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新教材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突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体现了浅化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等理念,是一套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好教材,笔者对之爱不释手,但在研读过程中发现这套教材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 学科知识不一致
  
  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一子目“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中写了这样一段话:“1987年,他又为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显然编者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错误地理解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全部内容。而九年级全一册第3课《认清基本国情》的第三框题“党的基本路线”中是这样叙述的:“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党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可见党的基本路线应包括四点内容:主体是全国各族人民;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实现途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只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而非全部内容,建议历史教材的编者将文中的“即”
  改为“其核心内容是”,以使教材内容前后一致。
  
  二、 各册概念不统一
  
  九年级上册第14课导入框里介绍到:“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革命的史实,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拚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就是工业革命。”而正文第一段末句是: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工业革命”,正文末段又讲述了工业革命的完成及影响,由此可见,本课的标题虽然是:《“蒸汽时代”的到来》,实则等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样,根据九年级上册第20课导入框里介绍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课文后的活动与探究题“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以及紧接其后的活动课《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毋庸置疑,本课标题虽是《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实则相当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可是到了九年级下册第17课介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情况时,标题却是《第三次科技革命》,而非“第三次工业革命”,而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㈡》导入框介绍我国制定的“863计划”的背景时,又说成“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世界开始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比较以上四个历史名词,便会发现三册课本对于相类似的历史事件说法并不统一,出现了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三种概念使用的随意性现象。其实科技革命包括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产业革命),其中科学革命是人类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过程中产生的飞跃,它是技术革命产生的理论基础;技术革命是指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产业革命)是指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发生的根本性变革,它是技术革命引起的。当然只有前两者具备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时才会促进工业革命(产业革命)发生,并非任何技术革命都能导致工业革命(产业革命)。鉴于以上三者的区别,要克服三册课本中概念不统一的现象,可将九年级上册第14课和第20课中有关工业革命的名词分别改为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以与九年级下册第17课的课题“第三次科技革命”相统一(由于人们习惯称前两次为工业革命,第三次为科技革命,所以不宜将这三课中的相关名词分别改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
  对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讫时间,学者们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它开始于二战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达到高潮,70年代以后进入一个新阶段;二是它发生于20世纪40~60年代,70年代以后的科技革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又称新技术革命。八年级下册第18课导入框中“新技术革命”这一名词的出现,实质是编者采用了第二种观点的体现,可九年级下册第17课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时,却着重介绍了诸如1996年多利羊诞生、2001年信息时代药房的问世等,编者把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成果也视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显然是采用了第一种观点。要使两册课本观点统一起来,在此不妨将八年级下册第18课导入框中相应的内容改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第三次科技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有人称它为新技术革命。”
  
  三、 子目顺序较凌乱
  
  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共有3个子目,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的改革”。其中第一个子目介绍了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讲述了农村改革的最早地区、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第二个子目主要介绍了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影响、现行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特点;第三个子目介绍了1985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讲述了城市改革的开始时间、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很明显第一子目和第三子目是分别介绍农村和城市改革的,属于对内改革的内容,而第二子目属于对外开放的内容,所以笔者建议将二三两个子目对调一下,否则便会影响到本课内容的层次性、条理性和逻辑性,给人以各子目顺序凌乱之感。
  
  四、 图文史料欠一体
  
  七年级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一文用大量的篇幅对昭君和亲作了浓墨重彩的介绍:首先在导入框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昭君墓,并引用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句“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然后在“昭君出塞”一目的正文部分叙述了昭君出塞的基本史实,并评论说:“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此基础上又将一则文献资料“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与一幅名为“昭君出塞”的插图并排插入其后。而后的动脑筋又以史书记载的名义告诉学生“昭君出塞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并要求学生结合董必武《谒昭君出塞》的诗句,说出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显然,编者的意图是通过大量的图文史料让学生明白昭君为促进民族友好作出的贡献。可惜的是“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这则史料是昭君出塞十多年前汉朝韩昌、张猛与呼韩邪单于签订的盟约,并非昭君出塞后才出现“汉与匈奴合为一家“的;且动脑筋中记载的“边城晏闭,牛马布野,……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局面也不是在昭君出塞后(即汉元帝时)时形成的,而是“从汉宣帝开始到王莽纂位时结束,持续60多年”。(参见王爱军:《史书记载是这样的吗?》,《中学历史教学》2007年第11期)由此可见,这两则史料虽能体现正文中“汉与匈奴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的观点,但与“昭君出塞后”这一时间状语不吻合,建议忍痛割爱,删去这两则史料,否则便会影响图文史料的一体性。
  
  五、 子目用语不精确
  
  作为课文的各个子目,即小标题,其用语必须做到准确、精练,能统领本部分的内容。八年级上册第3课《收复新疆》,第一个子目主要概述了三个知识点:阿古柏侵占新疆、英俄利用阿古柏控制新疆、俄国出兵侵占伊犁。可是该子目的小标题却是“阿古柏侵占新疆”,根本不能概括本部分“一仆(阿古柏)二主(英俄)”侵略新疆的史实,建议改为“新疆危机”。第二子目主要讲述了左宗堂运用军事手段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和曾纪泽通过外交途径收回伊犁这两个“一文一武”的方式收复新疆的知识点,可是本部分却只是以“左宗堂收复新疆”为子目,建议改为“收复新疆”。这样修改,两个子目便起到了统领本部分内容的作用,显示了本子目用语精确性的特点。
  八年级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的第一个子目为“两弹一星”,主要讲述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中近程地地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研制成功的史实,于是有人认为该目的小标题有误,因为“两弹一星”似乎该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实这是对“两弹”的一种误解,因为仅有核弹头而不能把它发射出去,也是没有用的,导弹就承担了运载核弹的工具,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应对某些大国的核讹诈,否则只能被外国人嘲笑为“有枪无弹”或“有弹无枪”。再说《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一书也明确指出:“两弹”是指原子弹和导弹,“一星”是指人造卫星。这些充分证明了本子目用语之精确,符合统领性的要求,无需再作画蛇添足式的修改。
  对于以上所提几点商榷意见,笔者毫无贬损新教材这一极富启发性、探究性和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教材之意,而是希冀编者能关注这些“瑕疵”,使新教材在再版时更加完美,从此再“无瑕瑜互见之失矣”。
  
  (责任编辑关燕云)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教育对于班主任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的班主任和少先队的辅导员,必须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主动地迎接挑
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和电网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目前国内越来越的变电站采用了无人值守的模式,在电网操作方面开始推行程序操作和顺控操作。由此变电站的运维服务也需随之优化,
目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也在日渐发展,公路运输的发展也随之有了新的发展历程,然而想要公路运输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那么其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加强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知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分数是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只要学生的成绩好,就可以“一白遮百丑”。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标准严重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于是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涉密档案的信息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的突出,相比以往的非网络环境,对于网络环境下的涉密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本文在分析涉密档案保密工作当中
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地不断地加快,促使课堂与教学之间的联系性,越来也越密切,而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协调、温馨,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必然趋势。作为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师,根
数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且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较强,小学数学教学成效会对学生后续数学学习活动的实施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就需
计算机病毒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在不断的发展,计算机病毒可以渗透到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不但破坏计算机硬件也破坏计算机的软件。所以研究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已迫在眉睫。文章从常见的计算机病毒表现形式等特点入手,来初步探讨对付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和措施。
近几年,智能建筑逐渐展现在人们眼前,并且在现阶段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被广泛的应用,通过弱电系统可以有效保证智能建筑工程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本文对智能建筑弱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科学技术逐步与学科教学融合起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我国现代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心已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