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头位难产率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ohn3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10-01
  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为头位难产,即凡因难产以手术 (剖宫产,阴道助产。)结束分娩者为头位难产。分娩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观察的过程。能否正常分娩在头位临床的产妇中有时很难判断。 所有头位分娩过程均有一个试产的过程,有的难产倾向不大,但未及时发现,诊断及处理,终于形成难产。及之难产倾向较大,但及时发现,积极处理也可向顺产方向发展。因此及早發现头位难产倾向是非常重要的,而与子相应的处理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降低头位难产率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产前的估计
  产前对所临产的头位产妇要做到心中有数,充分进行头位分娩评价,据有关文献:此法即可分析头位难产的原因,又可提示难产的程度,并可作为解决难产---决定分娩方式的依据。头位分娩评分≥10分者有利于阴道分娩,≤10分者则有可能发生难产。另外头位分娩评分时必须重视分娩因素中可变因素的转化,针对产程中扣分处进行处理,即可提高总评分至10分以上。另外据全国难产协作组1987年统计,胎膜早破在骨盆狭窄中,胎头位置异常明显增加有明确阐述。因此对于胎膜早破的产妇要注意胎头位置异常的发生。
  2 产程异常
  产程异常是头位难产的重要信号,一旦出现要引起高度重视,除有明显头盆不称及严重的头位异常(高直后位,颜面位,頦后位)均应试产。一般潜伏期应在8小时内完成,活跃期应在4小时内完成。第二产程在1~1.5小时内完成。超过此时限应积极处理。一般来讲导致产程 异常,是分娩三要素中可变因素,产力和胎头位置异常所致.如果能使两者转为正常,则头位难产基本可能转为顺产.
  2.1 产力:产妇一旦临产期即应在保持良好的产力,宫缩应达3-5分钟1此,每次持续40-50秒,因为良好的宫缩不仅能使宫口扩张胎头下降,更重要的是胎头正常机转的先决条件。为了保证良好的产力,除了积极鼓励产妇进食,给于安慰外,还可来取陪伴分娩法这样能有效地缓解产妇的不安,减少精神焦虑所致的宫缩乏力或不协调宫缩,加速产程进展,此其一,其二,在潜伏期中的出现宫缩乏力,静点催产素不应该首先方法(原因后述)。应给于充分的镇静剂,如静 注安定或肌注杜冷丁50mg,待调整宫缩的级性于对称性后(一般在用药1小时后)可给于蓖麻油煎蛋,以加强宫缩,也可以在宫口开达近3cm时排除脐带先露进行人工破膜。众多文献证明,人工破膜可明显增大宫缩强度,缩短产程,了解羊水性状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如上述处理仍不能凑效,可给于静点低浓度催产素。而在活跃中,晚期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以静点催产素为主。
  如何预防及处理胎头位置的异常,严重的头盆不称,即未合并其他异常,也可导致难产,对轻微的头盆不称,往往合并胎头位置的异常才导致难产。所以保持胎头位置的正常是预防头位难产的又一关键。
  临产后的产妇如非先露高浮并胎膜早破,可采取自由活动,坐立位等。尽量避免长时间卧床。即使潜伏期出现宫缩乏力也尽量采取其他办法加强宫缩,避免使用低浓度的催产素静点。因为此法可使产妇过早地束于床上限制其活动。产妇自由活动或蹲或跪或行走均可有效地缓解宫缩时的不适感,并能增加产程进展的速度。这是利用这些动作的振动,胎儿的重力,髋关节的活动及盆底肌肉的收缩,协助胎头机转。有报道,产妇采取产位或坐位,可使胎儿与母体的脊柱角度增大,可达60--80度。可适于胎头衔接入盆,同时胎儿的重力增加,宫缩力增加,从而加快产程。此法是在自然而然中协助胎头机转,对于防止胎头进入骨盆入口之后达到中骨盆及其之前出现位置异常尤为重要。
  另外头盆评分6-7分的产妇如果在较好的产力下仍不能使达到中骨盆的胎头由枕横位或枕后位转化枕前位,产程停止不前 应尽早行徒手转胎头。可使产妇取臀高位以使骨盆倾斜度于胎体纵轴尽量成一线,将胎头略向上推至松动,以两指夹住胎头,在宫缩时按分娩机转旋转,同时上推宫颈口行手法扩张。此法能刺激垂体后也,反射地增加内生性催产素于前列腺素合成而加强宫缩。如果旋转胎头有效。宫口可在短时间内开全,此法在宫口开大4-6cm时应用最为有效。如果宫口近开全可手握胎胎旋转,一旦转位成功可缩小胎头通过骨盆的径线,创造阴道分娩的条件,虽然胎头转位可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但都不如手转胎头对母儿损伤小安全可靠。
  2.2 我们在临床中常发现这样一些产妇,进入第二产程,胎头一达棘下3cm且为枕前位,虽加强宫缩及频加腹压,胎头娩出仍很困难。在排除耻骨弓角度过窄,尾骨尖上翘及耻骨联合过长等因素后,要特别注意骨盆倾斜度过大问题,如果妊娠晚期骨盆倾斜度≥70°即骨盆倾斜过大,这样的产妇易出现上述情况。骨盆倾斜度过大可导致耻骨联合下降靠近水平面,使产力作用方向发生改变,产轴也变为向下向后,不能使胎头很好的仰伸,使第二产程胎头娩出困难。临床检查常误认为耻骨联合过长,分娩时或阴道助产时可造成严重的会阴裂伤,遇到这种情况可采用屈大腿分娩法协助胎儿仰伸。具体方法产妇取截石位双手抱膝,使髋关节屈曲,大腿紧贴腹部可纠正过大的骨盆倾斜度使耻骨联合上抬,有力于胎儿沿骨盆轴向外向上娩出,可缩短第二产程。
  凡经正确试产失败(试产不易超过6-8小时),要立即行剖宫产结束分娩。总之良好的产力与改变胎头位置的方法是相辅相承的 。产力异常,可使胎儿不能机转而导致胎头位置的异常,胎头位置的异常可出现持续行的宫缩乏力,只有使良好的产力与与改变胎头位置协调统一才能有效地降低头位难产率。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检测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产孕妇与正常女性进行PT、FIB、APTT、TT即凝血四项的测定。结果:临产孕妇PT、APTT、TT均低于正常女性,而FIB明显高于正常女性,两组比较,P38周孕产妇400例,年龄20~43岁,临产孕妇未使用任何药物,心、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合并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94-01  中药注射剂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的供注入人体的使用的无菌溶液、乳浊液、及粉针剂。