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与祝福,我们和北川姐妹温暖相依

来源 :分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年佳节时,彩灯高挂,亲人欢聚。这样的时刻,对很多家庭,都充满了期待也濡染着温馨。节和家,原本是一样的,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家人哪里都可以过节;无论身在何处,只要亲人在,哪里都是家。
  然而,家和亲人,这样美好的字眼,在2009年的春节,却有了别样的滋味。
  不久前,一位北川儿子给地震中绝处逢生的妈妈和已远在天国的爸爸写了一首诗:多想在一片干净的海滩上盖一座心爱的小屋啊/多想有一棵长满闪灯的节日的树/一张在涨潮时就飘走的明信片。涨潮的时候/海水没过台阶/蹲下来/放生一条孤芳自赏的小鱼/怀念已经来不及去爱的父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正是一个失去家园和父亲的孩子无尽的忧伤和怀念。对于北川,以及四川的很多地震灾区,我们有太多的牵挂和祝福,有太多的柔肠百结,无法释怀。
  当我们这一期杂志捧到读者手中时,正是鞭炮声声,万家团聚的春节。我们希望它是一缕冬日的暖阳,带给灾区姐妹温暖的问候;我们希望它是一个永恒的记忆,记载着永不退色的怀念;我们更希望它是一只飞鸽,传导我们的心声……
  
  永远的珍藏和怀念——
  
  5·12大地震,让北川县妇联损失惨重。县妇联主席王玉华、副主席张海英、办公室主任张林玲和前任妇联主席胡殊明都在地震中遇难了,只有已退居二线的原妇联副主席母贤容至今还在坚持上班。妇联办公楼深陷地下,所有办公设施及档案资料全部被毁……
  然而,她们的音容笑貌犹在,让我们永远记住北川妇联的姐妹们吧!
  王玉华,羌族,45岁,北川县妇联主席。她高高胖胖的,嗓门也大,工作起来风风火火。地震前一周,她还跑去宜宾、绵竹等地考察竹编市场,为北川的妇女姐妹寻找致富的门路。地震中,她的女儿也死了,在小学当老师的丈夫虽幸免于难,但在地震中受了伤,由于失去了妻子和女儿,日日忧思,如今已经急瞎了眼睛。采访时,我们欣慰地得知,在妇联的帮助下,一个重庆来的善良女子正准备和他相伴生活。
  张海英,46岁,原北川县妇联副主席,地震前刚调到政协工作。她是那么地热爱生活啊!在上班的路上瞬间就被永远地埋在了废墟里,她的丈夫也不幸遇难。他们的女儿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作为交流学生,到法国留学。父母遇难后,女儿回来处理父母的后事,其场景让无数的人动容落泪。
  张林玲,二十几岁,北川县妇联办公室主任。美丽高挑,能歌善舞,常被同事们开玩笑地说是北川妇联的形象代言人。她的离去,给母亲、孩子和丈夫带来了深切的灾难,她的孩子刚满两岁。
  胡殊明,羌族,52岁,北川县原妇联主席。按规定,退居二线的胡主席已经是弹性工作制了,但是,她仍然像以前一样,早来晚走,很多工作都是默默地亲力亲为。那天,她和几位同事在办公室遇难。她的丈夫也没能幸免。令他们在天国里欣慰的是,大学毕业在重庆工作的女儿,已经回到北川报考了公务员,她要继承父母的事业,为新北川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想把那些妇联同事的照片都刊发出来,以之怀想,遗憾的是,我们最终也未能找到,北川县城全部被毁,她们的家也不在了。但是,我们会记住这些可爱可敬的姐妹,铭刻在心的是永远不会淡去的珍藏和怀念。)
  不久前我们采访了北川县妇联主席尚兴琼,这个地震后数天被任命的新的北川妇联主席,同样带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
  
