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俊飘逸 生动雅致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著名画家刘旦宅(1931-2011年),原名浑,又名小粟,后改名旦宅,浙江温州人。其作画取古人之长,融会贯通,工写兼长。创作多取古典及历史人物题材,所绘人物造型清俊又情思飘逸,秀拙相蕴且生动雅致。
  刘旦宅的历史人物画,可以称之为一种新文人画。无论是诸如唐太宗、唐明皇、魏征等帝王将相,还是李白、王羲之、李清照、蔡文姬等才子佳人,或是陈胜、吴广、仕女等平民百姓,他均注重画面形象的完整,突出气质和情思的传达,以神兼胜。或水墨,或淡彩,透过画面,总能看到来自画外的功夫,有一种摒弃虚华的静气。笔者儿时就藏有刘旦宅绘的《屈原》、《木兰从军》等连环画,还集有他作的全国最佳奖邮票《红楼梦十二金钗》,一直钟爱他笔下的人物画作。今呈献他上世纪70~90年代创作的历史人物画若干,以飨读者。
  中国美术馆藏《昭君出塞》 纸本,72.4×49.6厘米。
  《昭君出塞》史诗般描绘了当年王昭君来到漠北,单于亲自迎接的景象。画面场面宏大,气势磅礴,以汉唐之笔精写人物十二位,骏马六匹,融合了刘旦宅仕女、将相、兵士等多元素历史人物画题材于一体。
  作品以眼神传递,过渡承接非常巧妙。人物设置也相当丰富,马队人物神情各异,微妙传神。昭君身旁右侧的护卫大臣胡须精致,趾高气昂。单于浓眉剑目,眉额间颇具帝王之气,而他喜形于色、如痴如醉甘为昭君牵马的举止,给画面注入极大的张力。昭君“丰容靓饰,竦动左右”,则是以意取胜,尽在不言之中。
  刘旦宅欲抑先扬,将一个壮丽而哀婉的故事,表现成欢天喜地的场景。画面中的昭君早已收去戚容,薄施粉黛。而日夜相伴的琵琶与思乡之情,都交托侍女用锦缎包起,强颜欢笑。用她的绝代风姿、她的美好青春,来完成救国救民的大义。其景愈喜,其哀愈甚。而一望无际、披上银装的大山则飞出了画外,更将观者带入一种氤氲难壮的诗意中去。
  1978年作《春夜宴桃花图》
  立轴,设色纸本
  136.8×68.5厘米
  此作上有款识“李太白春夜宴桃花图。予读太白诗想见其人,因以为图,戊午春旦宅”。画取材于李白的名作《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文章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转折自如的抒情散文笔调,记叙了李白与诸位堂弟在桃花园聚会赋诗畅叙天伦一事,抒发了他清新潇洒的风格,慷慨激昂地表达了他热爱生活的人生追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刘旦宅喜作李白诗意人物,典雅明丽,驰誉画坛,此即是其中一帧。名文、名画、名家和谐无间,相得益彰。画面上李白仰望明月而吟,从弟们或品诗,或赏画,侍女体态婀娜,面貌娇好。人物特点鲜明,桃林环绕其间,把画面分成两个顾盼而独立的部分。画家以生花妙笔把名文的意境表现得淋漓而又隽永,诚然一幅绝妙好画。
  1978年作《李清照咏白菊词意图轴》
  立轴,设色纸本
  诗塘22×60厘米,画心97×60厘米
  此作上有诗塘“清丽其词,端庄其品。漱玉爱菊词意图,旦宅兄神笔也。汪观清”。另有款识“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漱玉词意,写奉选基同志正之。戊午冬日,刘旦宅时客上海”。
  这幅画他以李清照对白菊的咏叹,比喻对人的期许。在画的自题中,画家选录了李清照的词《咏白菊》中一节,自题后曰“漱玉词意,写奉选基同志正之”,“选基同志”即叶剑英元帅的侄子叶选基。
  画中的李清照容貌端庄清丽,白衣一袭,执管回望经夜雨已有点蹂损的白菊。庭院秋肃,但生机不减。翠竹拥坐,芭蕉华盖。画家用笔素来柔中见刚,这一幅更有飒爽刚健之气,诗堂汪观清题,亦凝重端庄,与画意画笔,相映成趣。
