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诗词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obyua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坐在桌前,手里的诗集正打开在《问刘十九》这一页,“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想象着天欲雪的样子,却发现窗外一个个六边形雪花,像小小降落傘飘飘悠悠地飞下来,贴在玻璃上,那雪花在我目光里渐渐融化,米色的窗帘连同桌子和诗集也慢慢变得模糊,我仿佛进入了一间草堂里。
  素色的门帘挡住屋外的雪花,屋中间放着一个火炉,燃烧的火焰是屋里充满了橙色的光,草堂里有一个人,他身穿长衫,足蹬带虫洞的草鞋,满是皱纹的脸上浮现出忧郁的表情,这人不就是白居易吗?咦,我的诗集何时变成了在他手下的扬州纸,我崭新的桌子又何时变成了他破旧不堪的脏桌子?上面还有两杯酒,再看用红泥烧成的小火炉,上面绿蚂蚁好像拿着小勺边走边搅拌均匀。我小心翼翼地向前探几步,这才发现我原来是个幽灵,而白居易边望着红泥烧制成的火炉中热气腾腾、酒香四溢、如飞龙在翻滚的酒,边写下一句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似乎想让刘十九来和他一起喝酒,解除他心中的苦闷。他又望望窗外,乌云密布,似乎心里不知刘十九能否赶来,便写下一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写完,信就被快马加鞭地送给刘十九,生怕马上就下起雪。而天上庞大的飞龙好像在与火炉中的飞龙对峙,天更加阴沉,火炉中的飞龙好像失败了,停止了翻滚,绿蚁纷纷败下阵来,灰溜溜地逃走了,剩一炉冷冰冰的酒,白居易苦笑着又热了热酒。
  几分钟后,见刘十九还没来,他焦急地搓搓手,情不自禁地走来走去,时不时拿起盛好的酒,遥对远方,只见窗外寒风凛冽,叹道:“刘十九,你怎能不来,难道你也看不上我这草堂!”他不停地叹息,遥望远方,好像要把世界看透,看到他等候多时的朋友。
  我的心里被他苦涩的心情颤了一下,刚要上前安慰他,突然,窗户被狂风猛地吹开,我抵挡不住它雄壮的身体,被拉回现实,桌前的窗帘不知何时被风掀起,正落在手中的诗集上,而我的思绪仍飘忽在那似是似非的遥远的古代:刘兄想来定不会辜负这美酒吧?
其他文献
明代大儒何良俊在其著述中曾讲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此言可谓一语中的。白袍若此,为人亦然。若无从一而终的坚守,一旦点上了追名逐利的浊墨,便也就失去了一袭白袍的风华。  穿越历史的尘埃与古人游。无数仁人志士都巧妙避开名利的浊墨,着一身白袍推动着中华古老文脉的传承。孔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困于陈蔡不改礼乐,是其一贯的坚守,若其为了致仕蝇营狗苟,何来白袍加身?何来“集群圣之大成”的风华?再论及楚国
期刊
诚如斯言,“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做学问者,本该“穿着”淡泊名利的学术“白袍”,潜心于学术研究,可一旦为名利所动,心中便失去坚守,就犹如白袍沾上黑墨而无法洗掉一般,堕身于名利场中,想离开却发现难以自拔,失去了本该有的“学术精神”。  所以做学问者,应秉持“莫使学术惹尘埃”这一信念,远离名利场的诱惑,莫让学术的“白袍”沾染上名利的“墨水”,丢失了淡泊名利的学术精神。  反观当下,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
期刊
今年年初疫情肆虐的时候,全国的线下授课已经全面停滞,我和骨干团队在一起开会,大家说孩子们会度过一个漫长的假期,这期间的学习该如何安排呢。中高年级的孩子们,大多已养成了特定的学习习惯和节奏,唯独是那些中低年级的小孩子,阅读量还上不去,如何让他们在兴趣中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呢?对于已有大致文学脉络的同学,又如何帮他们“提纲挈领”,全面把握整体框架呢?  事实上,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对于文学文史有很多背诵的
