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上的历史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287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大姑子,小舅子,远亲总比近邻好……”古老的儿歌在空气中来回地飘荡,倒映出无数轮回。石碑静默地立在村头看着几百年沧海桑田,而歌声依旧。
  三百年前,县官接到快马来报,滁州境内瘟疫泛滥,凡染病者半月之内咳血而死。县官立即下令全县戒严,不许任何来自滁州者入内。
  三百年后,村西的黄四娘接到儿子电话,说是在北京染了肺病,准备回村调养。
  历史的轨道以平行姿态延伸,前后追逐着;历史也按照同样的方式苏醒,今昔审视着。
  县官坐卧不安,自己膝下无子,只有在滁州城北的弟弟一家亲戚。倘若他们来县里避瘟疫,要不要开城门呢?
  黄四娘心里咯噔一下,忙问儿子是不是得了报纸上说的那个传染病。儿子在电话那头咳了两声就挂了。
  几天后,县官走向了城门,黄四娘走向了村口。历史的轨道也紧密地切合在一起。
  “伯父,我爹娘都染病死了,全家上下就剩我一个了。我拼了死才逃到您这儿来的。伯父,您开开城门吧。您不能见死不救啊!”门那边县官的侄子哭着。
  “妈,我回来了。”村外边儿子向着黄四娘走来。
  历史带着厚重的颜色重合在一起,沿着时间的墙流淌开来。
  门这边县官老泪纵横:“我已下了禁令,我得对全县百姓负责啊。”
  村这头黄四娘后退了几步:“儿子,听妈说句话,别往村里走。”村民们渐渐围上来,在黄四娘身后围成一个半圆。
  “伯父,您开开城门吧!您不能见死不救啊!要死也得死在亲人身边哪!”
  “妈,你让我进村吧!你不能见死不救啊!要死也不能死在外头哪!”
  理智与情感分别立于天平的两端,亘古的风吹过,历史在继续。
  门这边县官不断地踱着步,作着他这一生最大的抉择,理智与情感的天平逐渐倾斜,县官最终在夕阳西下时下令打开城门。村这头黄四娘流着泪从村民手中接过了扫把:“儿子,今天不是妈狠心,但只要妈今天在这儿,就不能让你进村。你看看妈身边这些乡亲,他们都是看着你长大的,你忍心把病传给他们吗?你还记得这村头石碑上刻的字吗?理智点吧一你是妈的儿子,可妈不能因为你而害了全村人哪!一你得照电视上说的做啊!妈已经打电话给了防疫局,他们马上就到了。”
  历史的轨道按照它熟悉的方式重合在一起,却最终折向两个方向。
  石碑上刻着:嘉庆七年,滁州瘟疫泛滥,本县县官侄子自滁州来县,县官开城迎侄,数月之内,全县死绝。
  亘古的风带着古老的气息拂过石碑上模糊的字迹,沿着时间的轨迹讲述着一个关于理智与情感的久远的故事。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大姑子,小舅子,远亲总比近邻好……”古老的儿歌在空气中来回地飘荡,倒映出无数轮回。石碑静默地立在村头听着几百年歌声依旧,只是历史再也不会重演了。
  
  [简评]
  
  开篇使用童谣,既紧扣话题,又自然引出故事,结尾再用童谣,既照应前文,又巧妙升华主题,这样的安排,独具匠心地形成一个缜密的圆形框架,结构精美,布局新巧。
  蒙太奇的叙述方式,尺幅千里的笔法,使得三百年前的历史和21世纪的现实紧密交织:县官念及叔侄亲情而置理智于脑后,情感之门打开之时,灾难也随之而横行;村妇想到声亲遭殃而铭大义于心间,理智之墙高筑之际,幸福也随之而降临。文章“双线”并行,一分一合,分合恰当,对比鲜明,选材典型,以小见大,两则故事的讲述,其实就是对“以情代理”的深入反思,两种不同的结果,本质就是对理性判断的真情呼唤。考场上能写出如此情中见理的文章,满分当之无愧!
