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话题”的个性言说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试题材料给出对应五个时间点的五个任务,五个任务对应五个重要的政治热点事件,要求学生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来写作,并以书信体、演讲稿、观后感等形式呈现。尽管试题存在理性思维触发点不够明显、过渡与衔接合理性不足等问题,但必须承认,这样的作文命題在一定程度上能唤起学生关心国事,彰显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忧天下,思考人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基本宗旨。另外,要求写成演讲稿,这种实用文体的考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征;设置写作任务情境,也是启动、推进、完成写作活动的动力,有利于评测考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
  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除了少数语文素养较高的考生对宏大话题能够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大多数考生难有独到之见,作文极易千篇一律,缺少真情实感和独特体验,空喊口号的现象几乎无法避免,也可能陷入材料堆砌、缺少理性的泥淖而使思维缺场,甚至即便试题有写作情境设置,也无法避免宿构、套作现象的出现。限于篇幅,对命题的利与弊笔者不做过多涉及,本文重点探究写作“宏大话题”如何找到自我与家国的对接点,从而进行“个性言说”。
  一、“真情实感”如何有效唤醒
  孙绍振教授曾指出:“成功的作文,各有各的经验,但是,不管经验多么五花八门,归根到底有一条,就是贴近自己,贴近自己年龄特点的心态,不能一味教条地迷信‘贴近生活。”今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要求学生以五种不同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把自己设想成不同的角色“代人”言说。这种带有“穿越”性质的个体体验如何写得“真诚”呢?这里要注意的是,历史的“代入感”必须有同质的情感才可以感动自己,打动读者,否则就无法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就可能是“无病呻吟”。此时,寻找个性生命体验就尤为重要。
  学生可以将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作为切入点,今日之霸权和往昔之列强,在获得利益上尽管有言辞与形式的区别,但其攫取与掠夺的本质是别无二致的,而国人对此事的反应和“五四”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家国情怀支撑下激情与理性的有机融合。如果能打通二者的情感体验,以此作为议论抒情生发的起点,有了现实的基础,那么文章中的生命体验就不会流于苍白、空泛。
  再比如,可以“搜寻”记忆,从博物馆里陈列的或祖辈留下的粮票、布票、旧手机、大哥大、收音机等物件去体会今日经济文化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小见大,化大为小,并对过去和未来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产生自豪感和幸福感,进而使真正发自内心的议论或抒情成为可能。
  二、思维轨迹如何明朗有力
  高质量的作文是“知、情、意”的结合,从初识到情感,从情感到智性,这是个逐渐深化的过程。考生只有从感性进入理性思维,才有可能突破抒情的浅表性,从而确立理性的论点。如何提高思维质量?首先是突破现成的话语格局,因为现成的话语格局对考生的思维个性与言说个性是一种压力。价值取向首先要积极健康,但这不等于只能以“阳光”去赞美一切,或以为生活全是“正能量”。如何理性面对生活中的非理想、非阳光现象,这需要思维的成熟与深化。
  学生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要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看今天,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时代进步。全国Ⅱ卷有一个写作情境和任务指令,在2049年9月30日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写国庆节慰问信。这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想象力,体验中华民族发展中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展现个性化的思考与感悟。要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国与家、大我与小我;要注意到我们有巨大的成就,也有贫困群体;既要看到人民素质在提高,也要正视人性的冷漠与自私。
  三、交际功能如何凸显强化
  交际写作学认为:写作即交流。具言之,写作是作者与读者间运用背景知识、基于交际目的、针对具体语境而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交流活动。从“文章写作“到“交际写作”的范式转变,是人们对写作本质认知不断加深的结果。交际写作重点关注文章“为何写”“为谁写”“写了有什么用”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交际写作理论下,写作的种种深层次问题,诸如写作动机、写作内容、文体语体、语言表达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以全国Ⅱ卷作文为例,虽然写作当事人均为青年学生,但面对不同的听众或阅读对象,就要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和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写给公众场合的学生就要唤起观众的主人翁意识;写给家人就可以亲切随和;写给新学期的同学就要有激情;写给功勋人物的慰问信,就要突出功勋人物的成就及其对社会的贡献,以及自己的崇敬之情与学习他们的决心。能有这样的“读者意识”,凸显文章的“交际”功能,文章文体、语言、详略等问题就都“豁然开朗”了。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就是领会学科核心素养的精神,保持对时事热点的敏感度,坚持“交际语境写作”,着力于思维的提升,以高度应难度,以广度应热度,以不变应万变,学生才能在宏大话题面前说真话,有深度,显个性,得高分。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滨高级中学(72500)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构建学科核心素养。“情境”一词在《课标》中使用34次,表述各异: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具体语言情境、特定的交际情境、历史文化情境、学习情境、阅读情境、社会情境、复杂情境、具体的语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情境”的解释是“情景;境地”,“情景”指“(具体场
