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国工匠精神培育的剖析与借鉴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f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工匠精神培育的历史脉络:初兴时坚持“学徒制”;消沉时曾受英国新《商标法》打压;复兴时细分龙头隐性冠军企业暴增;强化时颁布《工业4.0计划》,抢占信息化时代制造业先机.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合力形成的结果.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校企合作紧密,行业监管有力,政府支持到位,最终才形成了德国质量这张名片.其对我国工匠精神培育的借鉴作用:(一)立足国情,化劣为优;(二)坚持“软硬兼施”,双管齐下;(三)构建利益共同体,形成培育合力.
其他文献
通过对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等西部5省区26所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情况问卷调研,发现西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与东部地区仍有一定差距,思政课改革创新不均衡情况较为显著,存在资源不足、主动性不够、创新性不强、质量提升难度大等问题,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学习能力差异、信息化建设、协同创新能力等制约着西部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影响其改革创新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西部高校需要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关系,开展特色化建设,高效整合省区内教育教学资源,与东部高校协同发展,围绕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特色建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
赊店古镇作为万里茶道水路中转的重要节点,明确其在万里茶道上的中枢地位,探析其品牌复兴的申遗之路,对于南阳依托万里茶道开创文旅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于赊店古镇在万里茶道中的历史地位,结合社旗县对万里茶道申遗工作的描述,探析社旗县对申遗工作的重视和努力,从而为万里茶道申遗单位提供相关借鉴.
目前,公共卫生安全工作已经愈发引起社会公众部门的重视,并逐步成为常态化管理要求.文博场馆作为文化、展览、旅游为一体的大型公共服务场所,聚集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其中公共卫生安全防控更是重中之重,也给文博系统的公共卫生安全常态化管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和挑战.文章对南京城墙博物馆建设实践进行梳理,探索前瞻性、全局性、服务性的应对措施.
青海热贡艺术传承教育面临严重的传承危机、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保护及传承工作困难重重等问题.新媒体环境下热贡艺术传承教育改进路径和新模式:(一)构建热贡艺术信息服务平台;(二)搭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三)创设互动性AP P;(四)实行虚拟现实教育;(五)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和学习热贡艺术的技艺,让这一独具魅力的艺术在新媒体技术的潮流中延续并传承开来,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灶神是中国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中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神灵,是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一位声名显赫的家族神.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作为我国西北多族群聚居地之一,拥有多族群共同信仰的民间神灵体系,其中“灶神信仰”由汉族、土族及“家西番”群体共同信仰,族群之间在信仰仪式与民间传说层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互动,在保持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形成了灶神信仰文化共建.不同族群灶神信仰文化共生共存,交流互动,彼此采借,生动体现出多民族“和而不同”的族群交融态势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普遍认同.
德国的难民融入政策引发了诸多争议,德国当局认为难民可以部分解决德国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的问题,增加劳动人口,成为未来德国经济的助推器,反对者认为政府对于难民问题过于乐观:由于难民的长期居留意愿具有不确定性,其融入德国社会面临巨大困难,且难民转化为有效劳动力的效率较低,大量的难民无法高效地转化为“本国人口红利”.
中国的现代学徒制相比西方的现代学徒制,起步晚了近30年,至2014年中国现代学徒制进入探索的快车道.中西方现代学徒制内涵共同点是“工学交替”教学组织形式;不同点则在于企业本位是西方学徒制核心,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是校企育人“双重主体”.现代学徒制中西方对比研究展开的是“现代学徒制政策机制、模式开展以及课程体系构建”比较研究.从宏观政策机制、中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微观课程体系构建三个层面横向与西方学徒制比较研究发现: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
近代中国危机深重,贺麟同当时的有识之士一样,踏上寻求国家重建与民族复兴之路.学贯中西的贺麟认识到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在国家物质经济建设,而物质经济的建设在于参与经济运行之人的教育与培养,人之培养重在道德,道德培育主要在于儒学复兴.贺麟希望通过复兴与重新解读儒学,重构儒学中有关经济的道德思想,以此现代化新道德约束参与经济生活中的人,使得经济成果有利于国计民生,最终实现民族复兴.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对旧自然观进行了理论批判.他在考察感性自然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由此形成了具有辩证特征的人化自然观.具体内容为:(一)人化自然是人感性活动的自然;(二)人化自然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三)人化自然是实现的“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研究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国领导人化用典故传播思想理论提供了深厚的基础.对他们用典的研究已成热点.以中国知网收录的2013年至2020年与领导人用典相关的184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主要集中于语言类、思政学习类和翻译类.目前,国内学者越来越重视国家领导人用典的研究,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多,研究者数量较多,研究机构以院校、党政机关为主,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发展前景.但相关研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介绍性质的文章过多,深度不够;研究者数量较多,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需要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