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的侵略者们,经过几番较量,发现这个貌似强大的东方帝国,却原来已是百孔千疮,摇摇欲坠了。因此列强纷纷前来,到这块“乐园”各取所需。19世纪70年代的新疆,由于当时满清朝廷正在全力以赴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无暇西顾。1864年6月,新疆一些少数民族的地方分裂势力起兵反清。于是乎,沙皇俄国和美帝国主义便乘机将侵略魔爪伸入南疆。在他们的唆使下,中亚细亚的浩罕汗国(这是一个由乌兹别克人在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建立起来的封建汗国)的封建统治者派遣阿古柏带兵入侵新疆。像秋风扫落叶似的,很快便控制了南疆的大部和北疆的部分地区。
当时的英国和沙俄侵略者都乘机支持阿古柏、白彦虎等反动势力,争取他们作为自己在新疆的代理人。不断派遣使团与之谈判,订立“商约”,作为它们各自的侵略工具。1871年沙皇俄国又以“代管伊犁”的名义,公然出兵侵占伊犁地区,实行赤裸裸的殖民统治。这时的新疆,已经到了四分五裂、朝不保夕的地步了。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七月,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督师甘州,坐镇西北,谋划出兵西征。左宗棠本来就是一个喜欢钻研兵法,谙熟三韬六略的人。加上他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中,经过多次战斗,有了比较丰富的实战经验。他坐镇甘州之后,对于新疆的风土民情、气候交通、粮草运输等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调查研究。同时又对于兵员、粮草、马匹等作了两三年的准备。到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时,左宗棠对于西征,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他满怀希望带着他的西征方案去上朝,却冒出了海防与塞防之争,这实际也就是主战派与投降派之争。原来当时在清廷主管军政、外交大权的李鸿章,正在筹建北洋水师,也急等用钱。他散布投降谬论,认为:“从乾隆平定新疆之后,一百来年了,每年花费的戍边饷银不下几百万两。看来这是个无底洞,是个填不满的窟窿。如今又要竭尽天下的财力统领大军西征,真是个得不偿失的下策。倒不如依从英国人的意见:允许阿古柏政权独立,只要他答应‘称臣入贡’就行。省下这笔钱,可以专心搞海防。”
左宗棠听了之后,针锋相对地指出:“此言休矣!如今关陇新平,如不及时收复失掉的新疆,让其独立。这无疑是一个上有愧于张骞、班超,而对下则遗祸于子孙万代的罪恶主张。一旦让阿古柏独立,则中国之新疆,如不被英国狼吞,即将落人沙俄虎口。然而我们所丢掉的不仅仅是一个新疆。整个西北边陲,将无以屏障。唇亡齿寒,陕、甘、青必将接踵而失。如此下去,对内是有损国威,丧失民心;对外则是助长列强的侵略气焰。这是误国之计,绝不可行。”左宗棠的正义之词,驳斥了李鸿章的卖国谬论。得到了许多有正义感的大臣们的支持,也感动了当时的满族元老文祥。由于文祥在皇族中的威望,朝廷当即决定: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节制三军,并以将军金顺为副帅,择吉出塞,平息新疆叛乱。同时下旨财政大臣沈葆浈,从国库提取现银五百万两作为西征军费,余下的由左宗棠自行筹措。
西征军费有了着落,左宗棠回到甘州。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他制订了“缓进、速决”的战略决策。听谓“缓进”。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进军之前,坚决防止草率从事,一定要作好充分准备,创造好出战必胜的一切条件。例如后勤供应的粮草运输问题,他就对运输工具,做了几项运具的对比实验。时于部队,他历来是讲究:“兵要精,饷要裕。”在各部队内部尽量压缩编制,裁汰冗员,尽力充实作战第一线。在第一线,又尽量做到:去老弱,留精壮。到临阵作战,他是主张“速决”。他认为当时存在国库空虚,运输遥远等不利条件。因此在出师之前。向部属反复说明:在作战方面,一定要速战速决,用快刀斩乱麻的办法,干脆利索,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
