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章探法,乐于表达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11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有作文素材,却不会构思;有的同学掌握了构思方法,又不会选材;有的同学平时不读书,缺乏阅读积累;有的同学平时不留心生活,缺乏生活积累;有的同学不会描写,无话可说时只能胡编乱造,毫无真情实感可言……凡此种种,不仅影响了学生作文的质量,而且让学生头疼作文,怯于表达。为了让学生乐于表达,写出具有真情实感、形质兼美的好文章,我从以下方面尝试帮助学生解写作之围。
  一、精于构思,做到形质兼美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作文是在逼迫之下胡拉乱扯编造出来的;还有一部分同学看到作文题目,提笔就写,信马由缰,毫无章法可循。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给学生教几招。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本选取了楚楚的《草原散章》,这是一篇形质兼美的文章,是学生写作的典范。文章采用散章形式,便于组织材料。学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以“散章”这种构思形式,写出了不错的文章。如写《校园散章》的同学,拟写了“师生情”、“同学情”、“朋友情”这样的小标题;写《家庭散章》的同学拟写了“酸”、“甜”、“苦”、“辣”、“咸”这样的小标题。我们把这种构思形式称为“小标题”式构思法。另外,我还教学生用“中心句”式构思法,即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了相关的三至四组素材,如何有条理地写出来,这就需要认真构思。我的做法是这样的:让学生根据所选的材料,提炼中心句,每组材料提炼一个中心句,让几个中心句串起这些美丽的素材,若再给文章打造一个漂亮的开头和结尾,就能做到形质兼美。如写《好书伴我行》,学生选取了自己读书生活中难忘的小事,分别以“好书教会我坚强”、“好书教会我珍惜”、“好书教会我感恩”等为中心句,写出了高质量的作文。学会构思并精于构思,学生就不会因写作文不知从何处下手而头疼了。
  二、就近联想,调动学生积累
  学生的作文素材一般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生活积累,一是阅读积累。学生拿到了作文题目,首先有一个审题过程。在审题之后,就进入选材。学生在选材时,要让学生掌握就近联想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如写记事类的作文,学生选取了某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学生的生活积累),可以就近联想类似的其他事(阅读积累或生活积累),用其他事件的细节来丰富完善作文内容,也可以用相反的事例去反衬。在作文指导时,关键是老师要做好引导,能让学生产生联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老师首选之法是——范文引路法。范文不仅能给学生构思上的引导,而且能启迪学生的思维:看到别人写的这件事,马上能联想到自己所经历的类似的事,或自己曾经读到的类似的事,调动起自己的积累,写出内容丰富的作文来。如学生写“亲情”类的作文,通过阅读描写亲情的范文,像《幸福伴我成长》、《亲情是永不凋谢的花朵》等,用这些美文调动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想起父母、亲友曾经关爱过自己的往事,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把它真切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学生的生活积累;同时,为了丰富自己的作文,可以把自己阅读过的有关表现亲情的故事或文章片段引入自己的作文,也可引用感人细节,使之与自己的故事相映成辉,为表达同一主题服务。这样,既做到了选材的多样化,又使文章的内容丰富充实。同时,老师还可以用启发式讲述引发学生就近联想。通过联想,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和生活积累,学生还会无话可说吗?
