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来源 :电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jw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年,山东省电化教育馆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各级电教馆站和广大中小学的积极努力下,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使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班班通”工程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
   [关键词] 山东; 教育信息化; 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刘传和(1958—),男,山东菏泽人。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E-mail:sd_lch@126.com。
   近几年,山东省电化教育馆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各级电教馆(站)和广大中小学的积极努力下,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使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班班通”工程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与应用工作取得突出的成绩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完成以后,我省各地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信息化建设上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信息化的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化设备、设施配备快,档次高
  中小学信息化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配备足够量的计算机,建立强大的互通互联网络系统。近几年,我省中小学信息化在硬件环境建设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中小学计算机配备增速快。据统计,2010年底全省拥有计算机115万台,2010年全省新增加高配置计算机20万台,许多地方达到教师人手一机。菏泽市各县、市重视中小学信息化的发展,加大投入,加快计算机的配备,连续三年每年增加计算机2万多台。二是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网络。全省17个市全部建立了信息资源中心,有154个县(市)、区建立了城域网信息资源中心,有6649所中小学校建立了独立的校园网,形成了市、县、校三级教育网络,为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教研、网上备课、师生在线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三是“班班通”建设工作已成为我省信息化发展的热点。“班班通”工程的建设对于缩小城乡教育差别、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促使各地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据2010年底的统计,全省有3780所中小学校完成了“班班通”建设,占全省中小学校总数的20%。威海市的环翠区2005年已经全部完成“班班通”建设;滨州的邹平县也于两年前已经完成了“班班通”建设;烟台芝罘区这两年投资9000多万元,建成了高档次的“班班通”、班班录播系统;潍坊安丘市两年投资3500万,实现了全市“班班通”。滨州市有87个乡镇,通过政策推进,一年就有32个乡镇达到了“班班通”。 “班班通”建设已经成为今年全省中小学信息化工作的热点。
   2. 教育资源建设初具规模
   中小学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是信息化发展之本,在信息化设施日趋完善的同时,我省中小学教学资源建设也初具规模。各地本着“以用促建、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坚持引进与改进、自建相结合,不断建设与完善教学资源。
   省教育厅自2007年全省实行义务教育免费后,在全国首先出台了文件,规定从2007年春季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电教费随杂费一并由财政拨款,专款专用。2007年至2010年四年的时间,通过这项政策全省共购买了24个类别、25.6万多件的教学软件和资源,总投入达2.5亿元之多。这项政策对于促进我省中小学信息化发展,加强资源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省电化教育馆根据全省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组织全省216所中小学开发出了中小学九学科1047个学科单元的网络课程,部分网络课程已经出版发行,在全省中小学推广使用。另外,各地也非常重视地方资源和校本资源的建设工作,并出台了政策,制定了奖励措施,调动了广大教师开发建设资源的积极性。寿光市、邹平县、济南历城区都组织开发了地方教育教学资源。
   3.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近年来,各地采取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校本培训与个人研修相结合、传统培训与网上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烟台市电教馆采取教师全员网上培训与骨干教师分层培训的形式,每年培训教师6万多人;潍坊市电教馆采取骨干培训、教师全员培训、农远教设施应用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对全市所有教师分层次进行了培训;威海市环翠区教科研中心采用网上培训、网上教研、学区论坛、教育博客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寿光市教育局采取骨干引领、分层提高的方式全面提升教师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几年来,投资200余万元,先后组织了15次骨干教师动漫制作等专题培训,1200余人次参加培训,100%的专任教师会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45岁以下专任教师会制作网页和动画课件,人人有电子邮箱、教研网站、个人主页、教育博客。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80%能制作课件、网站,部分教师具备熟练制作电脑动画的技术。
  烟台市、滨州市为了培训本地教师,还组织人员专门编写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培训教材。烟台市电教馆出版了《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校园网络应用》、《数字影像制作与网络视频应用》;滨州市电教馆出版了《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指南——远程教育技术应用篇》。通过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全省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4. 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应用是中小学信息化发展的永恒主题,只有抓好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信息化设施和资源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近年来,全省各地在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动脑子,想办法,出台了措施,抓出了成效。突出表现在:
   (1)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应用中已常态化、普及化。这一点在信息化发展较早较快的地方非常明显,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邹平县许多农村中小学的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而且他们的优质课、课件参加全省的评选并获奖。
   (2)网上备课、网上教研已经成为重要的教研方式。我省许多市、县积极推行网上备课、网上教研活动,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邹平县采取教研员统筹安排、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县网管中心负责技术支持的模式开展了全县中小学网上集体备课,并以网页的形式发布在教育网站上供全县的所有学校共享。
   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教研员与学科教师在网上进行双向交流、研讨,破解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即时解决教师授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了教研活动的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
   (3)中小学电脑制作和多媒体网络课件评选活动成为我省中小学信息化发展的一大亮点。我省在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的评选活动中已经连续六年获得全国第一,2010年有13名高中学生因此获得高考保送资格,这些都反映出了我省中小学生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水平。同时我省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研究,设计制作出了大量的优秀多媒体网络课件,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整合课例。自2006年至2010年,全省相继有196个多媒体网络课件、专题学习网站在全国多媒体软件大赛中获奖。
   (4)教育技术课题研究规模大、范围广。“十一五”期间,为了使“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校”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我们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大力抓好信息技术建设与应用课题研究,组织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课题研究,全省参加省电教馆组织的课题研究的学校达1000多所,研究内容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课题研究,大大提高了全省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所取得的成绩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和全省电教系统,以及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探索、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再接再厉,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
  二、我省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
   设与应用中取得了丰富经验
   近几年来,随着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地根据中小学教育发展实际,一手抓信息化建设,一手抓应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推进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标准,制定规划,有步骤地推进“班班通”建设
   在中小学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如何规范“班班通”设施、设备的技术要求,统一标准,是关系到“班班通”能否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因此各地加强了对“班班通”建设的管理和指导。烟台市在推进“班班通”工程建设中,首先确立了“高点定位,整体把握,分层实施,分步推进”的原则,将资源建设与应用、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教研纳入“班班通”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与硬件建设同步推进,特别是将缩小城乡差别、教育共享资源、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班班通”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制定了《烟台市中小学“班班通”工程建设标准》。为了适合城乡同步推进,烟台市先进行深入调研,再进行工程试点,试点成功后在全市进行推广。他们本着“边建边用、建用结合”的原则,“建”、“用”并重,多措并举,来提高“班班通”工程的应用水平。
  滨州市为了促进本市城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在全市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示范乡镇建设,制定颁发了《滨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乡镇建设及评估标准(试行)》。市教育局联合市财政局颁发了《加强电教费和信息技术教育费管理使用的通知》,要求“电教两费”与财政中小学公用经费同比增长,专款专用。市电教馆全力抓文件落实工作,到各县区调研督促,及时总结推广各县区创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 到2009年底,全市87个乡镇中有32个乡镇达到了“班班通”。
   因此,建立标准、制定规划是促进城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
  2. 出台政策,加大激励措施,提高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中小学信息化发展,要求必须迅速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此许多市出台了地方政策,加大了激励措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潍坊市为打造科技创新教育品牌,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科技素养,从2002年开始将科技创新教育纳入市政府督导内容。2004年,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对中小学电脑制作优秀辅导教师进行表彰的通知》,通知规定: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三等奖以上作品的第一位辅导教师,优先授予“潍坊市优秀教师”称号;对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的作品分别对应享受潍坊市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对获得全省一等奖作品的辅导教师,授予“潍坊市信息技术教学能手”称号;对获得市一等奖以上作品的辅导教师,由县市区教育局表彰为“县级信息技术教学能手”。