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三月,正当春暖化冻之际,左宗棠挥师西征。他坐镇肃州。命金顺、刘锦棠兵分两路,先后率师出关。到光绪三年三月,前方捷报频传。在北路,一路所向披靡,先后收复了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城,叛匪匆忙南逃。接着在南路,又收复了达板城、托克逊、吐鲁番等城。叛首阿古柏眼看大势已去,因此服毒自杀。他的长子胡里,在争权夺位中,将其亲弟弟杀死,率领残部逃往喀什。
正当节节取胜时,朝廷内部的投降派突然又发来命令,他们认为:“……今乌城、吐鲁番既得,可以休兵。”当时左宗棠的副手们,都感到意外,有感到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之感。幸喜左宗棠当机立断,他指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面上疏,力陈利害。指出:“如果现在收兵,等于是放虎归山,自留后患。并将遗患无穷。”另一方面继续挥师西进。到当年八月,先后收复了南疆的焉耆、库车、阿克苏、乌什、喀什、英吉沙、叶尔羌、和田等八城。使胡里、白彦虎等匪徒在域内已无立足之地,在沙俄的包庇下。逃往俄国。这场借助英、俄两国支持的叛乱活动,到此宣告平息。为了达到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造福子孙后代,团结各民族共同开发和建设新疆。左宗棠在光绪四年正月,上书清廷,极力陈述在新疆开设行省的主张。(以后于1884年经清廷批准,正式组建新疆省)
南疆平息之后,左宗棠又返回北疆,与驻扎在伊犁的沙俄军队进行谈判,要求俄军实现自己的诺言:“退还伊犁。”但沙俄军队就是不想走,用种种借口抵赖。左宗棠只好又上表清廷,请朝廷派员与俄国会谈归还伊犁,引渡胡里、白彦虎等叛匪。清廷派了昏庸无能的崇厚为全权大臣出使俄国进行谈判。沙俄竟提出许多无理要求:又是赔偿军费。又要割地。而昏庸无能的崇厚竟完全接受了俄国的无理要求。消息传来,轰动了朝野上下,个个义愤填膺,纷纷指责崇厚卖国求荣。此时的左宗棠上表朝廷,尖锐地指出:崇厚所订条约,实为我国所断然不能接受的。在表章的最后,他又提出自己的方案:“……臣以为如今之计,当先礼而后兵。我朝可更换使臣,与俄方重开谈判。如沙俄一意孤行,应诉诸于武力,臣虽不才愿当此任。”
清廷屈于群臣的压力,只好治罪崇厚,再派曾纪泽出使俄国,重议条约。左宗棠自愿请行,兵分三路向伊犁挺进。命金顺部出精河为西路;命张曜部驻特克斯河畔为中路;命刘锦棠部出布鲁特游牧地区为北路。而左宗棠本人亲率大军四万,坐镇哈密,作为使臣的后盾。为表示一个边关将领要收复伊犁血战到底的决心,左宗棠专门派人将他的棺材从肃州运到哈密。向部下表示:“只要伊犁不收回,我和大家一样,就要和伊犁共存亡。如果我有幸战死沙场,请你们将我的尸体装进棺材,埋在新疆。为后来的进疆者开路。”他的这一壮烈的举动,对于军队的士气,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使全军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而对于侵略者来说,则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使他们闻风丧胆。不久,沙俄慑于左宗棠军队的军威,唯恐把事情闹僵,到最后一无所得。乃于第二年正月,改变了态度,在某些方面,作了一些让步。达成协议:还我伊犁,撤回海军。(按:沙俄在得知清廷拒不批准崇厚所签条约之后,派出海军舰队游弋在我国天津、奉天、山东等海面,进行威胁讹诈)应该说,这是左宗棠那保卫祖国的浩然正气和他的“先礼后兵。刚柔相济”的策略,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于左宗棠的功过是非。历来都是见仁见智,众说不一。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偏见,他镇压过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总观他的一生,应该说,还是瑕不掩瑜的。因此在五十年代初,已故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在接见左宗棠的曾孙左景伊先生时,对于左宗棠在维护祖国统一,巩固西北边疆的功绩时,作出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认为他是十九世纪的张骞和班超。