  (浙江 陈万勇)
其他文献
一直以为,尼采是一个魔鬼,一个疯子,特别是拜读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之后,更是对他妄加评论。直到读了《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是一个对哲学一无所知,而又对一位伟大哲人投以乱石的小人。  尘世之间,永远无法摆脱迷茫、困惑,丧失自我的情感纠缠。因此,查拉斯图拉在失去了他能够得到另一部分缺憾的机会后,毅然来到了密林深处,与自己的心交流,与大自然的神韵相沟通,与云层、闪电、闷雷相互对话。不
期刊
在对事物认识上,我们感情的亲疏远近往往左右着我们对其认知的正误深浅。换句话说,我们的感情亲疏远近为我们戴上一副有色眼镜,我们眼中的事物无不染上我们的主观色彩。所以,我们必须摘下“有色眼镜”,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评价,那种“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战国策》中有篇很出名的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邹忌从身边三人对自己的不同看法中悟出“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
期刊
儿子与邻居说了相同的话,富人却持截然相反的态度。寓言中的“富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影子。是非的天平,需要理智的手去摆正,莫让感情的砝码左右了你的判断。  人是重感情的,谁没有亲朋好友,谁没有亲近熟悉的人的本能?国人更是讲究“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日子久了,朋友的话会变成自己的话,朋友的观念会影响自己的观念。于是大事临头,自然更相信熟人亲朋的判断,让感情迷住了明辨是非的眼睛。  所以李嘉诚当初坚
期刊
有时常常因为感情的疏远而不能很好地认识一个人,所以往往会伤害一颗心。  远远的我望见一个粗笨的身影倚在墙上,脚踮在摞起的砖块上,费力地用一根竹竿挑着一扇关闭的窗。我知道,又是她在为我开窗,我的眼睛湿润了,心想: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她是我的房东大娘,刚住进来时,她给我的印象很不好,粗笨的身子,木讷的表情,还有……总之,不好。  记得有天中午,天气很热,我跑到水龙头旁大洗了一通,又猛灌起凉水。正感觉
期刊
高考作文以话题形式命题已经是第五年了。从今年河北省高考作文答题情况来看,多数考生对话题作文极大开放性和极广自由度的特点有了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在作文答卷上表现为体裁丰富多采,文体感增强。今年的考生作文有一般议论文、记叙文,还有属于文学创作的散文、小说、诗歌、戏剧,更有日记、书信,甚至有调查报告、广告、辩论词、病历诊断书等。考生思维非常活跃,取材空间跨度很大,时间上从古代史实到当代生活,地域上从外国传
期刊
由于去年高考题中文言文部分在形式上刚刚作了较大调整,所以今年的文言文试题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试卷的结构上都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去年一样,都是5道客观题,一道主观翻译题。内容紧扣了考试说明,突出了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对虚词的考查依然沿袭高考题的一贯风格,即一半句子出自课本,体现了对课本的重视。主观翻译题恪守了高考说明的要求,避开了考试说明已明确规定不列入考查范围的特殊文言句式和用法,重点放在了实词和虚词
期刊
[小引]    诗歌写作,一直以来就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极为薄弱的环节,平时作文训练也很少涉及到这种文体。对学生来说,他们写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青春本身就是一首最动人的诗歌,他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为自己的青春放声歌唱!自从2001年高考作文不再“限制文体”,给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后,高考满分作文每年都有诗歌佳作推出。今年高考阅卷刚刚开始,媒体上就推出了陕西一考生的一首仅209字的满分作文《无题》诗,
期刊
本卷共5小题,每小题共20分,满分100分。时间从9:30至10:30,请同学们将正确答案写在试卷上,请保持卷面整洁,不可折叠。另加清洁分5分,但总分不超过100分。请同学们开始答题。  第一题:有一天你家里丢了钱,那天有你的同学和表弟来过,并且你在第二天发现表弟花钱很大方。请问:你怀疑钱是谁偷的? (B)  A.表弟偷的。因为我发现他手中有张5元钱被蘸了墨水,我正好掉了这张。  B.同学偷的,
期刊
何谓“亲亲”?即关心你的亲人朋友,何谓“明理”?即通晓事物的真理。在古儒的经典里,君子的修养正是由此入手的。所谓“孝悌,仁之本也”、“格物致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在那则《韩非子》的寓言里,我们看到了二者之间矛盾的一面。  说的是宋国一富人,墙被大雨淋坏。儿子与邻家老翁都提醒他小心失窃。果然,富人晚上丢东西了,于是他觉得是邻居偷的,而又很以为儿子聪明。我想:倘若是两个毫不相识的人提醒他,结果又会
期刊
转 折  北京一考生    上高三后,我曾经历了一个不该有的“转折”,一个错误的转折,悲哀的转折。在这个转折中,我差点儿就失去了曾经被我视为珍宝的东西一灵魂与思想的自由,差点儿就在风中放走了本来要与我一生相伴的知己——文学。  曾经,作为一个“乖孩子”,我唯独在写作上,不太“听话”,因为我从不视某一篇作文或随笔为“作业”,它们是文学思想的寄托,是我的一种审美理想的寄托。我像一个小小的淑女一样行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