  1978年作《右军书扇》 立轴,设色纸本 96×60厘米
  此作上有款识“戊午之秋,旦宅作右军书扇图”。画取材于纪传体史书《晋书·王羲之传》中,东晋书圣王羲之为卖扇老妪书画扇子以助其解决生活困难的历史故事。因王羲之曾担任过右军将军,故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而“右军书扇”这一典故,用来比喻乐意扶贫,也用来形容高超的书法价值无限。
  《右军书扇》画作色墨清新,线条飘逸,有老莲之风而更具清新逸韵。人物和背景之间的配合构成清新意境,把人物的欢愉表情和气氛的清新融合在一起,且尺幅巨大,确为刘氏人物之用心佳作。欣赏刘旦宅这幅右军书扇图,笔墨融于其深厚的涵养之中,细细品味之下,愈加醇厚有韵致。
  1982年作《东坡玩砚图》
  镜片,纸本 91×52厘米
  此作上有款识“壬戌(1982年)腊月刘旦宅作于海上”。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喜好砚石成风,给后人留下许多千古佳话。苏轼为官期间曾被贬到出端砚的广东肇庆,其赏玩砚台的传说广为流传。此后元明清以及民国期间,很多文人书画家都曾流传着“东坡玩砚”的传说。故作为一代人物画大家的刘旦宅将此绘成《东坡玩砚图》。
  该作刻画了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的形象。画面中并没有单独以苏东坡的形象来表现其玩砚台,而是加入了一位仕女。仕女在于衬托苏东坡玩砚的雅兴,及作为大文学家、大书画家的派头。他身旁返璞归真的奇石、身后清雅脱俗的翠竹,给单调的人物画中增添了几分雅玩的情趣。而苏东坡则两手托砚,神情专注地审看着。此作所绘人物形象儒雅高古,面部描写细腻写实,作品中人物悠然、淡定的神情里,承载着一代旷世奇才卓然独立的精神气质。
  1982年作《魏征上谏图》
  立轴,设色纸本
  139×62厘米
  此作上有款识“壬戌冬刘旦宅并识”。画取材于《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秦疏。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四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让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条建议。   《魏征上谏图》是刘旦宅上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精品之一,画面中心,气宇轩昂的唐太宗,仔细聆听手执奏折、态度恭肃的魏征力谏陈疏治国安邦之策,牵马执缰,侍从在唐太宗周围的侍女烘托主次,人物冠服、纸张道具的唐代风格十分鲜明,完全从唐代文献、文物中搜集而来。用笔流畅遒劲富有唐人韵味。唐太宗、魏征两人的服装颜色,分别施以朱砂和紫色,艳而不浮,鲜而不俗,画面端庄肃穆,而且符合唐代礼仪的等级差别。
  1983年作《子猷看竹图》
  立轴,设色纸本
  69×45厘米
  此作上款识“子猷看竹图。癸亥长夏避暑姑苏村作,刘旦宅”。该画取材于东晋名士王子猷(王徽之)的故事。王子猷出身于东晋显赫门第,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王子猷爱竹成癖,将竹子尊为“君子”。他常流连于竹林之间,还在自己家里种植竹子。赏竹,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
  刘旦宅在《子猷看竹图》中,以精粹的绘画笔墨描绘王子猷,其造型俊朗,神态飘逸,正入神地在品味、观赏着几株亭亭玉立的秀竹。背景宁静清幽,超旷空灵。王子猷的那种任达放诞、怡然自乐、超凡脱俗的东晋名士风韵,可谓尽显其中。此幅绘画充分体现了刘旦宅的艺术意念——要继承发扬传统,但又不是对传统亦步亦趋;学习传统,又要有新时代之精神。