  三、以情感人,注重细节刻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要以情动人,就要抓住“感动点”。我尝试从以下三方面去指导学生抓“感动点”:一是作文中有鲜明的形象,这是感动的关键。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要做到精雕细刻,使形象富有感染力。二是作文中有生动的细节描写,这是感动的精髓。对叙事类的文章,能否感人就要看细节的刻画是否成功。对细节的选择,可能是一句动人的话语,也可能是一个期望的眼神;可能是一个传神的动作,也可能是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可能是一次田间劳作,也可能是一次梦境,抑或一处动人的心理活动,等等。通过对其多角度、全过程、立体式的描写,让读者欣赏到“精彩”。三是有真挚的感情,这是感动的前提。作文要想感动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可以把你的感动悄悄掩藏在细节的描摹中,也可以通过简短的议论或巧妙的抒情表达出来,也许你的感动会带给读者更多的感动。如学生写“校园故事”类的作文,为了指导学生抓住形象,写好细节,表达真情实感,我指导学生就地取材,选择班上的人物和故事来写,尤其是要重视细节刻画。为了在场景中抓住典型形象描写,有的同学选择了这样的三个场景:魅力课堂——有趣的课间——精彩的比赛;为了突出人物形象,有的同学选取了这样三类人来写:多事班长,麻辣女生,篮球小子,力求同中求异,写出人物个性……在写作时,有的同学只用几句人物对白就构成了一个场景;有的只撷取其中一幕,就将人物的表现写得活灵活现;有的只抓住其中几个动作,就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刻画形象,描写细节,投入真情,是写好叙事作文的关键。只要抓住了“感动点”,写出真情实感应该是不难的。
  一篇好文章,要做到形质兼美,必须从积累、选材、构思、语言、情感等方面入手,不仅要注重观察生活,还要向名家名篇学习,向优秀习作学习,学语言,学构思,学开头结尾。写作文是有章法可循可依的,循着章法,学生尝到写作文的甜头,就不会为读书写作而苦恼了。
其他文献
那是一个夏季的午后,天阴沉沉的,好像有一场暴雨即将来临,教室里黑得都看不清黑板,这时,有孩子陆续开了灯,我抱着电子琴,夹着课本轻轻地走进了104班,准备上下午的第一节音乐课。  教室里早已躁动不安,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已爬上了窗台往外观看,一部分学生看见我来了,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说:“老师要下大雨了!”“老师,我好害怕!天像要塌了一样!”“老师,太黑了,会地震吗?”……我放下琴,稳定好学生的情绪,
期刊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也是发展的需要,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文与想象密不可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我认为作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随心所欲,自由写作  小学生年龄小,思
期刊
摘 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要想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提高自身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拓展思路,发挥自身魅力,以爱心教育来真正体验实践,把自己全身心地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用心教育、用心教学,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关键词: 营造 优化 提高 激发  如何提高小学
期刊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学生为宗旨。素质教育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已不再仅仅关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而更加注重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把素质教育渗透于教学来提高学生的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面对世纪的挑战,必须毫不迟疑地做出自己的回答。通过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全面打好基础。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有以下一些观点和做法。  一、教学民主,营造创新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唤起学生的创新冲动,调动学生
期刊
一、引奇激趣——迎接创新的使者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教师应该加倍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迎来创新的使者,拉开求知的序曲。如教学《赤壁之战》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80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3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整体语言素质的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倡导多读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使课外阅读伴随学生一生,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者,这是现代教育和新课程赋予学校教育的使命。课外阅读既能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学会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更能使学生
期刊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说明“养成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主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塑造人的基础工程。人们常说: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  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满足儿
期刊
摘 要:口头语言是低年级学生与老师、同学及家长等交流的主要渠道,口语交际训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点,抓好低年级口头语言交际训练,关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口语交际 互动交流 观察描述 口述想象  一、教师要自我掌握口语交际在课标中的要求  新课标中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只是说法的改变,而是在听话、
期刊
一位教师讲授《后赤壁赋》,为了把文章讲得透彻,从字音字义、虚词实词讲到语句翻译、篇章结构,再到两篇《赤壁赋》的比较阅读、苏轼前后期思想的对照,最后告诉学生全文的感情线索:乐——叹——空。整整一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主宰了绝大部分时间,课堂内容充实得让人应接不暇,学生则被灌得云里雾里,情景好比一名尽职的导游在给游客滔滔不绝地讲解风景名胜的来历和典故,至于游客能否参透其间的文化内涵,就与导游无关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