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分离”,如何才能不“焦虑”?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psj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从父母那里带走的应该有3项:爱、勇气和智慧。

  “妈妈,你能不能不上班?”“妈妈,我能不能不去幼儿园?”这是我女儿的两句口头禅,相信也是很多孩子们拉着父母们念叨最多的两句话,可爱又无奈的感觉。这其中也折射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最大的两个分离焦虑。对学龄前宝宝来说,分离焦虑有两个高发期:一个从7月龄左右开始,持续到1岁半;另一个高发期是3岁入幼儿园时。一项调查表明:幼儿园新生入园3天内,有分离性焦虑情绪的孩子占60%以上。父母要上班和孩子分离,而孩子要独自面对幼儿园全新陌生环境——当上学遇见上班,这对“王炸”组合二者叠加,对任何一个小家带来的冲击绝不仅仅是1 1=2的效果。

“分离”各有千秋,“焦虑”无不相似


  上班前夕,女儿发出第N次灵魂拷问:“你能不能不上班,陪我?”我突然意识到,“分离焦虑”是一场很考验亲子关系的持久战,而这也是一场与时间、与孩子成长步伐的赛跑。紧紧地搂着她,半天都没有说话。那一瞬间似乎很久,有1万年那么久。出现分离焦虑,说明孩子长大了!这种悲喜交加的感觉,为人父母也许都懂。托爾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无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身处分离焦虑中的家庭,“分离”各有千秋,“焦虑”无不相似。
  想起一个经典故事:一个父亲加班到很晚回家,儿子跑来问他:“爸爸,你1个小时赚多少钱?”父亲有点生气:“你问这个干嘛?和你有什么关系吗?”儿子央求道:“求你了,告诉我吧!”父亲不耐烦地说道:“大概20美元吧!”儿子沮丧地离开,过了一会儿又跑过来:“爸爸,我可以向你借10美元吗?”父亲正为工作上的事苦恼,忍不住爆发了:“又买玩具,我给你买的玩具还少吗?我工作这么辛苦,你也要体谅一下,不能想买什么东西就买什么!”儿子一言不发,回到自己房间。临睡前,父亲对冲儿子发脾气的事情有点后悔。于是就去跟儿子说:“对不起,我不应该朝你发火的。今天心情不太好,可是你为什么要钱呢?”儿子从枕头底下拿出10美元说:“我能欠你10美元吗?”父亲问:“你要这么多钱是买玩具吗?”儿子的回答让父亲很是吃惊:“你工作1个小时不是20美元吗?我还差10美元就可以买你的1个小时,只希望明天你可以早1个小时下班,陪我玩!”
  从前“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样的故事于我而言真的只是故事而已;如今为人母,故事照进现实,新闻时常发生,我被打个措手不及,才真切地体会到故事里主人公们的心酸。家长们总以为孩子想要的东西很简单,零食、玩具、新衣服足以慰藉他们的心灵,但实际上孩子们最想要的,不过是父母朴素而纯粹的真心陪伴。做父母的往往有本难念的经——放下手上的工作,我就无法养活你!拿起手上的工作,我就无法拥抱你!这就是一对矛盾结合体。而在“分离”面前,如何不被焦虑主宰支配,也成为父母和孩子们的必经关口和必修课程。

