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如何看中国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OU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由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联合组织的《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实证调查研究于前不久公布了调查结果。本刊将分期刊登部分调查结果,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形象与城市文化创新战略研究基地”于2009年9月正式启动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大型实证科学研究项目。该调研由中国的学术界首次在美国全境范围内开展,希望借此评估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态度,找出一些影响中美关系深层次的东西,旨在通过对这些深层次问题的调查,更加客观、科学和理性地了解美国民众的中国观,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我们的国家形象战略。调研结果如下:
  
  1、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总体好感度中立
  
  为了了解美国民众对某些国家的看法,我们采用情感温度计来评估。评分从0度到100度,如果评分在50度到100度之问,这意味着美国民众对该国家有好感,如果评分在0度到50度之问,则意味着美国民众对该国家相对有好感,或不是很在意这个国家。该问题询问了美国民众对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四个国家的看法。调查发现:日本得分为66.57分,在四个国家中排名最高;其次为印度(得分为58.09);俄罗斯(得分为50.20)第三;中国得分为47.97分。
  “中国有满足其公众需求的政治制度”获得过半数美国民众的认同,55.0%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有满足其公众需求的政治制度”(35.6%的认为形容中国非常准确,19.4%的认为形容中国比较准确),持中立态度的为17.8%,另外25.5%的认为这个表述不准确(14.1%的认为形容中国完全不准确,11.4%的认为形容中国不太准确)。这一结果大大超过多数中国人的预期。美国政府、美国媒体无休无止地对中国的政治体制进行攻击,然而调研结果却颇为出人意料,这说明美国人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中国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以及与中国的民生问题之间的关系。
  六成美国人认为“中国已经在世界政治中具有影响力”。61.0%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已经在世界政治中具有影响力”(28.9%的认为形容中国非常准确,32.1%的认为形容中国比较准确),持中立态度的为24.8%,仅13.8%的持反对意见(7.0%的认为形容中国完全不准确,6.8%的认为形容中国不太准确)。多数美国民众赞成“中国已经在世界政治中具有影响力”。
  对于中国在未来十年的发展,美国人依然持正面看法。在问及“试想十年之后,您认为中国会变得更民主或更加对人民负责吗?还是更不民主,更对人民不负责?或者维持现状?”时,59.3%的美国民众认为“十年之后,中国会维持现状”,27.7%的美国民众认为“十年之后,中国会更加民主,更加对其公众负责”,12.6%的美国民众认为“十年之后,中国更加不民主,更加对其公众不负责”。在问及“试想十年之后,您认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增加还是降低?或者维持现状?”时,77.0%的受调查美国民众认为“十年之后,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将增加”,仅5.7%的认为会降低,而17.3%的认为会维持现状。
  可以肯定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加深了,比起5年前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过去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大多受到媒体和舆论的影响和误导。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也不再仅仅是停留在表象,他们开始对中国的经济和制度有所思考。
  
  2、经济成就最获美国人的认可
  
  随着中国的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贸易关系逐步深入,绝大多数美国民众都对中国的经济成就表示认可,并认为从中受益。有64.3%的美国民众基本认同“中国的经济具有国际竞争力”,仅有17.5%的美国民众不认同这一观点,另外18.0%的美国民众持中立态度。这一结果也和皮尤2011年调研结果相吻合,该调查显示近47%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然而只有31%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相比皮尤2008年的调研结果发生逆转(2008年有41%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而中国只有30%)。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美国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原因分析上,美国民众并不认同美国政府和媒体强调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操纵货币,意图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在大多数美国民众看来并不成立。仅有28.9%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通过操纵货币,意图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其中17.2%的认为用这句话形容中国比较准确,11.7%的认为非常准确)。19.0%的美国民众认为这对中国而言一点都不准确,23.1%的认为这样“形容中国不太准确”,换言之,42.1%的美国民众对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另外28.9%的美国民众保持中立。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除了28.9%的美国民众支持“中国通过操纵货币,意图在国际贸易中获利”这一论调外,多数美国民众(71.0%)持否定和中立态度。
  在问及“如果美国彻底断绝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您认为对美国经济的伤害更大,还是对中国经济的伤害更大?”时,59.3%的美国民众认为对美国经济的伤害更大,38.4%的人认为对中国经济的伤害更大。多数人认为“如果美国彻底断绝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对美国的危害更大”。
  
