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巧”设计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2ej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同理,无“巧”不成课。
  
  一、巧导入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是调节学生心理状态、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的首要手段。恰当的导入,在教材的章节之间,层次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使课堂一开始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将学生紧紧吸住。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灵活采用。如歌曲导入法:播放“青藏高原”、“黄河颂”、“长江之歌”分别导入“青藏地区”、“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等。广告欣赏法:用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水均益2005年世界水日公益广告词“……不要让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泪”导入“水资源”。谜语导入法:“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别看它的个子小,载着高山和大海”导入“地图和地球仪”。历史、热点事件导入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及盟军严密封锁地中海出入大西洋的惟一门户——直布罗陀海峡,然而英国舰艇屡受德国舰艇的袭击,致使英军遭受巨大损失。德军的潜艇为什么能在英军的严密临视下出人地中海呢?”以此导入“洋流”。
  导语,既有启发性和知识性,又符合逻辑,少而精的几分钟导入,缩短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直接影响着“45分钟”的教学效果。
  
  二、巧过渡
  
  教学情绪的转换,教学环节的关联,知识之间的衔接,必须自然而贴切。这种过渡表现在教学过程的“关节点”上,教师凭借一两句“穿针引线”的话语,就能够将整个教学过程沟通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如“海陆的变迁”一节子目标主要有3个:一是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二是大陆漂移假说;三是板块构造学说。这3个子目标之间可以这样过渡:成语“沧海桑田”就是指海陆变迁,请同学们举几个实例来说明它的含义——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由此可知,海陆之间不断变化,那么变化过程是怎样的?1910年德国年仅30岁的科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突然发现,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非洲凸出的地方和南美洲凹进的地方非常吻合。他不由地猜想,大西洋两岸的大陆会不会本来就是一块?经过反复观察,他还发现,北美、格陵兰和欧洲大陆轮廓正好也可以嵌合在一起。魏格纳坚信这绝不是巧合,便沿着这条思路进行研究,经过实地考察,终于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那么,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是什么?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你能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火山、地震、东非大裂谷、红海、喜马拉雅山等的形成吗?这种自然的过渡,保证了教学过程的紧凑性和学生思维的连续性,避免了教学过程的冷场和学生思维的中断。
  
  三、巧设疑
  
  当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时,教师要给学生的思维之路人为铺设障碍,有意识地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于适当的时机设疑。例如:1、思维的疑惑处:很多学生认为“凡是经度为东经度的任何地点都是在经度为西经度的任何地点的东方”,根据这个错误理解,教师可设疑:位于40°N、120°E附近的北京在40°N、120°W附近旧金山的什么地方?2、看似无疑处:有时教材中描述的地理事物,表面似乎无疑,其实并非真正的无疑,这就要求教师对原有知识拓展、延伸。如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学生对此似乎无异议,为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台风以及台风出现于何地”,可这样设疑:(1)赤道附近的洋面能否形成台风或飓风?为什么?温带和寒带呢?(2)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地方会不会产生气旋?(3)有锋面气旋,有没有锋面反气旋?(4)台风是热带气旋,能否改变热带气旋诞生之地的洋面性质,使其为我所用,比如用其“雨”而避其“风”?这样的问题容易击中学生的兴奋中心,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学生常跃跃欲试、争论不休,思维十分活跃,学习更为积极。
  
  四、巧案例
  
  案例是沟通学生与丰富多彩的真实世界和奥妙无穷的书本世界的桥梁。地理案例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选取的一些隐含地理概念和原理要素、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或“背景材料”。在课堂内讨论案例获取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整理,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知地、明理、说理、析事之目的。如学习“地球运动和太阳辐射”,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太阳能热水器”案例:“某市某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厂家为广州、济南、北京3市生产的“太阳能热水器”,在济南、北京的销售出现了问题,经过调查发现,问题出在“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架上,设计人员由于没有考虑地理因素,为这3个城市设计了统一规格的支架。结合你学习的地理知识,你能解释产生问题的原因吗?如果你是支架设计人员,你应如何设计?如果从最大的限度利用太阳能的角度考虑,应该对支架作怎样的修改?这样的案例一提出来,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思维火花立刻被激发了,分析、研究、思考、论证等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合作成为课堂学习的中心。
  
  五、巧练习
  
  新课程强调训练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常规练习要适量,问题设计应有开放性,富有真实生活气息问题的解决应有效地进入课堂。
  如暑假将至,让学生设计一个暑假旅游计划,要求在规定的时日内完成多个旅游景区的游玩,以节省经费和路途时间为前提选择交通工具,且根据各景区的气候特征准备衣物和必备品。也可让学生不依赖向导,只利用城市交通图或旅游景区图游览陌生的城市和景区;还可让学生分析如何根据交通图选择出行路线和交通工具,如何根据旅游景区图选择游览路线,如何根据地图比例尺估算两城市间的距离等等。这样,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地理的用途,自觉地在生活中应用地理。
  
