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行业创新平台推进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u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从大局着眼,从体系建设入手,全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由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共同组成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把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作为一个体系,加强体系内容要素的沟通交流
  
  一是加强政府各技术创新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使我省有限的资金、国家的政策都能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发挥最大作用。例如,国家早在2000年就下发了关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政策,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是一项对企业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我们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在新闻媒体、网站、会议上多次向技术中心及相关企业宣讲国家政策的主要内容,对企业的作用及其意义;另一方面,积极与我省的税务部门沟通,编制了《国家有关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财务税收政策文件汇编》。同时,会同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共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国家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及自主创新有关政策的通知》,对有关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条件、程序、办理时限、材料要求等做了全面的详细的规定,尽最大可能第一次使这项政策具体化。可操作化,通过一年的努力,省的技术中心企业已基本掌握了这项政策的内容和操作程序,90%以上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享受了这项政策。据不完全统计,仅我省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06年一年就可增加抵扣技术开发费1.5亿元以上,为企业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约5000万元。
  二是加强省内企业间及省内企业与外省企业间的技术、信息交流。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这些行业排头兵和龙头企业,加强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技术交流、人才交流及经济技术合作,为其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提供创新合作的平台。我们结合工作需要,不定期地组织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座谈会以及机电、煤炭、化工等各个行业技术中心的技术和工作交流,并与相关省市进行定向的技术交流及技术座谈,增进了各技术中心间及与其它省市同行间的学习机会。
  
  二、把行业及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作为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来抓,切实增强我省行业及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十五”期间,我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直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以行业、区域技术中心为两翼,产学研合作相结合,和谐发展的原则,着力建设符合技术创新内在规律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形成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有效发挥企业技术创新对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推动作用。
  一是大力加强作为技术创新体系核心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首先是政策引导。我委会同山西省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太原海关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我省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的意见》、《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山西省省级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等。这些政策、办法的发布,使我省技术中心建设工作有规章可依,有制度可循,有程序可操作。使技术中心的管理、认定、评价等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规范管理。省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年度评价是技术中心管理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也是保证省级技术中心整体水平的两道有效闸门。2001年我们通过招标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省级技术中心的评价,不仅体现了政府在此项工作上的公开、公平、公正,也为这几年的优胜劣汰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几年来,我省共有11户省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因为评价不合格被取消省级技术中心资格,20余户省级企业、行业技术中心受到黄牌警告。严格的认定及评价制度,使省级技术中心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是积极探索行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的方式和内容。目前,已建立了山西省钕铁硼磁性材料行业技术中心、山西省化工产业技术中心等6户省级行业技术中心。这些行业技术中心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有的依托行业龙头企业组建,有的为产学研三方共建,有的为行业内企业合建。具体工作内容上,有的为针对某一项产品的某项特定技术,有的为针对某一个小的行业的共性技术。方式不同,内容不同,但针对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工作是相同的。几年来,这些行业技术中心的技术服务及扩散功能正日益发挥,在技术创新体系内的作用正在显现。
  在“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规划中,我们提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行业和区域技术中心为重要组成部分,技术人才和技术管理队伍为基础,技术创新投入为保证,产学研合作为主要方式,由政策、法律、社会服务体系为保障,以提升区域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并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有机整体。
其他文献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和完善区域政策及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将成为我国今后空间布局和区域发展的指导方针,主体功能区的建设也将成为我国“十一五
期刊
2006年,随着国家稳定房价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房价调控效果初步显现,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住房投资结构出现积极变化,房地产投机因素明显减少。预计2007年房价走势将进一步趋于稳定,全年房价涨幅将低于上年。    一、2006年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2006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382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完成商品住宅投资同比增长25.3%。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出现回升,
期刊
(一)    2006年,全国电力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供需形势进一步缓解,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为促进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预计2007年电力供需将呈现发用电增幅整体较高、大部分地区趋于基本平衡、部分地区供应偏紧、个别省区紧张仍需限电的走势,尤其是几个水电比重大且蓄水不足省区的情况需引起应有的重视。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 电力消费仍将维持较高水平。预计2007
期刊
2006年1—6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31.3%的高点。下半年,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投资增速开始下降,至11月底回落到26.6%。不少评论认为这标志着投资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也有评论认为增幅依然偏高。由此引出了一个老问题,究竟什么样的投资增幅是合理的、适度的呢?对此,我们很难看到正面的、直接的回答。  2007年投资宏观调控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依然是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实现投资的适度增
期刊
一、世界天然气产业发展趋势    初步测算,全球天然气可采储量约为137亿吨石油当量,与石油基本相当。随着勘探、开发和储运技术的进步,过去20年内,探明储量平均每年增长4.9%,产量平均每年增长3.15%。有关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全世界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率将保持3.9%,发展速度超过石油、煤炭和其他任何一种能源,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会更快。  全世界天然气储采比很高(70∶1),而且
期刊
关于2007年全球经济走势,专家和学者的看法并不统一。但是在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方面却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那就是,世界经济在经历了过去四年最高的增长期之后在2007年将出现明显的放缓迹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数字,在从2004—2006年的3年中,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5.0%,这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3年。进入2007年,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
期刊
在政府支持性政策的作用下,韩国仅用10年时间(1977—1987年)就完成了从人均GDP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顺利完成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腾飞和长期持续发展。    一、支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的阶段性特征    依据产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韩国政府支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内向型经济发展为主。
期刊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采取多样化方式管理外汇储备已成为世界潮流。其中,新加坡与韩国设立的专门外汇储备管理机构,其运作模式及相关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新加坡的两家政府投资公司:GIC和淡马锡    根据1970年颁布的《金融管理局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简称MAS,1971年依法成立)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管理官方外汇储备。1981年之前,MAS主要围绕汇率政策来管理外汇储备。其后,随着外汇储
期刊
投资环境好的中国城市不仅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而且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成效也更突出。这是世界银行最近对120个中国城市投资环境所作的一次调查得出的主要结论。  世界银行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了这次调查,在调查的12400个制造业企业样本里,国家控股的企业仅占8%。但这些国有企业通常是大企业,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占1/3。国有企业的比重在中国各地区差异很大。在东南沿海城市,制造业几乎全部是民营企业。而在东北
期刊
当前,宏观经济有两大热点话题:一是中央非常及时地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向国人警示。在充分享受了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条件也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恶化着。原本稀缺的土地、淡水、煤炭、石油、铁矿、有色金属矿总量以及生态环境的容纳能力等已经下降到极度危机的程度。因此,必须摒弃简单、粗放,不计资源成本地追求GDP增长的发展道路;二是地方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