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财税政策思考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p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棚户区改造不是单纯的居民居住区的翻新,这涉及到棚户区在改造的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拆迁、建设、回迁、管理,文章主要总结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模式、改造后的影响。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模式及经验是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创新,实现了优势资源互补,减少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矛盾。文章从财税政策的视角提出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有效机制,强调需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使财税政策在支持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发挥长期性、有效性以及持续性作用。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 辽宁省 财税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010-03
  棚户区改造工程,既是有效解决辽宁省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的举措,又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全面振兴辽宁的重大决策,这也与我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相吻合。棚户区的改造,是一项长期重大的任务,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改造,这更是一项全新的历史课题。到2011年底,辽宁省共改造大面积棚户区1511.4万平方米,建设2372.6万平方米回迁楼,改善了41.9万户142.7万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增加了棚户区居民的就业,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使家庭发生巨变,使整个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加快转型步伐、实现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推进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主要模式
  辽宁省进行棚户区改造所选择的主要模式是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模式。政府主导,就是采取省市区三级政府分级负责的办法,省级政府主要负责整体规划、政策制定等带全局性的工作,而市级政府主要负责资金筹措、协调指挥等工作,区级政府就承担拆迁、建设、回迁后管理等具体环节工作。总言之在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充分地利用各级政府与市场的优势力量,涉及棚户区整体规划等工作由政府主导,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国企、私企等可以作为投资主体,这样在拆迁、回迁的环节动用政府的力量,而建设的环节交给市场(开发商,在这里既可以是国企,也可以是私企),这样就综合运用了行政手段、经济政策及法律措施来进行棚户区改造。抚顺、本溪、阜新、铁岭等市就采取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在整个辽宁省的棚户区改造过程中,14个市大多都选择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棚户区改造模式,主要原因在于:
  1.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结合的模式能在最大的程度上维护棚户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棚户区房屋的现状十分复杂,有的拆迁政策很难适用实际需要。如果由开发商作为拆迁主体承担棚户区改造任务,很有可能造成开发商与棚户区居民的对立,影响整个改造的进程,最终还是要政府出面调解。
  2.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能最大限度使用资金。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辽宁省打破行业垄断,实行招标投标选用施工单位,采用合理地标价法,全方位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新型的计价方式。
  3.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既能充分整合行政资源,又能有效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在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政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资源为棚户区改造服务。比如,各级消防部门在政府的带动下,主动为棚户区居民服务,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棚户区改造消防审批手续;水电部门在棚户区建设期间,为保证工程质量、进度等问题,主动垫付资金用于工程临时用水电。
  4.政府主导能有效、及时地解决棚户区拆迁、建设、回迁及管理等各個环节的矛盾和问题。由于辽宁省棚户区形成的历史久远,涉及房屋产权关系复杂,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偏厦”问题。所谓的“偏厦”,就是棚户区居民很难在其它地方买得起房子,当房主的子女长大成人后,为了解决住房紧张的问题,就在原住房的旁边违规搭建一些临时性的住房,久而久之,一代传承一代,就这样形成规模庞大的、问题严重的“偏厦”。
  二、推进辽宁省棚户区改造产生的积极影响
  1.促进棚户区居民资产迅速增加,缩小了棚户区居民与非棚户区居民的差距。通过对棚户区的改造,不仅为全省200多万人改善了住房条件,还大大缩小了全省各个棚户区家庭住房面积、资产等。辽宁省在回迁安置的过程中,想尽一切办法做到棚户区居民“住得进”,采取“拆一补一”的措施,适度进行补助,尤其是那些特困户,使其花较少的钱就拥有价值十万元左右的或者甚至价值几十万元的住房,家庭财产增值了十几倍乃至几十倍,缩小了贫富差。
  2.优化了城市的总体规划,加速推进棚户区与城市一体化进程。改造前,棚户区居住环境相当恶劣:没有像样的道路、排水系统、垃圾清理系统,以煤炭取暖、做饭,烟雾弥漫。棚户区改造后,居住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垃圾少了,环境优美了,道路也宽阔了。据调查显示:82.7%的居民认为居住区的噪音下降,70%的居民认为饮用水质量提高,认为绿地增加、景观改善、住房更舒适、空气质量改善的居民分别是78.7%、89.9%、93%、84.3%。比如抚顺市棚户区拆迁改造拆掉了1万多根居民燃煤的小烟囱,年减少排放燃煤炉灰1.5万吨,烟尘2475吨,二氧化硫1441吨。
