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包法利夫人》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女主人公艾玛集女儿、妻子、情人、母亲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其人物形象饱受争议,褒贬不一。母亲这一身份在其命运道路中颇为重要,但是在与情人身份的关系中,它落了下风,包法利夫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她不认同于母亲这一身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家庭和孩子的责任,这是其幼年丧母、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以及其独立人格生长等因素导致的。包法利夫人缺乏对母亲这一身份的自我定位,其母性的缺失对其悲剧性人生影响深远。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母亲形象;心理落差;独立人格
李健吾先生曾如此说道:“司汤达伟大,巴尔扎克深刻,但是,福楼拜,完美。”[1]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文中艾玛主有四个身份,一是女儿;二是妻子;三是母亲;四是情人。而我主要想就母亲这一身份对其进行分析,探究为何身为一个母亲,但是在艾玛身上我却没有看到母爱二字,她对女儿贝尔特的态度让我感到心寒,在我眼中,作为一个母亲的角色,艾玛是不合格的,是一个母性极度缺失的形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幼年丧母,身边没有合格的“母亲”人物对其进行引导
卢奥老爹在艾玛十三岁时就将其送入城里的修道院学习,在修道院艾玛接受贵族式的教育。在修道院学习期间,她的母亲去世了,“头几天她哭得十分伤心”,并且用母亲的头发织成悼念的话,写了一封充满忧思哀怨的心,要求自己死后和母亲同葬。这种哀思让卢奥老爹放心不下所以跑去看她,而这时艾玛却“觉得自己一下就感受到了人生的灰暗,这种平凡的心灵一辈子也难以进入的理想境界”。这种认识让她暗中得意,所以她保持这种哀伤,即使不久后她感到腻味,但是为了面子,她还是就这么一直哀伤下去,直至平静。艾玛在自己的母亲去世时的这种哀伤带有极强的个人浪漫主义色彩,这不是在自己的至亲去世后出于真情实感所展现的悲痛,而是一种她自己的情绪的形式展现,形式大于情感。
二、理想与现实的极度落差导致对女儿的不满
艾玛在修道院接受贵族式教育,培养了她贵族式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习惯,艾玛是一个热爱幻想又大胆的人,在她的幻想中的幸福生活,应该是居住在城里,高人一等,拥有一个懂得浪漫并且爱着她的丈夫。她渴望上流社会的生活,并且极度追求她心目中的浪漫爱情和自由。她嫁给夏尔,在文中是这么写道的:“她急于改变现状,也许是这个男人的出现带来了刺激,这就足以使她相信,她到底得到了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然而夏尔的愚爱却不能让她幸福,夏尔的木讷、邋遢以及不思进取极度打击了她的幻想,她不能想象,现今平静的生活,就是她从前朝思暮想的幸福。在理想和现实的极度冲击下,艾玛越看自己的丈夫越觉得他讨厌和愚蠢,在夏尔手术失败无比低沉的时候,艾玛心中升起的是对丈夫的无能的厌烦,“他身上的一切都惹她生气,他的脸孔,他的衣服,他没有说出来的话,他整个人的人,总而言之,他的存在”。如果一个女人对丈夫怀有敌意,那么她可能会“仇视地看待所憎恨的男人的后代”。[2]如果是一个理智的女人可能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但是对于艾玛这个内心有自己的幻想的女人而言,如果她对自己的丈夫都没有好感了更何况对两人的结晶产生爱意,尤其在待产时期的一系列不如意更让艾玛不待见这个即将出生的婴儿,而这种不满在得知自己生了女儿后达到顶峰。
艾玛在自己怀孕初期,起先觉得非常惊奇,后来又急于分娩(对做母亲这种事情一无所知),想要知道做母亲是怎么回事。处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艾玛一开始起了极大地兴趣,然而因为不能随心所欲的花钱,所以她无法按照自己的构想为自己的孩子做好准备工作,也就不能享受这种准备工作的乐趣,无法让自己缺失的母爱得到滋养,所以“她的感情,从一开始,也许就缺了什么东西,就冲淡了”。所以,女儿在艾玛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讨喜的存在,女儿只有在艾玛需要的时候艾玛才會想起自己这个女儿,而一般时候对艾玛而言女儿是一个拖累。对于艾玛这个一心想要追求幸福的人来说,这样一个女儿她是注定爱不起来的。
