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评价课堂教学不能迷失教学目标,不能抛弃“引导”“讲授”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努力把学生的课堂“活动”变为思维的“灵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课堂教学 评价反思
【分类号】G423.3
课堂教学评价是依据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对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的观察和信息的搜集,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和结果做出的价值判断。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但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导向、激励、反思、改进的作用,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同时对课堂教学评价中产生的一些教与学的认识、观点以及做法,需要加以冷静的辨析,理性的思考,科学的选择。
一、新课程理念不能迷失教学目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过度强化,从而在认识上产生了一些偏差,进入了误区,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就是好课,结果造成了一味的体现新课程理念,却迷失了基本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走向形式化、低效化。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表面上看起来热闹煽情、丰富活动,但细细体会,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没能突出,难点也没能很好地突破,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什么收获,何谈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思维的提高和增长?无论我们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就是一堂课的起点和归宿。
“过程以形式为载体,形式以结果为目标”。一堂好课形式怎样,但效果必须是扎扎实实的。有的课堂教学看起来并不热闹,也许挺沉闷,也许很平淡,但学生学到了东西,学生有收获,学生在一点点地进步,这是否比起那表面看去热闹的课更有效。所以,花里胡哨的课未必就是好课,热热闹闹的课未必就是好课,活动频繁的课未必就是好课。一堂真正的好课,应该是扎实有效的,甚至是优质高效的。我们应该以新课标为标准,以教材为载体进行有效的教学。要认真钻研教材,揣摩教材编排、活动安排的科学严谨和精妙之处,科学合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同时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理念及其实质,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既要转变陈旧落后的观念,又要有自己对教育信念的坚持,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育智慧,让学生在享受过程的快乐的同时,能够有所发展。
二、新课程理念不能抛弃“引导”“讲授”等传统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初,有很多老师对“引导”、“讲授”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一种排斥和恐惧心理,不仅觉得教了多年书现在一课改突然不会教书了,还产生了困惑和问题,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还要不要教师的讲授和引导?我想打个比喻进行说明,比如,一个牧羊人在放牧一群羊,他知道哪里有丰美的水草,那么他会怎样做呢?他是由着羊自己走到哪里就放牧到哪里,还是有意识地把羊“引导”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牧羊人没有什么牧羊的理论,但他知道把羊引领到水草丰美的地方是他的责任,因为只有这样羊才能很快吃飽喝足而得到“发展”长大。因此,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特别是对初中生来说,其思想和思维远没有达到成年人那样深刻成熟、智慧圆满的高度。只有及时有力的讲授引导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提升,知识与能力得到丰富和增长,激发起学生更深刻的思考,从而完成对知识的个人建构,这也是高效率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所以,谁说教师讲授的课就不一定是好课?教学并不反对讲,不该讲的时候讲了是多余,该讲的时候不讲也是教学的失误。我们在听一些名家大家上课总感觉轻松,意犹未尽。细想来,这也是好课的魅力吧。有经验、有素质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讲得清、讲得好,三言两语切中要害,且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他们驾驭课堂游刃有余,使课堂充满趣味,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有意义的启迪。在保证目标到位的前提下,把课上得轻松、自然、亲切、有感染力,这也是衡量一堂好课的一个尺度。
三、 新课程理念要把学生课堂“活动”变为思维的“灵动”
有些公开课的表演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欣喜之余也有几丝忧虑:是不是热闹得有些沸腾了?耀眼得有些眩暈了?新颖得有些让人不知所措了?分组学习、匆忙讨论、角色表演、假问题充斥课堂,新八股再次上演。公开课的最大特点是示范性,公开课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迷人的外衣,更要有既渡师又渡生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所以公开课应显示它的常态性和实用性,而不是一时的作秀。而今,一些公开课,除了热闹留下来了多少值得回味的东西?当然,我这里决不是否认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公开课,而是主张应坚持因材施教,既推陈出新,又讲究实效,不能走向极端。不是所有的活动情境都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也不是所有的教材都适合沸沸扬扬的活动,无效的“活动”有时也会干扰学生的学习。
当然,一堂成功的课一定是动态的,但这种动态,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活泼,而更在于学生思维的灵动。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的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它需要教师首先要设计好问题,并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抓住和提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一个人的质疑、深思、感悟,其外在表现也许就是深沉、恬静。不要经不住课堂上的沉默,有时学生在宁静的氛围中用心感受,形式上表现为“静态”,但他们的体验是丰富的,他们的思维也是活跃的,能说这样的课堂不是“活动”的吗?只有气氛活跃,而没有屏神凝思和思维交锋的课堂,又能算是“动态”的课堂吗?