  3.加快了棚户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棚户区的改造,使得棚户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大。据调查显示,阜新市对100多条街道的新扩建改造,实现了城市公共服务网络的全面改造升级,建设了日处理能力1500吨的垃圾无害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增强了城市服务功能,城市集中供热率、自来水普及率、燃气供应率分别从棚改前的66%、94%、39.8%提高到目前的95%、97%、64%。抚顺市在各个棚改新区建设过程中,同步建设社区管理基础设施总面积达9.8万平方米,铁岭市在新建的社区内建设供水管网长72.1公里,排水管网总长73.81公里,燃气管网总长82.03公里,供暖管总长73.61公里,供电线路总长度80公里,而且新建的社区内道路都采用沥青混泥土路面,总长29公里,新道路面积达58.98万平方米。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社区服务功能得以全面提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棚户区发展战略认识不足,政策持续性有待完善。辽宁省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由于时代背景、历史发展原因,多年發展的结构形成了产业转型升级滞后、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辽宁省从2005年开始,实施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但是,一些地市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民生工程”、“一号工程”难免就变成“形象工程”。不切实际地盲目进行棚户区改造,造成许多棚户区无就业现象;有的地方把棚户区改造简单地认为是广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等,而没有建设相关的配套设施,比如学校、就业救助中心、社区管理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棚户区居民的需要,有时还出现抢资源、争市场的现象。棚户区社会保障体系、土地使用与征用机制、劳动力转移、财税政策及行政管理等制度不配套、不健全。
  2.“半棚户区”将会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绊脚石。通过几年的努力,辽宁省棚户区改造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棚户区改造进程全面推进,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完善了棚户区设施的配套建设,使得棚户区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还极大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许多棚户区内居民仍然保留原来的生活习惯,土地及行政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跟上城镇化步伐,导致棚户区居民空间聚集,许多棚户区在城市与郊区的边缘,使得这些棚户区即像城镇,又像新型农村,这种现象就叫做“半棚户区、半城镇化”的现象。“半棚户区“现象突出地表现为:一是只重视棚户区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忽视社会保障、棚户区居民的素质、子女上学、居民看病等软件设施的建设。二是建设布局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建设、有些新建的棚户区过于分散等,这严重浪费土地资源,缺乏科学的规划,导致棚户区管理跟不上去。三是缺乏保障措施。原来棚户区居民迁到新建的社区后,使得新的就业岗位和生产岗位很难得到满足,棚户区居民的收入预期大大减少,其基本生活很难得到保障。因此,就业难、社会保障标准低、棚户区居民收益少、社会保险程度低等,使得原来棚户区居民表面上有城市居民身份,实际上不能过上城市居民应有的体面生活。这些“半棚户区”现象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一步深化发展的绊脚石。
  3.棚户区改造面临资金困难。在目前的体制下,棚户区改造资金主要来源于拍卖土地所得以及财政扶持资金。但是,棚户区改造资金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棚户区改造资金供给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第二,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效率比较低,促进作用不是特别明显;第三,金融支持结构比较单一,难以满足棚户区改造对资金的需求。
  四、进一步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财税政策思考
  经过多年的改造工程,辽宁省棚户区改造具有质和量的改善,在量的方面,许多大片集中棚户区被改造,棚户区居民向城市集中和聚集,城镇空间随之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棚户区居民变成新型市民;在质的方面,通过棚户区的改造,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棚户区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棚户区居民与非棚户区居民差距进一步缩小。2005年以来,财税政策在支持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就地税系统而言,全省(不含大连)共减免各项地方税收3.3亿元(营业税及附加:1.3亿元,土地使用税:1.1亿元,契税:0.6亿元,其他0.3亿元)。但是,棚户区改造的进程中存在很多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府积极介入,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促进棚户区改造的宏观作用,为此,需要建立健全各项财政制度,完善公共职能,使财税政策更符合棚户区改造的要求,为政府履行职能、改造棚户区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
  1.加速健全并完善财税政策对棚户区改造的制度供给。进一步完善财政公共物品供给职能。加大财政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公共物品供给结构的调整,全面加大对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公益基础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对棚户区居民子女上学、棚户区居民看病、棚户区居民文化建设、棚户区内配套设施等建设投入,建立适合棚户区改造的公共财政体系,逐步完善与棚户区改造相对应的税收优惠制度。建立健全棚户区改造地方税体系,为棚户区改造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不断完善房产税、土地税以及相关的税收,加强棚户区改造建设税等,环境保护、资源等专项税,使之成为地方税的主要收入来源。
  2.加大政府财政对棚户区改造制度需求者的投资力度。要进一步提高棚户区改造进程中制度需求的整体素质。棚户区居民和市民、当地政府等是推动棚户区改造的主体,棚户区居民在早期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也是棚户区改造的制度需求者和最大的收益者,政府主导的棚户区改造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创新政府财政理念,创造棚户区改造进程中文化和谐发展。要积极发展多元文化意识,树立棚户区居民也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对象,促进其尽快融入现代城市文明。另外,要注重区域差异性发展,当地政府在制定棚户区该走的财税政策时要适应当地的情况,又快又好、基本均等地提供财政公共服务。尽管经济发展不均衡决定了棚户区改造进程中有一定的层次性,同样也决定了制度需求的非一致性,但是政府财政可以通过加强政策调控,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均等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区域发展和棚户区均衡改造。