三、强烈的独立人格和自我追求让母性缺乏成长的土壤
艾玛在文中就像是一只扑火的飞蛾,为了自己心目中的爱情而奋不顾身。艾玛从小接受的教育滋养了她的贵族梦,而从骨子里透露的对爱情的渴望让她一次次的疯狂追梦。而这种如此大胆的个性正是她的独立人格的展现,即使这种独立还是受到当时社会的约束,然而与文中的奥默太太还是形成极大地反差。奥默太太将自己奉献给了家庭,然而在她的身上我们看不到她自己,她抛弃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但是让自己的母性充分成长。但是艾玛没有成为一个好母亲,她最沉迷的身份应该是一个好情人。为了自己的情人,她陷入了借贷的漩涡,为了维持自己的偷情生活,她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丈夫的利益。这种艾玛式的疯狂让她在浓情蜜意期感受到了自己想要的爱情,对艾玛而言,爱情就是一切。[4]对陷入了自我追求的狂潮的艾玛而言,她已经没有精力或者心思将自己投入母亲的角色当中,所以母性也不可能发芽成长。
艾玛从小没有母亲的作为自己学习对象,所以带着少女的幻想成为一个妻子。然而现实与理想的反差让一个满怀浪漫的女人走向了出轨,在一心追求爱情的道路上,艾玛已看不到自己的其他身份,更看不到让自己不满的女儿。她平时的疏离和冷漠让自己的女儿贝尔特不再想要母亲,她在死前想要抱抱自己的女儿,却遭到了女儿的抗拒。一个不合格的母亲,一个活生生的真实遵循自我的艾玛。
参考文献:
[1]李健吾.福楼拜评传[M].长沙:湖南出版社,1980.
[2][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3][法]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李健吾,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4]傅守祥.林琳.母性意识的缺失与女性自由的迷障——《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的重新审视[J].吉首大学学报,2013.34.
作者简介:
杜松英(1996.5—),女,汉族,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人,现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母亲形象;心理落差;独立人格
李健吾先生曾如此说道:“司汤达伟大,巴尔扎克深刻,但是,福楼拜,完美。”[1]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文中艾玛主有四个身份,一是女儿;二是妻子;三是母亲;四是情人。而我主要想就母亲这一身份对其进行分析,探究为何身为一个母亲,但是在艾玛身上我却没有看到母爱二字,她对女儿贝尔特的态度让我感到心寒,在我眼中,作为一个母亲的角色,艾玛是不合格的,是一个母性极度缺失的形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幼年丧母,身边没有合格的“母亲”人物对其进行引导
卢奥老爹在艾玛十三岁时就将其送入城里的修道院学习,在修道院艾玛接受贵族式的教育。在修道院学习期间,她的母亲去世了,“头几天她哭得十分伤心”,并且用母亲的头发织成悼念的话,写了一封充满忧思哀怨的心,要求自己死后和母亲同葬。这种哀思让卢奥老爹放心不下所以跑去看她,而这时艾玛却“觉得自己一下就感受到了人生的灰暗,这种平凡的心灵一辈子也难以进入的理想境界”。这种认识让她暗中得意,所以她保持这种哀伤,即使不久后她感到腻味,但是为了面子,她还是就这么一直哀伤下去,直至平静。艾玛在自己的母亲去世时的这种哀伤带有极强的个人浪漫主义色彩,这不是在自己的至亲去世后出于真情实感所展现的悲痛,而是一种她自己的情绪的形式展现,形式大于情感。
二、理想与现实的极度落差导致对女儿的不满
