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比读课文初知面貌
1.读古文版的课文。
2.读现代文版的课文。学生交流,初步了解古文的基本特点,字数少,难读懂,句子短等。
二、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看生字表和随文注音解决。
2.谁能把这篇古文读给大家听一听?
3.疏通字音,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随文指导。
出示:瓮;登瓮;一儿登瓮;击瓮;光持石击瓮破之。(反复拼读这个字)
4.现在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要是有读错的,请你马上帮他纠正过来。
5.咱班男生女生比一比,看看哪一方读得更准确、读得更通顺。
三、读懂文意 读出韵味
1.古文跟古诗一样,课文边上有注释。请你借助注释,再多读几遍课文,说一说哪些句子已经被你读懂了。
2.疏通文意,关注注释,读懂句意后再朗读。
3.古文中有一句话只有7个字,但司马光砸缸的场景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眼前。你找到这个句子了吗?(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请你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我们不仅读懂意思,还能读出停顿。其实古文和古诗一样,也可以通过画出停顿线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读懂句子,读出节奏。
4.请再读这个句子,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句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预设:急切、惊险、语速稍快)
5.现在请仔细听范读,拿出铅笔,试着给其他句子也画出停顿线。
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老师告诉大家两个诵读古文的小绝招:(1)朗读时嘴角微微上扬,音调稍微低些。(2)做到“声断气连”。
7.這次,请大家跟着老师小声读,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试着读出古文的韵味。接着跟读。
8.现在的感觉和刚开始自己读不一样了吧!古文啊,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谁能用上小绝招,读给大家听一听。
9.个别读,及时点评。
10.大家都来试一试,用上小绝招,齐读古文,读出韵味。
四、形式多样熟读成诵
1. 记忆比拼读
读了这么多遍,你能熟读成诵了吗?我们来试一试。
群儿戏于庭,(),()。众皆弃去,( ) ,水迸, ( )。
2. 变换格式读(ppt上竖着排列,由右往左读)
中国古代书籍上千年来都是从右到左,竖排排版,老师变个小魔术,你还会背吗?
3. 去掉标点读(ppt上竖着排列,由右往左读)
中国古代书籍不仅从右到左、竖排排版,而且也没有标点符号。古人读书靠的就是词句间的停顿和断句。老师把标点也去掉,现在你还能准确背诵出来吗?
五、读圈动作 悟出品质
1.文中是怎样描写“落水者”、众人和司马光的动作的呢?请你把相关的动词圈出来。
2.依据众人和司马光的动作对比,说一说:你眼中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六、推荐文本 爱读古文
展示几篇《小古文》里的小短篇。推荐《小古文100首》。
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第一次出现古文,即文言文《司马光》。我们知道部编教材的特点就是大量增加古诗和古文,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发扬光大。古文对于现代人来说是陌生的,跟学英文区别不大。自从五四运动后,提倡白话文,简化汉字,再加上向西方学习,开设各种课程,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语言的冲击,为了节约时间,甚至有人提出,只要读得懂文字意思就行,不必在乎错别字还是符号。在这种背景下,一般人只有在初中、高中等语文课本里见到几篇古文。古文得以重见光明,传承文化,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是欢喜的,但对于语文老师深感责任之重大。要想让学生喜欢上这种文体,爱上古文,乃至学会自由阅读古文和运用古文习作,那是皆大欢喜呀!
作为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我将目标定于培养兴趣,留下好感。为了培养兴趣,我采取多种形式——根据信条猜人物、模仿句子写古文,最重要的是花样百出来朗读。
七、朗读花样多又密
对于阅读课文,课堂上朗读的时间要足够充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节课上每个人至少朗读15遍,这是平时现代文不能做到的,因为它篇幅短小。孩子是喜欢新鲜事物,但如果简单地命令学生朗读,孩子是不高兴的,那样枯燥、乏味,想必一次就把学古文的那点星星之火给浇灭了,信心给抹杀了,所以要朗读花样百出,形式多样性。本节课上采用了比读、自由读、节奏读、比拼读、变换排版读、男女读、分组读、理解读等等。
八、朗读带上小目标
朗读不只是目的,它还是一个过程,因此每次朗读都要带上一个或几个目标。目标越明确,学生落实越有效。例如,让学生运用两个小妙招(1)朗读时嘴角微微上扬,音调稍微低些。(2)做到“声断气连”。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再加上老师的随机点评和指导,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目标也逐渐达到。
九、朗读要求有梯度上升
朗读要求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刚开始只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懂意思读出韵味,接着读熟成诵,然后读出人物品质,最后读出古文的兴趣。在这些环节中,衔接是巧妙的,自然的,有梯度的。每一遍的朗读,本人都是深思熟虑,考虑周全,尽量自然过渡,每一遍的朗读都是有目的的,每一遍的朗读都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学生就在这样一遍遍的朗读中学会了古文的一些基础知识,学会了朗读技巧,学懂了内容,不知不觉中喜欢上古文。
1.读古文版的课文。
2.读现代文版的课文。学生交流,初步了解古文的基本特点,字数少,难读懂,句子短等。
二、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看生字表和随文注音解决。
2.谁能把这篇古文读给大家听一听?
