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拐点就在7年后?楼市迎来十字路口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alisa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時间,80后、90后、00后出生人口统计数据图在网上疯狂刷屏,引发热议。随着出生率日渐下降,人口问题成了大家的关注焦点。
  我们知道,人口对于经济、楼市、城市都意义重大,而人口问题也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关卡。

人口负增长,就在7年后?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峰值出现在80后这代人身上,1980-1989这10年出生的人口为2.22亿。到上世纪90年代,这个数据开始出现下滑,90后有2.1亿人,相比80后略有缩水。而到了00后的时代,出生人口就只剩下了1.63亿,2000-2009年出生的人口,比上一个10年少了整整4700万!
  出生率下降的问题至今仍在延续,人口学者、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黄文政在接受采访时出语惊人:“20后这一代人,甚至会比10后少30%-40%。”
  对于黄文政的言论,网络上议论纷纷,一位网友的留言恐怕可以代表很多人的心声:“过去是想生却不能生,怕罚款;现在是催着生也不生,不敢生。时代还真是变了!”
  中国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明显,1970年代之前,这个数字约为6,即每个妇女平均生6个宝宝;1990年,变成了2左右;如今这个数字已经降至1.5左右。目前我国女性的平均生育水平,不仅低于全球平均的2.47,也低于高收入经济体的1.67。
  中国社科院2019年曾做了一个预测:“如果中国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6的水平(即平均一名女性生育1.6个孩子),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2027年出现。”按照我国女性如今1.5的生育率,不用等到2027年,我国的人口负增长就会提前来临。

  给大家看一个直观的数据: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普通小学数量从1990年的76.6万所,下降到2019年的16.01万所,相当于30年间全国八成小学都消失了。同期,小学在校生人数也缩减了1680万。

人口大降,原因众多


  出现生育率下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经济成本高、教育成本高、房价高、就业压力大等众多原因,很多年轻人的生育意愿被压抑了。
  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多年来持续攀升,今年又创了历史新高,达到874万,比去年多了40万。这么多的毕业生,在给各行各业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使得社会就业压力激增。在今年春招季,毕业生的应招人数比去年多56%,但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规模却下降了22%,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
  日前,教育部下发通知,进一步明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相关指标含义,在“自主创业”的范围加入了开设网店,“自由职业”的范围加入了互联网营销工作者(网红)、公众号博主(自媒体)、电子竞技工作者(打电竞)。
  可是,现实中行业中存在“二八定律”,红利大多集中在头部。而且受疫情影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受到冲击,裁员、降薪等情况并不鲜见。大众的钱变少了,不可避免会影响到第三产业的发展,自然也会影响从事第三产业的人。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同时,居高不下的房价也在“劝退”一部分人的生育计划。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要先买房子,再生孩子。过高的房价,也会影响到出生率。
  再加上越来越严重的“学位”问题,特别是公立幼儿园供给严重不足,有的家庭不得不选择费用较高的私立幼儿园,昂贵的学费让家长不堪重负。
  以深圳为例,不仅普通住宅房价高昂,学区房更是贵到令人咋舌,均价在7万-23万/平米,众多普通家庭难以承受。而且深圳还有很多公寓楼,未来学位存在不确定性。前阵子站长也写过深圳家长花上千万买学区房,后来子女却无法入读名校的文章。

  深圳人奋力赚钱,工作压力巨大,可是教育资源太过稀缺。这样的形势下,生还是不生,就成了问题。
  出生于1986年的深圳白领小邱本想去年要个宝宝,但算过养娃成本后还是放弃了,“上有四老,每月要还房贷,现阶段感觉没有条件养孩子”。

政策趋松,促进生育


  一个人从出生算起,要20年才能完全进入经济循环。生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20年左右的滞后。
  为了减缓社会人口老龄化,促进生育和经济发展,我国早在2013年就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
  今年6月3日,《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提倡一对夫妻(含再婚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6月9日,宁夏在修改的计生条例中删除了公职人员“超生即开除”的规定。
  6月28日,《苏州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规定男职工也可申请育婴假。总体来说,生育政策是朝着宽松的方向在发展。
  政策宽松当然会利好人口,但对很多人来说,房价降低可能会更有助于生娃。毕竟现在买房成本还是偏高,很多家庭掏空6个钱包才能买下一套房,而且每个月供房供到爆肝,再想生个两脚吞金兽的愿望就显得有点奢侈了。

人口存量时代,抢人愈演愈烈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动力,有人才能发展经济,才会有住房需求。这也是各地抢人大战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毕竟哪个城市都不希望成为下一个鹤岗。
  从数据看,抢人愈演愈烈。
  从具体省份来看,人口流向变得更加集中。2019年浙江和广东人口净流入规模分别达到84.1万和82.6万,全国70%以上的人口净迁入量都流向了这两省,“二八效应”愈发明显。   不过要注意的是,就投资来说,不光要选对省,更要选对人口流向的城市,因为即使是人口流入大省,也不是“遍地开花”。
  以浙江省为例,2019年人口净迁入规模居全国第一,但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中,有4个城市其实是人口净流出的,剩下7个城市才是人口净迁入。
  从规模上看,浙江省绝大部分的净流入人口都流向了杭州和宁波。其中,杭州人口净迁入49.35万人,宁波人口净迁入30.07万人,占省内各地市净迁入总量的90%以上。
  人口净流入的另一大省广东,大部分人口都流向了深圳、广州和佛山。广东其他城市的人口迁入规模相对较小,部分城市甚至还在净流出。这也是深圳房价长期上涨、名列前茅的重要原因,人口方面体现了“二八定律”,红利往头部集中的特点。
  所以说杭州、深圳等地楼市火热,特别是杭州前段时间出现过万人摇号现象,并不是偶然。杭州、深圳在2019年就有大量人口流入,新增了很多置業需求,为当地楼市发展作了铺垫。
  而浙江和广东之所以吸引人,也得益于它们的大环境。比如在疫情大考中,浙江和广东各地市政府自掏腰包,包大巴、包飞机、包高铁,花式接人复工,为企业运送工人,促进经济恢复。从这样的举措中可以看出当地的格局和营商环境,这一点对吸引企业和人才非常重要。