它不仅保留了传统中药的治疗特点,而且起效快,疗效好,在危急重症的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数量不断增多,其安全性已经引起国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作为一个药剂工作者,对临床不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80-01  肝囊肿是肝脏最常见的囊性病变。肝囊肿大多数为先天性,多数因囊腔小,生长缓慢而无需治疗,当囊肿增大迅速,出现压迫症状或继发其他并发症,需要进行治疗,过去主要依靠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愈合慢,病人痛苦较大,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目前多采用介入治疗代替手术治疗。在2010年-2011年開展对肝囊肿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85-01  眩晕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证,病情有轻有重,其发生的病机,虽颇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虚、风、痰、火四个方面;各类眩晕可单独出现,亦可相互并见。既可以是多种疾病的症候群的一种表现,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病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随之改变,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眩晕的发病年龄明显降低。且患病率显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81-01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麦麸炒去瓤)各100g、陈皮(去白)150g、甘草(灸)50g、白茯苓75g、剉为散.每服20g加生姜5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渣,食前服  功效: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  方解:温物汤的主治有寒热之争。有的医家认为其主治为胆虚、
期刊
【摘 要】综述了中医中药在普外科手术病人和危重病人营养支持过程中的免疫调理作用。发现中医药在普外科疾病中具有肯定的疗效,对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患者尽早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拓展了中医中药在外科领域的治疗作用。随着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的普遍发展和提高,外科领域中广泛应用中医中药,打破了外科手术处理一直沿用西医传统方法的局面,克服了既往治疗上的不足。我院外科近十年来在使用中医中药治疗外科术后病人的临床实践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01-01  外耳道胆脂瘤为耳科常见病,是阻塞于外耳道骨部的含有胆固醇结晶的脱落上皮团块,多发于成年人,男女发病率相似,治疗方法不当,可伤及鼓膜和外耳道,致鼓膜穿孔或外耳道狭窄,我科治疗外耳道胆脂瘤 137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1年6月~2011年10月,我科收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通过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资料,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因素。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多,中药药材质量不稳定、成分复杂、质量标准不完善、生产工艺不合理、配伍不当、使用剂量和疗程不规范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严格控制中药材的质量和制造工艺、监督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规范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可有效提高其安全性。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清骨散联合抗结核西药治疗肺结核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肺结核发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例肺结核发热患者单用抗结核西药治疗为对照组;30例肺结核发热患者使用清骨散联合抗结核西药治疗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热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缓解肺结核发热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清骨散治疗肺结核发热疗效显著。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77-01  肠梗阻是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临床具有发病急危害大的特点,其死亡率高达5%~10%,若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达10%~20%[1],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随着CT的出现,尤其是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术前对肠梗阻进行病因诊断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对24例经手术或随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