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推广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育界又开始研究性学习的探讨。在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把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划分为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两部分。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搞好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本文就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实施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4-0065-02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研究性学习及研究性课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在化学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化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是开展研究性学习,也就是在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宗旨,寻求实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将研究性学习与化学教学进行有效融合。
1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
研究性课题的选取不仅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还要结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课题选择的价值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选择适宜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3个方面指导学生选取研究性课题。
1.1 选取化学实验方面的研究性课题例如对定性实验进行定量研究,对现象不明显、操作不方便、有环境污染的实验进行研究。如喷泉实验可用来说明气体的溶解性,那么,对于某一特定的装置,多大溶解度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如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成功率低,实验现象不明显,可对影响实验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探索最佳实验方案;由于二氧化硫有毒,容易的污染环境,可探索设计无污染的实验装置等[1]。
1.2 选取化学中重点难点知识的专项课题通过对化学重、难点知识的专项研究,可促进和拓展对现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达到对重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对难点知识的有效突破。如“氧化还原反应基于规律及应用分析”“苯的同系物中的苯环和侧链的相互影响”“原电池、电解池电极反应的书写”等。
1.3 选取化学前沿知识进行拓展性研究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可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拓展性的研究。如讲了碳的同素异形体后,可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碳原子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又如在讲了胶体一节后,可让学生了解纳米、纳米技术、纳米材料的特点,等等[2]。
2 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将研究性学习与化学教学有效整合的过程中,由于学习内容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所以教学中不可能使用某种固定的模式,而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开放性情景研究中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2.1 实验探索型这种探究模式是师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化学实验,从直观具体的实验现象着手,利用学生动手做实验、用眼观察、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等活动,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思维得到整体开发,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
用探索性实验方式进行教学的内容很多。如教学“原电池”一节时,先让学生根据实验的要求找到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仪器组装,在组装时怎样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要注意哪些问题;在组装结束后提问:该装置能够产生电流吗?如何来证实?还需补充什么仪器?从而唤起学生的实验意识。在学生动手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回路中产生电流之后,再进一步提问:从理论上如何解释?这样又唤起学生的思维意识。在通过实验探索之后,总结形成电流的原因:硫酸铜溶液和外接电路形成回路,两极得失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子流动产生电流[3]。然后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在回路中接入电源,将铜板与电源正极相连,锌板与电源负极相连,会产生什么现象?建议学生实验探究,并观察锌板上有什么现象产生。学生通过实验会对此产生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溶液中有哪些分子、离子,向阳极运动的是什么离子?什么离子向阳极运动,电子怎样移动?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电解原理。可能有学生还提出疑问:若是铜连电源负极,锌连电源正极,情况又如何呢?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再进行实验探究。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探究意识增强了,提高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2 调查研究型调查研究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完全不同,教师应根据学习的需要,与学生一起探讨要解决的问题,先要确定调研方向,再到实际中去进行调查,对于调查取得的第一手材料进行分类和筛选,通过查找资料和充分的讨论,最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在讲授完电池的基本原理后,可以以废电池的污染与环保这一课题为背景,组织学生参观周围环境,听取介绍,网上查询资料,从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去观察研究废电池在大自然中对水生物及植物生长的影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初步掌握了提取、筛选、加工信息的方法,发展了用化学用语表达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2.3 社会课题型高考改革越来越重视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督促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社会的实际相联系,同时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例如在“燃料的综合利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着手,运用收集的一些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学生探求问题的意识。对如何充分利用燃料和充分利用热能,让学生从生活、生产的实际中去了解、归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维。最后让学生通过几种燃料的比较,找出优质燃料,从而引发出开发新能源的新课题,在能源需求量日益增长和矿物资源日渐枯竭的矛盾冲突中架设探求桥梁,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思考的空间。
3 问题与讨论
上述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生可喜的变化。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但是还有不少问题在研究中暂时不能解决。如:研究性学习课时花费较多,现在所安排的课时有限,难以在课堂上充分展开进行问题讨论;另外,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思维的灵活性与广泛性,而学科教学则注重思维的原则性和逻辑性,这也与探究性学习产生矛盾。因此,在以研究性学习方式实施学科教学时,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实际和需要进行调节,使得研究性学习有效地进行。
总之,将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开放性学习为基础,学生从感兴趣的化学问题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从而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去,使化学学习具有价值,富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志昂.关于化学平衡教学的几个问题[J].化学通报,2004(7)