  叫一声“北川妈妈”不言弃,守护别人也照亮自己
  
  2008年5月12日中午,吃完午饭休息了一会儿,北川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尚兴琼和丈夫李白安一起上班,丈夫所在的县教育局与工商联只相隔几步路,恩爱的夫妻俩总是结伴同行。秀丽的北川县城层峦叠嶂,美丽如画,清澈的涧江河汩汩流淌,一切都安宁而美好。他们沿着熟悉的街道走过去,一路上不停地和那些相识的面孔打着招呼。
  丈夫进了教育局,尚兴琼继续向自己的办公楼走去,身后三五步远是原县妇联副主席张海英,她们笑着招手点头。对于尚兴琼来说,县妇联的那些同事,熟悉得就像自家姐妹。
  突然,一个声嘶力竭的声音在喊:“地震了,快跑!”本能的,尚兴琼往前冲了一步,也就是这一步,救了她的命。几分钟后,北川没了,家园没了,亲人没了,朋友没了……
  
  儿子,你为妈妈擎起了天
  
  尚兴琼的儿子李安民20岁,1米80的个子,高大英俊。2006年9月,安民以647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儿子一直是尚兴琼夫妻的骄傲。5·12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安民就开始疯狂地给父母打电话,然而通讯中断。这个高高大大的孩子独自一人放声大哭。潜意识里,他觉得爸妈凶多吉少。那天夜晚,他在学校的操场上坐了一宿,他一边流泪,一边不停地给父母发短信,却没有任何回音。孩子无助地胡思乱想着,暗自许愿:菩萨保佑我的爸爸妈妈吧,让他们活下来!
  那一夜,安民的老师和同学也远远地陪着他。
  5月13日,天一亮,安民背起书包,他要坐最早的飞往四川的班机,回北川找父母。老师和同学围成了人墙拦着他:“安民,那里还在余震,你回去太危险。”然而,一夜的煎熬后,谁也拦不住这个固执的大孩子了。安民流着泪往外面冲:“他们就我这一个儿子啊,我得回去给他们收尸啊!”
  那一天,经历了生生死死的尚兴琼在晚上7点过赶到了绵阳,她的手机已经有了信号,而且短信爆满,是儿子和他的同学、老师们发的:“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在哪儿?”“妈妈,求求你给我回个短信吧,我要回来救你们”。“妈妈,坚持住,不要喊,保持体力,7点救援人员就到了”,“妈妈把手机关了省点电,等待救援……”“妈妈,我马上坐飞机回来了,你们一定坚持住……”尚兴琼眼泪奔涌而下,此刻,一直没能联系上丈夫和亲人,觉得凄苦无依的她,仿佛触摸到了儿子温暖的手,那只手一直拉着她站起来,挺立起来,别倒下。
  半夜11点,儿子从上海回到了绵阳,母子紧紧拥抱着:“妈妈,你别着急,我会去找爸爸的。”儿子哽咽着却不停地安慰着妈妈,儿子长大了,像一棵大树一样让妈妈靠着。然而,事实上,尚兴琼和儿子并没有时间去悲伤流泪,儿子甚至没有休息一分钟就加入到了志愿者的行列。
  14号下午,满眼血丝的儿子恳求妈妈:“妈妈。我们必须去找爸爸了,如果他还活着,我们去救他还来得及。”北川县城已经变成了废墟,看不到教育局残留的一点影子,看不到亲人的一点踪影。母子俩声音嘶哑着呼喊着,没有回答,他们拼命地扒啊,双手鲜血淋漓。儿子趴在埋着爸爸的那片废墟上痛哭,那男孩子嘶哑的哭泣声在北川灰蒙蒙的天空下飘荡……黄昏降临,精疲力尽的孩子向一个过路的叔叔要了三支烟,他说要给天堂里的爸爸点上……
  尚兴琼后来才知道,儿子又接连几次跑回北川,到那片废墟上撕心裂肺地呼喊爸爸,直到北川封城。
  儿子开始吃素了,为了爸爸,整整49天。   陆陆续续有消息传来,丈夫的两个弟弟都受伤了。一个不能说话不能行走也不能自己吃饭,靠侥幸活下来的妻子照料,另外一个弟弟在妻子遇难后,自己精神失常了……婆婆今年70多岁,遭受了这样的打击,人整个都变了,一天呆呆的,眼神空洞。
  对于安民来说,虽然爸爸走了,但妈妈还活着,这是上天的恩赐。儿子一直陪在妈妈身边做志愿者,累了,母子俩就互相靠着休息一会。
  
