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学提倡“治未病”,注重机体保养,这顺应了当前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条件下,人们追求健康养生的趋势。
拔火罐、针灸、汤药、膏方,从望闻问切,多数普通人对于中医的认识,既熟悉又陌生,并一度存在着偏见和误解。
日前,我国首个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颁布,这势必给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带来转机与利好。《规划》全面描绘中医药服务的产业之路,到2020年将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方剂学博士杨桢认为,此次《规划》释放出一些对中医药发展极为有利的信号。“有规划就是有方向,有方向就是保护,保护就是受重视,与频繁的西医制度相比,这个规划很难得。”他说。
中医长期受冷落
近年来,从张悟本到马悦凌再到李一,养生大师们的神话破灭,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本就疏离的中医药产生了更多误解。在这种情形下,我国“重西轻中”“中医西化”的现象近年来十分普遍。
杨桢博士谈及自己近30年的工作经历,他用“备受10数载冷落,终迎来复兴”来概括。
自1986年入职以来,杨桢先在县级中医院干了8年,因在治疗代谢病方面颇具经验,后被某三甲医院引入。进入90年代,在市场经济大潮席卷下,他弃方从师,开始了长达9年的执教之路。谈及转行的原因,杨桢坦言,市场化以后,医院开始逐利,这让他感到不安;此外,中医备受冷落更加剧了他转岗的决心。他回忆说,那时坐诊一天,所看病人为个位数。“医生没有病人,那还有啥意思?”
不过,在他看来,中医近期的复兴源自一场灾难,那就是2003年我国遭遇的非典袭击。杨桢说,那个时候他看到前同事没日没夜地开增强体质的方子、熬药,好中医一度紧俏到需要托人找关系来请。原因在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越来越受重视。“在非典出现之前,各界从没有认识到中医在医疗健康行业是何定位。”杨桢说,中医的价值在于它尽可能地将疾病的关口前移。中医讲究功在平时,平时注重养生,病症不是不来,而是少来晚来。
“这次《规划》给了中医药一个全新定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马烈光谈到,中医学提倡“治未病”,注重机体保养,这顺应了当前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条件下,人们追求健康养生的趋势。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规划》专门提出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目标任务。这在不少专家看来,《规划》富有前瞻性也很有紧迫性。
据了解,《规划》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负责,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商务部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33个部门参与了编制工作,编制过程历时一年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介绍说,此次规划提出了七项主要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并从管理、规范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王国强说,《规划》编制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充分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潜力和活力,充分激发并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其中,明确支持社会力量办中医保健机构。在杨桢看来,此举实际上是从源头就将中医保健机构向多元方向发展,满足不同阶层的需求,这是在引导中医跟进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为老百姓提供强健身体的服务。
此外,他认为,除了社会力量开办的高档中医保健机构以外,基层是中医扎根的天然场所,“中医相对价格低廉;不分科,盤子小,容易推行。”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侯胜田表示,中医药以预防、休养、保健为主的养生理念,符合当前旅游注重健康的观念。王国强指出,此次《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也考虑到了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提出了“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这个新命题及相应措施。
从宏观角度看,未来中医药的市场将更加广阔。《规划》还提及,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遴选可持续发展项目,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影响力。
中医药市场应更规范
未来,中医药行业将更加规范,一些“江湖骗子”将被清理。根据《规划》,我国将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管机制,建立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将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诚信经营和执业情况纳入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引导行业自律。
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从事中药销售近10年的陈红谈到,《规划》的出台,短期内带来销售的可能性不大;但长期来看,规划中引导中医药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和管理规范,有利于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标准和规范,实际上是设立一定门槛,将不良企业淘汰,有利于企业进行良性循环,这是利好。”陈红说。由于规范缺失,陈红对市场乱象深有感触。“由于中药(成药、饮片)长期无规范可依造成市场乱象丛生,一度给我和企业带来不少麻烦。”她以活血化淤类中药举例,“同类产品,不同厂商采用的原料不同;即便是相似,其比例也不一样,但因每个产品在获取生产批文时的标准不一样,这无形中会影响到企业的成本。”
不过,在利好条件刺激的同时,中医发展遭遇的瓶颈也不容忽视,对此杨桢依然存在一些担忧。“目前中医的学术体系尚未形成,这造成中医后发力量薄弱,继而影响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他说。
在杨桢看来,中医大多“各自为政”。业内没有像西医那样形成行业自律,很少举行各专业最新成果交流会,这造成中医诊疗方法更新较慢。
