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有同学这样说:“老师,考试的时候又不考课内的课文阅读,我们干嘛要讲?而且还讲这么多篇?”是啊,一篇课文,就像数学的例题一样,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学习和掌握类似文体的典范,怎么能不讲呢?我们不但要学,而且还要认真学,精细的去学。因为语文是人文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有多义的语词、多样的美感,甚至还有多向的价值追求;语文教材中的一个个文本,有着复杂的结构,有语词和文化的一面,有思维和逻辑的一面,有伦理和道德的一面,有审美和情感的一面,还有非理性和无意识的一面。同样,面对文本的心灵也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变的,当这样的心灵和这样的文本相碰撞时,体验、理解、思维与想象的开放性可想而知。
然而现实又让我在不断的思考:我们讲了这么多篇经典的文章,可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什么不能提高呢?有事学生也会问:老师,怎么学完了这一课,我不知道学会了什么呢?
我觉得现在的阅读教学就像粗放型经营,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多,可是收效不大。而精细化经营可以在有限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条件下取得更大的收获。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教育是由细节组成的,教学细节最能体现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注入精细化理念,注重细节,进行精细化管。
对于精细化阅读,我认为首先要整体感知文本,然后对精彩的片段、句子甚至是词语惊醒深入的理解和品位赏析,也就是所说的精细化阅读,最后再回到整体感知。这样我们才可以在不割裂文本的情况下,深入理解作者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态度,才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感悟。这三个程序其实大家知道,也可能都在做,就看你精细化阅读这一环节做的是不是更深入,更细致。
这次的优质课评比,我讲了《大自然的语言》,我觉得最大的失误就在于没有把第二个环节做细,做深,做扎实。读过一遍之后,学生对课文所说明的内容都会有大致的了解,再加上四个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的问题,很快就能把握课文。可是最终对文章或是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却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在于精细化阅读没做好。最突出的就是体会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时,点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进而思考,然后让学生赏析语言特点,最后从“雪花、白云、柳树”中选择一个事物进行描写,要做到生动形象。就从这三个环节来说,第一,读一遍学生是很难对文章尤其是语言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和认识的。第二,学生赏析的环节也只是叫到了三四名学生,赏析的句子也就不过三四句,不足以对文段充分赏析。第三,运用语言这一环节,有老师提出了描写适用于各个文体,不仅仅是说明文,题目不具有针对性。这是备课的时候所没有想到的,只是语言生动即可。由此,我觉得要想做好精细化阅读,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备课要细致充分,讲课时要落实
我的这节课,目标中就是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这一点很明确,在备课时,也是本着这个目标在准备,可仍然预设不充分,没想到学生的预习情况不是很充分,只是说预习了,使得前面的环节有些拖沓,后面时间就紧张了。对于品味语言这一环节就有了冲击,进行的不是那么深入,品味语言也就不能全部落实。
二、做好细节,是精细化阅读的根本保证
带着感情去读,在读中悟情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生多次的读之后,再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推敲、揣摩、细细品味,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比如这节课要想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深刻的感悟,真正有所体会,并有深刻的印象,就必须加强朗读。简单读一遍听一遍,是达不到的,而必须反复的朗读,并且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这时学生才真正对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所体会和认识,在这时让学生去品味,让学生来谈感受,才会有自己的见解,不至于不知道说什么,而这是需要时间的。学生在品味赏析时就能积极而又充分的发言。
细节需要精细的理解。既然是精细化阅读,就是要精细到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的运用上,只有明白了它们之所以这样用的目的以及它们所起到的表达作用,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这段话的语言特点,也才能体会它的妙处,在头脑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比如:“燕子翩然飞来了”一句中的“翩然”,它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燕子飞行时轻快、轻盈的样子,而且也写出了作者对他的喜爱之情,整个句子透露着作者对春天来临的一种欣喜之意。而这只有在做好有感情的朗读这一细节之后,才能理解和体会的。课堂上,我们就是要引导学生去这样做,以后遇到类似的内容,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这段话,写作也是自然而然就会借鉴或模仿。我觉得这才是真正落实了目标。
三、理清思路,让学生做到阅读有章可循。
读课文如果没一个明确具体的思路,没个方法,乱读一气,要想读懂或是读透,那是难以想象的。在学习一篇文章前,我都给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了解写作背景,了解作者,解决凝难词语,整体阅读,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赏析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提炼主题,归纳写作特点,检查笔记,课外延伸,拓展阅读,运用本课所学写作技巧进行写作训练。在阅读方法上,我采用更多的形式,比如:你读我听,我读你写,你出题目我来解答。合作学习必须有交流过程,交流时不仅要交流问题的答案,重要的还要交流如何寻找答案的方法,以及在合作过程中的体验、收获。交流后师生一起小结,指出优点与不足。这样,老师在读前明确怎么读,读什么,该读得怎么样,学生有章可循,学起来有门有路,渐渐成了读书的习惯,待到读课外文章时,就心不慌,神不乱,从容不迫了。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从“精”字入手,从“细”出落实。“细”是准确解答问题的必经之路,“精”是水到渠成的结果。阅读教学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做到阅读技法习惯化、跟踪指导经常化、评价反馈及时化。用精心当态度,把精细当过程,以精品出成绩。把精细化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以落实阅读基础知识,强化阅读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现实又让我在不断的思考:我们讲了这么多篇经典的文章,可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什么不能提高呢?有事学生也会问:老师,怎么学完了这一课,我不知道学会了什么呢?
