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农村,农民在中国的历史上,不论是革命还是改革都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依次为基础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革命战争年代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两次实践告诉我们,农村。农民,农业即现在的三农问题一直是而且应该始终是我们国家工作的重重之中。三农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 三农问题 总的对策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大多数的中国人口,离开了他们中国的革命和改革都将失去根基。
自从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一直处于一种动荡的战乱之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救国救民于水火就成为中国的有识之士的首要任务。探索真正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也日渐的突显出来,从孙中山的失败到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的失败,无不说明失去农村这一广阔的革命田地,革命必站不稳脚跟,而且注定要失败。毛泽东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充分地肯定了中国农村,农民在中国革命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率余部进军井冈山,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起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第一颗火种。从此毛泽东在土地革命,发展根据地,创建红军,武装斗争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路。经过长期的探索,思考,终于找到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这就是: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把落后的农村变为先进的革命根据地。以次为依托,去反对依托城市进攻农村的敌人,并进而以农村包围城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循着这条道路进行了28年的坚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这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结果证明,这条建立在中国历史和现状上的以农村包围城市,以广大人民为依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是正确的。毛泽东曾深刻的指出:“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以及中国革命的前途和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革命尚且如此,建设时期的我们更离不开农村,农民。随着“三农”在发展扮演的不同角色,中国的发展也呈现不同的状态。
概括的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一直在中国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虽然在表面上看上去没有重工业那般的轰轰烈烈。“三农”问题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演变,已经不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中央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一度时期中国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使农业生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众所周知,中国的快速发展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业发展也不例外。1984年,我国的粮食生产登上了8000亿斤的高峰。但从1985年起,我国的城乡战略有所改变,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的格局又开始向城市倾斜,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农村改革的力度开始削弱了。1985年。农业减产7%。从此农业的形势时好时坏,时晴时阴,又走上了曲折发展的道路。有关专家把改革开放初期所执行的“改革开放,农村先行”这一战略称为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但这一次农村改革没有取得全面的成功。具体的原因是,在农村现代化还尚未真正展开的情况下,就迅速且超前的将整个的改革开放重心转移向城市,又一次犯了“急性病”。我们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到农村改革,农民的生存状态对城市改革和整个改革开放的决定性意义,没有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而是屈从于中国根深蒂固的“城市偏向”和“城市情结”。
我们可以看出“三农”问题已经由最初的土地问题为主到改革前的以粮食问题为主,再到农民就业问题,城乡差距问题,农民负担问题等在内的综合性问题。我们知道最初的“三农”问题是由不合理的制度设计所造成的,是经过长期的积累,演变,和发展的结果。现在“三农”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农村的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党的执政基础。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和分析和研究“三农”问题,这一问题已经由实践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也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几经周折,我们党和政府终于认识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而且理论界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农业,农村,农民之外来解决,通过多与,少取,放活等多种途径来机解决;要有城乡统筹观念,全面意识,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要坚持可持续的,统筹兼顾的,和谐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需要共同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现在,我们国家党和政府给予了农村,农民,和农业以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不论是从政策上,还是资金上都给予了很大的倾斜。免除农业税,提高农村的医疗保险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基层建设,让农民享有应有的政治权利。革命战争年代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在某种程度上还在给于我们以很大的启示,不论在发展的哪个时期,我们都应该尊重我们的国情,实事求是。我们的国情依据始终是我们制定政策的根本依据,正确的估量和对待“三农”问题,使广大的农村成为新时期中国腾飞的坚强后盾!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 三农问题 总的对策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大多数的中国人口,离开了他们中国的革命和改革都将失去根基。
自从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一直处于一种动荡的战乱之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救国救民于水火就成为中国的有识之士的首要任务。探索真正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也日渐的突显出来,从孙中山的失败到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的失败,无不说明失去农村这一广阔的革命田地,革命必站不稳脚跟,而且注定要失败。毛泽东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充分地肯定了中国农村,农民在中国革命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率余部进军井冈山,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起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第一颗火种。从此毛泽东在土地革命,发展根据地,创建红军,武装斗争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路。经过长期的探索,思考,终于找到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这就是: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把落后的农村变为先进的革命根据地。以次为依托,去反对依托城市进攻农村的敌人,并进而以农村包围城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循着这条道路进行了28年的坚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这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结果证明,这条建立在中国历史和现状上的以农村包围城市,以广大人民为依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是正确的。毛泽东曾深刻的指出:“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以及中国革命的前途和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革命尚且如此,建设时期的我们更离不开农村,农民。随着“三农”在发展扮演的不同角色,中国的发展也呈现不同的状态。
概括的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一直在中国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虽然在表面上看上去没有重工业那般的轰轰烈烈。“三农”问题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演变,已经不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中央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一度时期中国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使农业生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众所周知,中国的快速发展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业发展也不例外。1984年,我国的粮食生产登上了8000亿斤的高峰。但从1985年起,我国的城乡战略有所改变,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的格局又开始向城市倾斜,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农村改革的力度开始削弱了。1985年。农业减产7%。从此农业的形势时好时坏,时晴时阴,又走上了曲折发展的道路。有关专家把改革开放初期所执行的“改革开放,农村先行”这一战略称为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但这一次农村改革没有取得全面的成功。具体的原因是,在农村现代化还尚未真正展开的情况下,就迅速且超前的将整个的改革开放重心转移向城市,又一次犯了“急性病”。我们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到农村改革,农民的生存状态对城市改革和整个改革开放的决定性意义,没有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而是屈从于中国根深蒂固的“城市偏向”和“城市情结”。
我们可以看出“三农”问题已经由最初的土地问题为主到改革前的以粮食问题为主,再到农民就业问题,城乡差距问题,农民负担问题等在内的综合性问题。我们知道最初的“三农”问题是由不合理的制度设计所造成的,是经过长期的积累,演变,和发展的结果。现在“三农”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农村的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党的执政基础。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和分析和研究“三农”问题,这一问题已经由实践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也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几经周折,我们党和政府终于认识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而且理论界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农业,农村,农民之外来解决,通过多与,少取,放活等多种途径来机解决;要有城乡统筹观念,全面意识,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要坚持可持续的,统筹兼顾的,和谐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需要共同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现在,我们国家党和政府给予了农村,农民,和农业以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不论是从政策上,还是资金上都给予了很大的倾斜。免除农业税,提高农村的医疗保险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基层建设,让农民享有应有的政治权利。革命战争年代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在某种程度上还在给于我们以很大的启示,不论在发展的哪个时期,我们都应该尊重我们的国情,实事求是。我们的国情依据始终是我们制定政策的根本依据,正确的估量和对待“三农”问题,使广大的农村成为新时期中国腾飞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