  《陈胜吴广起义图》
  立轴,设色纸本 52×85厘米
  此作左下方有题识“陈胜吴广,酒器甲胄尚待考证,请协助解决”。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陈胜吴广起义》即描写了这一场景。刘旦宅作画融工笔、线描、泼墨为一体,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一刻描绘得生动健雅,清俊脱俗,耐人寻味。
  刘旦宅用笔墨塑造出陈胜、吴广刚健有力、英勇无比的人物形象,以及其他戍卒义愤填膺、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两个受惊军官一位单手撑地,一位后退着即将拔剑出鞘。此作笔墨洒脱,虚实有序,风格别具。而“酒器甲胄尚待考证”的题识,则充分体现了刘旦宅尊重历史、作画严谨的艺术创作态度,令人钦佩。
  1987年作《芭蕉写经》 镜片,设色纸本 34×50厘米
  此作上有款识“筱之先生属正,丁卯春旦宅作”。上款“筱之”应为林散之之子书法家林筱之。林散之先生一生信佛,且佛缘很深。他的墨缘朋友中,有不少是居士、法师。受其影响,林筱之先生也是虔诚的佛教徒。故而,刘旦宅专门绘制这幅佛教题材作品赠与,此副画作的意义不俗。
  芭蕉作为佛门象征物,在佛教中有性空之意,是“空悟”的象征。佛门常用观断芭蕉的方式参禅,芭蕉在佛门中常作写经之物,僧人于芭蕉上写经,是深入人心的佛教场景。
  此画中,一白衣僧人面对一案青石,在一张芭蕉上书写。寥寥几笔,僧人便如《维摩诘经》中所言“身如芭蕉,中无有坚”,脸上的淡然与坚定,空性与断念,力透纸背,令观者高山仰止。而画中的和尚为草书独步的僧人怀素。相传他贫穷无纸,为练字种芭蕉,用蕉叶代纸。唐大诗人李白就曾吟诗赞美怀素草书:“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其也和林筱之书法家的身份暗合。
  1990年作《文姬归汉》
  立轴,设色纸本
  95×59厘米
  此作上有题识“戊午冬日。刘旦宅作”。蔡文姬的故事久为人们传颂,很多画家都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如宋时的陈居正、金时的张瑀和明时的仇英等画的《文姬归汉图》。历代画家画这个故事,大部分场面都比较大,送迎的胡汉人员很多,或在驻地、或在旅途,熙熙攘攘非常热闹。而刘旦宅所作《文姬归汉》却摒弃了所有的景地、人物和其他情节,并且用特写式的手段,突出了蔡文姬归心似箭的那一短暂时刻。画作笔法细腻,色彩艳丽,雅俗共赏,非常引人。
  此作刘旦宅工笔绘出文姬怀抱琵琶,红氅毡巾,满抱绣囊,后以写意法绘骆驼归雁,衬托大漠荒寒,归汉心切之情。点睛有神,红衫鲜丽,是旦宅中年精品。此作亦是他众多人物故事画卷中的特殊的一类,为其描绘复杂故事情节的人物画代表作,可以称为是用高度集中、概括的手法,达到了以简胜繁、以少胜多的突出效果。
  1991年作《捷报图》
  立轴,纸本
  144×81.5厘米
  刘旦宅的人物画,很会抓住人物的眼神。观此幅以《晋书·谢安传》为题材的《捷报图》可以窥见,其用精炼的笔触将主角谢安写于画面正中,周围侍女、弈者、报捷之人的眼神,无一例外的都注视着谢安,使主题人物格外突出。谢安则双手执卷,昂首注视着远方,其眼神坚定中蕴含着博大,忧虑中透着欢欣和如释重负,将一个忧国忧民、运筹帷幄的大政治家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构图上,画家通过凝重的笔墨、素雅的色调、繁复的线条场景来衬托主题人物,匠心独运,别出心裁,使画面产生极佳的视觉效果。其用疏密、冷暖、轻重、简繁、浓淡的对比,充分表达出景有意、人有神的韵味,在刘老笔下,此幅作品中人物的精神、思想和性格都呼之欲出。