  愿我们有一双坚强的翅膀能穿过风雨
  
  “爸爸,好久没有给你说话了,今天,琴姐姐在北京结婚了。本来你还要做证婚人呢。
  可是,只能我代替你和妈妈来了,你不在了,妈妈为北川忙得不可开交。今天听代阿姨讲,你离开后,申伯伯经常喝酒,喝醉了就在地上给你磕头。我好崇拜你,爸爸。以前总觉得你不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但是我现在才发现,我这一辈子最崇拜的人原来是你。你的善良,淳朴,节俭,诚实,还有浪漫。我不得不把人生的坐标调到你当年的二十岁……
  今晚我无处可去,我在北京的街上流浪,你在做什么?和绍安叔叔喝夜啤酒吧。等我找到超市,一起吧。我想牢记今晚在极度的孤独无助之中对您的思念,还有爱。爸爸!”
  这是儿子的一个博文,尚兴琼读后,眼泪止不住地流,有多少北川妈妈和自己有一样的心情?又有多少北川孩子,把伤痛深深地埋在心里。无处诉说?地震后,儿子的学校免掉了他的学费,上海市一个交通银行的副行长,也经常给儿子做心理辅导,但不是所有的伤痛都会随着时间淡去。
  回到上海后,儿子不再要妈妈寄生活费,自己在学校打两份工,赚将近1000元钱来维持生活。过去,尚兴琼和丈夫每个月每人将近1100元的工资,一个人的工资寄给儿子,两个人花另外一个人的工资,现在,尚兴琼要用这1100元生活,照顾婆婆,照顾丈夫的家人。家没了。哪怕一个最小的生活品都要去买。尚兴琼和周围的同事都捉襟见肘。不久前,儿子居然还给奶奶寄来了1000元钱,不知道孩子是怎么省吃俭用攒下来的。
  暑假,儿子回到妈妈身边,在一个临时租住的一个小房子里,一张一米五宽的床,挤睡着母子两个人。母亲心里难过,儿子还安慰妈妈:“妈妈,和你挤在一起,让我回到了小时候。”
  尚兴琼至今穿的还是成都朋友送给她的衣服和鞋子,她甚至没有积蓄,她和丈夫攒了一辈子的钱才买的一套房子,地震中也不复存在了,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妈妈,她再不能有一个温暖的家给儿子。
  夜深人静的时候,尚兴琼觉得自己和许多北川干部一样,都有过“活着真难,还不如死了轻松”的念头。9月的一个晚上,尚兴琼和现在的邻居、一个北川县政府的女干部一起端着盆子在外面洗衣服,那女干部的丈夫也在地震中遇难了,一个女儿在成都读大学。说起那些伤心事,两个人一边哭,一边叹息,甚至还探讨起如何去死了,洗了一半的衣服扔了一地,两个白天还坚强无比的女人抱头痛哭……可是,冷静下来又想:我们死了,孩子咋办?北川还有比我们更难的人,不管怎样也得坚强地活下去啊!
  对于尚兴琼来说,还有儿子撑着自己情感的天,但对于很多北川人来说,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最根本的希望——孩子。幼儿园没了,小学没了,中学没了,这些对所有残存的家庭都是灭顶之灾。她还记得在九州体育馆,尚兴琼在灾民群里发现一个有说有笑的女人,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么大的灾难,这个女人怎么能笑得出来。几天后,尚兴琼带着一批救灾物资路过北川中学的废墟,突然,前面的一辆车停下来了,一个女子踉踉跄跄地跑下来。手里高高举着冰淇淋和棒棒糖,突然,她摔倒了,手里的东西掉了一地,爬起来,捡起地上的东西继续往前跑,终于她扑倒在废墟上放声大哭,她的两个孩子就埋在那里……尚兴琼认出了她,这个用说笑来掩盖自己伤心绝望的女子。
  每天在短暂的睡眠前,尚兴琼都祈祷自己能梦到死去的丈夫。对于地震中死去的亲人,尚兴琼和北川很多干部一样都有负疚感,因为当时都顾不上去寻找自己的亲人。自杀的董玉飞如此,他在震后忙了几天才看到上小学的儿子的尸体,由此对儿子充满内疚;尚兴琼同样如此,她丈夫李白安的遗体至今都没有找到。
  儿子的短信每天照常发来:“妈妈,你不是铁打的,累了就睡,烦了就歇,我不能再没有你。”“妈妈,你决不能倒下。”“你答应我的体检你去了吗?要是去了,就把体检报告寄给我!”,“妈妈,我要求入党了。地震后,我看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灾区付出的努力。”
  儿子写了一首诗给妈妈:放生一条孤芳自赏的小鱼,怀念已经来不及去爱的父亲,原来最大的快乐,就是把自己的心/给自己最爱的人/即使已经无缘聚首/也了无遗憾了吧……
  尚兴琼给儿子回的短信是:亲爱的儿子,妈妈永远都不会放弃,为了你,为了我们的北川,愿我们都有一双坚强的翅膀穿过风雨。
  