期刊
语文教学活动是以对教材所收录的优秀文学作品的赏析为基础的,而那些经历过时间与读者考验的佳作也会在文学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至少它的创作主题、叙事视角、文学体裁和创作风格等都会给读者留下相对深刻的印象,就像提到李白就想到“诗仙”“浪漫主义”,提到杜甫就想到“诗圣”“悲悯苍生”一样,而学生这种固有的印象也会对他们对作品的认知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为快速地抓住作品的关键点,但
期刊
语文是一门感性的学科,它不仅拥有大量的文化与知识,更有无穷的思想和情感。在现代教育体系之中,对于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身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触动,能够对生活、文学、人生、人性有所感悟,达到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下面笔者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为例,谈一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一、解读人情,品味由表及里的情感  在大部分的文章中,写作对象非
期刊
江苏省高考试题紧紧贴住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既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也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梳理和分析近五年江苏省卷的诗歌鉴赏题可以发现,江苏省卷诗歌鉴赏在命题上有自身的特点,遵循一定的规律。把握这些命题规律,对我们的诗歌阅读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江苏省诗歌鉴赏命题特点分析  从2015~2019年高考题看,诗歌的数量都是一篇,分值11分,设题数量2016年开始从三个简答题变为了两个,题
期刊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在所有的高中学科中最为突出,而人文性侧重于强调对情感内容的宣泄与张扬,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使学生得到情感的启迪是一个颇值得深究的问题。学生语文情感的张扬,应当和常规语文教学是相伴相生的。也就是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有助于其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情境,为其奠定坚实的情感附着基础,也就是要做好基本教学内容的认知引导工作,接下来在情感张扬方面下足功夫,使学生进入到因思维启发情感、以情感
期刊
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并将其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这不仅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紧盯不放的目标,也是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选择教法学法的科学依据。但是,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的问题既不是单纯的理论缺乏问题,也不是简单的技术方法不到位的问题,而是如何紧紧围绕核心素养选择恰当方法、灵活运用方
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到,教材选编了相当一部分经典名著作品。与此同时,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人心,高中语文教学正在向整本书阅读的方向推進。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便出现了某些不和谐的情况,如教师与学生失“和”、学生与文本不“合”、学生不从更深层次思考为“何”,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恰当的教法,有效创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师生之“和”是和谐的前提
期刊
高中阶段古诗词教学面临更高的难度,在释义、语法、意境和情感上对学生的考验更多。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挖掘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内涵,从意境、情感入手,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学意蕴。  一、注重诵读,探究意境  意境是领略古诗词之美,感受传统文化内蕴的独特路径。教师可以结合诵读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音美、语义美,从而进入到古诗词意境中。抑扬顿挫、情绪投入的诵读,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提升核心素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要求师生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
期刊
将形象思维介入诗歌鉴赏可以将抽象的诗歌蕴意做形象化处理,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诗歌鉴赏认知。诗歌鉴赏有多种途径,教师要针对诗歌本身特征展开教学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形象思维切入机会,让学生在梳形理象、释词析句、横挖竖掘中形成崭新的学习感悟,逐渐建立完善的鉴赏认知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梳形理象,体会诗歌表达情感  诗歌语言短小精悍,其涵义却非常丰富而深刻,我们在鉴赏时要从“梳形理象”开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