  1993年作《子理局图》
  立轴,纸本 140×85厘米
  此作上有款识“子理局图。开元天宝遗事云:一日明皇与亲王棋,令贺怀智独奏琵琶,妃子立于局前观之。上欲输次,妃子将康国子放之,令于局上,乱其输赢,上甚悦焉。癸酉春日辛夷开候,刘旦宅作于海上知白堂”。
  刘旦宅熟悉历史上这些名士骚客、丽姝媛淑的故事,更熟悉每一个人物的性情。所以在此幅《子理局图》中,他笔下的唐明皇,以飘逸的简笔勾勒人物,皇帝的伟岸、超迈跃然笔下;他笔下的仕女,或清癯瘦削,细细袅袅,或丰腴可人,却又韵味悠长。在构图上,刘旦宅将所有人物的视线都聚集在棋案上的子身上,众人神态各异,或轻笑,或惊异,趣味横生,妙不可言。画人物画,贵在于善于刻划人物的形象,更贵在善于塑造人物的性格,方能收得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之妙。他能把如此之多性格迥异的人物,绘得神形俱佳,实属难得,耐人寻味。
  众所周知,历史记载的场景只给人提供了想象的方向,但是没有一种原型来供人参考。但通过以上刘旦宅的历史人物画,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作品却可给人造境,可以把这种情景落实在纸上,落实在观者眼前。并通过多向而发散的思维,思绪穿越千年,为我们呈现在如此精妙的画中。此情此境,如同亲临,体现出刘旦宅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和思到笔随、扎实深厚的绘画功底,从而使观者生出许多感慨,回味无穷。(责编:李禹默)
其他文献
水盂,书斋案头之物,为磨墨时盛水器皿。其形制多为圆口,鼓腹,可备水以供研墨之用。早在宋代有赵希鹄《洞天清禄集》曰:“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在清代出现的各类文房用具中,水盂可称为陶瓷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虽小巧玲珑貌不惊人,但方寸之间气韵生动,古雅有余,含韵于朴,它把中国文人墨客的书画元素融入到瓷器中,更开创了瓷艺新风,同时也脱颖而出了许多秀美而精湛无比的作品。
期刊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从晚唐始,青瓷生产上升为主流,之后历经500余年发展,成为北方延续时间最长的青瓷窑场。在耀州窑青瓷生产的历史上,有世所熟知的宋代橄榄绿釉瓷,也有未被完全认知的五代一一北宋初的天青釉瓷,这类青瓷与橄榄绿釉瓷的审美意趣完全不同,并对后世汝官窑的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讨论的对象,并非那些已被陶瓷考古确认的天青釉瓷,而是沿着近现代天青釉瓷概念界定的方式,对汝窑之前耀州窑天青釉瓷的产生
期刊
“醇酎中山,沉湎千日。”是西晋文学家左思在《魏都赋》中对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名酒“千日醉”的赞叹。  史书记载,中山国居民好饮善酿,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个叫狄希的中山人,善造千日酒,喝了他的酒,能使人醉卧千日。一天,好饮者刘玄石前去求酒,狄希以酒未酿好为由拒绝,刘玄石再三请求,狄希执拗不过,便给了他一杯,刘玄石一饮而尽说:“太好了,请再来一杯。”狄希说:“只此一杯,便足以使你
期刊
缸瓦窑也称“赤峰窑”或“赤峰缸瓦窑”,位于内蒙古赤峰市西南60公里松山区的缸瓦窑村,规模很大,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约1000米。缸瓦窑始烧于辽代早期,元代停烧,是辽代最大的瓷窑,在该窑址已发现20多座马蹄窑和1座龙窑。  缸瓦窑所烧器物有白瓷、白地黑花、三彩及色陶器。以白瓷为主,器皿有杯、碗、盘、碟、壶和罐;三彩陶器以印花盘为多,黄釉有鸡冠壶和凤首瓶。窑址出土有带“官”字铭文的窑具,以及赤峰辽
