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是体现儿童心灵的重要窗口,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乐学爱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以教育心理学的情感理论为基础,善用愉快这一种情绪体验,让实践性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步发展,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培养美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将是新时期美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正因为兴趣情绪对于学科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从,求美,创新,成长这三个方面来谈谈美术教学与寓教于乐的相关性。
1 求美
现今的美术教学越来越重视提高儿童的审美文化素质。事物的美或丑可以引起人的审美感。寓教于乐可以加强儿童的愉快体验,而美感与愉快的关系可以表述为:美感总依存于愉快,没有愉快,就很难有对美好事物的真实情感愉快总伴随美感,没有美感,也很难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充满愉快。关于美感与愉快的关系,刘兆吉教授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通过审美过程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心理、精神上的愉快感,这就是美感。它可以表现为三种审美境界一是感性愉悦的审美境界,也称为悦耳悦目的审美境界二是领悟愉悦的审美境界,也被称作悦心悦意的审美境界三是精神愉悦的审美境界,也被称作悦志悦神的审美境界。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审美境界,标志着审美教育和审美修养的成熟程度。爱美,求美是人的天性,也是儿童基本的心理需要。特别是在促进学生个性完美,和谐发展过程中,更是不可缺少美育。在学科美育、品德美育、环境美育和活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寓教于乐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美感和愉快这两种心理体验对学生进行教学教育。
1.1 学科美育
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教学策略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有意识地对教学进行计划、实施、调节,以求得最大教学效率的艺术、技巧或方法。”学生的学习负担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的学习负担已随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深化逐渐减轻。而主观方面是其对学
习的心理感受。主动、有趣味的学习或富有挑战的问题会引得学生废寝忘食而其乐无穷,所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成了美术教育教学的关键。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分为绘画、工艺、欣赏三大部分,主线是发展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教师用生动贴切的语言作引导,出示大量生动的形象的教具,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愉快探索的情感,促进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美术,体验美感,而不称其为负担。
1.2 品德美育
德育应始终贯穿于美育之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每一篇教材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学美术的同时,思想品德上也能取得进步。
1.3 环境美育
美术教育和物质生存环境密不可分,教师应教会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看自然环境,以审美的态度去改造环境,以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美创造美。当儿童周围的环境呈现赏心悦目,勃勃向上的生机时,沐浴在美的阳光下的儿童,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而教师也巧妙地借助环境美育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1.4 活动美育
学校和教师可通过野外写生,参观作品展,开展各种展览和比赛等多种活动手段,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儿童的审美文化素质。
2 创新
任何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成分,每——个人也具有—定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高低和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都有关。因此,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的情感对创造的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其关系可概括为:愉快促进创造,一个充满愉快心情的人,能够大大提高其创造欲。另一方面,创造产生愉快,真正的创造过程和任何创造结果,都会使人的愉快感油然而生。
创造是儿童自我发展的需要,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欲望,创造力是蕴藏在每个儿童身上最宝贵的资源。美术绘画是儿童发挥其创造想象力的沃土,而美术教育者恰似耕种者,通过教育使儿童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同时,在这些学习和活动中,儿童会真正领略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挖掘学生潜力,更好地发挥其创造才能。在教材中,有为数不少的想象画,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善于引导学生思维共鸣,在其情绪反应处于高潮,创造欲望达到顶峰时要求他们进行发挥创造。在其他内容的教材中也可要求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创造,在抓、点、线面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颜色、外形、花样上作创新。21世纪是
创新的时期,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对于美术教学和审美情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能让学生从小便能在一个充满美的环境中进行.审美活动,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努力营造一个美好而愉快的乐园,激发起学生喜爱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热情。
1 求美
现今的美术教学越来越重视提高儿童的审美文化素质。事物的美或丑可以引起人的审美感。寓教于乐可以加强儿童的愉快体验,而美感与愉快的关系可以表述为:美感总依存于愉快,没有愉快,就很难有对美好事物的真实情感愉快总伴随美感,没有美感,也很难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充满愉快。关于美感与愉快的关系,刘兆吉教授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通过审美过程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心理、精神上的愉快感,这就是美感。它可以表现为三种审美境界一是感性愉悦的审美境界,也称为悦耳悦目的审美境界二是领悟愉悦的审美境界,也被称作悦心悦意的审美境界三是精神愉悦的审美境界,也被称作悦志悦神的审美境界。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审美境界,标志着审美教育和审美修养的成熟程度。爱美,求美是人的天性,也是儿童基本的心理需要。特别是在促进学生个性完美,和谐发展过程中,更是不可缺少美育。在学科美育、品德美育、环境美育和活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寓教于乐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美感和愉快这两种心理体验对学生进行教学教育。
1.1 学科美育
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教学策略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有意识地对教学进行计划、实施、调节,以求得最大教学效率的艺术、技巧或方法。”学生的学习负担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的学习负担已随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深化逐渐减轻。而主观方面是其对学
习的心理感受。主动、有趣味的学习或富有挑战的问题会引得学生废寝忘食而其乐无穷,所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成了美术教育教学的关键。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分为绘画、工艺、欣赏三大部分,主线是发展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教师用生动贴切的语言作引导,出示大量生动的形象的教具,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愉快探索的情感,促进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美术,体验美感,而不称其为负担。
1.2 品德美育
德育应始终贯穿于美育之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每一篇教材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学美术的同时,思想品德上也能取得进步。
1.3 环境美育
美术教育和物质生存环境密不可分,教师应教会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看自然环境,以审美的态度去改造环境,以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美创造美。当儿童周围的环境呈现赏心悦目,勃勃向上的生机时,沐浴在美的阳光下的儿童,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而教师也巧妙地借助环境美育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1.4 活动美育
学校和教师可通过野外写生,参观作品展,开展各种展览和比赛等多种活动手段,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儿童的审美文化素质。
2 创新
任何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成分,每——个人也具有—定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高低和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都有关。因此,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的情感对创造的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其关系可概括为:愉快促进创造,一个充满愉快心情的人,能够大大提高其创造欲。另一方面,创造产生愉快,真正的创造过程和任何创造结果,都会使人的愉快感油然而生。
创造是儿童自我发展的需要,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欲望,创造力是蕴藏在每个儿童身上最宝贵的资源。美术绘画是儿童发挥其创造想象力的沃土,而美术教育者恰似耕种者,通过教育使儿童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同时,在这些学习和活动中,儿童会真正领略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挖掘学生潜力,更好地发挥其创造才能。在教材中,有为数不少的想象画,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善于引导学生思维共鸣,在其情绪反应处于高潮,创造欲望达到顶峰时要求他们进行发挥创造。在其他内容的教材中也可要求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创造,在抓、点、线面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颜色、外形、花样上作创新。21世纪是
创新的时期,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对于美术教学和审美情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能让学生从小便能在一个充满美的环境中进行.审美活动,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努力营造一个美好而愉快的乐园,激发起学生喜爱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