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案例分析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286929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课题来源于李敖1963年28岁的演讲。这篇文章体现了李敖对时代的思考和反叛,对于我们所有的人来说是很有启发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课;李敖;《十三年与十三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背景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比较纯正的文学著作的阅读兴趣和教师想象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很喜欢进行文学讨论,许多学生都比较喜欢阅读一些较为纯正的文学著作,但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文学探讨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提到一些文学著作,望着学生一脸的茫然和漠然,笔者心中充满了无助与无奈。面对这种情况,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语文的阅读课教学上能否重新激发学生的热情,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二、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笔者所教的学生如此,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笔者想:现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阅读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文学著作的阅读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对文学探讨的兴趣呢?由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三、造成现状的原因
  (一)课本中所选的某些文章确实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呆板的教学方式与拙劣的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简单肤浅,没有讨论的空间;教授中所使用的语言陈旧老套,缺乏吸引力;老师讲得多,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少。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很少,无法引发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
  (三)与学生的功利心很强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学生很实际也很纯粹,他们的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时的得分。既然所阅读的文章又不会考到,何苦要花力气?于是变得功利、浮躁,不肯静下心来阅读一些文章,无法静下心来思考问题。
  四、案例描述
  课题:李敖《十三年与十三月》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高一 课时:1
  提供者:陈嫦娥 单位: 石狮市石光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来源于李敖1963年28岁的演讲,讲述了他在十三年里,从童年变成少年,从少年变成青年所遇到的困扰与困难,在这过程他的沉思默察,也讲述了他在十三月的文坛争斗中所遇到的诋毁与反抗。这篇文章体现了李敖对时代的思考和反叛,对于我们所有的人来说是很有启发的。
  (二)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思路,了解李敖的选择与被选择。
  (2)李敖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的感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对于李敖,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深入。
  (2)这篇文章较长,对于文章的思路可能不是太清楚。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多学生懂得这个道理,但在实际阅读中却不懂得迁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拟采取提问法、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理解文章中所隐含的文化心态必须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讲解下探究。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体会文章中所表现出的李敖的人生态度。
  (1)教学重点:
  1.李敖的选择与被选择。2.学会欣赏文段。
  (2)教学难点:
  通过文章的分析、感悟,培养学生勇敢面对人生难题的精神。
  (六)教学过程
  (1)教师活动:
  1.李敖在他28岁的人生经历中,讲述了他的选择与被选择,请把这些选择与被选择的经历找出来。
  2.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有哪些是可以自主选择,哪些是不行的?你之所以成为你,主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3.最喜欢的文段是什么?为什么?
  (2)学生活动:
  1.找出李敖不能选择的事,比如出生的时代、逃难、求 学……李敖可以选择的事,比如生活的态度,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2.学生联系自己,说出了自己所不能选择的事,比如出身、性别、国家、学校、同学、老师、制度……但可以选择的事是成为怎样的人。
  3.学生纷纷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感受。很多学生都提到了最后三段,认为这三段带给他们很多的感动和力量。
  (3)设计意图:
  1.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2.结合学生实际,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发对自己,对社会的思考
  (七)教学评价设计
  1.学生能从文本出发,联系自己,结合实际,引发对自己,对社会的思考。
  2.学生深刻地明白了“你即你选择”的道理。
  (编辑:刘影)
其他文献
【摘要】诗词需要通过感悟才能够领会到其中所蕴涵的诗意,本文针对小学阶段的诗词教学展开了系统探讨,从几个层面入手,来强化小学生对于诗词的感悟和理解,这样能够更加的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诗词教学才能够对学生产生深入影响。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诗词讲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诗词在我国的语文教育中属于必不可少的精华型内容,无论哪个层面的语文教育,诗词都不可或缺,特别是针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已然替代传统教学模式。有效的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在于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语文工作者应以此作为研究课题,不断发展和完善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阅读教学;探究性;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标准中,“自主、合作、探究”是从学生角度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那么如何才能创设好自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练习对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至关重要,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技能的熟练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练习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应加入延伸性、创新性题型。本文就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的设计与教学问题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练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进而运用语言,由此可
【摘要】本文在小学低中年级情感体验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欣赏型习作评价”,引导学生从题目的比较、内容的挖掘、语言的体味、情感的体悟、个性的欣赏等方面多角度进行赏评,提出了“赏标题”“赏主题”“赏语言”“赏情感”“赏个性”的五赏评价,并建立了七星评价表,在有效的评价方式中获得比较高的作文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中年级;作文评价;欣赏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
【摘要】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课外阅读尤为重要。老师必须关注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情况,尽可能地拓宽孩子们语文学习的外延,让学生拥有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教师应该通过一定的策略、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开辟课外阅读这片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为他们打开一扇扇充满生机的知识窗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拓视野,博览群书,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升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
【摘要】本文认为由于时代距离以及高考加大对学生的考察力度,古诗词难以为高中生所青睐,学生对诗歌兴趣渐行渐远。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架构各种桥梁,让学生亲近诗歌,消除对诗歌的困惑,从而做好古诗词教学。  【关键词】古诗词;桥梁;亲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毋庸讳言,古代诗词由于写作年代久远,今人阅读有着一定的难度。加之诗词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因此对诗词艺
【摘要】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是学生识记、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朗读;语感;方法;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寓识于读,识读互相促进,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乐于读写、勤于读写、善于读写的好习惯,学生的识字能力会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词语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句子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是词语。学生只有认识词语、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才能更熟练地运用词语。因此,在教学中
【摘要】《爱写诗的小螃蟹》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小短文,通过前后小螃蟹两次哭的不同原因,让同学们感受到真诚的欣赏与鼓励会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快乐。  【关键词】《爱写诗的小螃蟹》;教学设计;评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创设情境,识写“螃蟹”  (一)通过沙画演示将孩子带入童话情境: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梦里,我来到了大海边,海风轻拂着我的脸颊,海浪亲吻着我的脚丫,好舒服呀
【摘要】上兵伐谋,攻心为上。古人云:“上兵伐谋,意为最高之兵法在于谋略。”古语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从某种意义上说,“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已成为好教师的“心经”,而攻心为上,对教师来说,关键就在于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乐于、喜欢上你的课。 “三十六计”为教师攻心指明了道路,细想起来,每一堂课都相当于一场战役,每一战的输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战局的胜负,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本文结合课堂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