  通过一系列科技创新教育激励措施的出台,潍坊市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已成为市里素质教育工作的亮点工程,每年有20多万名中小学生参与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小学电脑机器人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等活动,其中,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小学电脑机器人大赛团体成绩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名,先后有916名学生在全省竞赛中获奖,有245名学生在全国竞赛获奖,有187名高中阶段学生取得全国重点大学保送资格。
  继潍坊之后,枣庄、东营、济宁等市也先后出台了相同的政策。枣庄市在2006年颁布了《对中小学电脑作品创作人员实施表彰有关办法》,对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得省级一等奖作品的辅导教师授予“枣庄市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手”称号,获得全国二等奖以上作品的辅导教师授予“枣庄市优秀教师称号”,获得市一等奖以上的作品授予辅导教师和学生“创新奖”。东营市在《2006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意见》中明确规定在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中获省级一、二等奖的考生录取时加20分,获得市级一等奖的考生录取时加10分。
  各市激励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全省的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了中小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质,进而使我省在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中连续六年取得第一的好成绩。
  3. 改革创新,探讨教学、教研的新途径
   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教学提供了优秀的资源。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好这些资源,各地中小学教师做了大量的探讨
  济南市历城二中于2000年就建成了校园网中心机房。他们充分发挥良好的硬件环境,努力抓好电子备课和网络教研,由学校教代会通过了《历城二中电子备课管理办法》,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制作《历城二中电子备课工作简报》,激发教师进行电子备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还利用网络平台的统计功能对电子备课情况一周一通报,目前全校个人备课总数已达14792个,集体备课8722个,教学课件8900个,教学反思7633个,评论总数42110条。
  邹平市实验小学把校园网引入课堂教学管理中,通过课题引领,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网络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搜集资料、师生沟通、小组学习和网络评价等功能,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出六步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邹平市码头镇教委建立了小学学科教学网,组织教师开展一系列的网上教研活动,在校园网上开设了教育教学论坛,开展了主题为“我与课改同行”、“怎样上好一堂课”等教研论坛,为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帮助。
  烟台市芝罘区依托“班班通”工程以课堂开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校际互动教学,组织优秀教师在本校上课,薄弱学校通过“班班通”异地同步上课,通过师生远程互动,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4. 发挥名师名校作用,调动各种积极性,整合开发优质资源
  优质的教学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发展中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我省在资源建设上采取省、市、县、校联合,发挥名师名校的优势,共同开发网络课程资源为开发地方资源和校本资源探索了一条资源开发和建设的新途径。
  “十五”、“十一五”期间,省电化教育馆以课题研究形式组织全省200多所中小学共同开发网络课程资源,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共同开发中小学优质课程资源的路子,并得到了各地的认同,许多市、县纷纷仿照此法组织开发本地课程资源,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省课程资源的建设。
  烟台市建立了完善的教育资源建设机制。一是制定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确保资源建设质量,2008年初市电教馆制定了烟台市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对资源进行了细致分类,对技术细节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二是明确任务和分工。将资源建设工作按学科、学段进行了细致的分解,并分配到县市区,由县市区分配到学校,并将市县区教育资源建设情况纳入年终督导考核,每学期上传和直播的优秀教学课例、课件和卫星IP资源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考核要求。各市县区直播的优秀课例、学科培训、专家讲座等,经过加工整理录入教育资源网,目前累计达到8万余条。
  诸城市龙源学校为了建好学校资源库,成立了以业务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五个专业工作组:声音素材组、图片与动画素材组、视频资料素材组、教学课件组和常用软件组。各个小组分工明确、协同工作,每个工作小组每学期两次提交工作报告,领导小组结合资源的实际情况予以工作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学校量化管理。这一举措有效地保障了资源的可用性和新颖性,对配合新课改有明显的效果。
  历城二中为了搞好校本教学资源建设,投入大量资金与多家优质资源网站签订了资源下载协议,供教师使用,并且定期开展优秀教学资源评比,目前已搜集教师自创精品资源200多个。学校还积极开发学科教学资源网站,通过名师开设个人专栏、教研组长担任论坛版主和管理员、信息技术老师担任技术维护等办法,已经建成语文、历史等多个学科优秀资源网站。他们充分发挥校园电视台的作用,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校园电视台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培养学生的摄、录、编能力。同时校园电视台肩负本校老师公开课、研讨课以及市区级优质课比赛的录制任务。2008年校园电视台配备专用视频服务器,并由本校老师自主开发资源库程序,至今已经建成拥有300多个节目的视频教学资源库。
