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中医护理在行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将以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对象,对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愈患者为15例50.00%、显效5例16.67%、有效患者8例26.67%、无效患者为2例6.67%,临床干预效果为93.33%;对照组患者中8例患者治愈26.67%、显效患者5例16.67%、有效患者7例23.33、无效患者10例33.33%,临床干预效果为66.67%,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中医护理干预应用到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可提高良好的临床干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医护理;临床效果
临床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免疫能力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病毒的入侵便会使患者呈现出水肿、受压等症状,从而出现功能障碍。周围性面瘫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口歪眼斜、眼睑闭合不严、无法完成抬额举眉等动作,周围性面瘫会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据此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不仅应对其展开综合治疗,还应辅助有效的干预对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详情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通过对我院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经诊断均为周围性面瘫,各种患者50例,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手段。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中医护理干预,年龄均值(51.2±3.6)岁。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在针灸治疗基础上采取牵正散加减治疗方法,药方为:12g白芍、10g白附子、10g僵蚕、9g红花、6g全蝎、12g桃仁、9g地龙、10g川芎,将上述药物用水煎服,每天一剂。
1.2.2护理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面部护理、眼部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锻炼,详情如下。
(1)面部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中,注重面部保暖护理,避免受风寒的入侵,在具体干预中可利用湿热的毛巾敷脖,如若患者面部有损伤应避免受到感染。
(2)眼部护理:在患者眼部护理干预中,患者若存在眼睑无法闭合的症状应常常佩戴墨镜,避免受到风沙的刺激,另外患者睡觉前可利用无菌纱布来覆盖患眼,并将金霉素眼膏涂抹在患眼,降低眼部感染发生率。
(3)口腔护理:为了避免口腔感染的发生,每日进食后患者应养成漱口的好习惯,使口腔内的食物有效清除。
(4)饮食护理:另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多摄取高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的食物,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
(5)心理护理:由于周围性面瘫患者形象紊乱,难免会出现悲观、焦虑的心理,为了改善患者这一症状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单独设置单人病房,利用舒缓的音乐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此外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通过成功病例的讲解使患者紧张心理得到消除。
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日常起居进行护理干预,嘱咐患者减少外出次数、多加休息,如若需要外出则应做好保暖处理,避免感冒伤风,对面部肌肉进行锻炼,每天咀嚼口香糖3~5次,每次时间应控制在15~30min,注意咀嚼肌疲劳过度。
(6)锻炼锻炼: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进行面神经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可进行鼓气、抬眉、张嘴、咀嚼、双眼紧闭等锻炼。
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详情如下。
(1)艾灸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艾灸护理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首先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风散寒等作用,是有效的面瘫治疗方法。在临床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实施艾灸,在治疗前对患者病史以及是否对烟雾过敏相关信息进行询问,艾灸穴位包括:印堂、地仓、四目、翁风、颊车,针灸时间应控制在5min左右,避免灼伤患者皮肤。为了避免患者受寒,艾灸后半小时内不宜外出。
(2)拔罐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拔罐具有疏通经络、祛风散寒的作用,在具体实施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面部皮肤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水肿、破损、瘢痕、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良症状,如若患者存在以上问题则不可采用拔罐治疗。
(3)耳穴贴压护理:此外护理人员还可对患者实施耳穴贴压护理干预,将大小适宜的中药王利用脚步贴于患者耳穴上,可起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之功效,患者在淋浴时应采取有效手段避免被淋湿,如若被淋湿应立即干毛巾立即擦干。
(4)穴位按摩护理:临床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应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如若患者存在出血性疾病,或皮肤有破损则禁止采用穴位按摩。
在临床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与患者交流,对患者的问题一一解答,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如若患者对治疗效果没有信心护理人员则可向患者展示成功的案例,同时对针灸治疗的优点及反应进行介绍,使患者了解到治疗步骤,从而减轻焦虑情绪。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呈现出不同的干预效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治愈患者为15例,占50.00%、显效患者5例,占16.67%、有效患者8例,占26.67%、无效患者为2例,占6.67%,临床干预效果为93.33%;对照组患者中8例患者治愈,占26.67%、显效患者5例,占16.67%、有效患者7例,占23.33、无效患者10例,占33.33%,临床干预效果为66.67%,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觀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0.25±3.02)天,比对照组的(32.68±5.69)天短,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2/60),低于对照组的63.33%(38/60),P<0.05。
3.讨论
针对面瘫的发病及治疗分期,当前尚无统一标准,但依据其临床表现、损伤神经恢复状况等,可分为三期,包括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2]。恢复期面神经容易出现髓鞘,因此预后差,易留下后遗症,针灸治疗要以恢复面神经为主,并遵循调和营卫及养血柔筋的原则,通过面部穴位透刺来刺激经络系统的皮部及经筋,促进气血运行。
30例观察组患者有15例患者治愈,比例为50.00%、显效患者5例,占16.67%、有效患者8例,占26.67%、无效患者为2例,占6.67%,临床干预效果为93.33%;对照组患者中8例患者治愈,占26.67%、显效患者5例,占16.67%、有效患者7例,占23.33、无效患者10例,占33.33%,临床干预效果为66.67%,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将中医护理干预应用到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可提高临床干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扬.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护理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8):11-12.
