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家岗,它坐落在路西东大山旁,皖东第一次反扫荡,我们夺回这个地方,于是这一带的人民把新四军和徐副指挥的名字记在心上……”这首由章洛作词、洛辛谱曲的《周家岗上》,使我们又一次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
1939年12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得到紧急情报:侵华日军第六师团从南京、明光、蚌埠等地纠集2000余日伪军,麇集于滁县、全椒等地,分三路从东、南和北面扫荡周家岗。汇聚全椒的日伪军,一路经东王集于20日拂晓进至大马厂;另一路于21日晨经石沛桥、枣岭集向周家岗进犯;汇聚滁县的日伪军也兵分二路,一路经赤湖铺、关山店、珠龙桥窜犯施家集;另一路经官庄侵入施家集。两路日伪军在施家集合兵一处,继续向周家岗窜犯。为配合全椒、滁县扫荡的日伪军,巢县日伪军也于21日出动近千兵力,经含山和程家市侵入古河镇。日伪军依仗雄厚的兵力和优势装备,一路上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紧急召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领导人张云逸、徐海东、邓子恢等商议退敌之策。会上,多数同志认为:敌人兵多势盛,应先避其锐气,转移待机,而后击其弱旅。徐海东则提出:少奇同志一直讲抗战要有个“家”,我们在皖东的这个“家”刚搭了个架子,敌人就兴师动众要摧毁它。如果这次不来一个迎头痛击,敌人气焰就会更为嚣张,以后我们这个“家”将难有安宁之日。
危难之际,徐海东将军再次担负起反扫荡的重任。
深夜,将军就着煤油灯俯看地图,目光逡巡在皖东那片丘陵起伏、河渠纵横的区域。他一会儿看图,一会儿沉思,还不时在纸上写着、画着。对付人员和武器都占优势的日军,不能以硬碰硬,必须以智取胜,以奇取胜。这是将军在华北抗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平型关大捷就是这样打的,那时,将军是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
这次,徐海东随刘少奇东进来到皖东,担任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虽然初来乍到,但将军早已巡视了周家岗、复兴集、施家集、古河一带的地形,“山势逶迤,沟渠遍布,是个打游击的好地方啊!”面对苍翠的山峦,将军对身边的同志说。
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伏击、奇袭是最佳的战法。当前,狂傲的日军求战心切,一心想寻找新四军主力进行决战。如果我们“投其所好”,就能将鬼子诱至预设的伏击区。可是,在哪儿设伏?又如何诱敌?将军苦苦寻思着。
周家岗、复兴集之间有一条狭窄山地,引起了将军的注意。根据征战经驗,将军判断:分路骚扰的日伪军一定会合击周家岗,而大马厂一路的敌人因路途较远,很可能首先出动。倘若在复兴集一带阻击从大马厂北犯的敌军,进至施家集、枣岭集的两路敌人必然会赶来救援……一个完整的作战方案在将军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以周家岗为战场核心,选择周边有利地形,诱敌深入,伏击敌人,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待敌溃退时,再沿途袭击、追击。
将军开始精心设局:七团三营七连、八连进入周家岗西北的常山岭一线阵地,以防日伪西犯,保障中原局、江北指挥部和第四支队司令部的安全;九团主力进至周家岗南边的复兴集、玉屏山一带构筑阵地,先以少量兵力阻击大马厂北进之敌,佯装为第四支队主力,引诱枣岭集和施家集两路日军来救援。待敌溃退时,四支队主力再出动,乘胜追击;以七团一营、二营和九连埋伏在周家岗、复兴集之间的一带山地,凭借有利地形设伏,打击窜入伏击区的敌军;以若干小股部队埋伏在日军可能溃退的路边、路口,袭击逃敌。
一道道电令,火速飞往新四军各参战部队。
形势果如将军所料。21日拂晓,窜犯到大马厂的敌人先行北犯。新四军九团以三个连的兵力,居高临下顽强阻击敌军。滚滚浓烟,弥漫在山岭林丛之间,喊杀之声,在山谷沟壑间回荡。激战7小时,遭到迎头痛击的敌军,沮丧地退缩到复兴集。
21日上午,进至施家集、枣岭集的两路日军合击周家岗,结果扑了个空。两股敌人会合后,获悉复兴集那边正在激战,旋即奔向复兴集,企图与复兴集日军合击新四军。下午4点半,日军进入七团一营伏击区。“打!狠狠地打!”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枪声、炮声、手榴弹声和着周围山鸣谷应,顿时响成一气。趁着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新四军阵地响起嘹亮的冲锋号,一营将士个个如猛虎下山,敌军很快被截为数段,首尾不能相顾。敌人前不敢进,后不能退,只得连夜龟缩到山坳,据险死守,不敢妄动。
徐海东断定:天明后敌人必向复兴集逃窜。将军当即命令七团除以少数兵力继续夜袭敌人外,大部兵力在通向复兴集的道路旁多点设伏。次日,日军果然向复兴集溃逃,自然遭到七团伏兵的痛击。敌人连遭打击,垂头丧气,于23日上午全线撤退,新四军七团、九团跟踪追击。周家岗连绵的山峦间,弥漫着硝烟,枪炮声此起彼伏,激荡起一首雄壮豪迈的抗战交响。
战斗持续了三昼夜,新四军第四支队共毙伤日军160余人,其中击毙日军中队长毛高千穗,生俘小队长1人,缴获了一大批武器弹药及军用物资。
这一仗,徐海东将军运筹帷幄,进退有据,大开大合,攻守兼备,取得了东进皖东的首次大捷。这一仗,粉碎了日军扫荡皖东的图谋,巩固、扩大了皖东抗日根据地,大大提升了共产党、新四军在皖东人民心中的威信!
