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行政管理是一个新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模式尚未成熟,人才实践教育培养环节上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笔者基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经验,结合自身的思考,提出了解决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育;人才培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作者简介:孙雁(1981-),女,安徽涡阳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管理、公共资源管理;钱辉(1974-),男,山东济南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管理学博士,副教授,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战略管理。(浙江 杭州 310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四期课程提升建设“能力评价建设专项”项目(项目编号:TS04031Z)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需求量的增大,高等院校纷纷开设行政管理专业。但从几年来的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看,培养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偏于理论化,学生的实际行政能力不强,暴露出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育中存在的缺陷。
  一、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剖析
  1.专业教育强理论弱实践
  虽然国家规定,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中课堂教学比例占80%(含讲座),实践教学占20%,但由于种种原因,各高校在具体执行上普遍存在重课堂理论教学的倾向。在教学管理上制定了严格的教学规范和规章制度,基本上能够保证行政管理专业理论教学的效果。但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发展相对滞后,使之处于“松散和放任”管理的状态,以至于在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中,出现了“办公软件盲”这样的极端案例。
  2.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定位不清
  当前,在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两方面的模糊性,一是行政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特点不清晰;二是行政管理人才专业定位不清楚。由于这两方面的模糊性,导致高校在开设该专业时,对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缺乏一个统一而明确的导向,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内容和方式的混乱与弱化。
  3.校内实验室等配套设施匮乏
  行政管理专业属于社科性质专业,与理工科专业相比,各高校对校内实验室建设严重不足,尤其在相应的资金及师资力量的投入上往往较为匮乏,不能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专业实验室教学。
  4.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存在现实困难
  锻炼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参与到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去,这就需要安排学生进入机关、企事业单位承担具体的工作职责。而现实情况是,高校难以取得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长久支持,建立持续的实训基地较为困难;即便有的单位提供了实习、实训岗位机会,也存在数量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实习需求、提供的工作环境较差等问题。这就使得实习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难以发挥锻炼学生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的初衷。
  二、关于行政管理人才实践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
  对上述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实践教育的定位、制定合理的实践教育计划等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社会需要综合应用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行政管理学生在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方面是许多用人单位看重的主要因素。由此,浙江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可以胜任组织内部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行政人才。笔者认为,我们培养的行政管理人才是应用型的,并具备“行政”能力。
  2.确定实践教育的培养定位
  在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应确定合理、清晰的实践教育的培养定位。首先要明确“培养出的行政管理人才应具备哪些专业素质?”“通过哪些途径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这两点明确之后,实践教育的培养定位及途径便十分清晰了。
  笔者认为,具备“行政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具备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及实践能力,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践教育来实现。其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在实践教育中始终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工作经验是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更是学生能否顺利进入社会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行政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动手能力,更要有细致的工作态度,这是为了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体现。
  行政管理基础知识是基石,是每个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学生工作“责任心”三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行政能力”。而“知识的应用”、“工作经验”的积累、“责任心”的提升均需要通过实践教育来实现。
  3.制定合理的实践教育计划
  基于实践教育培养定位,制定合理的教育实践计划能够保证实践教育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制定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践教育培养方案,如图2所示:
  为了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学生工作“责任心”,我们每个学期均有相应的实训、实习计划。
  首先,利用每学年暑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第一学年:暑期为社会调查,历时15~30天。第二学年:暑期校外实习,为期2个月。我们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署实习协议,老师全程负责,保证每个学生有一个实务岗位,并在2个月的时间内充分利用实习岗位锻炼实践能力。第三学年:暑期社会实践,主要安排学生参与老师课题调研或由老师出题,组织安排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第四学年,主要为毕业论文的撰写以及毕业实习。
  其次,学生一些基本专业能力的实训可以在日常学习中得到锻炼。(1)基本功锻炼。行政管理专业每年举办“行政素质”演讲、书法、公文写作能力大赛,通过参加比赛,锻炼学生的基本功。(2)科研能力锻炼。学生科研能力锻炼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依托公共管理学会,参与教师科研;二是学生通过申请城市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自发设计课题并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科研课题。(3)使用软件能力的锻炼。通过学校实验室一(计算机房)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在完成科研课题的同时,提高办公软件、统计分析等软件的应用能力。(4)行政职业能力的锻炼。主要通过实验室二(小型机关行政事务实训模拟基地)、参加各种学生社团以及担任学生助理的工作,熟悉行政管理工作流程,端正工作态度,培养职业素质。
  此外,第二课堂的开设、实务导师的聘请,以及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都使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与锻炼。
  三、保障实践教育顺利开展的几点建议
  为了保障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教育的顺利开展,还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1.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充实第二课堂
  首先,尽可能创造和提供资源,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训机会。比如,设立学生助理岗位,吸纳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帮助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完成工作。其次,鼓励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积极参加社团组织,争取在校内各种社团组织中担任职务。再次,利用校内资源培养学生的行政能力。比如,举办旨在培养专业素质的各类比赛、担当学校各项活动的志愿者等。
  2.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丰富第二课堂
  社会资源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实践的最重要资源,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是高校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首先,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并帮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支教或做公益活动志愿者。其次,聘请实务导师,并借助他们的社会影响力拓展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再次,引进“以课题换取实习岗位”的思路,加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老师以“零”报酬或低报酬承担该单位的课题研究,以此换来学生的实习岗位。
  3.拓展社会资源,搭建社会实训平台
  如何拓展社会资源已经成为行政管理专业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我们认为要循序渐进地稳步拓展社会资源。首先,学校在软硬件设备方面要不断跟进,尤其是校风、学风建设不能松懈,以获得社会对学校的整体认可。其次,要重视对外公关与形象宣传,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学校,认可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主动出击,运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建立与社会上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积极搭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实训平台。
  
  参考文献:
  [1]李百齐,于淑文.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J].中国水运,2009,9(9):119-120.
