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栖霞没有了苹果,就什么都没有了。”一年前,栖霞苹果遭遇“套药袋”风波,全
市数万吨苹果滞销。期间,栖霞市市长陈兆宽曾这样私下告诫当地政府官员。
栖霞注定是属于苹果的,正如葡萄在法国波尔多的传奇一样。丘陵地貌,充足的光照;沙砾土层,良好的透水性;四季分明,适宜的昼夜温差,这些使得地处胶东半岛腹地的栖霞,不仅地理环境特别适合苹果生长,而且结出的果实香甜可口。
19世纪70年代,苹果就传入栖霞。自此,栖霞与苹果结下了不解之缘。全市953个行政村,几乎家家种植苹果,如今多数家庭已传至第四代。
作为依赖农业的典型县域和全国最大的苹果种植地,探究栖霞苹果产业的发展或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果农老龄化
9月中旬至月底,栖霞苹果的早熟品种嘎啦上市。
在桃村镇南涝都村,52岁的果农刘志涛正在自家果园采摘中熟苹果红将军。他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今年估计能卖到三块六一斤。从来没有的价儿,以前最贵也就两块八。”
和老伴一同“侍弄”着两亩半苹果园,“今年保守估计能收入4万元”,刘志涛很满足。面对《民生周刊》记者的采访,他略显腼腆,却又难掩兴奋之情。
勤劳,自学,有着多年苹果种植经验和技术,刘志涛代表着大多数栖霞果农。“也不想有太多地儿了”,刘志涛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外嫁江苏,小女儿在烟台做生意,“孩子们都不愿意种苹果了”。
年轻人不愿再种苹果,果农老龄化现象在栖霞很普遍。
在栖霞市苏家店镇缴格庄村、唐家泊镇上庄村、亭口镇蓝蔚夼村等地采访中,《民生周刊》记者发现,当地果农年龄都在50岁以上,有的已到了80岁,大多以经营自家的数亩果园为生。
“我国苹果生产上山下滩,以散户经营为主。”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束怀瑞曾说,这让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盲目性。
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合作社学院院长李中华。“小户经营无法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市场开拓能力也有限。”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他直言,合作化的生产方式将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或许已经意识到果农分散种植以及果农老龄化带来的弊端,栖霞开始了苹果生产的另一种尝试——合作社。
“十八大结束后,成立农业合作社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栖霞镇蛇窝泊镇东院头村支书林贤说,他曾在工厂上班,退休后回到老家参加选举,成为村里的“第一书记”。
“村里328户,800多人,现在留在村里的老老少少有600人,40岁以下的劳动力基本没有。”林贤说,合作社适合村里的现实,虽然前期成本高,但能把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解决了。
2012年底,刚刚上任的林贤就开始筹备在村里成立合作社。“当时村里举行民调,一家一张纸,同意、不同意两栏。最后同意率70%。”顾不上寒冷,林贤把李中华以及烟台农业局果木专家请到村里,当街就给村民培训。
2013年年初,合作社成立。3月1日,果农就拿到了社员证,他们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章程,合作社全部纯收益的5%留作公积金,3%作为公益金支出,92%用于分红。
东院头村村头南面,200亩的新型苹果种植示范园已经建成。新品种果树长势良好,机械化设备正在田间作业。
在东院头村村委办公室,《民生周刊》记者看到了合作社监事会和理事会章程。“大家统一投票决策,通过后才可以实施。”林贤说。“根据经营模式,到盛果期后,估计一亩地纯收入15000到20000元。”
初级阶段的合作社
据栖霞政府部门统计,全市共有各类农业合作社486家。不过,栖霞果业发展局局长李宝忠表示,栖霞合作社数量虽大,但有待进一步规范。
李中华教授也表示,目前栖霞农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较低,真正加入合作社的果农并不多,目前只是合作社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有到了联合社的阶段,才能真正实现全产业链模式,也才有足够的力量实现标准化生产,发展相关企业,并打造大的品牌。
