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m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年龄35~74岁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0.9%,心衰正在成为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但是,从临床实践来看,采用药物治疗并不能很好的改善患者预后。随着非药物治疗手段的不断成熟,非药物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发挥了突出的效果。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慢性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对当前慢性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现状有一个较好的认识。
  1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主要适用于心脏失同步患者。目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已经在欧洲、美国以及我国世界各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普及。在欧洲,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被认为是I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适应症。在美国,ACC/AHA,也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列为I类患者的适应症。在我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在2007年充分吸收欧美有关治疗经验,制定了《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手段。从当前全球的发展情况来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已经取得了共识,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但符合置入指征的患者大約只占所有心功能不全患者的70%,且其中还有25%的符合适应症的患者无效[1]。CRT并不是针对心肌收缩力降低这一普遍病理基础进行治疗的。因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收缩的失同步成为限制CRT发挥作用的门槛。
  2 心脏收缩力调节起搏器
  心脏收缩力调节起搏器的工作原理是在心室绝对不应期释放相对较长时间的点刺激,该刺激即不会引起心脏收缩,而且没有附加的动作电位,不会增加额外收缩因素,提高心肌收缩力,对CRT无反应患者心脏收缩力调节起搏器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从临床来看,植入心脏收缩力调节起搏器后,改善左室收缩功能显著[2]。虽然心脏收缩力调节调节起搏器可以有效逆转左室结构重塑,避免心律失常,但是心脏收缩力调节起搏器的使用依然有较多的限制。比如心脏收缩力调节起搏器不能用于异位心律失常患者,对于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此外,心脏收缩力调节起搏器在使用中还存在电池持续时间较短、电极植入定位复杂等缺陷,影响了心脏收缩力调节起搏器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运用,。
  3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现有研究证实:50%左右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于心律失常。根据这一研究结论,产生了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临床研究显示ICD能有效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性猝死,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心力衰竭SCD的一级预防[3]。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同时可以有效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 是否使用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需要根据SCD危险分层情况和病人的具体病情而定,在临床中要因人而异。对于那些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由于预期存活时间、生活质量等并不高,使用心律转复除颤器并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4机械辅助循环
  机械辅助循环是利用人工机械以替代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保障患者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在机械辅助循环中,血泵是最主要的装置。患者使用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后,可以很好的替代心脏的排血功能,帮助减少心脏的负荷以及耗氧量,提高心肌代谢功能。机械辅助循环装置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目前在临床中常见的机械辅助循环装置主要有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心室辅助循环装置、增强型体外反博等。使用机械循环装置具有供应方便,可以随时供应,而且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不存在排斥反应等优点。不过,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对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不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整体而言,机械辅助循环装置是一种运用历史较长的慢性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有效手段,应强调早期使用,促使心功能恢复或过渡到心脏移植[4]。
  5 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历史较久。在心脏移植术的早期,由于对排斥反应和感染的控制较差,移植效果和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患者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并不长。因此,在较长的时期内,心脏移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随着一环孢多肽这类新的抗排异药物的出现以及手术技术的进步,心脏移植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我国心脏移植术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部分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选择合适的受着、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排斥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是心脏移植成功的保证[5]。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供体的限制标准已经大大减少,但是依然有诸多的限制条件,比如要求供体无心脏病史,ABO血型相配、且T淋巴细胞交叉配型阴性;肝炎抗原为阴性,无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等。另外,排斥反应是心脏移植术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不过,随着移植技术和药物工程的发展,排斥反应对心脏移植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
  6基因治疗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借助基因技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得到了重视[6]。目前的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基因的异常表达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目前利用基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原理是通过对有关的基因进行调整、修补以达到心功能改善的目标。基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治疗手段,但是目前基因治疗还处在理论探索阶段,随着基因表达调控的不断进步,尤其是高特异性载体和基因表达的不断实现,必将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提供良好的前景。
  7 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技术作为当前生物技术的重要内容,被认为是与基因技术同等重要的生物技术。目前,干细胞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心血管病学的重要研究方向,被认为是心脏移植术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另一重要途径。当前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的种子细胞主要包括:心脏干细胞等。移植途径则包括外周静脉注入法、开胸手术注入心外膜下、组织工程膜法、经皮穿刺导管介入心内膜注射法等方法。在ESC2010年公布的STAR心脏研究结果表明,骨髓干细胞治疗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室功能、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有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CHF的临床随机研究也证实骨髓干细胞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提高LVEF[7]。   8 发展趋势
  慢性心力衰竭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虽然有了一定的深入了解,尤其是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认识到慢性心力衰竭与有关的基因有明显的关系,但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依然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大难题。在未来,基因工程和干细胞移植是21世纪生物工程的发展趋势。目前干细胞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基因工程虽然尚未有用于人体的报道,但是基因工程未来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献:
  [1]赵永辉,张嘉莹,周晗,等.心脏再同步治疗中重度心力衰竭的疗效及无应答原因分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12):929-932.
  [2] Kadish A,Nademanee K,Volosin K,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valuating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 in advanced heart failure[J].Am Heart J,2011,161(2):329-337..
  [3] 陈太波, 程康安,高鹏,等.植人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在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中的作用初步观察.中华心律失常杂志,2010,14(1):12-14,76.
  [4] 范慧敏,卢蓉,李健,等.机械辅助循环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作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7,16(3):302-305.
  [5]胡盛焘,王春生,董念国,等.心脏移植的多中心研究.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12,33(5):264-266.
  [6] Borggrefe MM, Lawo T, Butter C, et al.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study of non-excitatory, 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 electrical impulses for 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 [J]. Eur Heart J,2008, 29(8): 1019-1028.
  [7] Zhang SN,Sun AJ,Ge JB。et al.Intracoronary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s transfer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meta—analysis of randomjzed controlIed
  trials[J].Int J Cardiol,2009,136:178—18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静点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我科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静点的患者26例进行分析研究,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静点,在治疗前实施充分的护理准备,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血糖及病情变化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此组患者经过胰岛素的静点后酮体逐渐恢复,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康复出院。结论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使用胰岛素静点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此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
期刊
期刊
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开发了稿件远程管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稿件远程管理系统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定稿会专家、总编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理,解决编辑部对稿件网络化流程管
期刊
【关键词】老年人;骨质疏松;预防骨折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41-02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与生存质量,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降低伤残,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骨质疏松导致的脆性骨折日益增多。四十岁以上的人,骨质开始疏松,女性比男性更甚,尤其是停经后的妇女,由于内分泌不平衡,疏松得更厉害。这类人只要受到一点外力,就会造
期刊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高酸碳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自2000年开始坚持实施ABCDE复苏方
期刊
目的 调查衢州市城乡30岁以上居民踝臂指数水平.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衢州市城区、郊区和农村3个街道(乡镇)6个行政村1800名30岁以上居民,测量踝臂指数(ABI)、血糖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2012年确诊肺结核,出院维持结核化疗患者100例,分对照组、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护士进行常规肺结核治疗护理知识宣教。干预组增加对患者家属的宣教与随访,家属积极配合护士,实施家庭护理干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家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