[2]冯盼盼,杨暖.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6):7005.
[3]刘嵬,赵志恒.护理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10):213-216.
[4]种翠红.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5):209-210.
作者简介:滕丽(1980-),女,广西南宁,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关键词: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医护理;临床效果
临床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免疫能力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病毒的入侵便会使患者呈现出水肿、受压等症状,从而出现功能障碍。周围性面瘫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口歪眼斜、眼睑闭合不严、无法完成抬额举眉等动作,周围性面瘫会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据此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不仅应对其展开综合治疗,还应辅助有效的干预对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详情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通过对我院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经诊断均为周围性面瘫,各种患者50例,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手段。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中医护理干预,年龄均值(51.2±3.6)岁。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在针灸治疗基础上采取牵正散加减治疗方法,药方为:12g白芍、10g白附子、10g僵蚕、9g红花、6g全蝎、12g桃仁、9g地龙、10g川芎,将上述药物用水煎服,每天一剂。
1.2.2护理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面部护理、眼部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锻炼,详情如下。
(1)面部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中,注重面部保暖护理,避免受风寒的入侵,在具体干预中可利用湿热的毛巾敷脖,如若患者面部有损伤应避免受到感染。
(2)眼部护理:在患者眼部护理干预中,患者若存在眼睑无法闭合的症状应常常佩戴墨镜,避免受到风沙的刺激,另外患者睡觉前可利用无菌纱布来覆盖患眼,并将金霉素眼膏涂抹在患眼,降低眼部感染发生率。
(3)口腔护理:为了避免口腔感染的发生,每日进食后患者应养成漱口的好习惯,使口腔内的食物有效清除。
(4)饮食护理:另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多摄取高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的食物,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
(5)心理护理:由于周围性面瘫患者形象紊乱,难免会出现悲观、焦虑的心理,为了改善患者这一症状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单独设置单人病房,利用舒缓的音乐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此外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通过成功病例的讲解使患者紧张心理得到消除。
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日常起居进行护理干预,嘱咐患者减少外出次数、多加休息,如若需要外出则应做好保暖处理,避免感冒伤风,对面部肌肉进行锻炼,每天咀嚼口香糖3~5次,每次时间应控制在15~30min,注意咀嚼肌疲劳过度。
(6)锻炼锻炼: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进行面神经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可进行鼓气、抬眉、张嘴、咀嚼、双眼紧闭等锻炼。
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详情如下。
(1)艾灸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艾灸护理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首先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风散寒等作用,是有效的面瘫治疗方法。在临床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实施艾灸,在治疗前对患者病史以及是否对烟雾过敏相关信息进行询问,艾灸穴位包括:印堂、地仓、四目、翁风、颊车,针灸时间应控制在5min左右,避免灼伤患者皮肤。为了避免患者受寒,艾灸后半小时内不宜外出。
(2)拔罐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拔罐具有疏通经络、祛风散寒的作用,在具体实施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面部皮肤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水肿、破损、瘢痕、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良症状,如若患者存在以上问题则不可采用拔罐治疗。
(3)耳穴贴压护理:此外护理人员还可对患者实施耳穴贴压护理干预,将大小适宜的中药王利用脚步贴于患者耳穴上,可起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之功效,患者在淋浴时应采取有效手段避免被淋湿,如若被淋湿应立即干毛巾立即擦干。
(4)穴位按摩护理:临床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应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如若患者存在出血性疾病,或皮肤有破损则禁止采用穴位按摩。
在临床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与患者交流,对患者的问题一一解答,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如若患者对治疗效果没有信心护理人员则可向患者展示成功的案例,同时对针灸治疗的优点及反应进行介绍,使患者了解到治疗步骤,从而减轻焦虑情绪。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呈现出不同的干预效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治愈患者为15例,占50.00%、显效患者5例,占16.67%、有效患者8例,占26.67%、无效患者为2例,占6.67%,临床干预效果为93.33%;对照组患者中8例患者治愈,占26.67%、显效患者5例,占16.67%、有效患者7例,占23.33、无效患者10例,占33.33%,临床干预效果为66.67%,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觀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0.25±3.02)天,比对照组的(32.68±5.69)天短,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2/60),低于对照组的63.33%(38/60),P<0.05。
3.讨论
针对面瘫的发病及治疗分期,当前尚无统一标准,但依据其临床表现、损伤神经恢复状况等,可分为三期,包括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2]。恢复期面神经容易出现髓鞘,因此预后差,易留下后遗症,针灸治疗要以恢复面神经为主,并遵循调和营卫及养血柔筋的原则,通过面部穴位透刺来刺激经络系统的皮部及经筋,促进气血运行。
30例观察组患者有15例患者治愈,比例为50.00%、显效患者5例,占16.67%、有效患者8例,占26.67%、无效患者为2例,占6.67%,临床干预效果为93.33%;对照组患者中8例患者治愈,占26.67%、显效患者5例,占16.67%、有效患者7例,占23.33、无效患者10例,占33.33%,临床干预效果为66.67%,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将中医护理干预应用到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可提高临床干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扬.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护理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8):11-12.
[2]冯盼盼,杨暖.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6):7005.
[3]刘嵬,赵志恒.护理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10):213-216.
[4]种翠红.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5):209-210.
作者简介:滕丽(1980-),女,广西南宁,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