所以,学生喜欢的课并不一定是一堂好课,师生互动、学生活动量大的课也不一定是一堂思维活动总量大的好课。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只有学生的思维总量大了,才有可能启动他们智力的发展。
热闹有热闹的乐趣,寂寞有寂寞的收获。希望听课与评课教师不要仅以热闹花哨、学生讨论的热烈度来衡量一堂课的好坏,多一点宽容,允许一些涵盖传统的课型。这样,听课教师的心态平和了,就会留给授课教师施展才华的更为广阔的空间。每个教师的个性品质不同,教学风格肯定也有差异。不要一味地强调活动,课堂教学不是电视中的作秀娱乐类节目,华而不实的教风对教学上尚未成熟的年轻教师是一种误导。
总之,我们要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的指导下去实施评价,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客观的看待评价一堂课,保证评价既不偏离其根本目的,又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素质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王应选 性别:男,甘肃省庆阳市人,1975年出生,
学历:大学,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课堂教学 评价反思
【分类号】G423.3
课堂教学评价是依据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对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的观察和信息的搜集,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和结果做出的价值判断。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但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导向、激励、反思、改进的作用,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同时对课堂教学评价中产生的一些教与学的认识、观点以及做法,需要加以冷静的辨析,理性的思考,科学的选择。
一、新课程理念不能迷失教学目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过度强化,从而在认识上产生了一些偏差,进入了误区,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就是好课,结果造成了一味的体现新课程理念,却迷失了基本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走向形式化、低效化。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表面上看起来热闹煽情、丰富活动,但细细体会,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没能突出,难点也没能很好地突破,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什么收获,何谈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思维的提高和增长?无论我们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就是一堂课的起点和归宿。
“过程以形式为载体,形式以结果为目标”。一堂好课形式怎样,但效果必须是扎扎实实的。有的课堂教学看起来并不热闹,也许挺沉闷,也许很平淡,但学生学到了东西,学生有收获,学生在一点点地进步,这是否比起那表面看去热闹的课更有效。所以,花里胡哨的课未必就是好课,热热闹闹的课未必就是好课,活动频繁的课未必就是好课。一堂真正的好课,应该是扎实有效的,甚至是优质高效的。我们应该以新课标为标准,以教材为载体进行有效的教学。要认真钻研教材,揣摩教材编排、活动安排的科学严谨和精妙之处,科学合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同时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理念及其实质,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既要转变陈旧落后的观念,又要有自己对教育信念的坚持,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育智慧,让学生在享受过程的快乐的同时,能够有所发展。
二、新课程理念不能抛弃“引导”“讲授”等传统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初,有很多老师对“引导”、“讲授”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一种排斥和恐惧心理,不仅觉得教了多年书现在一课改突然不会教书了,还产生了困惑和问题,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还要不要教师的讲授和引导?我想打个比喻进行说明,比如,一个牧羊人在放牧一群羊,他知道哪里有丰美的水草,那么他会怎样做呢?他是由着羊自己走到哪里就放牧到哪里,还是有意识地把羊“引导”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牧羊人没有什么牧羊的理论,但他知道把羊引领到水草丰美的地方是他的责任,因为只有这样羊才能很快吃飽喝足而得到“发展”长大。因此,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特别是对初中生来说,其思想和思维远没有达到成年人那样深刻成熟、智慧圆满的高度。只有及时有力的讲授引导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提升,知识与能力得到丰富和增长,激发起学生更深刻的思考,从而完成对知识的个人建构,这也是高效率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所以,谁说教师讲授的课就不一定是好课?教学并不反对讲,不该讲的时候讲了是多余,该讲的时候不讲也是教学的失误。我们在听一些名家大家上课总感觉轻松,意犹未尽。细想来,这也是好课的魅力吧。有经验、有素质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讲得清、讲得好,三言两语切中要害,且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他们驾驭课堂游刃有余,使课堂充满趣味,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有意义的启迪。在保证目标到位的前提下,把课上得轻松、自然、亲切、有感染力,这也是衡量一堂好课的一个尺度。
三、 新课程理念要把学生课堂“活动”变为思维的“灵动”
有些公开课的表演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欣喜之余也有几丝忧虑:是不是热闹得有些沸腾了?耀眼得有些眩暈了?新颖得有些让人不知所措了?分组学习、匆忙讨论、角色表演、假问题充斥课堂,新八股再次上演。公开课的最大特点是示范性,公开课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迷人的外衣,更要有既渡师又渡生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所以公开课应显示它的常态性和实用性,而不是一时的作秀。而今,一些公开课,除了热闹留下来了多少值得回味的东西?当然,我这里决不是否认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公开课,而是主张应坚持因材施教,既推陈出新,又讲究实效,不能走向极端。不是所有的活动情境都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也不是所有的教材都适合沸沸扬扬的活动,无效的“活动”有时也会干扰学生的学习。
当然,一堂成功的课一定是动态的,但这种动态,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活泼,而更在于学生思维的灵动。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的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它需要教师首先要设计好问题,并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抓住和提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一个人的质疑、深思、感悟,其外在表现也许就是深沉、恬静。不要经不住课堂上的沉默,有时学生在宁静的氛围中用心感受,形式上表现为“静态”,但他们的体验是丰富的,他们的思维也是活跃的,能说这样的课堂不是“活动”的吗?只有气氛活跃,而没有屏神凝思和思维交锋的课堂,又能算是“动态”的课堂吗?
所以,学生喜欢的课并不一定是一堂好课,师生互动、学生活动量大的课也不一定是一堂思维活动总量大的好课。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只有学生的思维总量大了,才有可能启动他们智力的发展。
热闹有热闹的乐趣,寂寞有寂寞的收获。希望听课与评课教师不要仅以热闹花哨、学生讨论的热烈度来衡量一堂课的好坏,多一点宽容,允许一些涵盖传统的课型。这样,听课教师的心态平和了,就会留给授课教师施展才华的更为广阔的空间。每个教师的个性品质不同,教学风格肯定也有差异。不要一味地强调活动,课堂教学不是电视中的作秀娱乐类节目,华而不实的教风对教学上尚未成熟的年轻教师是一种误导。
总之,我们要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的指导下去实施评价,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客观的看待评价一堂课,保证评价既不偏离其根本目的,又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素质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王应选 性别:男,甘肃省庆阳市人,1975年出生,
学历:大学,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