本鹏果蔬合作社负责人史本鹏对《民生周刊》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做合作社不难,做好却很难,不少老百姓对合作社不信任。“合作社一定要实现利益共享,老百姓得到了保障,合作社的资金问题也得到解决,这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本鹏果蔬合作社以“苹果银行”的形式吸引农户加入,同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钱收购果农手中的苹果,保障果农利益。本棚还与济南华联签订三年协议,实现农超对接,保证合作社收益。
李中华教授表示,政府对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监督和服务。共赢意识和服务、人才的欠缺是目前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农业合作社面临的共同问题。
因此,尚处于合作社发展初级阶段的栖霞苹果产业,在应对突发危机时陷入无助。一年前,栖霞苹果遭遇“套药袋”风波,全市果农数万吨苹果滞销。
不仅在应对危机方面,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栖霞果农的抗打击能力也非常脆弱。
今年7月到8月初,栖霞几乎整个月连续降雨,累计雨量达到560毫米。长时间降雨使栖霞百万亩果园普遍遭受涝害,损失严重。
来自栖霞果业发展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市果园受灾面积16万亩,近68万棵果树死亡,预计直接损失超过14亿元。据当地媒体报道,该市大阎家村一果农共损失260棵苹果树,超过种植总数的90%,除收入无望外,还需砍伐已死果木,预计损失达10万余元。
另外,在苹果产业链发展方面,栖霞目前主要依靠鲜果上市及次果深加工。栖霞市副市长鲁明义认为,苹果鲜果以直接食用为主,深加工的范围很窄,想象空间虽很大,但实施很难。“深加工的苹果脆片、苹果汁、苹果醋等用的都是低级苹果,高级果加工成果汁的成本太高,难有市场。”
苹果优势仍在
资料显示,2009年栖霞农民存款余额63.1亿元,占全市商业银行存款余额的61.2%,其中苹果产业收入占85%以上。栖霞农村家电拥有量居烟台市前茅;2012年汽车下乡,栖霞销售额近7亿元,居烟台市之首。
然而,自2005年农业税取消后,苹果产业对于栖霞来说成为一个“富民不强县”的产业。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栖霞全年财政收入5.06亿元,位列烟台20余个县(市) 后几位。
栖霞还是烟台及周边7个地区的水源地。穿境而过的白洋河、清阳河、黄水河、漩河等主干河流每年可向烟台及周边地区输水3亿立方米以上,直接受益人口293万人。
为此,按照国家对水源地保护的要求,栖霞发展工业受到严格限制。栖霞市副市长鲁明义向《民生周刊》记者介绍,栖霞近几年先后拒批、关停了130多家工业企业。
工业发展受限,导致栖霞财力紧张,于是在农业投入上也“有心无力”。鲁明义认为,“农业在栖霞处于弱势。”
在采访中,《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政府在主导农业上,处境略显尴尬。一方面,栖霞果农个个都是农技专家,管理技术不愁;冷库建设充分,苹果分时销售问题已有效解决。而当前,苹果产业链条中上下游企业数量和规模却极为有限,果蔬公司以及果汁厂、果醋厂等衍生品企业寥寥。
无疑,单一的农业种植产业,让栖霞的经济不算强势,在经济大省山东及其所属的烟台地区,显得较为落后。
尽管各种问题或多或少地困扰着栖霞,但这些都不影响栖霞成为全国苹果产区中最发达的地区。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一位负责人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在苹果东移西进的大背景下,栖霞苹果产业的优势依然非常明显。
位于观里镇的博士达集团是一家产业链发展较为齐全的集团公司。该集团有自己的苗木基地、农资公司、合作社以及产业示范园等。作为栖霞少有的从事苹果产业的中坚力量,40多岁的集团董事长张朋义异常坚定。他表示,栖霞苹果有着自身的优势,相信大多数消费者还是会选择它。“苹果是栖霞支柱产业,栖霞还是要靠苹果来振兴”。
“如果栖霞没有了苹果,就什么都没有了。”2012年6月,栖霞苹果遭遇“套药袋”风波后,该市市长陈兆宽曾私下这样告诫当地政府官员。
