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岗上歼狂敌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qm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家岗,它坐落在路西东大山旁,皖东第一次反扫荡,我们夺回这个地方,于是这一带的人民把新四军和徐副指挥的名字记在心上……”这首由章洛作词、洛辛谱曲的《周家岗上》,使我们又一次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
  1939年12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得到紧急情报:侵华日军第六师团从南京、明光、蚌埠等地纠集2000余日伪军,麇集于滁县、全椒等地,分三路从东、南和北面扫荡周家岗。汇聚全椒的日伪军,一路经东王集于20日拂晓进至大马厂;另一路于21日晨经石沛桥、枣岭集向周家岗进犯;汇聚滁县的日伪军也兵分二路,一路经赤湖铺、关山店、珠龙桥窜犯施家集;另一路经官庄侵入施家集。两路日伪军在施家集合兵一处,继续向周家岗窜犯。为配合全椒、滁县扫荡的日伪军,巢县日伪军也于21日出动近千兵力,经含山和程家市侵入古河镇。日伪军依仗雄厚的兵力和优势装备,一路上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紧急召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领导人张云逸、徐海东、邓子恢等商议退敌之策。会上,多数同志认为:敌人兵多势盛,应先避其锐气,转移待机,而后击其弱旅。徐海东则提出:少奇同志一直讲抗战要有个“家”,我们在皖东的这个“家”刚搭了个架子,敌人就兴师动众要摧毁它。如果这次不来一个迎头痛击,敌人气焰就会更为嚣张,以后我们这个“家”将难有安宁之日。
  危难之际,徐海东将军再次担负起反扫荡的重任。
  深夜,将军就着煤油灯俯看地图,目光逡巡在皖东那片丘陵起伏、河渠纵横的区域。他一会儿看图,一会儿沉思,还不时在纸上写着、画着。对付人员和武器都占优势的日军,不能以硬碰硬,必须以智取胜,以奇取胜。这是将军在华北抗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平型关大捷就是这样打的,那时,将军是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
  这次,徐海东随刘少奇东进来到皖东,担任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虽然初来乍到,但将军早已巡视了周家岗、复兴集、施家集、古河一带的地形,“山势逶迤,沟渠遍布,是个打游击的好地方啊!”面对苍翠的山峦,将军对身边的同志说。
  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伏击、奇袭是最佳的战法。当前,狂傲的日军求战心切,一心想寻找新四军主力进行决战。如果我们“投其所好”,就能将鬼子诱至预设的伏击区。可是,在哪儿设伏?又如何诱敌?将军苦苦寻思着。
  周家岗、复兴集之间有一条狭窄山地,引起了将军的注意。根据征战经驗,将军判断:分路骚扰的日伪军一定会合击周家岗,而大马厂一路的敌人因路途较远,很可能首先出动。倘若在复兴集一带阻击从大马厂北犯的敌军,进至施家集、枣岭集的两路敌人必然会赶来救援……一个完整的作战方案在将军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以周家岗为战场核心,选择周边有利地形,诱敌深入,伏击敌人,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待敌溃退时,再沿途袭击、追击。
  将军开始精心设局:七团三营七连、八连进入周家岗西北的常山岭一线阵地,以防日伪西犯,保障中原局、江北指挥部和第四支队司令部的安全;九团主力进至周家岗南边的复兴集、玉屏山一带构筑阵地,先以少量兵力阻击大马厂北进之敌,佯装为第四支队主力,引诱枣岭集和施家集两路日军来救援。待敌溃退时,四支队主力再出动,乘胜追击;以七团一营、二营和九连埋伏在周家岗、复兴集之间的一带山地,凭借有利地形设伏,打击窜入伏击区的敌军;以若干小股部队埋伏在日军可能溃退的路边、路口,袭击逃敌。
  一道道电令,火速飞往新四军各参战部队。
  形势果如将军所料。21日拂晓,窜犯到大马厂的敌人先行北犯。新四军九团以三个连的兵力,居高临下顽强阻击敌军。滚滚浓烟,弥漫在山岭林丛之间,喊杀之声,在山谷沟壑间回荡。激战7小时,遭到迎头痛击的敌军,沮丧地退缩到复兴集。
  21日上午,进至施家集、枣岭集的两路日军合击周家岗,结果扑了个空。两股敌人会合后,获悉复兴集那边正在激战,旋即奔向复兴集,企图与复兴集日军合击新四军。下午4点半,日军进入七团一营伏击区。“打!狠狠地打!”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枪声、炮声、手榴弹声和着周围山鸣谷应,顿时响成一气。趁着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新四军阵地响起嘹亮的冲锋号,一营将士个个如猛虎下山,敌军很快被截为数段,首尾不能相顾。敌人前不敢进,后不能退,只得连夜龟缩到山坳,据险死守,不敢妄动。
  徐海东断定:天明后敌人必向复兴集逃窜。将军当即命令七团除以少数兵力继续夜袭敌人外,大部兵力在通向复兴集的道路旁多点设伏。次日,日军果然向复兴集溃逃,自然遭到七团伏兵的痛击。敌人连遭打击,垂头丧气,于23日上午全线撤退,新四军七团、九团跟踪追击。周家岗连绵的山峦间,弥漫着硝烟,枪炮声此起彼伏,激荡起一首雄壮豪迈的抗战交响。
  战斗持续了三昼夜,新四军第四支队共毙伤日军160余人,其中击毙日军中队长毛高千穗,生俘小队长1人,缴获了一大批武器弹药及军用物资。
  这一仗,徐海东将军运筹帷幄,进退有据,大开大合,攻守兼备,取得了东进皖东的首次大捷。这一仗,粉碎了日军扫荡皖东的图谋,巩固、扩大了皖东抗日根据地,大大提升了共产党、新四军在皖东人民心中的威信!