  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虽然基本面好,但仍在维持人口总量控制政策,2019年人口变化不大。2019年北京人口净迁出6.3万;上海虽然保持人口净流入,但规模不到1万人。
  现在人口存量就那么多,浙江、广东等地吸引大量人口的同时,不可避免会对三、四、五线城市人口产生虹吸效应,未来中小城市的人口流出压力还会更大。未来人口持续流出的地方,房价调整压力会更大。而对于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也更大。特别是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口流入,对房价推升更明显,深圳就是一个例子。
  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了41.2万,其中常住户籍人口增量就有40万,常住非户籍人口只增加了1.13万。这意味着,迁入的人口大多是符合落户条件的引进人才,这部分人口的净迁入对房价的推升作用非常明显。
  随着人口红利日趋减少,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压力会越来越大,各地抢人政策也会愈演愈烈。对于消费者来说,无法改变趋势,只有顺着趋势,跟随人流所向,方可顺势而为。
其他文献
继车险综合改革后,重疾险也迎来大变革。  11月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发布《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这是2007年发布《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后,重疾险疾病定义规范13年来首次修订。  同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了《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經验发生率表(2020)》。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是险企设计重疾险产品的最重要依据之一,该表的修订完善,也有助
期刊
一、全球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截止到2019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已经占全球总人口的9.1%,已满足联合国老龄化社会标准(即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 7%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2050年该比值将达到15.9%。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都经历了老龄化过程,全球养老产业规模庞大,而我国养老产业刚刚起步,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1、日本已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日本65 岁以上老人占比达到28
期刊
近日秋风萧瑟,温度骤降,楼市也是一样。  房天下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今年已经有403家房产公司发布了破产公告,其中大多是中小房企。  房企宣告破产,意味着会有部分房子无法如期交付,对于购房者来说简直是无妄之灾。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买到这种坑爹的项目呢?百亿级房企的生存问题  首先来看看房企数据吧。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以A股三季度营业收入600亿元以下的79家中小型房企作为样本进行了分
期刊
2020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874万。大学生毕业的去向,决定了当地的房价走势。 01不可思议  前段时间上海的老吕(化名)给我打来电话,显得异常激动,连来了3句“不可思议!”  因为就在2020年1月7日,苏州发布了一份关于人才落户相关政策草案。草案称:“落户政策正在征求意见阶段,最终人才落户政策将在2020年上半年出台”。  老吕是上海土著,他孩子毕业后追求女友,在苏州打拼,他成天叨叨要给儿子在
期刊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前所未有的 “民工潮” 在广东逐步形成。人口流动的趋势  中国人口流向的总体趋势,就过去一段时间而言,整体是由中西部地区往东南地区流动,我们称之为“孔雀东南飞”。因为那个年代高速公路、高铁较少,总体流向还是往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方向流动。往长三角走的是318国道,往珠三角走的是321国道。  当时的321国道集聚了大量的农民工。10年前我写了一篇
期刊
近期的健康险市场上,出现了一类可以比肩百万医疗险的普惠式健康险。这类保险一般是由政府来主导,投保人不需要体检,也无需健康告知,一般缴费几十元,就可获得年度最高300万的医疗报销保额。这究竟是什么保险?是否值得入手呢?什么是普惠式健康险  普惠式健康险,是指在社會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政府主导、商保承办、自愿参保、多渠道筹资”的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
期刊
不要相信那些一年创立、两年融资、三年上市的故事,更不要相信有人在厕所用6分钟搞定永远也花不完的钱的故事,否则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些故事,几乎肯定是吹嘘的;即便不是吹嘘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幸运儿,即便跟你吹牛的那个人就是那个幸运儿,也不等于你会是下一个幸运儿。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  在我看来,人可以分为两类:侠客型和团队型。侠客型的人喜欢单打独斗,适合做艺术、工程
期刊
12年前,随着中本聪发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支付系统》这篇论文,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奇妙世界正式被打开。在全世界“技术极客”的技术创新和“科技巨头”的应用探索的共同推动下,区块链技术应用范围持续扩展。  根据工信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区块链在中国已经实现了11个金融场景和13个实体商业场景的广泛“落地”。2020年以来,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速,以5G和区块链为
期刊
一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收盘,国内7家百亿级私募第三季度末的97只重仓股中,10月以来表现最强的个股与表现最差的个股,涨跌幅差距高达66.13个百分点。  私募投资人士指出,虽然百亿级私募在个股“捉牛”上的选股思路值得学习借鉴,但截至目前尚未在第四季度有所表现的重仓股,其中长期表现也同样值得跟踪关注。重仓股表现迥异  来自WIND及国内某私募监测机构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
期刊
“两年,长租公寓爆仓比P2P更厉害。”爱家副总裁胡景晖对长租行业的预测如今一语成谶,长租公寓的爆雷事件,似乎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尽管如此,近日的蛋壳公寓被卷入其中时,却还是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  明明今年1月才在纽交所上市,如此迅速地坠入深渊,也的确足够令人唏嘘。就连央视都以“断网、欠债、降租金,蛋壳公寓深陷流动性危机”为题做了曝光。那么,以蛋壳公寓为代表的租赁市场现在又是个什么光景呢?蛋壳公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