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传承文明的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很值得去认真探究一番。笔者认为:激活语文课堂,首先从激活老师的语言开始。
可是,现实中的语文老师口才好的,或者重视口才的,并不多见。因此,练就好口才迫在眉睫!
一、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大师不是说: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智慧。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话语,才能撞击出学生的智慧呢?那就该懂得话少不如话好。
在教学《蒹葭》一诗时,可以这样导入:当你听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时,是否想起了那首游子思乡的千古绝唱《天净沙·秋思》?当你惊叹于戈壁滩的飞沙走石时,是否忆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志豪情?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进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美丽与奇妙。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当即学生被古典诗词的韵美所吸引。
二、巧借事例,增强语言的表象性
品读鲁迅的作品,特别是小说,突出的技法是很好的运用对比手法。譬如《故乡》,少年闰土的小英雄形象,与中年闰土的木偶人形象,形成巨大的反差。假使仅仅简单地说这是“对比手法”,学生可能对“对比”的概念的理解还很模糊。
一位资深老师在解读对比手法之前,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在集市上叫卖鸡蛋,把鸡蛋拿在手中,五毛钱一个,一篮鸡蛋很快卖完了。可是,老太边上的老头也在卖鸡蛋,怎么吆喝都不好卖。老头便向老太请教:为什么自己的鸡蛋不好卖,鸡蛋又不比她的小。老太看了老头的一双手,笑嘻嘻地说:“您的手太大了,鸡蛋在您的手中肯定很小了,我们只按个数卖,顾客当然要买个大的鸡蛋,您看我的手比您的手小多了。”此时,老头才如梦初醒。
讲完故事,老师再阐述“对比手法”,已经水到渠成,学生有了直观的语言表象,自然很容易理解“对比手法”了。
三、吸纳并使用新词汇,保持语言新鲜度
网络时代,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包括我们的语言。很多新词是从网络上流行起来的。作为语文老师,倘若不注意吸纳新词汇,势必导致语言的老土、陈旧,既不利于表情达意,也会与学生从语言上产生代沟,从而直接影响到语文课的质量。
常见的网络词汇有:
晕——看不懂;靠——不满;VIP——有钱佬;拍砖——提意见;顶——支持;恐龙——丑女;青蛙——丑男;大虾——高手;菜鸟——低手;MM——妹妹、美眉;灌水——在网络上发布一些意义不大的文字;驴友——旅友的谐音,都喜欢旅游的朋友,一般泛指背包一族;粉丝——崇拜者,比如歌迷、影迷等;月光族——每月的个人收入全部消费掉,月存款额为零,特指收入较高但无存款的白领消费族·……
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很快,接触网络语言马上在生活中运用。语文老师只有学习新词汇,在课上使用,才会消除代沟,和学生没有距离感,学生亲近老师了,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敲开学生的心扉
在教学中,幽默是风姿绰约的智慧之花,令学生赏心悦目;幽默是自然纯正的精神味素,让学生觉得教学有滋有味;幽默是快乐的添加剂,使学生笑口常开。
《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学生答曰:扑朔迷离。老师又问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学生又答曰: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对于“扑朔迷离”成语的学习,如此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插入这样一个笑话:老师在黑板上写上“扑朔迷离”,然后问一位学生:“请你说一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学生站起来,推了一下深度近视眼镜,仔细看了一下黑板上的四个字,看了半天也不明白,最后他无可奈何地说:“老师,看不清楚。”老师说:“你说对了,请坐下。”
所有学生都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当老师的课堂教学形成幽默风格时,学生的心扉必然向你敞开,教学互动也就相当默契了。
五、活用音乐语言,让语文课声情并茂
初中生对音乐的迷恋,亦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每个学生都能哼几首流行音乐。如果把音乐引进语文课堂,有时可以超越老师的任何语言。
在教学杨塑的《画山绣水》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沉入文本,去寻觅桂林山水的迷人风光。播放音乐韩晓演唱的《我想去桂林》,学生被音乐的旋律所陶醉,学习热情高涨。
用音乐渲染教学情境,用音乐为课文画龙点睛,为课文配置背景音乐,用音乐激起学生的情感,使语文与音乐完美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由此可见,音乐语言胜过了老师的千言万语。
总之,语文老师的口才好坏决定语文教学的成败,让我们所有语文同仁积极行动起来,为打造极具活力的语文课堂,使我们语文课上的轻松,上的潇洒,请大家加紧训练口才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棉花中学
可是,现实中的语文老师口才好的,或者重视口才的,并不多见。因此,练就好口才迫在眉睫!
