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而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导致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差,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文章通过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和实践教学形式及内容的分析,提出了加强高职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技能素质 实践教学
跨入新世纪,我们将面临和经历许多人类未曾体验过的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素质人材的培养将起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键和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际教育界提出了一些新理念,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生本身技能及其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探讨。
一、高职生需要怎样的技能素养
以往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某种行业内的专业技能、操作技能或实用技能,这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正如美国职业教育界对此的看法:“如果单加强职业教育,可能学生一出校门,社会就不承认他的职业技术符合需要”。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应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引起了失业的增加,职业流动性的加快,使大量原有技术人员和现行技术人员以及学校专业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都受到冲击。社会所需技能型人才不再是单项技能或知识叠加型人才。而是全面发展的、具有学习技能的、能很快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人。
关于高职生应具有怎样的技能问题,国际职教界已普遍达成共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应该拥有适应社会变化的技能,应掌握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方法技能和社会技能,唯有如此才能使其在瞬息万变的职业变化中“以变应变”、“以不变应万变”。因此国际职教界要求:“教育应该帮助青年人在谋求职业时有最适度的流动性,便于他从一个职业转移到另一职业或从一个职业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这种关键技能所强调的并不是某个专业或某种职业领域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所有职业共同具有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在社会中交往的技能,是对传统职业技术教育技能观的补充和发展。关键技能的目标是提高个体对职业流动的适应性,可以说,它是顺应学习化社会要求的新兴教育思想。同时也是对“能力本位”、“人格本位”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关键技能所关注的并不是一系列特殊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开拓力、创新力以及在组织中共同活动的技能。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数学实践活动尤为重要。首先,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从事数字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等一系列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能提供学生发展教学实践技能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教学实践活动能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并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建立课程概念。可以说,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呈现表述,最终选择最佳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选择材料、运用材料,通过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目前的教改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即学生通过承接和完成某个具体项目、任务,来掌握专业技能、方法技能和社会技能。这种课堂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运用技能的重要场所,通过小组活动、师生互动,使其相互交流,积极参与,通过对数字信息的认识和计算、检验和解释以及表述和呈现三方面的实践,主动建构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从而增进对课程的理解和信心。
二、加强高职毕业生综合实践教学管理
毕业生综合实践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应用所获知识、技能和技术的一次综合训练,旨在达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或“近距离”的培养目的。我们的高职教育是以职业与专业为依托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据此,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把所培养的人才分成两大类:一是生产、建设及其管理类技术应用性人才,二是服务及其管理类技术应用性人才。两类人才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及具体要求。因此,我们要在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行业主管部门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确定本专业相应岗位的应职应岗能力要求,这同时也成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础工作。新生入学时,学校通过“双师型”教师开展讲座和参观历届毕业生实践成果等形式进行启蒙教育。经过入学专业课程教育,学生可以初步确立岗位意向;经过专业学习,可以结合用人单位需求逐步明确岗位志愿及其要求,尽可能按“择业定岗”的要求使学生进入毕业综合实践教学阶段,对最后尚不能确定就业岗位的学生,可视情开展以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的综合训练。
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参加毕业综合实践的实际情况,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草拟,经教研室主任、系领导审定,下达毕业综合实践任务书或岗位操作实习指导书。经过一个学期的岗位实习以后,学生要提交毕业实践成果。相关学生还应提交参加实践工作后所撰写的技术应用论文。各项任务完成以后,学生和指导教师应整理、汇总相应的成果和材料,包括毕业实践任务书、技术应用设计说明书及附录材料、岗位操作考核证明及成果材料、技术应用论文等,然后接受答辩和绩效评价,最后立卷存档。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实习为途径、以毕业设计(论文)为基本成果、以提高毕业生应职应岗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过程教学。其一般程序为:前期启蒙教育及准备、毕业实践课题的选择、实践任务的下达、岗位实习、文献资料收集、毕业实践成果文本的撰写、课题答辩、成绩评定和档案管理等。与以往的毕业设计(论文)相比,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的范围更广,意义更大。
但在目前探索高职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时有这样几种现实矛盾:一是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矛盾——高职教育首先要满足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需要,进而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职教育现阶段还属于生计教育,而高职教育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观念尚未真正扎根,因而在教学行为上,各种课程争抢教学时间的现象仍有存在,适用高职毕业实践所需的教材尚缺少。二是教学要求与岗位要求的矛盾——高职教育为突出其“高教性”,因此强调要以学科为依托、以专业为基础来实施教学;而社会用人单位则要求强化实用性,要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应职应岗能力。三是培养目标与资源条件的矛盾——高职院校现有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和人才培养要求差距甚大。总之,要实现“零距离”过渡绝非易事,需要花大气力。目前学校的综合技能的培养不能靠某一门学科的教学来完成,而是需要全体教师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用整体的力量来进行培养。要求各学科的教师都要树立起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意识,自觉地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改善、提高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人交流合作的技能及专业技术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技能等。更重要的是,关键技能的培养应该从学前教育阶段开始一直贯穿到职业前或伴随整个职业生涯的教育和培训之中。
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是促进全民教育的实现,不仅在于培养生产技能,更在于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一项对“辍学者”研究的重要发现表明:学习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力量。而在培养学生成为有效率的、熟练的和有能力的工人的时候,必须同时培养他们成为有生产性和负责任的公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明天的创造者。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技能素质 实践教学
