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诗的一般特点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谈到宋代诗歌,学者都不禁把宋诗与唐诗相比较。虽然宋代诗歌的发展受到唐代诗歌的影响,但是宋诗在自己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宋诗体裁更能反映社会现实,诗歌中议论成分增加,并且诗歌的审美情趣更是“以俗为雅”。
  【关键词】:反映社会现实;议论化;以俗为雅
  引言
  每个朝代的文学特点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都是每个时代变现出不同的文学创作形式,现如今被后人广泛传诵,说明每种形式在那个时代的突出性和重要性。谈到诗歌成就,首当其冲的是唐诗,诗歌在唐代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宋代诗歌的发展,一方面继承了唐代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独特之处,正是这些独特的特点使得宋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诗歌题材:反映社会现实
  宋诗在题材方面的创新,主要是注重反映社会现实,而这种映射是透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来加以传达的。如苏轼的《吴中田妇叹》“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鎌生衣。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茅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诗歌前八句,描写农民苦苦等待着田地丰收,却等来的是由于雨水过多造成的洪涝灾害。诗歌中“苦”字写出农民的辛苦,“枯”“尽”“忍”三个字则写出田地受灾后,百姓内心的悲凉。诗歌后八句,则在于讽刺当时新法的弊端给百姓带来的疾苦。新法规定需缴纳的税款,百姓不能靠低价的粮食来换取,只好通过卖牛来换得钱去缴税。百姓已顾不上自己以后生活,宁可投河去做河神的妻子。苏轼这首诗歌,通过对农妇的感叹,写出农民当时遭受天灾和虐政的双重不满,反映出当时实行的新法存在着多种弊端。
  再如欧阳修的《食糟民》“田家种糯官酿酒,椎利秋毫升与斗。酒沽得钱糟弃物,大屋经年堆欲朽。酒醅瀺灂如沸汤,东风来吹酒瓮香。累累罂与瓶,惟恐不得尝。官沽味醲村酒薄,日饮官酒诚可乐。不见甲中种糯人,釜无糜粥度冬春。还来就官买糟食,官吏散糟以为德。嗟彼官吏者,其职称长民。衣食不蚕耕,所学义与仁。仁当养人义适宜,言可闻达力可施。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之饥。我饮酒,尔食糟,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作者开篇直接进入主题,“田家种糯官酿酒,椎利秋毫升与斗”描写的是农民日常种粮酿酒,而官府却利用酿酒来收刮百姓。“官沽味醲村酒薄,日饮官酒诚可乐。不见甲中种糯人,釜无糜粥度冬春。”中,用官吏终日饮酒作乐和百姓无米下锅形成鲜明的对比。诗歌接下来的八句,痛斥了官吏不造福国家,不体恤民情。在《食糟民》中,欧阳修以百姓种粮酿酒这件小事为切入点,从而揭露官吏烦人腐败和百姓苦不堪言的社会现实。
  宋诗这种倾向日常化的题材,更能贴近生活,使得诗歌的传诵性更高。这也是宋诗在发展过程中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之一。
  二、诗歌表达:增加议论成分
  诗歌中议论成分的增加,是宋诗的另一个独特之处,也是宋诗区别于唐诗的突出的特点。议论在诗歌表达中,占居重要地位,无论是表达个人见解,还是发展学术,最有力最直接的就是通过议论。如王安石的《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这是对楚汉之争这段历史的描述,杜牧曾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表达对项羽的惋惜,然而,王安石却有不同的看法。“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在作者眼里,项羽的失败是必然的,这都是由于他个人刚愎自用的后果。诗人一句议论,强有力的表达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看法。
  再如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中,前面六句,作者通过正面的描写和客观的叙述来刻画王昭君的美,一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议论性的表达了昭君之美,并非能在画笔之下得以展现。诗歌后半部分,刻画了一个爱国思念家乡的女子。最后一句议论“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家书上说:你没听说过汉武帝时的皇后陈阿娇失宠后,幽居在长门宫的故事吗?当时虽然只有咫尺之近,也是不能和亲人见面的。自古以来失意之人,是没有距离远近的界限的。本篇立意高远,人物性格刻画,形象饱满,寓意精警,耐人寻味。尤其诗中形象与议论相组合,使作品纵横跌宕,深含理趣,赋与了这篇诗歌不朽的艺术魅力。
  再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歌前两句,是作者对庐山的不同侧面的观察,不同角度的刻画,写出变化多姿的庐山景色。后两句,用议论性的话语,来阐释为什么会在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人们观看庐山的位置不同,所以看不到整个庐山。这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苏轼的议论性诗歌很多,再如《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中,开篇作者一个设问,人生所到之处像什么?说是像飞鸿踏雪留下的足印,只有那一丝痕迹。三四句解释人生所到之处和飞鸿踏雪留下的雪泥鸿爪相似的原因。接下来写老僧新塔、坏壁旧题,表达对往事旧迹深切的眷念。通过作者议论性的表达,使得诗歌韵味无穷,哲理深刻。
  宋诗的独特之美,在于擅长议论,使得诗歌所咏之事,所咏之物,所刻画之形象,变得更具有哲理趣味性。这是宋诗独立于诗坛的一大特点。
  三、诗歌审美:以俗为雅   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不同于以往的时代,他们着重点是“以俗为雅”。而这一转变,在宋诗中变现的尤为突出。这种审美情趣,不仅穿插在题材和语言的通俗化中,而且诗歌的风格趋向于平淡。比如黄庭坚的《双井茶送子瞻》“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中,“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描写的就是双井茶,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我老家江南摘下上好的茶叶,放到茶磨里精心研磨,细洁的叶片连雪花也比不上它。把茶叶形容得这样美,是为了显示他送茶的一番诚意,其中含有真挚的友情。然而茶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及其普通的生活品,在此却与文人的高雅生活和不凡的志向相联系,更能写出平凡中的不平凡,俗物之中高雅之处。
  再如黄庭坚的《跋子瞻和陶诗》“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语言平淡,通俗易懂。用简单的几句话,写出了苏轼的高洁。最后用苏轼和陶渊明相比较,虽身世有异,但具有同样高雅的人格魅力。诗歌中每句话,每个字都表现得平淡质朴,这也是黄庭坚诗歌创作的一大特点,也促使他诗歌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宋诗中“以俗为雅”,通过通俗的题材,简单的语言,平淡的诗风,表达作者高雅的内涵和情操,从而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结语
  在唐诗的光芒之下,宋诗的发展没唐诗那样备受后人推崇,但是宋诗的取得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而宋诗取得如此成就,在于宋诗独特的诗歌特点,题材的通俗化,审美情趣的“以俗为雅”使得诗歌的受众更广,涉及面更宽,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另外,诗歌表达的议论化,使得诗歌更有张力,更显哲理和理趣。这就使得诗歌,平淡中出奇,简单中颇见不凡,韵味深刻!
