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证人出庭的价值与制度定位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e8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刑诉法实施三年多以来,证人出庭制度“价值空置、制度空转”的尴尬局面却仍积重难返。“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人”,法官既是证人出庭制度的受众对象,又在规则适用中占有主导地位,其对制度的价值判断既决定其适用的基本立场,也影响规则的具体应用,更是找准证人出庭制度价值定位的关键切入点。
  一、法官对证人出庭作证程序基本立场的考察
  笔者试对所在地区二级法院有刑事审判经验的多名法官进行电话或者当面访谈,尝试考察法官对证人出庭制度的基本立场。
  (一)价值认知
  受访法官大多认为证人出庭制度具有“确保准确查明犯罪事实”的功能。调查结果充分投射出法官将证人出庭制度更多地置于“发现真实”的事实维度,而相对轻视了其宏观上可能影响刑事诉讼权力配置的程序维度,即可通过判决最终认定事实的方式将追诉权制约于合理限度之内,体现了法官追求实体真实的功利策略。
  (二)制约因素
  调查显示,法官对出庭证人翻证的隐忧及启动标准的模糊是证人出庭的最大掣肘。受访对象虽对证人证言的重要性均有普遍的认识,但大多认为在能够保证在卷证言真实性的情形下,证人出庭程序是可有可无的。现行刑诉法为证人出庭设置了法院认为“有必要”的条件,法官的判断因案而异,立法对启动标准设计的相对粗糙,既削弱了法官启动制度的主观意愿,又为法官怠于通知证人出庭作证披上合法的外衣。
  (三)证据采信思维
  当证人的当庭翻证时,法官对差异证言的甄别审查时采用证据印证的方式并无可厚非,但对证言稳定性的相对重视则突显了其遵循了“证伪”的思维逻辑,体现了在卷证言对于法官心证的“锚定效应”。证言生成、变化过程中外界不良因素可能产生的规律性影响及证人当庭的表现、诚信程度等最能体现证人出庭价值的因素却被刻意忽视。在无法通过与其他证据印证性等方式甄别差异证言的假设下,仅1名法官认为应贯彻直接言辞原则采信当庭证言,绝大多数法官认为书面证言较之口头证言更加准确、真实,隐藏着法官将在卷证言奉为圭臬的“先天痼弊”,也表明法官们缺乏对虚假证言直接宣布非法并予以排除的勇气。
  二、困境阐释:法官对证人出庭制度认识的深层解读
  (一)价值理念之背离:裁判者固守“实事求是”之事实认定原则
  证据是诉讼的核心。近年来,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据裁判原则”虽魅影初现,但在新修订的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却仍然固守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该原则的指引下,在证据审查认定时,法官的“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甚嚣尘上,存在着脱离证明标准谈内心确信的错误倾向。法官、检察官们通常也更为关注证言的真实性、客观性,对证据获取、固定程序的合法性、被告人权利有无得到充分保障以及刑事诉讼程序的是否公正、合法等问题却置之罔闻。
  (二)诉讼模式之桎梏:卷宗中心主义与司法一体化的挤兑
  1.传统卷宗中心主义的“惯性作用”
  在卷宗中心裁判模式下,我国刑事诉讼用以认定案件事实的言辞证据只须通过控方当庭宣读,不必经过庭审的当面质证即可作为定案的依据,证据审查“扁平化”,也在根本上否定了证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鉴于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对传统的卷宗中心主义的“拨乱反正”,但受政策“时滞效应”的影响,在当前的司法场景中传统卷宗中心主义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法官仍怠于传唤证人出庭作证而依赖在卷证据。
  2.司法一体化之的“潜移默化”
  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相对分权原则下的侦、诉、审一体化的诉讼构造。在同一诉讼目的的引领下,公、检、法“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法院摒弃了其本应秉持的客观中立立场而转向打击犯罪的功利主义立场,对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搜集、审查证据行为缺乏有效制约,法官心理上对证人出庭的不够重视导致控辩双方的平衡被打破。证人出庭的制度空转,正是人民法院尴尬地位的缩影。
  三、制度的应然定位:权利制约与发现真实的“杠杆”
  1.权力制约维度:成为庭审中心主义改革的标杆
  “庭审中心主义”是刑事诉讼宏观布局与权力配置的重要领域,是我国诉讼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司法的终局性要求在刑事诉讼中必须坚持以庭审为中心,充分发挥好庭审应有的功能。新刑诉法再次确立了“全案卷宗移送主义”,虽有助于法官更加清晰地把握案件核心,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有罪预判和偏见,“庭审中心主义”正是祛除“全案卷宗移送主义”沉疴的良药。证人出庭制度是庭审中心主义的必然要求,能够使辩方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诉讼中来,是对被告人质权最大限度的保障,也可对查违法行为通过庭审进行和纠正,倒逼侦查机关依法取证。在庭审制度改革的语境下,证人出庭制度俨然已成为“庭审中心主义”改革的标杆,其瓶颈问题不解决,以证据规则为核心的“庭审中心主义”改革就可能面临着崩盘的危险。可以说,证人出庭制度可能成为“决定改革成败的阿喀琉斯之踵”。
  2.发现真实维度:为审判公开原则与错案防范机制补苴罅漏
  证人出庭是貫彻直接言词原则的必然要求,排斥直接言词原则的庭审纵然公开进行,其形式化的法庭调查人为地切割了辩方、裁判者与原始证据之间的信息交流,所谓的“公开审判原则”也不过是基于秘密侦查所提供的在卷证据下的一场秀。证人出庭制度可以将证人证言置于控辩双方可以交叉询问、充分质证的庭审过程中,使旁听群众对案件事实、证据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感受,是将审判置于阳光下运行,主动接受监督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从在证据法角度看,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的关键证据,但其自身就具有或然性,又可能受侦查机关不当取证与证人虚假作证等因素制约,导致证人证言对案件真相的还原具有不确定性,极易误导裁判者,被广泛视冤假错案造成的重要原因。“辩冤白谤为第一天理”,证人出庭制度的落实,可以有效地将冤假错案堵在司法审判的大门之外,保障司法公正。
  注释:
  ①《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中明确了“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这是证据裁判原则在我国法律规范性文件上的首次明文确认。
  参考文献:
  [1]吴丹红.司法场景中的证人作证.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12页
  作者简介:
  郭坚捷,天台县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进一步深化研究公安队伍“三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并调查了解民族地区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完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建议。并在“法治四川”的背景下为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具体环节提供实践意义的帮助,为法治国家的总体建设与民族法治建设提供建构人才资源状况的评估机制和标准,为少数民族地区公安队伍建设基础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意见。 
期刊
摘 要:辩诉交易制度相比刑事和解制度在实务中的适用普及度并不高,造成众多学者和司法实务工作人员对于辩诉交易制度的怀疑。本文将立足于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截然不同的际遇,比较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在理论上的区别和联系,并结合代表性国家的辩诉交易制度,寻求适合我国发展辩诉交易的路径。  关键词:辩诉交易;刑事和解;原因  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制度已被《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所规定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造成兰州市大气污染的源头以及污染的特征,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具体是指兰州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煤炭燃烧的污染,汽车尾气的排放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之后提出相关治理的对策,包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经济手段,制定专门的地方法律制度,提高公民环保意识与监督权等措施。  关键词:大气污染;源头;防治;对策  引言  我国对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大多针对大气中单一污染
期刊
摘 要:家庭是社会生活和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单位,随着大量家庭问题的出现,家庭福利政策的改革和完善被提上日程,当下,我国以家庭为基础的家庭福利政策体系也开始形成。本文运用吉尔伯特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分析我国的家庭福利政策发现,近年来我国的家庭福利政策逐渐普及每个家庭,福利类型趋于多样化,福利输送从以政府部门为主体转向公共部门与私人单位共同承担,福利经费来源渠道也有所增加。  关键词:社会政策;社会福
期刊
摘 要:目前,常见的房地产项目转让,主要表现为在建工程项目直接转让和受让项目公司股权间接转让两种方式。已取得土地但无力开发的房地产商将项目转让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盘活土地资源,以发挥其最大效用。房地产项目转让,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建工程项目直接转让;二是受让项目公司股权间接转让。文章将对两种形式的要求、程序、优势等进行浅述。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直接转让;间接转让  一、在建工程项目转让  
期刊
摘 要:关于城市房屋征收补偿中具体补偿范围与标准的界定历来是房屋征收矛盾中的一大争议焦点所在。若征收补偿额度的确定不尽合理、难以弥补被征收人所遭受的利益损失,公共利益与私人权益间的失衡就将助长公权力的滥用与膨胀、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房屋征收补偿范围与标准的合理界定是完善我国现行城市房屋征收制度、解决房屋征收纠纷问题的关键所在,与被征收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关键词:房屋征收
期刊
摘 要:医患关系原本指的是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但目前的医患关系更多的是指医疗纠纷,医疗纠纷指的是医疗机构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之间产生的纠纷,纠纷的焦点有医疗过错产生的争议,也有患者对医疗效果产生的不满,还有就是患者欠下医疗机构巨额医疗费。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医疗费昂贵,患者花了大量钱财,最后却落得人财两空,心理产生不平。还有就是很多医生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使目前的医患之
期刊
摘 要:词类范畴的转换长期以来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但传统语法只是把其看作构词现象,并没有深入描写词类转换发生的认知因素。本文拟从认知语法角度,以“尔欲吴王我乎“为具体实例, 来探讨名词转化为动词的动因和机制。  关键词:“尔欲吴王我乎”; 词类转换;认知语法  语言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对人们的语言能力进行描写和解释,而词类范畴是研究语言现象的起点。词类作为语法范畴的概念在现代语言学中被广泛接受,
期刊
摘 要:叠彩区检察院紧紧围绕该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深化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着力增强预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积极探索检察预防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瞄准腐败多发行业领域,积极开展行业职务犯罪预防,“点、线、面”相结合,深入调研挖掘,不断拓展工作深度和广度,提高预防工作实效。  关键词:预防工作;检察机关;维度  服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检察机关也是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部门的重要职责使命。当前,我国经
期刊
摘 要:青少年作为世界上国家未来生产发展的主力军,对国家、社会甚至整个世界的未来变化趋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如今,青少年犯罪案件层不出穷,青少年案发比例居高不下,对社会造成了及其不良的影响。本篇论文将主要分析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各类诱因,以期从源头上遏制青少年犯罪率,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  关键词:犯罪预防;青少年犯罪;犯罪原因  一、犯罪概述  从古至今,何为犯罪则产生了许多不一样的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