对话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懂得人物对话能集中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或反映某种生活状态。如《炮手》通过炮手和将军的几句简短对话和炮手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炮手为国家、为人民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生活中人物的对话也可表现人物的内心和灵魂,只有善于倾听才会收集和积累许多鲜活,生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在写作时就会信手拈来,增强习作的表现力。所以,在阅读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聆听生活中人们在各种特定情境中的语言,在写作时就能通过对话很好地表现人物。
  五、学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把在课内学到的有关积累材料的方法和途径迁移到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去,积累更多的间接材料。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对自己喜欢的文段或有感悟的事件进行积累,而且他们大多数人会在写作时对文段进行模仿,对事件进行引用。事实证明,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充实了文章内容,又提高了作文的思想性。因此,好的阅读加速了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过程。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善于从读中悟写,就会帮助他们打开摄取有效信息的大门,启发他们既关注自我与他人,又关注社会与自然,全身心地关注生活,留心身边的人、事、物、景,善于听、看、想、感受、思考、联想、想象和诉说,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捕捉有意义有价值的高质量信息,找到源头活水,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难。从而在写作时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积累的丰富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或情感。
其他文献
孝心无价    她生于偏僻的小山村,父母都是农民。在她刚刚出生未满两个月时,妈妈就因一次手术意外失败,造成全身瘫痪,从此卧床不起。  为了照顾母亲,从9岁开始,她在学校旁边租了间小屋,开始了带着母亲读书的生活。每天早上,她早早起床,做好早饭,打扫好卫生,给母亲喂饱饭,然后匆匆地扒上几口饭背上书包去上学。中午,她带着从学校买回的盒饭和母亲爱吃的菜,回家和妈妈一起吃。下午放学后,她飞快地回到家,做好晚
世界有了光,才有了精彩。  清洁工叔叔的头 广东实验中学初二级 王本昊  清洁工叔叔的头是光的,上面连一根头发都没有,像盏光滑的灯泡。清洁工叔叔的头是光的,表面常覆盖着汗珠,闪烁着光芒。清洁工叔叔的头是光的,他还有一个神奇的能力,能使拖过的地板和他的光头一样的光。每当我看见他在辛苦劳动时,就觉得他那可爱的光头像金子般,在我心中闪闪发光。(指导老师 丁之境)  猪豆豆回复:生活处处有亮点!比如清洁工
亲爱的爸爸:  在我的镜头里,你一直是最温暖的。  胶片袋里留存了许多:顺光,虚实,纵深感;走路,抽烟,静立,遥望。那个时候你是我的模特儿,不论是怎样子的影像,你都愿意留给我。  我最喜欢的相片,是那时候用各种光源拍静物和人像时,钨丝灯照明的条件下,为你摄下的一张:阅读报纸的安静模样,KODAK暖黄色的基调,加之白炽灯的柔暖。  初中写《我的家人》,我写你。写到眼里都是泪。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  
生活的艺术在于平衡得失,管理的艺术在于刚柔并济。学校是一方心灵净土,一处精神特区。学校的快速和谐发展既需要刚性制度的奠基和守护,也需要柔性管理的抚慰和关照。刚性的制度散发规则之美,让一切有章可循,井然有序。柔性的管理散发人性之美,如春风拂面、细雨润肤,让人心平气和,心悦诚服。作为学校管理者,“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只有“刚”“柔”并济,“人”“法”双馨,在刚与柔、人与法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才能有利于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推动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已深入到我们的教学领域。利用信息技术,我们既可以把现有的图片、声音、文字、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更为生动和有趣,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主动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
作者简介:龚雨琳(1994-),女,汉,浙江金华人,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研究。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02  近几年,怀旧、致青春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人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消费着快餐式的爱情,同时,又无比向往着找回纯真的爱情。在怀旧电影中,曾经有过的伤痛记忆被美好人性与纯真的情感所取代,成为慰藉心灵的文
祖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汇聚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闪耀着东方文明的智慧光芒。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在中小学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我校在推进国学课程的建设和完善方面作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主要体会有:    一、适应“三新”,全力推进国学课程实施    1.开设国学课程是民族复兴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  胡锦
在各式潮流不断涌现的当下,历经时光洗练的裸色厚积薄发,释放着抚慰人心的温柔力量。   与肤色极为贴近的裸色和时尚潮流的关系总是若即若离。放眼秀场,作为丝绸、羊绒等传统面料的底色,它肩负着设计师们彰显质感的任务。而回到生活中,舒适百搭的它又化身成熟稳重的代名词。而就是这样看似一成不变,甚至给人留下因循守旧之感的颜色,见证了社会从保守走向开放,突破桎梏与藩篱的历程。   裸色步入时尚舞台的故事还要从2
摘 要:谢德林通过对“好”地主阿伊莎姑母平庸一生的叙述,揭示了十九世纪后期俄罗斯农奴制度的残忍,昭示了这一非人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  关键词:十九世纪;农奴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01  在十九世纪后期俄罗斯列宁主义文学作品中,从未有一部作品像萨尔蒂科夫·谢德林的《波谢洪尼耶遗风》那样对农奴制下的俄国作了那样鲜明
我们常会看到,学生描写人物的外貌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其中原因除了学生不善于观察外,还与教师不善于指导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描写人物的外貌呢?愚以为利用班班通资源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描写人物外貌的效率。下面,我就结合作文教学《猜猜这是谁》来谈谈如何利用班班通资源指导学生描写人物的外貌。  一、利用班班通资源做好上课准备  班班通资源的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信息储量丰富,而且摄取方便。我利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