(责任编辑/韩春萌)
当时的英国和沙俄侵略者都乘机支持阿古柏、白彦虎等反动势力,争取他们作为自己在新疆的代理人。不断派遣使团与之谈判,订立“商约”,作为它们各自的侵略工具。1871年沙皇俄国又以“代管伊犁”的名义,公然出兵侵占伊犁地区,实行赤裸裸的殖民统治。这时的新疆,已经到了四分五裂、朝不保夕的地步了。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七月,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督师甘州,坐镇西北,谋划出兵西征。左宗棠本来就是一个喜欢钻研兵法,谙熟三韬六略的人。加上他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中,经过多次战斗,有了比较丰富的实战经验。他坐镇甘州之后,对于新疆的风土民情、气候交通、粮草运输等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调查研究。同时又对于兵员、粮草、马匹等作了两三年的准备。到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时,左宗棠对于西征,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他满怀希望带着他的西征方案去上朝,却冒出了海防与塞防之争,这实际也就是主战派与投降派之争。原来当时在清廷主管军政、外交大权的李鸿章,正在筹建北洋水师,也急等用钱。他散布投降谬论,认为:“从乾隆平定新疆之后,一百来年了,每年花费的戍边饷银不下几百万两。看来这是个无底洞,是个填不满的窟窿。如今又要竭尽天下的财力统领大军西征,真是个得不偿失的下策。倒不如依从英国人的意见:允许阿古柏政权独立,只要他答应‘称臣入贡’就行。省下这笔钱,可以专心搞海防。”
左宗棠听了之后,针锋相对地指出:“此言休矣!如今关陇新平,如不及时收复失掉的新疆,让其独立。这无疑是一个上有愧于张骞、班超,而对下则遗祸于子孙万代的罪恶主张。一旦让阿古柏独立,则中国之新疆,如不被英国狼吞,即将落人沙俄虎口。然而我们所丢掉的不仅仅是一个新疆。整个西北边陲,将无以屏障。唇亡齿寒,陕、甘、青必将接踵而失。如此下去,对内是有损国威,丧失民心;对外则是助长列强的侵略气焰。这是误国之计,绝不可行。”左宗棠的正义之词,驳斥了李鸿章的卖国谬论。得到了许多有正义感的大臣们的支持,也感动了当时的满族元老文祥。由于文祥在皇族中的威望,朝廷当即决定: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节制三军,并以将军金顺为副帅,择吉出塞,平息新疆叛乱。同时下旨财政大臣沈葆浈,从国库提取现银五百万两作为西征军费,余下的由左宗棠自行筹措。
西征军费有了着落,左宗棠回到甘州。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他制订了“缓进、速决”的战略决策。听谓“缓进”。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进军之前,坚决防止草率从事,一定要作好充分准备,创造好出战必胜的一切条件。例如后勤供应的粮草运输问题,他就对运输工具,做了几项运具的对比实验。时于部队,他历来是讲究:“兵要精,饷要裕。”在各部队内部尽量压缩编制,裁汰冗员,尽力充实作战第一线。在第一线,又尽量做到:去老弱,留精壮。到临阵作战,他是主张“速决”。他认为当时存在国库空虚,运输遥远等不利条件。因此在出师之前。向部属反复说明:在作战方面,一定要速战速决,用快刀斩乱麻的办法,干脆利索,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
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三月,正当春暖化冻之际,左宗棠挥师西征。他坐镇肃州。命金顺、刘锦棠兵分两路,先后率师出关。到光绪三年三月,前方捷报频传。在北路,一路所向披靡,先后收复了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城,叛匪匆忙南逃。接着在南路,又收复了达板城、托克逊、吐鲁番等城。叛首阿古柏眼看大势已去,因此服毒自杀。他的长子胡里,在争权夺位中,将其亲弟弟杀死,率领残部逃往喀什。