期刊
姑苏城里,有一座位于金阊门内的铁瓶巷的清代建筑。宅院内松竹荫翳、莳花点点、假山复廊、碧池亭台,连接轩敞的楠木大厅和数进内宅。这是顾文彬营造的宅园“过云楼”,后又在此楼的宅后建造了一座园林,名曰“怡园”(现今苏州名园,对外开放)。楼内贮藏大量的古代法书名画、版本书籍、彝鼎古玩,名重于世,雄视江南。  顾氏家族古玩收藏的数量,有姑苏“半壁江山”之誉。论其价值,多为传世的珍稀之宝。“过云楼”第四代传人顾
期刊
清朝道光皇帝(1821-1850年)统治时期,清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特别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逐步进入半殖民地时期,加之天灾人祸,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日趋贫困。由于国家财政的拮据,使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每况愈下。在清宫旧藏品中,道光朝的瓷器库藏数量较之乾隆、嘉庆朝有了大幅减少,在数量不多的道光朝瓷器中,绝大部分又是沿袭前朝的传统品种,并无创新之作。但是在这样一种社
期刊
我国古代金银器以其材质贵重、纹饰华美、工艺精湛而深受人们的珍爱。唐代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发展的鼎盛时期,金银器是富丽堂皇的唐代宫廷艺术的标志之一。  1982年元旦,江苏省镇江市丁卯桥发现一处唐代银器窖藏,埋藏深约1.3米,出土银质酒瓮一口,瓮内装有各类银器,另有大银盒、盆、钗等堆放在银瓮的西侧。该窖藏出土银器共计950余件,有酒瓮、盆、鎏金“论语玉烛”龟形酒令筹筒、鎏金酒令筹、托、碗、盒、镯、钗等,
期刊
中国是酒文化的发祥地,酒的酿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谷类酿成之酒,始于殷,而用来盛酒的青铜器皿也盛行此时。在商周时代,由于生产力提高,酿酒业发达,青铜铸造技术成熟,青铜酒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商周时代的青铜酒器以其雄伟的造型、精巧的构思、古朴的纹饰著称于世,是中国文物瑰宝中的一朵奇葩。各式各样的青铜酒器,不仅让后人惊叹于古人想象丰富的艺术魅力,而且酒文化与青铜文化交融悠悠绵长,更为中华民族文化留下
期刊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认识了黄金。根据科学考察发现,最早在公元前12000年古埃及人就知道黄金,埃及社会的各个阶层,上至法老,下至平民,生者、死者人人佩戴首饰,神兽也不例外。金代表太阳,是生命的颜色,银代表的是月亮,造神像骨骼的材料。埃及出土的金器非常多。  中国远在5000年前就发现和利用金。到青铜器时代(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1200年)已普遍利用金来加工饰品。在我国考古发掘的文物中,既有夏
期刊
特别关注  海上画派中国画坛浓墨重彩的一笔  木子279—03  任熊人物画析探  温玉鹏279—04  虚谷花鸟画构图艺术探讨  王德蓉279-11  从师法古人到歌颂祖国:吴青霞的绘画艺术  陈理279—15  飞瀑青黛光,沓障凌苍苍——吴湖帆《庐山瀑布图》赏析 张巧燕279—21  温馨芬郁与古为徒——济南市博物馆藏谢稚柳书画赏析 颜咏梅279—23  两幅巨作透射刘海粟的艺术人生作品赏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