我觉得现在的阅读教学就像粗放型经营,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多,可是收效不大。而精细化经营可以在有限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条件下取得更大的收获。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教育是由细节组成的,教学细节最能体现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注入精细化理念,注重细节,进行精细化管。
对于精细化阅读,我认为首先要整体感知文本,然后对精彩的片段、句子甚至是词语惊醒深入的理解和品位赏析,也就是所说的精细化阅读,最后再回到整体感知。这样我们才可以在不割裂文本的情况下,深入理解作者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态度,才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感悟。这三个程序其实大家知道,也可能都在做,就看你精细化阅读这一环节做的是不是更深入,更细致。
这次的优质课评比,我讲了《大自然的语言》,我觉得最大的失误就在于没有把第二个环节做细,做深,做扎实。读过一遍之后,学生对课文所说明的内容都会有大致的了解,再加上四个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的问题,很快就能把握课文。可是最终对文章或是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却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在于精细化阅读没做好。最突出的就是体会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时,点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进而思考,然后让学生赏析语言特点,最后从“雪花、白云、柳树”中选择一个事物进行描写,要做到生动形象。就从这三个环节来说,第一,读一遍学生是很难对文章尤其是语言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和认识的。第二,学生赏析的环节也只是叫到了三四名学生,赏析的句子也就不过三四句,不足以对文段充分赏析。第三,运用语言这一环节,有老师提出了描写适用于各个文体,不仅仅是说明文,题目不具有针对性。这是备课的时候所没有想到的,只是语言生动即可。由此,我觉得要想做好精细化阅读,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备课要细致充分,讲课时要落实
我的这节课,目标中就是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这一点很明确,在备课时,也是本着这个目标在准备,可仍然预设不充分,没想到学生的预习情况不是很充分,只是说预习了,使得前面的环节有些拖沓,后面时间就紧张了。对于品味语言这一环节就有了冲击,进行的不是那么深入,品味语言也就不能全部落实。
二、做好细节,是精细化阅读的根本保证
带着感情去读,在读中悟情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生多次的读之后,再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推敲、揣摩、细细品味,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比如这节课要想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深刻的感悟,真正有所体会,并有深刻的印象,就必须加强朗读。简单读一遍听一遍,是达不到的,而必须反复的朗读,并且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这时学生才真正对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所体会和认识,在这时让学生去品味,让学生来谈感受,才会有自己的见解,不至于不知道说什么,而这是需要时间的。学生在品味赏析时就能积极而又充分的发言。
细节需要精细的理解。既然是精细化阅读,就是要精细到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的运用上,只有明白了它们之所以这样用的目的以及它们所起到的表达作用,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这段话的语言特点,也才能体会它的妙处,在头脑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比如:“燕子翩然飞来了”一句中的“翩然”,它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燕子飞行时轻快、轻盈的样子,而且也写出了作者对他的喜爱之情,整个句子透露着作者对春天来临的一种欣喜之意。而这只有在做好有感情的朗读这一细节之后,才能理解和体会的。课堂上,我们就是要引导学生去这样做,以后遇到类似的内容,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这段话,写作也是自然而然就会借鉴或模仿。我觉得这才是真正落实了目标。
三、理清思路,让学生做到阅读有章可循。
读课文如果没一个明确具体的思路,没个方法,乱读一气,要想读懂或是读透,那是难以想象的。在学习一篇文章前,我都给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了解写作背景,了解作者,解决凝难词语,整体阅读,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赏析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提炼主题,归纳写作特点,检查笔记,课外延伸,拓展阅读,运用本课所学写作技巧进行写作训练。在阅读方法上,我采用更多的形式,比如:你读我听,我读你写,你出题目我来解答。合作学习必须有交流过程,交流时不仅要交流问题的答案,重要的还要交流如何寻找答案的方法,以及在合作过程中的体验、收获。交流后师生一起小结,指出优点与不足。这样,老师在读前明确怎么读,读什么,该读得怎么样,学生有章可循,学起来有门有路,渐渐成了读书的习惯,待到读课外文章时,就心不慌,神不乱,从容不迫了。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从“精”字入手,从“细”出落实。“细”是准确解答问题的必经之路,“精”是水到渠成的结果。阅读教学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做到阅读技法习惯化、跟踪指导经常化、评价反馈及时化。用精心当态度,把精细当过程,以精品出成绩。把精细化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以落实阅读基础知识,强化阅读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