  参考文献:
  [1]邓程.宋诗的特点新探.[J].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4月第2期
  [2]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3]胡守仁.试论王安石的咏史诗.[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1月第1期
  [4]白敦仁.论黄庭坚诗.[J]成都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5]张福勋.欧阳修以诗论诗说[J].人民大学学报1991年第6期
  [6]殷光熹.宋诗名篇赏析[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2
其他文献
【摘要】:《学记》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蕴含着丰富的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性善论、“教学相长”、“以学为本”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等都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学有志、学有乐和学有法。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性善论;以学为本  《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和系统的论述教育教学理论的著作,是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历代统治者把它“奉为法戒”、“奉为三代圣王教科之书”,又“与今之教
期刊
【摘要】:从《世悲惨界》中可以看出,雨果宣扬的是仁慈博爱的基督教精神,在宽容和爱的照耀下,一切受难者均将得救,例如米里哀主教之于冉阿让,冉阿让之于沙威,珂赛特之于冉阿让。雨果主张用基督教义、人道主义精神感化人,分别在《悲惨世界》中生动刻画救赎者、弱小者、善恶者的信息,突出信仰为人所必须,从而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流血革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关键词】:《悲惨世界》;宗教救赎;人物形象   生活
期刊
【摘要】:《菊花》和《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这两篇短篇小说分别由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和威廉·福克纳所著,这两者都以女性作为主体,对男权主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总体来看,二者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本文从这两篇小说的文学要素着手,对比了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表现。  【关键词】:文学要素;人物刻画;主题表现  二十世纪的美国正处在一个女权兴起的时代,在前半期,女权刚刚渗透入美国人民的思想之中。对这一
期刊
【摘要】:现代以来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有所谓“妖智”的评价。本文认为,“妖智”之说不仅有对小说夸大诸葛亮个人智谋而至“失真”的不满,更反映出现代读者要求历史演义小说创作绝对摒弃神秘化的立场。然而,这样的批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三国演义》小说创作历史情境的理解,也疏远了对其美学品格的接纳。  【关键词】:《三国演义》;诸葛亮;历史演义小说;小说美学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最为后人称颂的
期刊
【摘要】: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第一次明确断定《招魂》作者为宋玉,并为招屈原魂所作。自此《招魂》的作者之争愈演愈烈,众说纷纭。而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三点:作者、招魂者、所招之魂主。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提出观点,即《招魂》为楚怀王自招其生魂时的仪式记录,后为宋玉润色并保存。  【关键词】:招魂;屈原;楚怀王;生魂  自《楚辞》结集成书,经明清,至近现代以来,楚辞研究呈现出一派欣
期刊
试探图形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表现
期刊
【摘要】:《子夜》的语言简洁、细腻、生动。作品中没有过于欧化的语言,偶尔运用古代成语,也是恰到好处,趣味盎然。人物的语言和叙述者的语言,都能随故事和人物的性格发展而具有不同的特色,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本文将从会话含义理论解读茅盾小说《子夜》的语用特征。  【关键词】:会话含义;《子夜》;语用特征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革命现实主义的里程碑。它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
期刊
【摘要】:《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一经出版,便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追捧。作者J·K·罗琳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为小说加入了丰富的神话因素和原型框架,使之成为当之无愧的一部融传统与现代,现实与幻想于一体的幻想性儿童文学作品,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儿童及成年读者。《哈利·波特》重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神话史诗,是传统神话中的原型在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置换变形。本文尝试从神话原型角度对该小说进行解读,主要运用荣格的原型
期刊
【摘要】:大品牌在当今消费市场受到各大消费群体追捧不仅仅是因为其质量优良,更因为其独特的、值得人们信赖的企业形象。图形创意的方法有很多种。将图形创意融入于整个VI系统设计中,更能体现品牌的特色。每个创意图形都采用了一定的创意方法,关键在于设计师的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出每个作品各自的特色。  【关键词】:图形创意;品牌特色;VI系  现如今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各大品牌的产品日趋完善,消费类型日
期刊
【摘要】: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有着密切关系,它们互为条件,互相影响。文学欣赏是文学创作的延伸,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发展;反过来,文学创作的质量影响文学欣赏的发生。文学创作通过创造人生意象,解构人生体验。而文学欣赏存在对文学作品的认同和再创造过程,因而文学欣赏也是解构人生体验,即解剖、解释现实人生体验,构思、构造理想人生体验,从而安抚现实人生。所以说,文学欣赏是对文学创作的延伸,并对之后的文学创作有促进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