  含泪坚守,为北川妇女构建新家园
  
  2008年5月23日,北川县委任命尚兴琼为北川县妇联主席,组建新的北川妇联。随后有两位新同事调任过来,工作马不停蹄地开展着。
  时间一天天地在过,目前,尚兴琼和同事们的工作成果显著:她们积极争取中国儿童基金会的帮助,在擂鼓镇等安置点建立了3个震后儿童保护活动指导站——儿童友好家园。每个儿童指导中心配备了价值10万元的儿童用品,向受灾儿童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和心理支持的一体化项目,对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
  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提供救助名单,向香港慈善总会提供104名残疾儿童的名单,对方已同意资助30名,每个儿童资助现金4000元。地震后,有四种弱势人群让尚兴琼和同事们每天牵肠挂肚:一种是地震失去孩子的母亲;一种是失去丈夫的妻子,一种是肢体伤残的女人,还有一种是家园荡然无存的可怜孩子。她们承受的苦难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天气一天天冷起来,尚兴琼和妇联同事开展了“送温暖活动”,同时争取社会各界为北川妇女儿童捐赠衣物10万余件,儿童学习用品5万余件,妇女日常生活用品5万余件,还与川大华西第二医院的专家对受灾妇女进行了“六送”活动。发放了女性卫生用品和药物。
  2008年10月12日,尚兴琼陪同4名地震中面容严重受损的妇女接受成都华美医院的专家医生的义诊。尚兴琼拉着她们的手说:“你们还会像以前那样美丽,一切都会好起来。”
  北川县妇联,正是这个新组建的团队,为许许多多的妇女姐妹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尚兴琼主席就在冬日的暖阳里向我们描画着她们构建的4个家园——
  心灵的家园:在北川,随着生活一天天恢复正常,太多隐藏和压抑的心理问题都彰显出来。孩子、丈夫的离去,自己的伤残。家园的被毁,让很多人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生活秩序被破坏了,希望破灭了,生存失去了基本的目标。董玉飞自杀后,他的妻子整天呆呆地发愣。尚兴琼和同事们把她带到成都,找到心理专家为她治疗,数次治疗后,董玉飞的妻子终于哭出 来了:“尚姐,你放心,我会好好活下去,以后的生活还要靠自己。”太多的人需要心灵的关怀。于是,尚兴琼和妇联同事一起,让心理专家和灾区的妇女、孩子融为一体,拉家常,唱歌。跳舞,在这个过程中给她们切实的帮助和心灵的抚慰。至今,座落在绵阳的西南科技大学等单位的数十名志愿者,还在北川为大家提供心理援助。心理健康的修复,已经成了摆在尚兴琼和同事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两个人的家园:地震后。北川出现了2000多个单亲家庭。出于生活困难、情感孤独,无法排解忧伤,他们开始以“最快”速度重组婚姻。譬如擂鼓镇,目前已有数十对正在尝试,且有一对已领取了结婚证。虽然尚兴琼和大家不停地努力着,但现实还是让她们忧虑:震后的单亲家庭,男少女多。男人不怎么受年龄限制,选择范围大,女性多数只会找比自己大的。所以女性重组家庭困难重重。地震后,很多单身女性找到北川妇联,希望帮忙找对象。北川县妇联正筹划着成立一个单身俱乐部,给这些单亲家庭提供一个交往平台。
  多人的社会家园:在北川有很多人,地震夺走了他们的一切,包括亲人和朋友,只剩下了孤身一人,孤独而茫然。在这个人生的特殊时期。彼此的温暖,社会支持的网络,是战胜苦厄的重要途径。北川妇联的干部们,深入到基层,到板房,建立社区网络,成立互助小组、妇代小组,把大家组织起来,每天在一起活动,彼此倾诉,互相关心,重建新的社会关系。她们把每个人的名字都写在墙上,写下新的电话号码,有事情可以相互寻求帮助。大家的脸上多了笑容,尚兴琼和同事们的心也一天天温暖起来。
  物质的家园:震后,重建家园成了当务之急。尚兴琼和大家一起,向山东、北京等地输送了妇女劳动力。在擂鼓镇、曲山镇集中点组织了500多名妇女进行电子产品加工等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地向受灾妇女传授羌绣技术,让她们在家门口就有收入。同时和北川富山羌绣有限公司合作,在集中安置点培训羌绣技术,首批600多名妇女参加了培训,很快,产品参加了不久前的广交会,订单接踵而至。过去,一幅羌绣只能卖10元钱,现在,每幅绣品的交货价格是30元,如果一天刺绣3幅,就有90元,每个姐妹月收入至少能达到1000多元。希望有了,家园也一点点建起来了。
  