3.疏通字音,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随文指导。
出示:瓮;登瓮;一儿登瓮;击瓮;光持石击瓮破之。(反复拼读这个字)
4.现在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要是有读错的,请你马上帮他纠正过来。
5.咱班男生女生比一比,看看哪一方读得更准确、读得更通顺。
三、读懂文意 读出韵味
1.古文跟古诗一样,课文边上有注释。请你借助注释,再多读几遍课文,说一说哪些句子已经被你读懂了。
2.疏通文意,关注注释,读懂句意后再朗读。
3.古文中有一句话只有7个字,但司马光砸缸的场景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眼前。你找到这个句子了吗?(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请你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我们不仅读懂意思,还能读出停顿。其实古文和古诗一样,也可以通过画出停顿线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读懂句子,读出节奏。
4.请再读这个句子,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句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预设:急切、惊险、语速稍快)
5.现在请仔细听范读,拿出铅笔,试着给其他句子也画出停顿线。
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老师告诉大家两个诵读古文的小绝招:(1)朗读时嘴角微微上扬,音调稍微低些。(2)做到“声断气连”。
7.這次,请大家跟着老师小声读,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试着读出古文的韵味。接着跟读。
8.现在的感觉和刚开始自己读不一样了吧!古文啊,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谁能用上小绝招,读给大家听一听。
9.个别读,及时点评。
10.大家都来试一试,用上小绝招,齐读古文,读出韵味。
四、形式多样熟读成诵
1. 记忆比拼读
读了这么多遍,你能熟读成诵了吗?我们来试一试。
群儿戏于庭,(),()。众皆弃去,( ) ,水迸, ( )。
2. 变换格式读(ppt上竖着排列,由右往左读)
中国古代书籍上千年来都是从右到左,竖排排版,老师变个小魔术,你还会背吗?
3. 去掉标点读(ppt上竖着排列,由右往左读)
中国古代书籍不仅从右到左、竖排排版,而且也没有标点符号。古人读书靠的就是词句间的停顿和断句。老师把标点也去掉,现在你还能准确背诵出来吗?
五、读圈动作 悟出品质
1.文中是怎样描写“落水者”、众人和司马光的动作的呢?请你把相关的动词圈出来。
2.依据众人和司马光的动作对比,说一说:你眼中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六、推荐文本 爱读古文
展示几篇《小古文》里的小短篇。推荐《小古文100首》。
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第一次出现古文,即文言文《司马光》。我们知道部编教材的特点就是大量增加古诗和古文,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发扬光大。古文对于现代人来说是陌生的,跟学英文区别不大。自从五四运动后,提倡白话文,简化汉字,再加上向西方学习,开设各种课程,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语言的冲击,为了节约时间,甚至有人提出,只要读得懂文字意思就行,不必在乎错别字还是符号。在这种背景下,一般人只有在初中、高中等语文课本里见到几篇古文。古文得以重见光明,传承文化,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是欢喜的,但对于语文老师深感责任之重大。要想让学生喜欢上这种文体,爱上古文,乃至学会自由阅读古文和运用古文习作,那是皆大欢喜呀!
作为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我将目标定于培养兴趣,留下好感。为了培养兴趣,我采取多种形式——根据信条猜人物、模仿句子写古文,最重要的是花样百出来朗读。
七、朗读花样多又密
对于阅读课文,课堂上朗读的时间要足够充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节课上每个人至少朗读15遍,这是平时现代文不能做到的,因为它篇幅短小。孩子是喜欢新鲜事物,但如果简单地命令学生朗读,孩子是不高兴的,那样枯燥、乏味,想必一次就把学古文的那点星星之火给浇灭了,信心给抹杀了,所以要朗读花样百出,形式多样性。本节课上采用了比读、自由读、节奏读、比拼读、变换排版读、男女读、分组读、理解读等等。
八、朗读带上小目标
朗读不只是目的,它还是一个过程,因此每次朗读都要带上一个或几个目标。目标越明确,学生落实越有效。例如,让学生运用两个小妙招(1)朗读时嘴角微微上扬,音调稍微低些。(2)做到“声断气连”。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再加上老师的随机点评和指导,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目标也逐渐达到。
九、朗读要求有梯度上升
朗读要求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刚开始只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懂意思读出韵味,接着读熟成诵,然后读出人物品质,最后读出古文的兴趣。在这些环节中,衔接是巧妙的,自然的,有梯度的。每一遍的朗读,本人都是深思熟虑,考虑周全,尽量自然过渡,每一遍的朗读都是有目的的,每一遍的朗读都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学生就在这样一遍遍的朗读中学会了古文的一些基础知识,学会了朗读技巧,学懂了内容,不知不觉中喜欢上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