(本栏目责任编辑 陶炳才)
1939年12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得到紧急情报:侵华日军第六师团从南京、明光、蚌埠等地纠集2000余日伪军,麇集于滁县、全椒等地,分三路从东、南和北面扫荡周家岗。汇聚全椒的日伪军,一路经东王集于20日拂晓进至大马厂;另一路于21日晨经石沛桥、枣岭集向周家岗进犯;汇聚滁县的日伪军也兵分二路,一路经赤湖铺、关山店、珠龙桥窜犯施家集;另一路经官庄侵入施家集。两路日伪军在施家集合兵一处,继续向周家岗窜犯。为配合全椒、滁县扫荡的日伪军,巢县日伪军也于21日出动近千兵力,经含山和程家市侵入古河镇。日伪军依仗雄厚的兵力和优势装备,一路上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紧急召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领导人张云逸、徐海东、邓子恢等商议退敌之策。会上,多数同志认为:敌人兵多势盛,应先避其锐气,转移待机,而后击其弱旅。徐海东则提出:少奇同志一直讲抗战要有个“家”,我们在皖东的这个“家”刚搭了个架子,敌人就兴师动众要摧毁它。如果这次不来一个迎头痛击,敌人气焰就会更为嚣张,以后我们这个“家”将难有安宁之日。
危难之际,徐海东将军再次担负起反扫荡的重任。
深夜,将军就着煤油灯俯看地图,目光逡巡在皖东那片丘陵起伏、河渠纵横的区域。他一会儿看图,一会儿沉思,还不时在纸上写着、画着。对付人员和武器都占优势的日军,不能以硬碰硬,必须以智取胜,以奇取胜。这是将军在华北抗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平型关大捷就是这样打的,那时,将军是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
这次,徐海东随刘少奇东进来到皖东,担任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虽然初来乍到,但将军早已巡视了周家岗、复兴集、施家集、古河一带的地形,“山势逶迤,沟渠遍布,是个打游击的好地方啊!”面对苍翠的山峦,将军对身边的同志说。
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伏击、奇袭是最佳的战法。当前,狂傲的日军求战心切,一心想寻找新四军主力进行决战。如果我们“投其所好”,就能将鬼子诱至预设的伏击区。可是,在哪儿设伏?又如何诱敌?将军苦苦寻思着。
周家岗、复兴集之间有一条狭窄山地,引起了将军的注意。根据征战经驗,将军判断:分路骚扰的日伪军一定会合击周家岗,而大马厂一路的敌人因路途较远,很可能首先出动。倘若在复兴集一带阻击从大马厂北犯的敌军,进至施家集、枣岭集的两路敌人必然会赶来救援……一个完整的作战方案在将军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以周家岗为战场核心,选择周边有利地形,诱敌深入,伏击敌人,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待敌溃退时,再沿途袭击、追击。
将军开始精心设局:七团三营七连、八连进入周家岗西北的常山岭一线阵地,以防日伪西犯,保障中原局、江北指挥部和第四支队司令部的安全;九团主力进至周家岗南边的复兴集、玉屏山一带构筑阵地,先以少量兵力阻击大马厂北进之敌,佯装为第四支队主力,引诱枣岭集和施家集两路日军来救援。待敌溃退时,四支队主力再出动,乘胜追击;以七团一营、二营和九连埋伏在周家岗、复兴集之间的一带山地,凭借有利地形设伏,打击窜入伏击区的敌军;以若干小股部队埋伏在日军可能溃退的路边、路口,袭击逃敌。
一道道电令,火速飞往新四军各参战部队。
形势果如将军所料。21日拂晓,窜犯到大马厂的敌人先行北犯。新四军九团以三个连的兵力,居高临下顽强阻击敌军。滚滚浓烟,弥漫在山岭林丛之间,喊杀之声,在山谷沟壑间回荡。激战7小时,遭到迎头痛击的敌军,沮丧地退缩到复兴集。
21日上午,进至施家集、枣岭集的两路日军合击周家岗,结果扑了个空。两股敌人会合后,获悉复兴集那边正在激战,旋即奔向复兴集,企图与复兴集日军合击新四军。下午4点半,日军进入七团一营伏击区。“打!狠狠地打!”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枪声、炮声、手榴弹声和着周围山鸣谷应,顿时响成一气。趁着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新四军阵地响起嘹亮的冲锋号,一营将士个个如猛虎下山,敌军很快被截为数段,首尾不能相顾。敌人前不敢进,后不能退,只得连夜龟缩到山坳,据险死守,不敢妄动。
徐海东断定:天明后敌人必向复兴集逃窜。将军当即命令七团除以少数兵力继续夜袭敌人外,大部兵力在通向复兴集的道路旁多点设伏。次日,日军果然向复兴集溃逃,自然遭到七团伏兵的痛击。敌人连遭打击,垂头丧气,于23日上午全线撤退,新四军七团、九团跟踪追击。周家岗连绵的山峦间,弥漫着硝烟,枪炮声此起彼伏,激荡起一首雄壮豪迈的抗战交响。
战斗持续了三昼夜,新四军第四支队共毙伤日军160余人,其中击毙日军中队长毛高千穗,生俘小队长1人,缴获了一大批武器弹药及军用物资。
这一仗,徐海东将军运筹帷幄,进退有据,大开大合,攻守兼备,取得了东进皖东的首次大捷。这一仗,粉碎了日军扫荡皖东的图谋,巩固、扩大了皖东抗日根据地,大大提升了共产党、新四军在皖东人民心中的威信!
(本栏目责任编辑 陶炳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