市数万吨苹果滞销。期间,栖霞市市长陈兆宽曾这样私下告诫当地政府官员。
栖霞注定是属于苹果的,正如葡萄在法国波尔多的传奇一样。丘陵地貌,充足的光照;沙砾土层,良好的透水性;四季分明,适宜的昼夜温差,这些使得地处胶东半岛腹地的栖霞,不仅地理环境特别适合苹果生长,而且结出的果实香甜可口。
19世纪70年代,苹果就传入栖霞。自此,栖霞与苹果结下了不解之缘。全市953个行政村,几乎家家种植苹果,如今多数家庭已传至第四代。
作为依赖农业的典型县域和全国最大的苹果种植地,探究栖霞苹果产业的发展或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果农老龄化
9月中旬至月底,栖霞苹果的早熟品种嘎啦上市。
在桃村镇南涝都村,52岁的果农刘志涛正在自家果园采摘中熟苹果红将军。他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今年估计能卖到三块六一斤。从来没有的价儿,以前最贵也就两块八。”
和老伴一同“侍弄”着两亩半苹果园,“今年保守估计能收入4万元”,刘志涛很满足。面对《民生周刊》记者的采访,他略显腼腆,却又难掩兴奋之情。
勤劳,自学,有着多年苹果种植经验和技术,刘志涛代表着大多数栖霞果农。“也不想有太多地儿了”,刘志涛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外嫁江苏,小女儿在烟台做生意,“孩子们都不愿意种苹果了”。
年轻人不愿再种苹果,果农老龄化现象在栖霞很普遍。
在栖霞市苏家店镇缴格庄村、唐家泊镇上庄村、亭口镇蓝蔚夼村等地采访中,《民生周刊》记者发现,当地果农年龄都在50岁以上,有的已到了80岁,大多以经营自家的数亩果园为生。
“我国苹果生产上山下滩,以散户经营为主。”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束怀瑞曾说,这让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盲目性。
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合作社学院院长李中华。“小户经营无法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市场开拓能力也有限。”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他直言,合作化的生产方式将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或许已经意识到果农分散种植以及果农老龄化带来的弊端,栖霞开始了苹果生产的另一种尝试——合作社。
“十八大结束后,成立农业合作社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栖霞镇蛇窝泊镇东院头村支书林贤说,他曾在工厂上班,退休后回到老家参加选举,成为村里的“第一书记”。
“村里328户,800多人,现在留在村里的老老少少有600人,40岁以下的劳动力基本没有。”林贤说,合作社适合村里的现实,虽然前期成本高,但能把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解决了。
2012年底,刚刚上任的林贤就开始筹备在村里成立合作社。“当时村里举行民调,一家一张纸,同意、不同意两栏。最后同意率70%。”顾不上寒冷,林贤把李中华以及烟台农业局果木专家请到村里,当街就给村民培训。
2013年年初,合作社成立。3月1日,果农就拿到了社员证,他们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章程,合作社全部纯收益的5%留作公积金,3%作为公益金支出,92%用于分红。
东院头村村头南面,200亩的新型苹果种植示范园已经建成。新品种果树长势良好,机械化设备正在田间作业。
在东院头村村委办公室,《民生周刊》记者看到了合作社监事会和理事会章程。“大家统一投票决策,通过后才可以实施。”林贤说。“根据经营模式,到盛果期后,估计一亩地纯收入15000到20000元。”
初级阶段的合作社
据栖霞政府部门统计,全市共有各类农业合作社486家。不过,栖霞果业发展局局长李宝忠表示,栖霞合作社数量虽大,但有待进一步规范。
李中华教授也表示,目前栖霞农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较低,真正加入合作社的果农并不多,目前只是合作社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有到了联合社的阶段,才能真正实现全产业链模式,也才有足够的力量实现标准化生产,发展相关企业,并打造大的品牌。
