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人为了劝人多学习,多读书,他们绞尽脑汁,说了许多关于学习,读书的道理和好处。今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内文言文为例,谈谈古人的劝学艺术,学学古人的智慧。
关键词:劝学内容;劝学方式;劝学经验
古人向来重视读书学习,为了劝人多学习,多读书,他们绞尽脑汁,说了许多关于学习,读书的道理和好处,可谓巧言妙语,字字璇玑,不仅对古人有用,对现代人也大有裨益。今天就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内文言文——七年级 ( 上 ) 的《〈论语〉十二章》《诫子书》、 七年级(下)的《孙权劝学》、八年级(下)的《虽有嘉肴》、 九年级 ( 下 ) 的《送东阳马生序》为例,谈谈古人的劝学艺术,学学古人的智慧。
一、聚焦劝学内容
《〈论语〉十二章》中的劝学内容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传不习乎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诫子书》中劝学内容有:(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淫慢则不能励精……
《孙权劝学》中的劝学内容有:(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虽有嘉肴》中的劝学内容有:(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劝学内容有:(1)余幼时即嗜学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这些劝学内容分别从学习目标、学习条件、学习方法、学习对象和内容、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来阐述,如学习目标有“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习条件有不好的“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有好的“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学习方法有“温故而思新”;学习意志有“非志无以成学”;学习态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结果有不好的“遂成枯落”,好的“自以为大有所益”等等。
二、辨析劝学方式
将这些名篇中的劝学内容归类后,不难发现他们劝学的侧重点和方式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在劝学侧重点上,《孙权劝学》省略了吕蒙和孙权的学习过程,“自以为大有所益”是孙权直言学习结果,鲁肃“刮目相待”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习很有成效。《送东阳马生序》对学习过程的表述最为充分,具体来讲,学习态度、学习意志最为突出。学习结果提及少,直接表达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等。从其声名地位和马生撰书进谒等侧面也可见。《〈论语〉十二章》中劝学名句主要涉及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诫子书》主要讲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和学习意志的问题。其中“淫慢”往往是客观条件好的学生学习中易犯之大忌,“险躁”往往是客观条件不好的学生学习中易犯之大忌。“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从反面讲了不努力学习的结果。《虽有嘉肴》用比喻的方式告诉人们学习过程是美好的,学习效果也是好的,还提醒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要身体力行,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时时反省,“教学相长”,不断改进。
另外在劝学方式上,宋濂最会为被劝者考虑,他把亲身经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马生们”听,甚至经常“贬低”自己,希望“马生们”比自己更强。《〈论语〉十二章》是语录体文章:孔子和他弟子平等地探讨、交流。其内容口语化、通俗易懂,显得亲切,更容易让人接受。《诫子书》是父亲写给孩子的书信,爱之深往往责之切,在语言上多次用否定 词“不”和“非”,还强调不学习的严重后果,就怕孩子走了歪路。《孙权劝学》稍微带有一些威压和强迫,但孙权的学习方法指导得当,帮助吕蒙树的学习目标也不高,吕蒙的学习结果也好。关键是吕蒙还能在当中表现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般的自豪和欢快,不由得讓人对劝学者孙权有所敬佩。《虽有嘉肴》或许是因为对象感不强,多是道理的罗列,相对而言最不带感情。但作者逻辑清楚,推理严密,不乏严肃认真,而且能用比喻来进行通俗的讲解,也是为了能让更多读书人更容易接受一些好用的学习经验,从而在学习上少走一些弯路。
三、总结劝学经验
学习完这些文章,我们能从这些文言文名篇中得到哪些经验和智慧呢?首先要注意劝学者和被劝者的身份。如孙权和吕蒙为君臣关系,诸葛亮和儿子父子关系,孔子和弟子为师生关系,宋濂与马生为长晚辈且同乡关系,所以不同的关系,就决定着他们劝学时的方法和语气,这点要尤为注意。其次要注意明确劝说的原因和目的。如孙权想要让自己的部下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诸葛亮不仅想让儿子懂的学习的重要,他还侧重于对其做人修身和惜时方面的教导,而孔子对其弟子及其后学者则给予全方位的建议。然后要注意劝说的技巧。如孙权就现身说法谈了自己读书的益处,从而劝吕蒙读书,而宋濂也从自己的求学时的勤且坚,以及将太学生的各种优越的求学条件与自己当年的情况的进行对比,来达到劝学效果。最后要注意劝说语气。如有时需要亲切委婉、苦口婆心,有时需要严词厉色,语气坚硬,这两点在孙权劝吕蒙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些劝学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对学习和成长有意的因素,并能客观地继承和发展。这样,我们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长辈,抑或是同学,都能学习古人的智慧,提升我们的劝学艺术。
参考文献:
[1]刘友能.牵丝引线 应时而综 —部编版初中教材劝学类文言文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21(06):88.