  [2]宋斌,等.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0,(11):14-16.
  [3]陈有毅.浅谈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2008,(9):89-90.
  [4]孙晓娟,赵红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161-163.
  [5]张国强.关于完善内蒙古财经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7(3):28-32.
  [6]彭逢铭.西部民族地区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高教研究,2005,(27):11-12.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摘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工科专业本科生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为例,分析了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不同类型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实践方式、实践地点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践教学;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贺玉晓(1976-),女,河南巩义人,河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大学生的逃课行为一直困扰着教师、学校管理者和家长。通过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营销学中消费者行为理论的顾客不满和顾客不理性理论,全面、客观地分析学生的逃课行为,并在此基础之上得出解决该问题的矫治策略。  关键词:消费者不满;大学生;逃课;归因理论  作者简介:白建磊(1974-),男,山东聊城人,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杨家珍(1962-),女,山东聊城人,山东工商学院教
期刊
摘要:学习是学员之本,学习管理是学员队管理的中心工作。围绕学员队学习管理这一主题,从引导学员规划、督促学员学习、营造学习氛围、创建活动平台、提高自身能力五个方面,对学员队干部如何抓学习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学员队;队干部;学习管理  作者简介:王亚鹏(1983-),男,河南许昌人,军事交通学院装备保障系,助教;张巾帼(1985-),女,天津人,军事交通学院基础部,助教。(天津300161)  
期刊
摘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路课程组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多样化和创造性的人才为出发点,在“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全方位”的教学设计,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重视知识的工程背景,加强实践环节,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使“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电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期刊
摘要:人才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企业引进统配生以后,如何使他们尽快扎根企业并快速成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结合旗山煤矿现状,在管理形式上大胆创新,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企业;成才  作者简介:贺广西(1975-),男,江苏铜山人,江苏徐州矿务集团旗山煤矿采煤一区党支部书记,助理政工师。(江苏徐州221132)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不少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就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走向、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与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刘会亭(1985-),女,山东济
期刊
摘要: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做好高校就业工作的根本,现以某行业背景高校为例,阐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与维护的必要性、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认为做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互动互补,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崔亮(1978-),男,河北保定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学生处,讲师;郭斌(1980-),男,河北沧州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学生
期刊
摘要:全球化的发展给我国大学生德育造成了较大冲击,积极探索大学生德育路径成为教育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周恩来“甘当公仆、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和合协作、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引领大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启迪和借鉴。  关键词:周恩来精神;大学生德育;路径  作者简介:杨红波(1976-),男,湖南安乡人,广西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讲师。(广西 南宁 530004)余德民(1975-),男,湖南
期刊
摘要:针对学生不易将数据库课程与其他计算机课程融会贯通,形成系统化知识体系的问题,提出从软件开发视角出发,通过设计与解决系列问题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据库概念,并以模式结构的教学为例进行详细介绍。实践表明,此种策略可有效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其解决问题与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教学策略;建构主义;混合式学习;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单世民(1978-),男,辽宁大连人,大连理
期刊
摘要:为了保证我国稳定、持续的能源供给,以西南石油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分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目前所具有的油气特色优势,探讨了立足石油、天然气、电力行业,打造特色鲜明的精品专业的建设方案。通过设置具有行业特色的培养计划,设定面向实际的实践课程,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机制,以及建立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的科研体系,实现新型特色专业的办学目标,力争把西南石油大学电气工程及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