  近些年我省各地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今后中小学信息化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它必将在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对我省中小学教育信
   息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 深刻认识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超前部署,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的均衡、公平、和谐发展、教育资源的共享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信息化的发展上,一是要超前部署。超前部署就是要求我们要有超前的信息化意识,超前的信息化规划,各地要用科学的态度做好本地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二是加快“班班通”建设步伐。各地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投入,争取早日普及“班班通”。在“班班通”建设的同时,还要抓好录播系统和校园网站的建设。三是随着 “班班通”的普及,对县(区)级城域网要求也越来越高,县(区)级城域网必须满足教学的需要,及时升级、改造、更新网络设备、设施,提高功能,保证网络通畅。城域网、校园网等在功能上要相互协调,在配备教学资源上有所分工。同时,还必须重视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使用和普及。
  2. 多途径多措施加强资源建设,实现共建共享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
  (下转第12页)
  (上接第8页)
  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随着我省中小学信息化发展、“班班通”的普及,中小学对网络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资源将成为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瓶颈。在资源建设上,我们一是要充分利用好我省出台的电教软件费的政策,各级电教机构要认真负责,把好关,做好电教软件的发行工作,积极向学校推荐优质资源;二是省电教馆组织专家做好国内优质资源的引进和推荐工作,同时做好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的组织、指导工作;三是县(区)和学校要加强地方资源和校本资源的开发建设。
  3. 认真学习各地先进经验,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我省 “班班通”建设的普及,各地信息化工作的重点要转到应用上来,应用是信息化发展中的永恒主题。要抓好本地的典型,以点带面,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有多种途径:一是可通过课题研究方式带动应用。例如“十一五”期间,全省参加电教馆系统课题研究的学校有1000多所,围绕课题研究组织了很多活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二是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应用。电教馆系统每年组织开展的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和优质课、多媒体课件、教育网站评选活动等,这些活动都能起到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作用。三是通过参观学习外地经验,借鉴外地好的方法和成功经验,这也是推动应用的便捷途径。四是通过会议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 加强各级电教队伍建设
  我省各级电教馆(站)在农远工程实施中发挥了积极服务和支持作用,这支队伍是我省在今后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电教馆(站)的领导,加强电教馆(站)的机构建设,配齐人员,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方便条件。我们看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给电教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电教馆(站)要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要不断努力学习和钻研新的知识、技术,转变观念,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为全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正】有些老师在面对家长时,习惯了以高压态势指出学生的种种劣迹,义正词严地叙述学生的无理、逆反等,却忽略了家长和学生的感受。其实,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别人
【正】《辞海》第六版认为:现代"指至目前为止的一段较长时间,如现代生活,现代汉语"。我认为,就现代生活而言,"现代"这个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时间属性,是指与过去的、旧的生活
<正>日前,山东出台的《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将试点取消中小学学校和校长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管理等7个方面的改革。此次山东从中小学开始试点取消
【正】新课堂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主动学习、探究学习,获得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正】众所周知,香港的教育发展水平已经远远领先于很多国家和地区。笔者曾经有机会对香港真道书院、福建中学、保良局蔡继有学校进行短期考察,从这三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实践
【正】我在小学已经工作了50多年,深感教育是一门科学。教育丰富而复杂,需要我们去研究、探寻少年儿童学习的奥秘,揭示他们成长的规律。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那百废待兴的年代
随着这几年的艺术类高考考生的增多,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艺考热潮.大学对艺术生的文化课成绩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进入一所好的艺术大学继续深造,除了过硬的专业课成绩之外,文化课成
【正】面对新课程,老教师也是新教师教师的新与旧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而在于他们有怎样的教育思想,是"师中心"还是"学中心",是"教服务于学"还是"学屈从于教"。"新"教师,一
【正】在美丽的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山下,毗邻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坐落着一所闻名遐迩的学校——深圳市富源学校。创办于1999年的富源学校,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
论文分析了锡伯文语言文字发展历史和现状,按照现代语音学的规律,以锡伯文发音音素为基础,同时更充分地考虑了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原理和特性,研究并划分出锡伯文字母以及对应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