  3.积极构建政府财税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生产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棚户区在改造后,棚户区有一部分居民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但是由于住进了城市,生活费用会有所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棚户区居民生活质量,当地政府应该在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加快步伐、积极地构建生产型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发展工业经济、广开就业门路、创造自主创业平台、增加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预期等,这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措施,促进棚户区改造的长远之计,改善民生、促进棚户区与非棚户区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一是制定财政支持棚户区与非棚户区协调发展规划,强化政府的财政宏观调控的引导作用。尽快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棚户区与非棚户区关系进行宏观管理;不断改革棚户区改造的相关财税政策,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加快棚户区与城市的融合力度,理顺棚户区与非棚户区的财政的关系,为棚户区与非棚户区动态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二是积极实施棚户区财政扶贫开发政策,全面协调棚户区与非棚户区经济发展。努力改善金融服务机制,加大对棚户区扶贫资金投入。三是建立制度化的棚户区经济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到棚户区改造中,鼓励民营企业吸纳棚户区有效劳动力。另外,政府财政要重点支持棚户区基础设施管理和维修专项基金,加大棚户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的保护。
  参考文献:
  1.余姚市财政局课题组.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政策思考.财政改革热点问题探索——2010年浙江省财政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浙江人民出版社
  2.徐保成等.财政支农政问题研究与对策思考.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2(13)
  3.王保安.转型经济与财政政策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142)
  (责编:贾伟)
其他文献
当前宏观调控政策下,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担保体系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担保机构发展,并对担保机构进行资金支持和风险补贴,适时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然而,随着担保行业的快速扩张,竞争日益加剧,部分担保公司为获取高额利润出现违规操作现象,潜藏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对区域金融稳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期刊
资源型城市,顾名思义是以某种资源为主导型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对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枯竭都使资源型城市面临许多问题。
期刊
在企业做优、做强、做大的趋势和背景下,重组、并购作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浪潮也一浪高一浪。行业内的洗牌整合频繁出现,跨行业的重组也不鲜见,形成了越来越多的集团型企业。在集团型企业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下,集团总部采取何种管控模式,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何种形式,越来越成为一个大课题摆在众多集团型企业一把手、人力资源总监的面前。对集团总部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发挥人力资源
期刊
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对于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系统性地开展员工培训工作仍然是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西安RL公司是一家从事高新技术研发、生产和贸易的中小企业,经过长达8年的快速成长期后进入了平稳期,为了使企业能够实现全面升级,人力资源的整合与提升已势在必行。本文以西安RL公司员工培训为例,剖析了目前中小企业培训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
期刊
近年来,由于法人治理机制的不尽完善,导致国有企业内控失效的案例层出不穷,造成大量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下面,笔者将以所熟悉的s集团为例。深刻剖析其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和对策。
期刊
一、绿色营销的兴起及必然性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商家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除或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并从中获得盈利和发展而实施的市场营销策略。
期刊
摘要:文章总结和评析了太原市煤气化神州煤业公司郝绳福班组坚持“三个三”,狠抓“六个一”的班组建设经验,为煤炭企业班组建设树立了典范。  关键词:煤炭企业 班组建设 经验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292—02
期刊
摘 要:针对历年来中国书画市场交易的实际情况,结合书画作品定价与一般产品定价的不同特点,对书画作品的定价目标的差异性、影响书画作品定价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书画作品收藏者和书画作品创作者的角度提出具体的定价策略。  关键词:书画市场 书画作品 定价目标 影响因素 定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048-02 
期刊
摘 要:中共十八大在党的历史上地位显赫,是一次举世瞩目、具有伟大作用和深远意义的历史性盛会。这次大会是在21世纪初期历史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胜利召开。她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起点、改革攻坚、继往开来的新起点而载入史册。  关键词:中共十八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图分类号:D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
期刊
继今年3月、5月、7月,中国工商银行化州市支行原办公室副主任谢瑛中,分别收到撰写的《略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存在的瓶颈及破解对策》论文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东北财经大学学报》鳊辑部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颁发并寄来的荣获三项优秀论文一等奖证书后,8月10日,鉴于谢瑛中同志的学术成就和社会影响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又寄来了聘请他担任《中国当代管理思想宝库》编委会委员决定的文件。一个国有商业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