  3、重视中美关系
  
  作为当今世界的两个最重要大国,多数美国民众都非常重视中美关系,并认为双方有较多的共同利益,并不把中国看做以前苏联似的竞争对手。
  在问及“您认为中国是美国的强敌,还是弱敌,是中立,抑或弱盟友,还是强盟友?”时,16.4%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是“强敌”,10.9%认为中国是“弱敌”,共27.3%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是“敌对”一方;29.6%的美国民众保持中立;36.8%认为中国是“弱盟友”,而5.4%认为是“强盟友”,共42.2%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是美国的“盟友”。以上发现说明,对中国怀有敌意的美国民众仅是少数(27.3%),大多数美国民众(71.8%)将中国视为盟友或保持中立态度。
  
  4、国家利益诉求存在显著差异
  
  一方面认为中美关系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美国民众在国家利益冲突面前又更加容易表示出单向度的维护热情。
  问及“涉华问题上,奥巴马政府在与中国进行经济和商务谈判中,态度是不够强硬,还是恰当,或者是过于强硬?”时,62.7%的美国民众认为“涉华问题上,奥巴马政府在与中国进行经济和商务谈判中不够强硬”,29.8%的认为“恰到好处”,而仅有2.0%的美国民众认为“过于强硬”。
  在决定美国对华政策时,美国民众优先考虑“促进和保护中国的人权”(67.40%),其次是“中国更好的环境政策和实践”(65.30%),再次是“确保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和平关系”(57.60%),“促进中美之间的公平贸易”(56.30%),最后才是“增加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29.30%)。这表明一旦涉及到国家利益的冲突,美国民众很容易被政府倾向和媒体舆论所引导。
  
  5、文化吸引力薄弱
  
  在经济领域之外,美国对中国的文化基本不看好,了解甚少。
  在“中国是否有非常吸引人的流行文化方面”,美国民众有几乎一致的看法,72.5%的美国民众认为这句话“描述中国”不很准确,18.0%的美国民众表示中立,仅9.3%的认为“中国有非常吸引人的流行文化”。
  在“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判断上,40.6%的美国民众认为有(其中24.6%认为这句话“形容中国非常准确”,16.0%认为这句话“形容中国比较准确”)。23.6%保持中立,34.9%则认为这句话形容中国不太准确。持支持意见和持反对意见的两方差距仅5.7%,让国人自豪的“5000年文明古国”,在美国民众眼中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深思。目前,无论是“古典文化”,抑或是“现代流行文化”,中国都没有在美国民众心目中占据一席之地。
  