艾玛在修道院接受贵族式教育,培养了她贵族式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习惯,艾玛是一个热爱幻想又大胆的人,在她的幻想中的幸福生活,应该是居住在城里,高人一等,拥有一个懂得浪漫并且爱着她的丈夫。她渴望上流社会的生活,并且极度追求她心目中的浪漫爱情和自由。她嫁给夏尔,在文中是这么写道的:“她急于改变现状,也许是这个男人的出现带来了刺激,这就足以使她相信,她到底得到了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然而夏尔的愚爱却不能让她幸福,夏尔的木讷、邋遢以及不思进取极度打击了她的幻想,她不能想象,现今平静的生活,就是她从前朝思暮想的幸福。在理想和现实的极度冲击下,艾玛越看自己的丈夫越觉得他讨厌和愚蠢,在夏尔手术失败无比低沉的时候,艾玛心中升起的是对丈夫的无能的厌烦,“他身上的一切都惹她生气,他的脸孔,他的衣服,他没有说出来的话,他整个人的人,总而言之,他的存在”。如果一个女人对丈夫怀有敌意,那么她可能会“仇视地看待所憎恨的男人的后代”。[2]如果是一个理智的女人可能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但是对于艾玛这个内心有自己的幻想的女人而言,如果她对自己的丈夫都没有好感了更何况对两人的结晶产生爱意,尤其在待产时期的一系列不如意更让艾玛不待见这个即将出生的婴儿,而这种不满在得知自己生了女儿后达到顶峰。
艾玛在自己怀孕初期,起先觉得非常惊奇,后来又急于分娩(对做母亲这种事情一无所知),想要知道做母亲是怎么回事。处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艾玛一开始起了极大地兴趣,然而因为不能随心所欲的花钱,所以她无法按照自己的构想为自己的孩子做好准备工作,也就不能享受这种准备工作的乐趣,无法让自己缺失的母爱得到滋养,所以“她的感情,从一开始,也许就缺了什么东西,就冲淡了”。所以,女儿在艾玛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讨喜的存在,女儿只有在艾玛需要的时候艾玛才會想起自己这个女儿,而一般时候对艾玛而言女儿是一个拖累。对于艾玛这个一心想要追求幸福的人来说,这样一个女儿她是注定爱不起来的。
三、强烈的独立人格和自我追求让母性缺乏成长的土壤
艾玛在文中就像是一只扑火的飞蛾,为了自己心目中的爱情而奋不顾身。艾玛从小接受的教育滋养了她的贵族梦,而从骨子里透露的对爱情的渴望让她一次次的疯狂追梦。而这种如此大胆的个性正是她的独立人格的展现,即使这种独立还是受到当时社会的约束,然而与文中的奥默太太还是形成极大地反差。奥默太太将自己奉献给了家庭,然而在她的身上我们看不到她自己,她抛弃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但是让自己的母性充分成长。但是艾玛没有成为一个好母亲,她最沉迷的身份应该是一个好情人。为了自己的情人,她陷入了借贷的漩涡,为了维持自己的偷情生活,她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丈夫的利益。这种艾玛式的疯狂让她在浓情蜜意期感受到了自己想要的爱情,对艾玛而言,爱情就是一切。[4]对陷入了自我追求的狂潮的艾玛而言,她已经没有精力或者心思将自己投入母亲的角色当中,所以母性也不可能发芽成长。
艾玛从小没有母亲的作为自己学习对象,所以带着少女的幻想成为一个妻子。然而现实与理想的反差让一个满怀浪漫的女人走向了出轨,在一心追求爱情的道路上,艾玛已看不到自己的其他身份,更看不到让自己不满的女儿。她平时的疏离和冷漠让自己的女儿贝尔特不再想要母亲,她在死前想要抱抱自己的女儿,却遭到了女儿的抗拒。一个不合格的母亲,一个活生生的真实遵循自我的艾玛。
参考文献:
[1]李健吾.福楼拜评传[M].长沙:湖南出版社,1980.
[2][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3][法]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李健吾,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4]傅守祥.林琳.母性意识的缺失与女性自由的迷障——《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的重新审视[J].吉首大学学报,2013.34.
作者简介:
杜松英(1996.5—),女,汉族,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人,现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