此外,中医药产业整体保护力度不大。以药材为例,现在中国的中医药还归为农产品,这造成同种中药材在市场上无规格可循,影响整体药材水准。而西药则受专利保护,吸引科研人员不断创新,促进发展。
拔火罐、针灸、汤药、膏方,从望闻问切,多数普通人对于中医的认识,既熟悉又陌生,并一度存在着偏见和误解。
日前,我国首个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颁布,这势必给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带来转机与利好。《规划》全面描绘中医药服务的产业之路,到2020年将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方剂学博士杨桢认为,此次《规划》释放出一些对中医药发展极为有利的信号。“有规划就是有方向,有方向就是保护,保护就是受重视,与频繁的西医制度相比,这个规划很难得。”他说。
中医长期受冷落
近年来,从张悟本到马悦凌再到李一,养生大师们的神话破灭,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本就疏离的中医药产生了更多误解。在这种情形下,我国“重西轻中”“中医西化”的现象近年来十分普遍。
杨桢博士谈及自己近30年的工作经历,他用“备受10数载冷落,终迎来复兴”来概括。
自1986年入职以来,杨桢先在县级中医院干了8年,因在治疗代谢病方面颇具经验,后被某三甲医院引入。进入90年代,在市场经济大潮席卷下,他弃方从师,开始了长达9年的执教之路。谈及转行的原因,杨桢坦言,市场化以后,医院开始逐利,这让他感到不安;此外,中医备受冷落更加剧了他转岗的决心。他回忆说,那时坐诊一天,所看病人为个位数。“医生没有病人,那还有啥意思?”
不过,在他看来,中医近期的复兴源自一场灾难,那就是2003年我国遭遇的非典袭击。杨桢说,那个时候他看到前同事没日没夜地开增强体质的方子、熬药,好中医一度紧俏到需要托人找关系来请。原因在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越来越受重视。“在非典出现之前,各界从没有认识到中医在医疗健康行业是何定位。”杨桢说,中医的价值在于它尽可能地将疾病的关口前移。中医讲究功在平时,平时注重养生,病症不是不来,而是少来晚来。
“这次《规划》给了中医药一个全新定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马烈光谈到,中医学提倡“治未病”,注重机体保养,这顺应了当前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条件下,人们追求健康养生的趋势。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规划》专门提出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目标任务。这在不少专家看来,《规划》富有前瞻性也很有紧迫性。
据了解,《规划》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负责,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商务部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33个部门参与了编制工作,编制过程历时一年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介绍说,此次规划提出了七项主要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并从管理、规范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王国强说,《规划》编制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充分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潜力和活力,充分激发并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其中,明确支持社会力量办中医保健机构。在杨桢看来,此举实际上是从源头就将中医保健机构向多元方向发展,满足不同阶层的需求,这是在引导中医跟进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为老百姓提供强健身体的服务。
此外,他认为,除了社会力量开办的高档中医保健机构以外,基层是中医扎根的天然场所,“中医相对价格低廉;不分科,盤子小,容易推行。”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侯胜田表示,中医药以预防、休养、保健为主的养生理念,符合当前旅游注重健康的观念。王国强指出,此次《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也考虑到了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提出了“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这个新命题及相应措施。
从宏观角度看,未来中医药的市场将更加广阔。《规划》还提及,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遴选可持续发展项目,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影响力。
中医药市场应更规范
未来,中医药行业将更加规范,一些“江湖骗子”将被清理。根据《规划》,我国将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管机制,建立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将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诚信经营和执业情况纳入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引导行业自律。
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从事中药销售近10年的陈红谈到,《规划》的出台,短期内带来销售的可能性不大;但长期来看,规划中引导中医药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和管理规范,有利于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标准和规范,实际上是设立一定门槛,将不良企业淘汰,有利于企业进行良性循环,这是利好。”陈红说。由于规范缺失,陈红对市场乱象深有感触。“由于中药(成药、饮片)长期无规范可依造成市场乱象丛生,一度给我和企业带来不少麻烦。”她以活血化淤类中药举例,“同类产品,不同厂商采用的原料不同;即便是相似,其比例也不一样,但因每个产品在获取生产批文时的标准不一样,这无形中会影响到企业的成本。”
不过,在利好条件刺激的同时,中医发展遭遇的瓶颈也不容忽视,对此杨桢依然存在一些担忧。“目前中医的学术体系尚未形成,这造成中医后发力量薄弱,继而影响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他说。
在杨桢看来,中医大多“各自为政”。业内没有像西医那样形成行业自律,很少举行各专业最新成果交流会,这造成中医诊疗方法更新较慢。
此外,中医药产业整体保护力度不大。以药材为例,现在中国的中医药还归为农产品,这造成同种中药材在市场上无规格可循,影响整体药材水准。而西药则受专利保护,吸引科研人员不断创新,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