正当节节取胜时,朝廷内部的投降派突然又发来命令,他们认为:“……今乌城、吐鲁番既得,可以休兵。”当时左宗棠的副手们,都感到意外,有感到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之感。幸喜左宗棠当机立断,他指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面上疏,力陈利害。指出:“如果现在收兵,等于是放虎归山,自留后患。并将遗患无穷。”另一方面继续挥师西进。到当年八月,先后收复了南疆的焉耆、库车、阿克苏、乌什、喀什、英吉沙、叶尔羌、和田等八城。使胡里、白彦虎等匪徒在域内已无立足之地,在沙俄的包庇下。逃往俄国。这场借助英、俄两国支持的叛乱活动,到此宣告平息。为了达到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造福子孙后代,团结各民族共同开发和建设新疆。左宗棠在光绪四年正月,上书清廷,极力陈述在新疆开设行省的主张。(以后于1884年经清廷批准,正式组建新疆省)
南疆平息之后,左宗棠又返回北疆,与驻扎在伊犁的沙俄军队进行谈判,要求俄军实现自己的诺言:“退还伊犁。”但沙俄军队就是不想走,用种种借口抵赖。左宗棠只好又上表清廷,请朝廷派员与俄国会谈归还伊犁,引渡胡里、白彦虎等叛匪。清廷派了昏庸无能的崇厚为全权大臣出使俄国进行谈判。沙俄竟提出许多无理要求:又是赔偿军费。又要割地。而昏庸无能的崇厚竟完全接受了俄国的无理要求。消息传来,轰动了朝野上下,个个义愤填膺,纷纷指责崇厚卖国求荣。此时的左宗棠上表朝廷,尖锐地指出:崇厚所订条约,实为我国所断然不能接受的。在表章的最后,他又提出自己的方案:“……臣以为如今之计,当先礼而后兵。我朝可更换使臣,与俄方重开谈判。如沙俄一意孤行,应诉诸于武力,臣虽不才愿当此任。”
清廷屈于群臣的压力,只好治罪崇厚,再派曾纪泽出使俄国,重议条约。左宗棠自愿请行,兵分三路向伊犁挺进。命金顺部出精河为西路;命张曜部驻特克斯河畔为中路;命刘锦棠部出布鲁特游牧地区为北路。而左宗棠本人亲率大军四万,坐镇哈密,作为使臣的后盾。为表示一个边关将领要收复伊犁血战到底的决心,左宗棠专门派人将他的棺材从肃州运到哈密。向部下表示:“只要伊犁不收回,我和大家一样,就要和伊犁共存亡。如果我有幸战死沙场,请你们将我的尸体装进棺材,埋在新疆。为后来的进疆者开路。”他的这一壮烈的举动,对于军队的士气,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使全军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而对于侵略者来说,则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使他们闻风丧胆。不久,沙俄慑于左宗棠军队的军威,唯恐把事情闹僵,到最后一无所得。乃于第二年正月,改变了态度,在某些方面,作了一些让步。达成协议:还我伊犁,撤回海军。(按:沙俄在得知清廷拒不批准崇厚所签条约之后,派出海军舰队游弋在我国天津、奉天、山东等海面,进行威胁讹诈)应该说,这是左宗棠那保卫祖国的浩然正气和他的“先礼后兵。刚柔相济”的策略,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于左宗棠的功过是非。历来都是见仁见智,众说不一。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偏见,他镇压过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总观他的一生,应该说,还是瑕不掩瑜的。因此在五十年代初,已故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在接见左宗棠的曾孙左景伊先生时,对于左宗棠在维护祖国统一,巩固西北边疆的功绩时,作出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认为他是十九世纪的张骞和班超。
(责任编辑/韩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