  六、巧布白
  
  “布白”原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中的一个术语,是指画家有意在画面的某些部位不着笔墨,制造高远幽深、朦胧虚实的视觉效果的一种艺术手法。课堂教学作为独特的艺术活动,巧用“布白”手法,同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板书时故意省去关键字词,留下空白让学生补充完整;只绘出地图的大体轮廓和主要地理事物,让学生完成并标注名称;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对课堂表现欠佳的个别学生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等。
  
  七、巧启发
  
  在知识的重点处、新旧知识的衔接处、问题的卡壳处、练习错误的疑难处等选择启发点,开启学生心智,由“山重水复疑无路”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境界。如学习“陆地环境的形成——地貌”,讲到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时,根据褶皱形成的原理,学生都能理解“背斜成岭、向斜成谷”的地貌特征,这时教师出示一张向斜山峰示意图,让学生判断是向斜还背斜。有学生认为是背斜,因为图上的特征是一座山岭。这时教师让学生分析该山岭岩石的新旧排列次序,然后判断:这应该是什么褶皱?怎样形成的?学生在卡壳之后经教师点拨,忽有所语:这是向斜构造,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了。
  
  八、巧手段
  
  好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应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将原来说不明白的问题说明白,难以观察、体验的知识或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将静态的对象变为发展的对象,并留给学生探究和交流的机会。如多媒体模拟“地球运动”,一束平行的太阳直射光线从同一侧照射在不停地绕地轴旋的地球上,交互控制这束平行光线,以地心为中心、以南北回归线为界线围绕地球转动,各地亮色的昼弧与暗色的夜弧随着太阳直射光线的季节移动,同步直观地演示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为学生营造一种遨游太空的直观情境,对更好地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有很强的辅助作用。
  
  九、巧结尾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道出了收尾工作的重要性。一堂课好的结尾必须圆满有力,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密、紧凑、和谐、完美。结尾的方式多种多样:提纲挈领,构建知识框架;概括总结,强调重点难点;问题讨论,引发课外探究;知识竞赛,培养竞争意识;歌诀诗词,增添知识情趣;首尾呼应,课堂浑然一体……
  
  十、巧评价
  
  新课改倡导常识教育,坚持评价的多元性、发展性、情感性和过程性,采用自评、同学评、师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课件中使用“你真棒、恭喜你答对了、再想想”等卡通图画及声音,对新颖、有独到见解的同学或暂时后进生偶尔的出色表现,提议全班为之鼓掌等。对学生的不良表现不作简单的批评,而是深入了解和分析,提出恰如其分的批评和改进意见,使其他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作者单位:432628湖北省安陆市接官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教学合作是指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学生和学生的合作。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和学生的合作是指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恰当的组织和有效的调控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同座位合作”、“前后座位合作”、“前后左右合作”、“班级合作”为基本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教学合作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合作是师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学过程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影响他们成绩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的智力相差无几,而影响他们成绩很重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兴趣以及参与教学的程度。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教学过程,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由化学本身特点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诱发学生兴趣。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
期刊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最大亮点,就是凸现活动教学,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首先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活动教学既是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更是一种带有新质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所谓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指通过让学生参与一个个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引出疑问、引起思考、引导创新,最终
期刊
新课程改革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也就是说,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以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坚决实行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此,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进
期刊
目标:1、理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2、理解条件反射建立过程;3、从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获得两种反射的联系和区别。  重点:1、理解条件反射的建立;2、两种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1、掌握建立条件反射的方法;2、从建立条件反射过程中获得两者联系和区别。  方法:合作讨论  教具准备:生物课件(内容为狗听到铃声流唾液过程的动漫)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放映片段1】狗吃食物流唾液 
期刊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只有及时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务之急
期刊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永远受制于人,更不能缩短差距。”从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许多国家都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和发展的主攻方向。日本政府早在1982年就提出“创造力开发是迈向21世纪的保证”、“要培养全球性的、开拓性的创造性人才”。美国政府在1989年也提出“教育改革要着眼于提
期刊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理念、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改下学生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学的重点已不再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为此,教师应站在时代的前沿,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全方位的教学手段
期刊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挖掘学生潜在的心理因素,使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和兴趣是人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这一主体是否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是否有发自内心的对学习的渴望与追求。明确的学
期刊
【摘要】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等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增强学生法制、道德意识的重要课程。但部分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本文就此分析原因,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被动刺激 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上课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