  责编:吴奇志
其他文献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实证调研》让我们可以从美国人的视角看中国,以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作用和角色,同时可以深层次地比对我们所宣传的“中国形象”和美国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之间的异同。通过《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实证调研》我们了解到,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概括起来无非是“歪曲”、“偏见”、“误解”、“了解”等方面。而如何界定这些内容也至关重要,比如在哪些方面美国人是对中国真正地了解的?哪些方面美国人是对中国
期刊
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对外经济报道主要靠英语,但从语言的使用范围、人口数量以及覆盖的经济区域来看,西班牙语的运用值得引起更大重视。源于欧洲的西班牙语,因殖民历史等原因,是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使用人数近4亿,主要集中在拉美地区和美国的西部和南部。这些地区与中国的经济建设日益紧密,其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金融风暴、“拉美陷阱”等阵痛也值得中国警惕。此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及金砖国家重要成
期刊
对于中国,一个崛起中的东方国度,世界各地的人们有着迥然不同的认知,如何能留住读者目光并且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或深刻或浅淡的新印记是中外媒体面临的共同挑战。要应对这个挑战,学会讲述吸引人的中国故事尤为重要。  纽约时报近期刊载的《“黑飞族”:中国新富迈向私人飞机梦》讲述了中国新富阶层迈向“飞翔”梦想的故事,以中国低空空域开放政策为背景,剖析全球私人飞机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写作上看,这篇文章有很多值
期刊
当欧美国家的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待在家里而不是外出购物时,中国的出口商也开始准备迎接坏消息的到来。  中国7月的出口数据出乎意料地强劲,但数据公布一周后针对16家中国制造商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公司都预计未来数月的出口额将下降,纺织和电子行业的出口前景尤其黯淡。  “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人们赚得少了,就会省着点花,这会给我们的生意带来很大影响。”深圳设计中心公司经理温罗杰(音译)说。这家公司经营的是微波炉
期刊
2011年5月3日至6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在香港举办贵州·香港投资贸易活动周,贵州省委外宣办负责“活动周”宣传工作,高质量完成了各项任务,成为贵州省在境外开展的一次最大规模,也是最有声势和实效的外宣活动。    从更高层次提升贵州形象    “活动周”期间,贵州省委外宣办共邀请到近40家国内外媒体出席活动。香港的媒体环境与内地有很大不同,使得“活动周”宣传难度远大于内地宣传,也使得“活动周”首项主
期刊
裴敏欣(Minxin Pei),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美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政治学教授。1998年裴敏欣作为首位进入美国“政策圈”智库的华人学者,到卡内基主持中国项目。在加入卡内基基金会之前,1992年到1998年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系。  裴敏欣主持了包括针对中美关系、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政治经济改革、公民社会的发展及法制建设等多项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出版了大量专著,他的研究成果
期刊
7月14日,吉林省党委新闻发言人高级研修班在清华大学成功结业。短短的5天培训,学员们感慨多多,收获多多。    身经百战的授课老师   讲授新闻发布工作技巧    7月11日,吉林省党委新闻发言人高级研修班在清华大学开班。研修的成功首先归功于主办方请到了重量级授课老师。中央外宣办副主任王国庆分管新闻发布工作,经常为中央部委和省区市党委中心组做报告;北京市委外宣办主任王惠是原奥组委新闻发言人,多年从
期刊
一提到经济新闻,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一连串数字。经济离不开数字,但数字的抽象和枯燥却是经济新闻,尤其是对外经济新闻写作的大敌。要写出好看的对外经济稿,必须从浮于表面的官方数据中跳脱出来,“下沉”到实实在在的经济生活中去,才能发现数字背后的新闻。在这一方面,路透社最近播发的稿件《欧美经济阵痛波及中国出口商》值得借鉴。  8月中旬,中国海关总署发布了7月外贸数据,虽然是例行发布,且出口数据好于预期
期刊
海外人员本土化是我国媒体在国际新闻竞争中增强自身竞争力、扩大外部影响力的有效举措。近两年来,我国主要对外传播媒体采取积极措施,海外站点人员本土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状    我国媒体近两年来采取积极措施,切实推动海外站点人员本土化建设工作。  首先,海外人员本土化工作被多家中央对外传播媒体列为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工作重点。新华社提出,要大力推进本土化
期刊
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报道文化呢?当然是要选择能够体现我们文化发展、文化传统、文化现状而国外众受会感兴趣题材。  关于国外受众感兴趣的题材,以下两个案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我的朋友、美国衣阿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朱迪有一次来中国访问,在飞机上遇到了一个中国人王先生。他来自四川农村,现在是波士顿一所大学的教授。他出国以后,一直和家乡保持联系。有一年,村里人给他写信,问他能不能赞助修一条公路,改善他们村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