跨入新世纪,我们将面临和经历许多人类未曾体验过的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素质人材的培养将起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键和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际教育界提出了一些新理念,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生本身技能及其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探讨。
一、高职生需要怎样的技能素养
以往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某种行业内的专业技能、操作技能或实用技能,这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正如美国职业教育界对此的看法:“如果单加强职业教育,可能学生一出校门,社会就不承认他的职业技术符合需要”。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应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引起了失业的增加,职业流动性的加快,使大量原有技术人员和现行技术人员以及学校专业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都受到冲击。社会所需技能型人才不再是单项技能或知识叠加型人才。而是全面发展的、具有学习技能的、能很快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人。
关于高职生应具有怎样的技能问题,国际职教界已普遍达成共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应该拥有适应社会变化的技能,应掌握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方法技能和社会技能,唯有如此才能使其在瞬息万变的职业变化中“以变应变”、“以不变应万变”。因此国际职教界要求:“教育应该帮助青年人在谋求职业时有最适度的流动性,便于他从一个职业转移到另一职业或从一个职业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这种关键技能所强调的并不是某个专业或某种职业领域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所有职业共同具有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在社会中交往的技能,是对传统职业技术教育技能观的补充和发展。关键技能的目标是提高个体对职业流动的适应性,可以说,它是顺应学习化社会要求的新兴教育思想。同时也是对“能力本位”、“人格本位”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关键技能所关注的并不是一系列特殊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开拓力、创新力以及在组织中共同活动的技能。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数学实践活动尤为重要。首先,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从事数字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等一系列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能提供学生发展教学实践技能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教学实践活动能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并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建立课程概念。可以说,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呈现表述,最终选择最佳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选择材料、运用材料,通过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目前的教改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即学生通过承接和完成某个具体项目、任务,来掌握专业技能、方法技能和社会技能。这种课堂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运用技能的重要场所,通过小组活动、师生互动,使其相互交流,积极参与,通过对数字信息的认识和计算、检验和解释以及表述和呈现三方面的实践,主动建构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从而增进对课程的理解和信心。
二、加强高职毕业生综合实践教学管理
毕业生综合实践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应用所获知识、技能和技术的一次综合训练,旨在达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或“近距离”的培养目的。我们的高职教育是以职业与专业为依托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据此,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把所培养的人才分成两大类:一是生产、建设及其管理类技术应用性人才,二是服务及其管理类技术应用性人才。两类人才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及具体要求。因此,我们要在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行业主管部门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确定本专业相应岗位的应职应岗能力要求,这同时也成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础工作。新生入学时,学校通过“双师型”教师开展讲座和参观历届毕业生实践成果等形式进行启蒙教育。经过入学专业课程教育,学生可以初步确立岗位意向;经过专业学习,可以结合用人单位需求逐步明确岗位志愿及其要求,尽可能按“择业定岗”的要求使学生进入毕业综合实践教学阶段,对最后尚不能确定就业岗位的学生,可视情开展以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的综合训练。
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参加毕业综合实践的实际情况,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草拟,经教研室主任、系领导审定,下达毕业综合实践任务书或岗位操作实习指导书。经过一个学期的岗位实习以后,学生要提交毕业实践成果。相关学生还应提交参加实践工作后所撰写的技术应用论文。各项任务完成以后,学生和指导教师应整理、汇总相应的成果和材料,包括毕业实践任务书、技术应用设计说明书及附录材料、岗位操作考核证明及成果材料、技术应用论文等,然后接受答辩和绩效评价,最后立卷存档。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实习为途径、以毕业设计(论文)为基本成果、以提高毕业生应职应岗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过程教学。其一般程序为:前期启蒙教育及准备、毕业实践课题的选择、实践任务的下达、岗位实习、文献资料收集、毕业实践成果文本的撰写、课题答辩、成绩评定和档案管理等。与以往的毕业设计(论文)相比,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的范围更广,意义更大。
但在目前探索高职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时有这样几种现实矛盾:一是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矛盾——高职教育首先要满足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需要,进而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职教育现阶段还属于生计教育,而高职教育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观念尚未真正扎根,因而在教学行为上,各种课程争抢教学时间的现象仍有存在,适用高职毕业实践所需的教材尚缺少。二是教学要求与岗位要求的矛盾——高职教育为突出其“高教性”,因此强调要以学科为依托、以专业为基础来实施教学;而社会用人单位则要求强化实用性,要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应职应岗能力。三是培养目标与资源条件的矛盾——高职院校现有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和人才培养要求差距甚大。总之,要实现“零距离”过渡绝非易事,需要花大气力。目前学校的综合技能的培养不能靠某一门学科的教学来完成,而是需要全体教师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用整体的力量来进行培养。要求各学科的教师都要树立起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意识,自觉地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改善、提高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人交流合作的技能及专业技术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技能等。更重要的是,关键技能的培养应该从学前教育阶段开始一直贯穿到职业前或伴随整个职业生涯的教育和培训之中。
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是促进全民教育的实现,不仅在于培养生产技能,更在于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一项对“辍学者”研究的重要发现表明:学习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力量。而在培养学生成为有效率的、熟练的和有能力的工人的时候,必须同时培养他们成为有生产性和负责任的公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明天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