一、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大师不是说: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智慧。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话语,才能撞击出学生的智慧呢?那就该懂得话少不如话好。
在教学《蒹葭》一诗时,可以这样导入:当你听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时,是否想起了那首游子思乡的千古绝唱《天净沙·秋思》?当你惊叹于戈壁滩的飞沙走石时,是否忆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志豪情?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进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美丽与奇妙。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当即学生被古典诗词的韵美所吸引。
二、巧借事例,增强语言的表象性
品读鲁迅的作品,特别是小说,突出的技法是很好的运用对比手法。譬如《故乡》,少年闰土的小英雄形象,与中年闰土的木偶人形象,形成巨大的反差。假使仅仅简单地说这是“对比手法”,学生可能对“对比”的概念的理解还很模糊。
一位资深老师在解读对比手法之前,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在集市上叫卖鸡蛋,把鸡蛋拿在手中,五毛钱一个,一篮鸡蛋很快卖完了。可是,老太边上的老头也在卖鸡蛋,怎么吆喝都不好卖。老头便向老太请教:为什么自己的鸡蛋不好卖,鸡蛋又不比她的小。老太看了老头的一双手,笑嘻嘻地说:“您的手太大了,鸡蛋在您的手中肯定很小了,我们只按个数卖,顾客当然要买个大的鸡蛋,您看我的手比您的手小多了。”此时,老头才如梦初醒。
讲完故事,老师再阐述“对比手法”,已经水到渠成,学生有了直观的语言表象,自然很容易理解“对比手法”了。
三、吸纳并使用新词汇,保持语言新鲜度
网络时代,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包括我们的语言。很多新词是从网络上流行起来的。作为语文老师,倘若不注意吸纳新词汇,势必导致语言的老土、陈旧,既不利于表情达意,也会与学生从语言上产生代沟,从而直接影响到语文课的质量。
常见的网络词汇有:
晕——看不懂;靠——不满;VIP——有钱佬;拍砖——提意见;顶——支持;恐龙——丑女;青蛙——丑男;大虾——高手;菜鸟——低手;MM——妹妹、美眉;灌水——在网络上发布一些意义不大的文字;驴友——旅友的谐音,都喜欢旅游的朋友,一般泛指背包一族;粉丝——崇拜者,比如歌迷、影迷等;月光族——每月的个人收入全部消费掉,月存款额为零,特指收入较高但无存款的白领消费族·……
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很快,接触网络语言马上在生活中运用。语文老师只有学习新词汇,在课上使用,才会消除代沟,和学生没有距离感,学生亲近老师了,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敲开学生的心扉
在教学中,幽默是风姿绰约的智慧之花,令学生赏心悦目;幽默是自然纯正的精神味素,让学生觉得教学有滋有味;幽默是快乐的添加剂,使学生笑口常开。
《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学生答曰:扑朔迷离。老师又问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学生又答曰: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对于“扑朔迷离”成语的学习,如此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插入这样一个笑话:老师在黑板上写上“扑朔迷离”,然后问一位学生:“请你说一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学生站起来,推了一下深度近视眼镜,仔细看了一下黑板上的四个字,看了半天也不明白,最后他无可奈何地说:“老师,看不清楚。”老师说:“你说对了,请坐下。”
所有学生都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当老师的课堂教学形成幽默风格时,学生的心扉必然向你敞开,教学互动也就相当默契了。
五、活用音乐语言,让语文课声情并茂
初中生对音乐的迷恋,亦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每个学生都能哼几首流行音乐。如果把音乐引进语文课堂,有时可以超越老师的任何语言。
在教学杨塑的《画山绣水》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沉入文本,去寻觅桂林山水的迷人风光。播放音乐韩晓演唱的《我想去桂林》,学生被音乐的旋律所陶醉,学习热情高涨。
用音乐渲染教学情境,用音乐为课文画龙点睛,为课文配置背景音乐,用音乐激起学生的情感,使语文与音乐完美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由此可见,音乐语言胜过了老师的千言万语。
总之,语文老师的口才好坏决定语文教学的成败,让我们所有语文同仁积极行动起来,为打造极具活力的语文课堂,使我们语文课上的轻松,上的潇洒,请大家加紧训练口才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棉花中学