本鹏果蔬合作社负责人史本鹏对《民生周刊》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做合作社不难,做好却很难,不少老百姓对合作社不信任。“合作社一定要实现利益共享,老百姓得到了保障,合作社的资金问题也得到解决,这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本鹏果蔬合作社以“苹果银行”的形式吸引农户加入,同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钱收购果农手中的苹果,保障果农利益。本棚还与济南华联签订三年协议,实现农超对接,保证合作社收益。
李中华教授表示,政府对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监督和服务。共赢意识和服务、人才的欠缺是目前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农业合作社面临的共同问题。
因此,尚处于合作社发展初级阶段的栖霞苹果产业,在应对突发危机时陷入无助。一年前,栖霞苹果遭遇“套药袋”风波,全市果农数万吨苹果滞销。
不仅在应对危机方面,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栖霞果农的抗打击能力也非常脆弱。
今年7月到8月初,栖霞几乎整个月连续降雨,累计雨量达到560毫米。长时间降雨使栖霞百万亩果园普遍遭受涝害,损失严重。
来自栖霞果业发展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市果园受灾面积16万亩,近68万棵果树死亡,预计直接损失超过14亿元。据当地媒体报道,该市大阎家村一果农共损失260棵苹果树,超过种植总数的90%,除收入无望外,还需砍伐已死果木,预计损失达10万余元。
另外,在苹果产业链发展方面,栖霞目前主要依靠鲜果上市及次果深加工。栖霞市副市长鲁明义认为,苹果鲜果以直接食用为主,深加工的范围很窄,想象空间虽很大,但实施很难。“深加工的苹果脆片、苹果汁、苹果醋等用的都是低级苹果,高级果加工成果汁的成本太高,难有市场。”
苹果优势仍在
资料显示,2009年栖霞农民存款余额63.1亿元,占全市商业银行存款余额的61.2%,其中苹果产业收入占85%以上。栖霞农村家电拥有量居烟台市前茅;2012年汽车下乡,栖霞销售额近7亿元,居烟台市之首。
然而,自2005年农业税取消后,苹果产业对于栖霞来说成为一个“富民不强县”的产业。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栖霞全年财政收入5.06亿元,位列烟台20余个县(市) 后几位。
栖霞还是烟台及周边7个地区的水源地。穿境而过的白洋河、清阳河、黄水河、漩河等主干河流每年可向烟台及周边地区输水3亿立方米以上,直接受益人口293万人。
为此,按照国家对水源地保护的要求,栖霞发展工业受到严格限制。栖霞市副市长鲁明义向《民生周刊》记者介绍,栖霞近几年先后拒批、关停了130多家工业企业。
工业发展受限,导致栖霞财力紧张,于是在农业投入上也“有心无力”。鲁明义认为,“农业在栖霞处于弱势。”
在采访中,《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政府在主导农业上,处境略显尴尬。一方面,栖霞果农个个都是农技专家,管理技术不愁;冷库建设充分,苹果分时销售问题已有效解决。而当前,苹果产业链条中上下游企业数量和规模却极为有限,果蔬公司以及果汁厂、果醋厂等衍生品企业寥寥。
无疑,单一的农业种植产业,让栖霞的经济不算强势,在经济大省山东及其所属的烟台地区,显得较为落后。
尽管各种问题或多或少地困扰着栖霞,但这些都不影响栖霞成为全国苹果产区中最发达的地区。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一位负责人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在苹果东移西进的大背景下,栖霞苹果产业的优势依然非常明显。
位于观里镇的博士达集团是一家产业链发展较为齐全的集团公司。该集团有自己的苗木基地、农资公司、合作社以及产业示范园等。作为栖霞少有的从事苹果产业的中坚力量,40多岁的集团董事长张朋义异常坚定。他表示,栖霞苹果有着自身的优势,相信大多数消费者还是会选择它。“苹果是栖霞支柱产业,栖霞还是要靠苹果来振兴”。
“如果栖霞没有了苹果,就什么都没有了。”2012年6月,栖霞苹果遭遇“套药袋”风波后,该市市长陈兆宽曾私下这样告诫当地政府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