  编后话:
  这是一次让人无法忘怀的采访。地震前后的北川,就像电影胶片一样,不停地闪回在脑海中,让我们无法入眠并痛彻心扉。
  本刊总编许平女士曾经在北川工作整整一年,那些秀美的山水,纯朴的同事,深刻地留在她的记忆里,她无论如何都不能相信,照片上的废墟和被泥石流冲过的地方,就是自己生活过的北川。她一个个地问起北川妇联的姐妹,那些永远离去的人们,很多都是她熟悉的朋友。而此刻,我们无法安慰疲惫的尚兴琼,一切语言都是苍白的,我们相拥着,紧握着手:大家在一起,温暖相依。
  不久前,北川的规划图已经展示在我们面前,未来的北川县城将建在安昌河畔,依山傍水,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我们将和北川姐妹一起共同建设和期待着这个美丽温暖的新家园!
其他文献
杰莉是我在一次媒体发布会上认识的广告公司的客户经理。毋庸讳言,她是个时尚的漂亮女姑娘,热情大方,优雅迷人,但令人遗憾的是,她的满口牙齿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很不自然。吃东西时,她举箸四望,却很少动口。关切询问之下,方知她为了改变“四环素牙”不美观的现状,听信了牙诊所的宣传,毅然拔掉满口真牙,换上全口烤瓷牙。  但这口烤瓷牙并未给杰莉带来益处,除了一眼就能被人看出是假牙外,还大大影响了她正常的饮食。由
期刊
一    吃不吃,吃什么、怎么吃,对许多人来说是如此的简单,我却心碎神伤乃至痛不欲生。26岁的我,已经被这个问题困扰了4年,神经高度紧张,处于崩溃的边缘。  只有走到大街上和人群中的时候,听着身边的女孩子因为我瘦削而高挑的身材所发出的讶异的赞叹,感受着她们投来的艳羡的眼神的时候,那紧绷的神经才会有些许的轻松,就如同长久的阴霾之后那一丝明媚的阳光。可多数的时间我是独处的,看着镜子里那形销骨立的身影,
期刊
他们本是其乐融融的三口之家,但命运却偏偏与他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女儿失聪后,妻子精神崩溃,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丈夫一人身上。可是,这位坚强的男人并没被劫难所吓倒。他凭着坚强的信念与命运抗争。终于有一天,他的失聪女儿成了一位著名的少女作家,同时,也成了年轻的亿万富翁。    厄运突至,好爸爸挑起濒临破碎的家    1990年7月,张悉妮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卧龙区,父亲张世平和母亲赵梅都是当地普通工人。
期刊
完美并不重要,有一颗爱心才是最重要的。放下完美,我的生活变得轻松快乐。    1    从小到大,我容貌秀丽,成绩优异。父母的宠爱和老师的夸奖,让我成了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别人考60分就乐呵呵了,我考了90分都会闷闷不乐。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公司从文秘做到主管,周末的时候,我经常出门去采访那些功成名就的人,见得多了,让我对平凡的老公更加不满了。老公在一个大学做中文系教授,一个月一万元的收入让我根