[2] 李天语、易朝芳.《送东阳马生序》劝学艺术探析[J].语文建设,2017(05):18.
关键词:劝学内容;劝学方式;劝学经验
古人向来重视读书学习,为了劝人多学习,多读书,他们绞尽脑汁,说了许多关于学习,读书的道理和好处,可谓巧言妙语,字字璇玑,不仅对古人有用,对现代人也大有裨益。今天就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内文言文——七年级 ( 上 ) 的《〈论语〉十二章》《诫子书》、 七年级(下)的《孙权劝学》、八年级(下)的《虽有嘉肴》、 九年级 ( 下 ) 的《送东阳马生序》为例,谈谈古人的劝学艺术,学学古人的智慧。
一、聚焦劝学内容
《〈论语〉十二章》中的劝学内容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传不习乎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诫子书》中劝学内容有:(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淫慢则不能励精……
《孙权劝学》中的劝学内容有:(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虽有嘉肴》中的劝学内容有:(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劝学内容有:(1)余幼时即嗜学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这些劝学内容分别从学习目标、学习条件、学习方法、学习对象和内容、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来阐述,如学习目标有“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习条件有不好的“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有好的“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学习方法有“温故而思新”;学习意志有“非志无以成学”;学习态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结果有不好的“遂成枯落”,好的“自以为大有所益”等等。
二、辨析劝学方式
将这些名篇中的劝学内容归类后,不难发现他们劝学的侧重点和方式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在劝学侧重点上,《孙权劝学》省略了吕蒙和孙权的学习过程,“自以为大有所益”是孙权直言学习结果,鲁肃“刮目相待”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习很有成效。《送东阳马生序》对学习过程的表述最为充分,具体来讲,学习态度、学习意志最为突出。学习结果提及少,直接表达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等。从其声名地位和马生撰书进谒等侧面也可见。《〈论语〉十二章》中劝学名句主要涉及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诫子书》主要讲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和学习意志的问题。其中“淫慢”往往是客观条件好的学生学习中易犯之大忌,“险躁”往往是客观条件不好的学生学习中易犯之大忌。“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从反面讲了不努力学习的结果。《虽有嘉肴》用比喻的方式告诉人们学习过程是美好的,学习效果也是好的,还提醒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要身体力行,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时时反省,“教学相长”,不断改进。
另外在劝学方式上,宋濂最会为被劝者考虑,他把亲身经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马生们”听,甚至经常“贬低”自己,希望“马生们”比自己更强。《〈论语〉十二章》是语录体文章:孔子和他弟子平等地探讨、交流。其内容口语化、通俗易懂,显得亲切,更容易让人接受。《诫子书》是父亲写给孩子的书信,爱之深往往责之切,在语言上多次用否定 词“不”和“非”,还强调不学习的严重后果,就怕孩子走了歪路。《孙权劝学》稍微带有一些威压和强迫,但孙权的学习方法指导得当,帮助吕蒙树的学习目标也不高,吕蒙的学习结果也好。关键是吕蒙还能在当中表现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般的自豪和欢快,不由得讓人对劝学者孙权有所敬佩。《虽有嘉肴》或许是因为对象感不强,多是道理的罗列,相对而言最不带感情。但作者逻辑清楚,推理严密,不乏严肃认真,而且能用比喻来进行通俗的讲解,也是为了能让更多读书人更容易接受一些好用的学习经验,从而在学习上少走一些弯路。
三、总结劝学经验
学习完这些文章,我们能从这些文言文名篇中得到哪些经验和智慧呢?首先要注意劝学者和被劝者的身份。如孙权和吕蒙为君臣关系,诸葛亮和儿子父子关系,孔子和弟子为师生关系,宋濂与马生为长晚辈且同乡关系,所以不同的关系,就决定着他们劝学时的方法和语气,这点要尤为注意。其次要注意明确劝说的原因和目的。如孙权想要让自己的部下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诸葛亮不仅想让儿子懂的学习的重要,他还侧重于对其做人修身和惜时方面的教导,而孔子对其弟子及其后学者则给予全方位的建议。然后要注意劝说的技巧。如孙权就现身说法谈了自己读书的益处,从而劝吕蒙读书,而宋濂也从自己的求学时的勤且坚,以及将太学生的各种优越的求学条件与自己当年的情况的进行对比,来达到劝学效果。最后要注意劝说语气。如有时需要亲切委婉、苦口婆心,有时需要严词厉色,语气坚硬,这两点在孙权劝吕蒙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些劝学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对学习和成长有意的因素,并能客观地继承和发展。这样,我们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长辈,抑或是同学,都能学习古人的智慧,提升我们的劝学艺术。
参考文献:
[1]刘友能.牵丝引线 应时而综 —部编版初中教材劝学类文言文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21(06):88.
[2] 李天语、易朝芳.《送东阳马生序》劝学艺术探析[J].语文建设,201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