缺乏安全感的家长需要被疗愈


  是谁困在分离焦虑中?仅仅是孩子吗?不,还有家长。
  每年9月幼儿园入学时,幼儿园都会上演一部现实版的“人间离别”百态剧。为了安抚孩子,众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有的和孩子一起哭哭啼啼;有的像间谍一样,扒在窗户和围墙外全程盯梢……真的是一道壮观的风景线。有网友调侃道:“如果你在幼儿园外看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慌张,不要报警,她们不是人贩子,只是孩子第1天入园!”是的,没错,家长自己也会有分离焦虑!造成父母分离焦虑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本能的原因是为了保护孩子。与孩子依恋父母的心理相同,家长同样十分依恋孩子。民间有个说法:不是孩子断不了奶,是妈妈自己断不了奶。母乳喂养的妈妈,因为体内激素的原因,对孩子的依恋更重。面对分离焦虑的挑战,来自父母内心的阻力会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原因有很多,比如:不放心别人来照顾孩子,离开孩子有负疚感,对照顾者产生嫉妒心理,等等。
  前段时间,我临时接到通知要去另一个城市出差,离家十几天。临别前10分钟,倒计时般做着最后的准备。其实最主要的准备无非是和女儿告别。把她捧坐在膝盖上,能感到自己的眼神不受控地暗淡下来,但表情依然平静。她抬起头,认真地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伤心?”内心一惊,我的表情这么明显吗?儿童的心思细腻和敏感度真的超出大人们的想象。我淡淡一笑:“没有呀!”紧接着,她笑盈盈地指着我:“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呢!”能感觉到孩子在积极地调整平复自己……再也忍不住,搂着她,泪在眼眶里打着转,鼻子也不易察觉地塞住了。出门时,和她假装开心地告别:“拜拜!”她也淡定地挥着手:“拜拜!”并在我出门穿鞋的一瞬间,“咚”的一声替我坚定地把门关上,关门声清脆果断。内心在一刹那好欣慰。其实,多数时候和我的分离,她都没有太多哭闹。这说明她在家过得很快乐,她内心的安全感很充足。这真的给我特别大的安慰。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说:“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强,但解读能力却很差。”面对家长的焦虑和不舍,孩子只会更加郁郁寡欢、惶惶不安。当孩子离不开你时,你或许会感到内疚,认为应该给予充分的陪伴,孩子也会感觉到你缺乏自信,并吸收这种能量,做出相应的行为。如果你对孩子应对分离的能力感到自信,孩子也能感觉到这点,并更快地适应。一阵后怕,刚才因为不经意流露出的微表情差点出卖了自己,让自己成为阻止孩子直面分离、对抗焦虑的“猪队友”。
  当家长在分离焦虑中出现应对不良时,也不妨反思溯源一下下自己:是否缺失安全感?这也是解锁亲子关系中分离焦虑的一把重要钥匙。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5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从根源上讲,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产生焦虑,都是因为安全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哈佛医学院精神医学讲师Michael S. Jellinek发表的儿科学评论文章中讲到:母亲的离开是如此具有潜在危险,以至于婴儿在呼唤母亲的回归时会发出刺耳的呐喊,反映出抗议和焦虑。当我们出现分离焦虑时这种呐喊就是我们所有人都会面对的范例。孩子如此,大人更是如此,无关年龄和身份。   我们的父母在分离焦虑中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了我们安全感的建立,而这种影响又将继续对我们和子女的亲子关系产生作用。这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安全感的传递和接力。但无论应对是否得当、处理有无好坏,我们在和子女的相处中,都要尽可能克服原生家庭的影响。只有处理好了,才可以反过来治愈我们原生家庭带来的负能量,疗愈修补我们的安全感。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不仅是孩子,家长也有分离焦虑。分离焦虑,从来都是双方面的。但是直面分离、缓解焦虑,得慢慢来,父母和孩子需要一同成长。

