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看过一个古代笑话:“一个差人押解一个和尚,夜里和尚挣脱枷锁,悄悄地将正在熟睡的差人锁住,恶作剧似的给差人剃了大光头之后逃之夭夭。清早差人迷迷糊糊一睁眼,发现和尚没了,自己却套着枷锁,挺纳闷,一搔脑袋瓜乐了:还好,和尚还在,我上哪去了?!”
如果把这两个主人公指代点什么,例如把差人换成“先锋”,把和尚换成“经典”,这就有点意思了。曾经离经叛道的充当主流文化终结者的东东一转眼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油头粉面地招摇过市了。
先锋叛逆和传统经典确实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尤其是现在很多人想着法的要把这两个划清界限,就更要说道说道。
这个所谓的“传统”和“经典”的东东刚刚诞生的时候就被人山呼万岁,奉为圭臬?这纯粹是笑话,也过于天真。再漂亮的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也是一眼睁,一眼闭,满脸黄斑的“小老头儿”。由此看来,“经典”小时候也被人们看成是面目狰狞,天生的一副反骨,比如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比如费穆的《小城之春》,再比如伯格曼的《野草莓》,这些电影在诞生之时,哪个不是被人嗤之以鼻,遭人“遗弃”,然而今天这些电影却已然被人们高高地放在了电影的纪念碑上,名垂青史了。这些曾经的“先锋”展示了人生的多种可能性,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挑战,让人们曾经茫然的东西慢慢变得清晰、习惯起来,于是“异端”成了“标准”,让曾经被人认为是疯狂的事变得像穿衣吃饭一样天经地义。
总之,传统经典就是曾经被人称之为“先锋”的东西,只不过后来长大了也入了“族谱”,换了身行头取得了合法身份。
这取得合法身份的必经之途,就是“流行”这道坎。
到底什么是“流行”?
以电影为例,章明导演总结了成为流行电影的几个特点:第一,过去只局限在少数人范围内的先锋改头换面重新登场并开始普及;第二,商业材料加艺术处理或者艺术材料加商业处理;第三,与当前流行时尚和社会潮流密切相关。
其实“流行”不过就是“经典”与“先锋”的中间产物,也是二者的过渡阶段。先锋可以变成流行,流行也可以成为经典。周星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曾经插科打诨,无厘头的商业片摇身一变竟然也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代表。这变化之大,连星爷本人都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在这里必须对“先锋”表示感谢。
没有了它们,你能看到《红磨房》、《芝加哥》吗?你只能看到像狗撒尿一样的踢踏舞歌舞片;同样你也看不到《搏击俱乐部》、《低俗小说》、《两杆大烟枪》以及王家卫的一系列电影,当然还有宁浩的疯狂系列。
当然也要感谢“流行”。
这些“流行”导演们剔除了老前辈的晦涩语言,将主题通俗化,他们知道现在的观众想看什么,需要什么,他们不需要看完电影就把脑袋搞大,而是需要寓教于乐。他们被称为“新锐”而不是“新贵”,他们的差别就在于去除了贵族气,多了些平民化,突显了个性,而不曲高和寡。
至于经典嘛,更是需要我们珍视,没有它,流行与先锋则都会“老无所依”。当然警戒人们的是,经典虽好,但啥事也别抱着不放,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也是王道。
如果把这两个主人公指代点什么,例如把差人换成“先锋”,把和尚换成“经典”,这就有点意思了。曾经离经叛道的充当主流文化终结者的东东一转眼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油头粉面地招摇过市了。
先锋叛逆和传统经典确实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尤其是现在很多人想着法的要把这两个划清界限,就更要说道说道。
这个所谓的“传统”和“经典”的东东刚刚诞生的时候就被人山呼万岁,奉为圭臬?这纯粹是笑话,也过于天真。再漂亮的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也是一眼睁,一眼闭,满脸黄斑的“小老头儿”。由此看来,“经典”小时候也被人们看成是面目狰狞,天生的一副反骨,比如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比如费穆的《小城之春》,再比如伯格曼的《野草莓》,这些电影在诞生之时,哪个不是被人嗤之以鼻,遭人“遗弃”,然而今天这些电影却已然被人们高高地放在了电影的纪念碑上,名垂青史了。这些曾经的“先锋”展示了人生的多种可能性,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挑战,让人们曾经茫然的东西慢慢变得清晰、习惯起来,于是“异端”成了“标准”,让曾经被人认为是疯狂的事变得像穿衣吃饭一样天经地义。
总之,传统经典就是曾经被人称之为“先锋”的东西,只不过后来长大了也入了“族谱”,换了身行头取得了合法身份。
这取得合法身份的必经之途,就是“流行”这道坎。
到底什么是“流行”?
以电影为例,章明导演总结了成为流行电影的几个特点:第一,过去只局限在少数人范围内的先锋改头换面重新登场并开始普及;第二,商业材料加艺术处理或者艺术材料加商业处理;第三,与当前流行时尚和社会潮流密切相关。
其实“流行”不过就是“经典”与“先锋”的中间产物,也是二者的过渡阶段。先锋可以变成流行,流行也可以成为经典。周星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曾经插科打诨,无厘头的商业片摇身一变竟然也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代表。这变化之大,连星爷本人都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在这里必须对“先锋”表示感谢。
没有了它们,你能看到《红磨房》、《芝加哥》吗?你只能看到像狗撒尿一样的踢踏舞歌舞片;同样你也看不到《搏击俱乐部》、《低俗小说》、《两杆大烟枪》以及王家卫的一系列电影,当然还有宁浩的疯狂系列。
当然也要感谢“流行”。
这些“流行”导演们剔除了老前辈的晦涩语言,将主题通俗化,他们知道现在的观众想看什么,需要什么,他们不需要看完电影就把脑袋搞大,而是需要寓教于乐。他们被称为“新锐”而不是“新贵”,他们的差别就在于去除了贵族气,多了些平民化,突显了个性,而不曲高和寡。
至于经典嘛,更是需要我们珍视,没有它,流行与先锋则都会“老无所依”。当然警戒人们的是,经典虽好,但啥事也别抱着不放,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也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