  (本栏目责任编辑 陶炳才)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是时代的最强音,是时代的主旋律。我们有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生的,经过了物资贫乏和改革开放后物资极大丰富前后的对比。有的同志是与改革开放同生同长的,没有受过太大的苦,只是享受的多。不管如何,我们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进步的。回顾40年的发展变化,除了物质生活上的收获外,更多的则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要说这方面有什么收获的话,那么就是一句话:与时代同行,与改革开放同步。  从毛泽东思想向中国
期刊
面对战士们的质问,知情的几位团领导一阵心酸,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他们也深知此举将要背负“汉奸”骂名,甚至毁掉自己的政治生命,但为了革命全局必须如此,别无选择!在召开的排以上干部会议上,汤景延告诉大家,现在全团处在敌人清乡最前沿,是敌人首先打击的目标。我们当前要保存团队,保存实力,穿伪军衣服是暂时的,党员、干部要带头执行命令,做好战士们的工作。大家听出了团长的“弦外之音”,愤怒的情绪才渐渐平息下来。
期刊
华中赋正气,钟吕颂千秋。《铁军战歌——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诗词集》一书,是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文化宣传委员会遵照会长朱文泉上将的倡导,会同京、沪、苏、皖、浙、赣、闽、鄂、豫、渝、川、桂、穗、黑、滇15个省市区新四军研究会,征集编选的一部反映新四军和华中敌后抗日军民战斗史的诗集。其内容涵盖了新四军将领指挥抗战的雄词乐章,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战地浩歌,文化名流、志士仁人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视死如归的激昂呐喊。
期刊
6月18日,溧阳安顺燃气公司作出了一项非常之举,为茅山老区的南渡镇旧县村1000多户农民安装天然气。  旧县村属茅山革命老区,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毗邻。如今,这块红色的土地建成了溧陽市工业园区,园区用上了天然气,而近在咫尺的旧县村农民还是在用价格高、充装麻烦的罐装煤气。目前,天然气安装工程已在旧县村全面铺开。
期刊
第一日:去泾县途中   泾县,新四军组建之初军部所在地,“皖南事变”的发生地。这是一块革命的红色圣地,又是一块血染的悲壮之地;山峦之间,村镇之间镌刻着太多的红色历史印记,云岭、小岭、茂林,一个个村镇的名字因革命前辈的鲜血浸染而矗立在后人的心中。   2019年11月2日,星期六,我在好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秘书长翟优安排下,跟随江苏50多位艺术家走进了泾县,从而开始了铁军老区行的第一站。之所以选择
期刊
在苏中老区里下河水乡,只要提到南莫镇老科协会长赵武前,领导总会夸奖他是“金牌会长”。会员们总会点赞他是“科协领头雁”。父老乡亲们总是真情颂扬他是“科协惠民的贴心人”。  自担任老科协会长以来,多次荣获县优秀党员、县记功嘉奖的赵武前立足家乡大地,以敏事善为的作风昂首挺胸扛起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突出精准科普、项目推进、科技教育三个重点,带领老科技工作者创造出有声有色的科技惠民新成果。  潜心增添老科
期刊
走进海安县革命老区李堡镇的南大门,一座竖立着的粗大石块上镌刻着四个大字“中国·李堡”。这四个醒目的大字不仅能吸引着所有来访者对古镇李堡的关注,更代表着李堡人文历史的厚重与深度。  既称之为“中国·李堡”,又称之为“古镇”,一定有她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沉淀,更有她独特而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柱。是的,能引起老区李堡人自豪的是这地方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人文历史悠久。有明代抗击倭寇斗争的传奇故事;有
期刊
在纪念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组织中央政治局专题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篇章《共产党宣言》,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郑重向全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这一切都告诉人们,马克思主义是对的,马克思主义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它给我们以定力、自信和力量。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
期刊
斑驳纵横的脸庞,书写岁月的沧桑;坚毅凝重的目光,尽显执着与信仰。见到杨寒老人,是在炎炎夏日。面对来访者,老人理了理思绪,然后便讲述起那难忘的经历,瞬间把我们带回到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一个飒爽英姿的抗战女英雄的形象,渐渐浮现在我们面前……    一  杨寒1921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新野县,上小学时,由于受地下党员于洗尘老师的影响,救国救民的火种就深埋心间。同样受共产党的影响,杨寒的姐姐1936年离
期刊
城市:福建三明市  时间:2018年4月27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冯东邦  早上从南京南站坐高铁至南平北,转中巴抵达三明,已是下午时分。    天空飘着小雨,三明市新四军研究会老会长、88岁的吴挺,拄拐棍来宾馆看望寻访组同志,并捎来两本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追梦路上》,特意翻到第173页,对我说,“上面有冯东邦的故事,他98了,身体很好,能上楼下楼锻炼。”现任会长郑德兴笑了起来,“我和他通话,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