期刊
不快乐的人比快乐的人  更喜欢看电视    为了研究情绪与看电视之间的关系,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科研人员在1975年至2006年间。对近3万名美国人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感到快乐的人每周看电视时间平均为19小时。而感到不快乐的人每周看电视时间平均为25小时。这项研究考虑了其他可能影响被研究者看电视的因素,如受教育程度、收入、年龄和婚姻状况等。研究还发现,与不快乐的人相比。快乐的人更热衷参加社会活动
期刊
父母美貌传女不传男    相貌好不好,不要轻易怪父母。英国科学家发现,对于男孩来说,他只能从父亲身上得到“男人味”的遗传,至于自己长得好不好看,则不取决于父母容貌。不过,女儿却能够继承父母双方的美貌。父亲会把阳刚气遗传给儿子,却不能把俊美遗传给他们,母亲同样不能把美貌遗传给儿子。同时,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俊男美女头胎生女儿的机会比生儿子高26%,难怪众多明星头一胎都是漂亮的女儿。    荷兰女人爱
期刊
一名16岁的乡村“留守”少年,为得到母爱,曾只身远赴天津寻找妈妈,却在饥寒交迫中两手空空含泪返回家乡。寻母心切的他幼稚地想:如果将外婆打伤,妈妈一定会回家。久违的母爱便会回归自己的身旁。可外婆却被他失手打死了,他徘徊在高墙之内痛心疾首:妈妈回家了,他却无法投进妈妈的怀抱。    寻母历尽艰辛,千疮百孔的心遭遇凄凉    李艺1992年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李玉江憨厚朴实,农闲时
期刊
芳姑妈是我们的远房姑妈,爱热闹,尤喜请人吃饭。如今吃饭已是稀松事,难得的是芳姑妈的每一样菜肴都有自己的特点,她的各式丸子更是让人流连忘返,由此她被我们戏称为“圆姑妈”。  最初我以为芳姑妈每次请客都少不了丸子这道菜,可能是基于老辈人图丸子有团圆之意,是取个吉利,后来芳姑妈才告诉我说,“丸子是我们家的吉祥菜!”  年轻时的芳姑妈一心扑在了工作上。她与姑父,加上两个上小学的孩子,一日三餐基本在单位食堂
期刊
从清华跑进哈佛,在运动中收获真爱    李红出生于天津一个书香世家。她的父亲是老师。父亲对女儿的学业并没什么要求,但要求她每天长跑,从不间断。在父亲看来,长跑是锻炼健康体魄、培养坚毅品格的最佳课程。有时候,父亲骑着单车陪她跑,在李红最累的时候,他总是严厉地不允许她停下脚步。一秒、两秒,时间一点一点过去,父亲的声音渐渐听不见了,耳边只剩下自己内心的声音:坚持下去,不放弃!  儿时一次又一次痛苦的磨练
期刊
同事出差提前回来,就是为了观看她女儿瑶瑶的节目表演。那天下午,她对我说,你也去看吧,顺便,给瑶瑶多拍几张相片。  瑶瑶并不是舞蹈天才,她的舞姿有些生硬,节奏感不强,有时候甚至会忽然停下来。拍照的确有些困难。这群孩子统一装扮,瑶瑶站在队列后面,队形不断变换着,我按下快门的时候,拍下的往往是别的孩子的身影。  正为难着,我忽然发现瑶瑶的妈妈,一个箭步跳上舞台。她在舞台边上为瑶瑶拍照。但很快,有工作人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