让“焦虑”在“分离”中实现软着陆


  一则国外视频中,采访了100个小孩,让他们都说说“关于大人,你有什么是不了解的”。面对镜头,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说出了许多大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比如:大人们为什么要喝咖啡?大人们为什么都会做饭?大人们为什么总是进行无聊的谈话……
  很多孩子对事物了解“不通透”,不是大人对孩子缺乏了解,而是孩子对大人的行为缺乏认知。我们对孩子在分离焦虑下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都应该有一种接纳的姿态。心理学家认为:接纳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滋养,当一个人被滋养过后,会体验到爱的流动,这是修复哀伤的能力。同时,如果能够教育孩子对事物的恒常性有基本的认知,理解了和家长的分离只是短暂现象,有了足够的接受度,那么无论是父母上班离家,还是孩子自己上托班、幼儿园、兴趣班,彼此都会不那么煎熬。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著名的童话故事《妈妈心 妈妈树》中,小苹果不想上学,于是,妈妈做了一颗红色的小爱心,让小苹果带到学校,挂在幼儿园的树上,就像妈妈陪在身边一样,每天放学时再带回家。老师见这个方法特别好,也鼓励其他小朋友带“妈妈心”到学校,就这样,孩子、家长和老师三方都得到了极大的温暖。“妈妈心”,其实就是代表一种关心、爱心,一直在身边爱我们的那个人,不论他是谁,他的关心与爱心,就是一种“妈妈心”。
  还有位妈妈在网上交流育儿心得时说:孩子很小的时候非常怕黑,不敢去没开灯的屋子拿玩具,她就在他的手掌上吹了一口气,让他赶紧捂紧,并对他说:“妈妈现在把自己的勇气借给你,你带着妈妈的勇气去拿东西吧。”从此以后孩子再也不怕黑屋子了。后来她孩子又用这个办法克服了幼儿园分离症,早早地就适应了幼儿园生活,还会牵着因害怕分离而哭泣的小伙伴一起进教室。
  这些特别温情可爱的技巧和方法,都在抚慰着孩子和家长的心,让大家彼此在亲子关系的路上不孤单,有力量。当然,方法再多再巧,最终也比不上高质量的陪伴。罗伊.克里夫特说:“我爱你,不光是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作为家长,还是要尽己所能地多抽出一点时间“在位”。毕竟,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毕竟,有些时光错过了就无法回头。
  一直以来,都被龙应台的这段话深深打动着:“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说白了,所谓成长,就是分离。尽管这很伤感,但我们必须勇敢直面。在日常过往中,父母要上班,孩子要上学,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而在精神层面上,父母要独立,孩子也要独立,殊途同归。面对分离,孩子独立的第一步,何尝不是父母的第一步。击破焦虑,这既是一场父母和子女南辕北辙的各自修行,但更是一场双方赋能的过程,携手努力了才能实现双向奔赴。一起加油!
其他文献
编者按:  直辖10年以来,我市新经济新社会组织总数已达50多万户,聚集了600多万员工,创造的社会财富已超过“半壁江山”。3月16日,我市召开“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党组织和党员发挥的作用,总结了“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经验。本期特别组织这两篇报道,供读者参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近3年来,北碚区坚持寓教育于服务之中、置引导于细微之间,使一批
3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时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加深,但我国部分地区和行业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其中重庆被列为“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地区之首。  据市统计局统计,2月份以来,重庆市主要行业呈复苏迹象。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工业经济开始复苏,由1月份下行态势转变为上升态势,2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企业用电量基本恢复到正常量,重点行业及企业生产明显回升,经济恢复性
“成渝经济区”应用15年左右的时间,构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优化的产业体系,资源共享、要素充分流动的市场体系,形成中国第四大增长极和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带动和辐射长江上游及西部发展。     以重庆、成都为支撑,以其周围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建设“成渝经济区”,在我国宏观生产力空间战略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加快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打造我国
在北部新区高新园的水星大楼里,一项涉及收购一家日本软件企业的计划,经过重庆正大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掌门人王万均的几番深思熟虑后,已悄然出炉。一旦成功,将是重庆软件企业在海外抄底的第一单。  “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次绝好的机会!”王万均胸有成竹地说,“从接单到抄底,我们已经谋划了10年。”    ■ 借鸡生蛋    1998年,怀揣一张重庆大学无线电专业的毕业证,邀约上3位同学,王万均踏上
可以上网的电脑。电脑成为网上创业者的“吃饭工具”,配置不一定太高,能上网不经常死机足矣。另外,建议选择网速比较快的ADSL上网。  数码相機。“宝贝”上“货架”之前,都要拍一些靓照,以吸引买家。相机配置也不一定太高,300万像素足矣。  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最好全天候待机,生意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到来。  收发合同的传真机。网店开通以后,当客户需要和你签订合同时,一台传真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编者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干部选拔任用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市一些区县围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行了大胆探索。本期“党建新苑”栏目精选了两个区县的创新做法,供大家交流学习。    ■ 赵楠们的困惑    31岁的赵楠,在重庆一家中型民企担任副总,年薪10万
在过去,通过民间借贷解决资金难题的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农民,现在可以在家里坐等钱来——阳光村镇银行为他们送来了贴身的金融服务,成为“农民自己的银行”。自2008年诞生以来,阳光村镇银行为农民量身定做了七款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新产品——  “兴业宝”:具有小额(3000元以内)、分散、灵活等優势,解决了以往因农户手续不全、没有抵押物、经营规模小不能贷款的难题。  “现货通”:适用于农村企业、个体经
“尊敬的张书记伯伯您好!  我叫任静,是秀山一中高2008级18班的学生  张伯伯,给您来信,占用您宝贵的时间,实在过意不去,但我无可奈何,只有找您才有希望,因为,我们家出现了莫大的困难——我的母亲,由于积劳成疾,不幸患上了尿毒症,急需动手术治疗……我母亲李国珍今年才42岁呀!她上有我70岁的奶奶外婆要赡养,下有我和弟弟两个未成年孩子……救救我母亲,救救我们全家吧!……”  今年7月6日,当刚下乡
游戏玩家在使用(Virtual Reality)装备。电脑模拟产生3D空间的虚拟世界,给游戏者提供了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并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3D空间内的事物。当使用者进行位置移动时,电脑可以立即进行复杂的运算,将精确的3D世界影像呈现在玩家的视野内。  青少年与儿童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现已成为当下国内外的普遍性问题。就在2018年6月,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
百川汇流——省辖市时期(1955—1983)  【使命】  1954年6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西南局被撤消,重庆市与四川省合并,重庆开始步入省辖市时期。其间,重庆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线建设”等历史使命,初步奠定了重庆现代工业基础。  这一时期,重庆的建设有三大亮点。  “一五”(1953-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