[2]吴琴媛.化学反应平衡常数[J].大学化学,2006(6)
[3]严宣申,王长富.反应平衡常数的某些应用[J].化学教育,2007(2)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4-0065-02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研究性学习及研究性课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在化学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化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是开展研究性学习,也就是在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宗旨,寻求实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将研究性学习与化学教学进行有效融合。
1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
研究性课题的选取不仅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还要结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课题选择的价值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选择适宜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3个方面指导学生选取研究性课题。
1.1 选取化学实验方面的研究性课题例如对定性实验进行定量研究,对现象不明显、操作不方便、有环境污染的实验进行研究。如喷泉实验可用来说明气体的溶解性,那么,对于某一特定的装置,多大溶解度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如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成功率低,实验现象不明显,可对影响实验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探索最佳实验方案;由于二氧化硫有毒,容易的污染环境,可探索设计无污染的实验装置等[1]。
1.2 选取化学中重点难点知识的专项课题通过对化学重、难点知识的专项研究,可促进和拓展对现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达到对重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对难点知识的有效突破。如“氧化还原反应基于规律及应用分析”“苯的同系物中的苯环和侧链的相互影响”“原电池、电解池电极反应的书写”等。
1.3 选取化学前沿知识进行拓展性研究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可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拓展性的研究。如讲了碳的同素异形体后,可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碳原子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又如在讲了胶体一节后,可让学生了解纳米、纳米技术、纳米材料的特点,等等[2]。
2 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将研究性学习与化学教学有效整合的过程中,由于学习内容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所以教学中不可能使用某种固定的模式,而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开放性情景研究中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2.1 实验探索型这种探究模式是师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化学实验,从直观具体的实验现象着手,利用学生动手做实验、用眼观察、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等活动,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思维得到整体开发,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
用探索性实验方式进行教学的内容很多。如教学“原电池”一节时,先让学生根据实验的要求找到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仪器组装,在组装时怎样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要注意哪些问题;在组装结束后提问:该装置能够产生电流吗?如何来证实?还需补充什么仪器?从而唤起学生的实验意识。在学生动手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回路中产生电流之后,再进一步提问:从理论上如何解释?这样又唤起学生的思维意识。在通过实验探索之后,总结形成电流的原因:硫酸铜溶液和外接电路形成回路,两极得失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子流动产生电流[3]。然后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在回路中接入电源,将铜板与电源正极相连,锌板与电源负极相连,会产生什么现象?建议学生实验探究,并观察锌板上有什么现象产生。学生通过实验会对此产生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溶液中有哪些分子、离子,向阳极运动的是什么离子?什么离子向阳极运动,电子怎样移动?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电解原理。可能有学生还提出疑问:若是铜连电源负极,锌连电源正极,情况又如何呢?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再进行实验探究。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探究意识增强了,提高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2 调查研究型调查研究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完全不同,教师应根据学习的需要,与学生一起探讨要解决的问题,先要确定调研方向,再到实际中去进行调查,对于调查取得的第一手材料进行分类和筛选,通过查找资料和充分的讨论,最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在讲授完电池的基本原理后,可以以废电池的污染与环保这一课题为背景,组织学生参观周围环境,听取介绍,网上查询资料,从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去观察研究废电池在大自然中对水生物及植物生长的影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初步掌握了提取、筛选、加工信息的方法,发展了用化学用语表达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2.3 社会课题型高考改革越来越重视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督促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社会的实际相联系,同时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例如在“燃料的综合利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着手,运用收集的一些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学生探求问题的意识。对如何充分利用燃料和充分利用热能,让学生从生活、生产的实际中去了解、归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维。最后让学生通过几种燃料的比较,找出优质燃料,从而引发出开发新能源的新课题,在能源需求量日益增长和矿物资源日渐枯竭的矛盾冲突中架设探求桥梁,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思考的空间。
3 问题与讨论
上述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生可喜的变化。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但是还有不少问题在研究中暂时不能解决。如:研究性学习课时花费较多,现在所安排的课时有限,难以在课堂上充分展开进行问题讨论;另外,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思维的灵活性与广泛性,而学科教学则注重思维的原则性和逻辑性,这也与探究性学习产生矛盾。因此,在以研究性学习方式实施学科教学时,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实际和需要进行调节,使得研究性学习有效地进行。
总之,将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开放性学习为基础,学生从感兴趣的化学问题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从而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去,使化学学习具有价值,富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志昂.关于化学平衡教学的几个问题[J].化学通报,2004(7)
[2]吴琴媛.化学反应平衡常数[J].大学化学,2006(6)
[3]严宣申,王长富.反应平衡常数的某些应用[J].化学教育,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