期刊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好奇又贪心的公主,一只能听到什么就变出什么的蜘蛛和一口能穿越的井。  一天,公主在花园玩耍,遇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蜘蛛,公主把它放在手里为它疗伤,蜘蛛慢慢地睁开眼睛對公主说:“谢谢你救了我,我叫星火蜘蛛,我可以听到什么就变出什么,咱们交个朋友吧!”公主不相信,对它说:“好吧,我和你交朋友,你能变出一条闪闪发光的钻石项链吗?”“听到就要遵从。”蜘蛛说完一条闪闪发亮的钻石项链出现在公
期刊
人是社会中的人。  而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  因此,无论在哪个国度,无论在哪个时代,社会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为此,人所处的环境,也不可能总是一泓清水,而是随时随地都会遭遇泥泞。那么,我们就一任自己陷于泥泞之中吗?  当然不!  纵使一直有人“前赴后继”地沉沦于泥泞之中,我们依然要选择于泥泞中绽放!  也许有人会反驳:“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对
期刊
三月七日,暮春时节,阳光甚好,微风不燥。我约上世昌、梦得去往农舍后的远景亭喝酒谈诗论歌。远景亭位于雪堂之后的小丘之上,登高望远,乡野春色一览无余。  喝光夫人釀的桑葚酒,吃光我一早炖得酥烂的猪肉,微熏的我们都红光满面,嘴角隐隐约约还残留着油渍。时辰不早,该回雪堂了。  于是书童担着酒具红炉,先行一步。我们一行人晃晃悠悠地走在后面。柳絮若雪花飞舞在空中,粉色杏花花瓣落到路边的水沟里随波逐流。正诗兴大
期刊
夏至已至,“一候鹿角解,二候蝉时鸣,三候半夏生”。而我只想听蝉。  无论在原野乡村,还是在小镇城市,只要有阴阴夏木,便可闻蝉。如若蝉声从高柳绿槐间流出,声音清越,并不聒耳。有一片林子就更好,盛夏晴日,葉隙闪着点点细碎的光斑,树阴更显浓而清圆,蝉声在头顶织出一张密密的网,傍晚时分,会有新蜕的蝉加入了合唱,它们的歌唱像密集的雨点倾泻下来。或许就是在这样的黄昏里,诗人决定于纸上谈谈一只蝉,他写道:“我们
期刊
鲍伟亮 1997年生,山东莱阳人。作品散见《中国青年作家报》《山东文学》《山西文学》《青少年文学》等报刊,曾获“包商银行高校征文散文奖”、“樱花诗歌奖”等。1  “爷爷,快点儿呀!快点快点!”  “你这小家伙,慢点儿跑,还没开始哩!”  我已经跑远了。我知道,爷爷说话时肯定会在路上停下来,喘几口粗气。他的脸上挂着笑容,干瘪的面部肌肉挤到鼻翼两侧,泥土般粗砺的纹路更加清晰了。爷爷的笑容像是傍晚的太阳
期刊
今晚的月光格外明朗,这是我在这里的最后一个晚上,我与汪伦在饯行宴上谈天说地,不亦乐乎,但当他告诉我明日不能为我送行时,我还是有些失落的。  第二日早上,阳光明媚,小草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树上的小鸟叫得很欢,仿佛是专门为我送行的。来到桃花潭,这里风景很美,柳树细绿的枝条随风飘扬,宛如女子的秀发,四周花香浓郁,我仿佛被淡粉色的仙气所包围。  我登上小船,汪伦已经派仆人把他送的名马十匹,绸缎十捆送到了船上
期刊
夜,已经很深了,沿路的灯忽明忽暗地闪着幽幽的光。那个刚刚从大厦里走出来的男子,手夹着公文包,身着一身一丝不苟的西装,没有人会注意到袖口上那个匆忙补好的小洞。他走在夜色里,嘴角忍不住地扬起,那张年轻稚嫩的脸上闪烁着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渴望。  他脚步轻快,充满着少年人的活力。猛然瞥见一位老者,拿着一张地图:“小伙子。”这位老者指着一处极小极小的字问道,“请帮我瞧瞧,这儿是什么地方?”  年轻人飞快地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